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素质教育论文 > 正文

医学生需求的人文素质教育

来源:UC论文网2016-06-02 11:11

摘要:

以北京大学医学部校内210名医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配合个案访谈,发现在校医学生对素质教育的需求 多数集中在医学人文知识相关内容,最为关注医患沟通技巧与创新能力,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贯彻全人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医学教育改革的内容之一,只有以学生为本,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实现塑造拔尖创新医学人才的目的。而随着国际医疗行业信任危机及我国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等问题频现,如何培养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医学生,培养符合社会职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医疗工作者,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与难点。本研究通过调査医学生在现行的教育教学整体规划下,对人文素质教育内容及形式的需求,分析其在学习过程中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缺失与不足,并以此为切入点探索实施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北京大学医学部五个学院的在校生为调查对象,进行抽样调査,共计发放问卷210份,收回问卷21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200,有效率95.2%。其中,男生92人,女生108人。按专业分布为临床医学专业32人,基础医学专业36人,护理学专业50人,预防医学专业26人,药学专业44人,医学英语专业12人。
 
  1.2 研究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前期系统检索了相关调查报告与文献,并在调查前随机抽取20名学生进行了预调查和个别访谈,于调查问卷后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个案访谈。通过专家咨询制定了此问卷,共计19个条目。包括医学生的基本情况,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内容需求,人文素质教育开展的形式与效果评价等。使用EpiData3.1软件进行数据录人,Excel20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百分比形式反映和分析调査结果。
  
  2.医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的认知
 
    2.1人文素质教育与医学的相关度
  
  多数学生认为人文素质教育内容应加强与医学的交叉,有36%的学生希望人文素质教育内容与医学略有相关,33%的学生认为应与医学比较相关,20%的学生认为应与医学密切相关,11%的学生认为应与医学完全不相关。
 
    2.2希望开设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
  
  医学生普遍认可医学院校需要开展人文素质教育,51%的学生首选开设人文知识教育内容,有24%的学生希望多开设与医学热点相关的课程,有17%的学生倾向了解近期的医疗体制改革,8%的学生希望开展职业精神相关内容。
  
  2.3希望补充人文知识的领域
  
  多数学生希望在学习医学相关知识之余,能较多关注时下比较热门的经济管理类前沿动态。27%的学生希望能补充政治、经济、管理类知识,19%的学生希望补充与社会和人生相关知识,19%的学生关注健康生活方面知识,17%的学生希望补充更多的自然科学,16%的学生学希望了解多元文化、教育相关知识,其他2%的学生认为以上均需补充。
  
  2.4自觉欠缺的能力
  
  在当前医学教育制度下,社会对医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逐渐提高,多数医学生自觉欠缺创新力与人际沟通能力,此结果与本校医学部每年开展的毕业追踪调査和其他研究结果一致。有35%的学生认为自己创新能力缺乏,希望能通过人文素质教育等途径提升;24%的学生认为自己人际沟通能力需要提高,尤其医患沟通技巧尚需加强;21%的学生自觉领导力不足;19%的学生认为缺乏抗压应变能力;1%的学生表示以上能力均欠缺,需要加强。
  
  2.5 从人文素质教育中最期待的收获
  
  多数学生对于人文素质教育没有具体目标,希望通过学校系统的教育安排能增加综合能力。52%的学生期待能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综合素质,30%的学生希望在已有的课程基础上完善知识体系,11%的学生是为了调节日常紧张的专业课程,拓展知识,6%的学生直言仅仅为了获得学校要求的素质学分,其余1%的学生表示无所谓。
  
  2.6对职业精神教育的需求
  
  在全社会与医学界均呼吁加强医学生的职业精神教育的形势下,学生们均认可开展职业精神教育的必要性,多数学生希望能增加操作性较强的实践技能训练。58%的学生表示希望加强学习如何避免医患冲突,此结果和自觉欠缺的能力结果相一致;23%的学生希望学习如何加强自我宣传,和与媒体的有效沟通;12%的学生希簞学校能树立医学界的职业模范,从而引导学生学习;6%的学生希望学习医护礼仪相关知识;1%的学生表示未认真思考过。
  
  3.对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方式的认知
  
  3.1开展形式
  
  多数学生比较认可传统的主题讲座形式,同时提出现代的人文素质教育途径应该呈现多元化,57%的学生希望以讲座形式开展,26%的学生希望以沙龙互动形式进行,16%的学生偏向以网络这种能反应新时代特色的形式,1%的学生认为无所谓选择什么样的形式。
  
  今日在信息化高度普及的校园,多数学生希望学校教育途径与内容能结合新媒体。55%的学生希望通过微信平台发布,尤其是教育类的公众平台,31%的学生希望通过人人网发布人文素质教育内容,只有13%的学生首选通过微博发布,1%的学生表示各种形式均可。
  
