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信息科技类 > 应用电子技术论文 > 正文

高职高专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学

来源:UC论文网2016-06-13 09:23

摘要:

对高职高专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学进行了探讨。从培养实用性人才的目的出发,提出高职高专 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学应在教材、实验、社会实践和师资等方面作改进。教材应更加简明、

  前言
  
  高职髙专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着眼于培养“实用性人才”,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在应用电子技术方面掌握一定实用性的技能。电子技术作为一项飞速发展的科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电子技术,因此,就读于该专业的学生应该有很好的就业前景,有广阔的施展才能空间,学生就业不成问题,该专业应该是越办越红火,生源越来越多,但事实却并非如此。现实是该专业的生源呈下降趋势,在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学生反映该专业难学,毕业后走人社会实际动手能力差。因此,应对高职髙专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学作适当的改进。
  
  一、明确培养目标
  
  高职髙专应用电子技术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国家教委高教司颁布的教学文件《普通高等学校工程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毕业生基本要求(试行)》中提出:“普通高等工程髙职髙专教育培养能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获得工程师初步训练的高等工程技术应用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去工业、工程第一线,从事制造、施工、运行、维修、测试等方面的工艺、技术和管理工作及一般设计工作”。因此应用电子技术高职髙专学校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应用电子技术方面的实用性人才。目前,社会对高职高专学校的定位还没有清醒的认识,没有注意到高职高专和本科的本质性的差别,从而导致在教学方面存在一些误区。由于本科教育主要是以“学科性”教育为主,是培养研究型的人才,而髙职高专教育则是培养实用性人才。因此高职高专学生应以掌握实用技术为主,知道怎么做,而不必去过多研究为什么。高职高专学生毕业后,应该是某一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不能要求其是创新型人才,其工作内涵是将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和服务。高职高专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培养的毕业生是面向电子设备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电子设备的装配、调试、检测和维修,以及电子产品的开发、设计、销售工作。
  
  二、教材的改进
  
  高职高专应用电子技术的教材,多数是在本科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一些简化后得到的。虽然作了一些删减,但其框架还是本科教材的框架,其中理论分析和推导、说明较多。这样的教材是针对“学科型”教育模式而存在的,它强调学科知识的纵向性联系,是“基础一专业基础一专业”这种三阶段式课程的基础,是为了培养具有进一步研究能力的人而编写的,使用这种教材要求学生有较好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高职高专使用这样的教材的不足之处是:首先,这样的教材实用性差,与生产和生活实践结合不紧密,学到的知识在工作中“没用”,而工作中立即要用的,又都没有学。其次,由于感性的东西太少而理性的东西太多,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部分学生在这两方面都不是很好,因此,学习和理解有困难,学不懂。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枯燥、无趣,在学习过程中体会不到乐趣,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产生厌学的情绪。尤其是随着髙校的不断扩招,进人本科层次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于是进入高职高专阶段学习学生的高考成绩越来越低,总体水平则相应下滑,使这个问题越发严重。因此,髙职髙专使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教材应作一定的修改。在教材内容的选取上少点理论性,多点实用性,尤其是更多地与生产和生活实际相结合,使这一层次的学生学得会、用得上。
  
  比如《模拟电子技术》是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现有的高职高专的模拟电子技术教材与本科教材并无本质区别,在框架结构上和内容选取上都有很大的相似度。学生普遍反应这门课较难学,它内容多,计算也相对较多。二极管、三极管和场效应管的内部载流子运动的微观分析再加上一些估算(工程近似)的宏观操作,以及同一电路分别分析直流和交流两种环境下的工作等……均是一些微观和特殊的处理方法,都是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的地方,实践中教学效果不太令人满意。在《模拟电子技术》教材中,关于二极管、三极管和场效应管内部载流子运动的分析说明,几乎是每本教材必讲的内容。[2'31这一部分学生普遍感觉抽象,不好理解。这部分内容是为了加深对二极管、三极管和场效应管外特性的理解,在后面的学习中,这种微观机理的分析不会再涉及。因此,这部分的内容应尽量减少。在数字计算方面,应尽量不出现微分运算和复数运算。虽然,这些运算在高等数学中均是很简单的内容,但由于高职高专学生数学普遍较差,这些内容对于他们都太过复杂。
 
