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核心期刊 > 经济与管理科学 > 投资 > 正文

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

来源:UC论文网2016-06-06 09:09

摘要:

随着经济危机最糟糕时刻的过去,进入了后危机时代,与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持续萎缩相比,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 资呈现高速增长等的特点。但是,受全球经济环境“萎靡”的影响

  随着经济危机最糟糕时刻的过去,进入了后危机时代,与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持续萎缩相比,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呈现高速增长等的特点。但是,受全球经济环境“萎靡”的影响,与以往相比,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压力和风险急剧增加,这就需要国家、企业以及各界人士共同努力,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寻找对策,开辟新的路径,迎接后危机时代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一、对外直接投资的含义
  
  对外直接投资(ForeignDirectInvestment,简称FDI),是指企业以跨国经营的方式所形成的国际间资本转移。一般认为,对外直接投资是一国投资者为取得国外企业经营管理上的有效控制权而输出资本、设备、技术和管理技能等无形资产的经济行为。
  
  二、后危机时代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
  
  (一)投资规模。2011年,在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动荡不安、欧债危机不断深化、国际投资环境错综复杂的情况下,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仍然保持了平稳增长,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32个国家和地区的3391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实现直接投资600.7亿美元,同比增长1.8%。
  
  (二)投资方式。近年来,中国企业以跨国并购方式作为对外投资的主要形式。2010年以并购的方式实现的直接投资297亿美元,同比增长54.7%,占流量总额的43.2%。并购的领域主要有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生产和供应业、专业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等。
  
  (三)投资主体。我国企业对外投资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2010年末,中国对外投资者达到13000多家,近六成的境内投资者为有限责任公司,国有企业占10.2%;私营企业占8.2%;股份有限公司占7%;股份合作企业占4.6%;外商投资企业占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2%;集体企业占1.1%,其他占6.6%。
  
  三、后危机时代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体制缺陷。由于历史及现实的原因,我国企业在治理结构上的缺陷,包括目标取向方面存在扭曲、责权不对称、激励和约束不足等。另外,在财务管理、技术标准以及产品质量标准等方面都与国际惯例有一定差距,这都使其在国外竞争中处于劣势。
  
  (二)资金短缺、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小。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构成中,中小企业占相当数量。由于其缺乏规模优势,难以采用先进的设备和进行有效的研究开发,也无力建立完整的销售和售后服务系统。此外,我国的金融体系还很不健全,资本市场尚不发达,国有银行体系并未与国际接轨,银行对企业的海外投资项目缺乏科学和全面的评估。
  
  (三)缺乏核心技术和品牌优势。从总体上看,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的技术水平偏低。对于引进技术缺乏吸收消化,创新不够,难以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尤其是许多高端产品的核心技术仍然依靠进口。另外,企业缺乏名牌保护意识,,许多己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在国外和互联网上被别人抢先注册,失去了受法律保护的合法权益,还有一些知名品牌被外资企业以合资、购并等方式挤出市场。
  
  (四)信息缺乏。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法律、社会风俗、市场、行业和产品等信息,要求从事跨国经营的企业,必须拥有现代化信息收集、加工处理和反馈系统。由于资料不充分、信息不完整、不及时,使企业对国际市场最新动向把握不准,导致经营方向不明,经营决策失误。
  
  (五)人才不足。我国企业普遍缺乏熟悉国内外法律、精通业务、外语熟练、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等的复合型人力资源,甚至由于受传统体制因素影响,许多企业还没建立起现代的人力资本观念,人才的待遇和培训比不上外企,造成人才的大量流失。
  
  四、后危机时代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对策
  
  目前,我国既不属‘资金饱和型’投资国,也不是技术创新国;对外直接投资尚处发展初期,企业对国外环境不很熟悉,缺乏必要的境外投资的经验积累,所以,为了帮助企业增强对外直接投资的能力,政府、企业及各相关主体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一)加强国际间协调,完善海外投资服务体系。中国的在世界经济的地位一直处于不冷不热的状态,此次的金融危机,由于中国负责任的态度和积极地配合支持为我国在全球经济和政治上都争得了更多话语权。政府和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优势资源,促进国际间的协调、合作以及相互交流;尽快建立和完善针对企业海外投资的服务体系,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技术援助,以帮助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顺利开展,形成规模优势,提高竞争力。
  
  (二)发展和完善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微观对策。
 
    第一,企业自身必须建立现代化的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通过国内市场的兼并重组,形成实力强大的产业集团进行跨国经营、规模经营和多元化投资战略,提高自身素质、占据市场优势、提高竞争力,以适应跨国经营发展的需要,促进海外企业的成长壮大;
  
  第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首先是观念的更新,要摒弃盲目对外投资,增强全球战略规划的意识,•从全球化经营的角度来优化资源配置;其次是技术的创新,企业应加大研究开发的投入,把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市场需要的产品,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第三,企业要进一步认识到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企业应始终贯彻品牌战略的理念,努力打造中国企业的国际知名品牌,并通过“强强联手”、品牌延伸策略,提高品牌附加价值、差异化价值,形成企业独一无二的品牌文化。
  
  第四,文化渗透,打造企业文化。企业可以凭借母国强大的经济实力所形成的文化优势,对公司的当地员工进行逐步的文化渗透,使母国文化在不知不觉中深入人心,东道国员工逐渐适应了这种母国文化并慢慢成为该文化的执行者和维护者。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在文化渗透的过程中,也要充分重视和尊重投资国的特殊文化、风俗、习惯等。
 
 苏小城 佟芳 王艳明 (作者单位: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河北石家庄市)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