  职业精神教育作为人文素质教育重要的部分,学生们较认可理论知识教育的作用,更多的学生建议增加互动环节,以更加生动形象的形式解读与展示。41%的学生希望以角色模拟的形式现场演示,利于学生观摩与学习,40%的学生希望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讲解,12%的学生希望通过分组讨论加强对职业精神的理解,7%的学生希望有其他创新的方式。
  
  3.2 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频率
  
  尽管医学生课业繁重,时间安排较紧张,多数学生仍希望学校能较多地开展人文素质教育。42%的学生希望学校组织的频率应该每月一次,32%的学生认为每两个月组织一次人文素质教育比较合适,24%的学生希望每学期开展两次为宜,其他2%的同学认为每学期一次合适。
  
  3.3 人文素质教育主讲人
  
  多数学生平时的活动范围和学习场所在校园和医院内,他们迫切希望多接触社会,尤其是社会上有影响力的人来拓展学生的视野,51%的学生首选邀请有影响的社会人士作为主讲人,40%的学生希望请到医学界内知名专家,结合临床工作与经验言传身教,9%的学生希望请有经验的学生,利于学生们接受。
  
  4.对人文素质教育效果的认知
 
    4.1必要性
  
  65%的学生比较认可学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认为有一定必要性;27%的学生认为非常必要,学校应该加强教育;8%的学生觉得是否开展效果不大,持无所谓态度。
  
  4.2受益性
  
  70%的学生表示通过以往学校开展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与活动有一定收获,受益的空间尚待提升;17%的学生认为现在的人文素质教育效果非常好,受益颇多;13%的学生认为效果不明显。
  
  4.3改进建议
  
  许多学生均认可医学生需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同时提出学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设置需要与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结合,以多元化的形式开展,在过程中增加讨论与互动环节,同时加强宣传效果,善于利用北京大学丰富多元的人文资源优势,通过多途径让学生们多关注社会热点,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
  
  5.结论与讨论
  
  我国医学院校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学时大约占总学时的8%左右,而国外医学院校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占总学时的比例,美国、德国多达20%〜25%,英国、日本为10%〜15%。从国外高等医学教育的现状看,开设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已成为一种共识。因此,我们要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把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于医学教育全程,充分发挥人文素质教育在医学生职业人格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加上医学教育本身具有独特性,如学制长、课程多,临床实习压力大,实验实践性强,综合能力要求等[3],导致学生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自觉性较差,课程设置缺少明确指导和可借鉴经验,又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这些都制约了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所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需结合医学发展、社会现状及医学生的需求,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改革。
  
  5.1丰富人文素质教育内容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全人教育,人文教育涉及多学科,在开展素质教育活动时,可以邀请临床医学专家、社会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经济管理学家等讲解做人、做事的经典之道,扩大医学生的视野、加深对人生价值的理解,丰富人文知识,增强历练自身的信心,做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
  
  5.2注重提升医学生能力
  
  针对医学生创新能力及人际沟通能力不足的问题,制定人文素质教育顶层设计与长远规划,通过提早进人社区,深化实践育人实施效果,组织专家讲堂、案例讨论、知识竞赛、主题演讲、微电影、微征文、话剧、艺术创作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达到创新、实践动手能力与人文素质教育理论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人文修养。
  
  5.3注重职业精神教育
  
  医学职业精神要求医务工作者在医学实践活动中将医学科学精神和医学人文关怀统一,既要追求卓越的医疗技术,也要关注和尊重患者的情感体验。然而我国现阶段卫生事业领域仍存在一定矛盾,如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增多等现象侵扰了医学生的行为认知,影响了医学生的自我定位及对未来行医的信心,一些医学生在选择科室时呈现趋利性或者避害性现象,这种不同程度的价值取向扭曲,影响医学均衡健康的发展[1]。因此,在职业精神教育方面要继续加强如何正确处理医患关系、避免医患冲突的理论与实践教育,同时指导学生在新媒体背景下,如何提升自己应对社会与自我宣传的能力。
  
  5.4开展形式多元化
  
  医学生良好人文素养的形成,对其人文素质教育不应仅仅局限在课堂、临床实践中,还应贯穿在医学生生活和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在人文素质教育中首先要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通过专题讲座、分组讨论、角色模拟、沙龙、具体实践、典型案例分析、个人观点表述和对“隐匿”事件的处理等手段培养医师职业精神[5]。多数学生希望在开展传统讲座的基础上,多开展角色模拟、教授茶座、学生沙龙等互动较多、学生参与和发言机会较多的活动。
  
  5.5结合新媒体时代背景
  
  随着信息化、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及以社交为基础的综合平台类应用快速发展,微博、微信的普及,微时代已经不期而至。相对于传统的校园媒体,现在的校园新媒体、新网络联动平台发挥着重要的教育功能。目前基本每位学生都使用微信、人人网等社交平台,班级基本都有微信群,所以多数学生希望结合微信平台推送人文素质教育信息,结合“90后”学生的特点以及不同专业领域的人群特征,利用各种移动媒体,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多种媒介形式,发挥网络育人的功能,全面落实新时期的全人教育理念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简介:于晨(1987一),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医学教育。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