    对于要作近似估算的部分,最好直接进行近似计算,而不是先进行繁琐的非近似以后,再说明可以作怎样的近似。在减少理论性的同时增强实用性。在学习了具体的电路后,如集成运算放大器,以及由运放构成的各种运算电路后,应增加一些具体的实用性电路系统举例,在实际的电路系统中框划出其中已学习的电路部分,把教材上的内容和实用技术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增强实用性。让学生尽早地“既见树木又见林”,这样还能同时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并与《电子电路识图技术》等课程密切结合。又比如,差分放大电路抑制共模信号、放大差模信号,是学习差分放大电路的重点内容。但对于实际工作中单端信号是如何转换为差分信号,没有作详细的说明。可以增加一些具体的实例,以说明差分电路的具体应用,如音响器材上采用的平衡连接方式,以实现对交流哼声的抑制。从而加深对差分电路抑制共模信号、放大差模信号的理解和认识。在教材编写的语言上,应更多地用感性的,能引起学生共鸣的言语,而不只是一些逻辑性很强的理论推导。使用启发式的言语,深人浅出地说明,更有利于专科学生对于教材的学习。
  
  高职髙专的电子技术的教材中可以更广泛、更多地引人仿真教学的内容。仿真软件的使用,使电路的作用直观地显现出来,从而以图形的方式直观地加深学生的印象,使知识易懂、易记、易学。仿真软件的使用还可以节省大量的实验器材。比如用仿真软件就可以很轻松地完成关于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设置的原理分析,深刻体会到只有合理设置静态工作点放大电路才能放大信号,否则就会失真。甚至于可以不再用图解法对放大电路进行分析,既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效率,同时学生又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记忆也会更加深刻。当然,为了增强仿真教学的效果,还可将课堂直接搬到计算机房中去,在教师演示后,由学生立即进行操作,这样更能加深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增强趣味性。
  
  在教材的建设和改进方面,除了书本的内容外,述应增强对教材教辅的开发,以方便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这些教辅材料除了大家都熟悉的PPT课件以外,还应该有其它形式如录像的方式。这样可以轻松解决关于仪器的操作的学习,也可让电子元器件以实物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生产操作过程也能很好地表现。还可以是学生喜欢的动画或FLASH等,再配上一些风趣幽默的语言,实现快乐学习的目的。这些教辅的利用,同时也解决大多数的高职高专学校经费紧缺,无力购置设备和器材,无力组织学生进人到生产实践第一线参观学习的难题。
  
  三、实验的开设
  
  增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实验开设已是业界的共识。[4]将实验课设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增强实验课的地位,同时也能引导学生克服重书本轻实验的倾向。高等教育一直以培养学科型人才为导向,加上中国传统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思想的影响,体现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就是严重的重理论而轻实践,重视动脑能力的培养和考察,轻视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考察。以前对这个问题既在思想上没有足够的重视,同时由于条件的限制也没有足够的投人。现在,在思想上是部分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但在投人方面却还很是欠缺。髙职高专学校经费有限,很多学校在实验室的物力和人力的投人方面做得相当不够,在实验室的建设方面乏善可陈。尤其是由于部分管理人员还未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因此,政策层面上也不能调动实验室人员的积极性,从而导致实验室人员缺乏,器材缺乏,既缺物又缺人,建设困难。高职高专学校应大力加强对实验室建设支持力度,在实验经费、实验教师的配备以及实验教师的积极性调动方面,给予充分的保证。高职高专学校也可开发校际合作,共同来解决设备和人力不足的问题,比如可以采用人员相互流动,设备相互租借的方式。
  
  为让学生真正把手动起来,在实验内容的设置方面也应该作改革。要增加与生产和生活实践相结合的实验内容,减少只是为了验证理论知识的验证性实验内容,增加实验的趣味性。如可以开设故障性实验内容,人为设计非正常的工作状态,让学生对不正常工作的电路进行诊断,对电路进行排除故障和修改,以加深学生对电路怎样才能正常工作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这种实验尤其适合于高职高专层次的学生,有助于培养实际工作能力。还可以开设一些简单的设计性实验。这类的题目不宜过深,其难度与教材中已给出的电路相近。教师给出任务并给出可以选用的元器件,让学生设计一个原创性的电路,但它其实就是一个现有电路的替换。这让学生能够“跳起来,够得着”,有一定的成就感,进一步调动积极性。
  
  在实验的具体实施上,为克服高职高专学校实验设备和仪器既少又陈旧的困难,尽可能地发挥现有仪器设备的作用,可让学生实际操作前先在计算机上进行仿真实验,待仿真结果正确后,再在实验室进行实验的操作。这样既可使实验的目的性更强,更能体会出工程实际与理论设计的差别;同时也能弥补实验仪器、元器件缺乏带来的不足,并能减少原材料的消耗和仪器的损坏。
  
  应该增加实验课的学时数,并对实验课进行独立的考核。增加实验室的开放时间,建立适当的管理制度,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泡”在实验室。实验课的考核不是考察而是考试,增强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考核的方式可以是开放式的,而不是已经做过实验的简单重复。
  
  四、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
  
  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合理的安排。社会实践活动或者实习能够让学生尽早走人社会,了解社会,这对于现在的青年尤其重要。因为他们从小是“被安排”的,对社会是不了解的。这也体现在很多时候,学习对于他们而言是“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尽早走人社会,了解社会,也能尽早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目前,按照教学计划的统一安排,学生的社会实践即是毕业前夕的几周实习。由于多种因素的限制,现行的作法是由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实习中的一切活动自行开展。这种方式随意性较大,效果有限。尤其现在很多的电子类企业或者不欢迎学生实习,或者把学生当作劳动力,安排到流水线上作一般插件工人。这种实习模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无疑没有多少帮助。为真正达到社会实践、实习的目的,首先,要增加学生实习的机会。可在每一学年都安排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实习,实习的单位由学生和学校共同确定。社会也应在这方面给予支持,凡是电子类的工厂企业应该欢迎学生的实习。国家在学生的实习阶段分别给学生和企业一定的补贴’以调动学生和企业两方面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实习中真正有所收获,而不仅仅是走一个过场。学生在每一阶段的实习中,能把已学到的知识在实际中去应用,也能体会书本知识与生产实践的不同,从而增强自身的实际工作能力,并激发起学习的热情。
  
  高职高专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去向,是广大家长和学生关心的问题,也是高职高专学校及学校教师关心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该专业的发展前景。近几年来,我国电子制造业每年以20%-30%的速度增长,生产规模居世界第三位,电子企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为学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为了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教学中还应该鼓励学生获取相关职业及行业资格证书,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证书、中级电工、高级电工、电子装配工证书、维修电工证书、Protel电子线路设计证书及CEAC国家信息化培训中心颁发的相关证书等。
  
  五、教师能力的提高
  
  作为高职高专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成为国家倡导的“双师”型教师。教师应该更多地以多种方式关注和参与电子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自己的理论知识,增强实践的能力。学校应当创造条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让年青教师走出去,到生产实践的第一线去提高实践能力,将知识与技能结合;同时聘请实践能力强的技师加人到高校的教师队伍中,形成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的环境,提高教师队伍的水平。教师也可采取去其它高校进修学习的方式,增强自己的理论水平;多与生产企业联系,以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高职髙专教师除了应具备教师资格证外,最好还能持着相应的本专业的中级(或以上)专业职称证。
 
   胡兰芳(四川教育学院物理与电子技术系,成都611130)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