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高等教育论文 > 正文

国际化视野下的空管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来源:UC论文网2016-06-21 08:46

摘要:

基于国际化视野,以中国民航大学空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例,分析了民航空管专业师资国际化发展的需求、条件与不足,从树立国际理念、吸纳精英人才、强化语言培训、创新

  1.师资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核心要素
 
  美国学者RichardD.Robinson曾在《企业国际化导论》中提出:国际化是企业有意识地追逐国际市场的行为体现,既包括产品的国际流动,也包括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人力、物力的跨国流动成为常态,这种深刻的行为变革为狭义的“国际化”注人了更加丰富的内涵。20世纪70年代,“髙等教育国际化”盛行于西方国家,随着国际间交流的日益广泛,如今该教育理念已成为引领各国高校发展的主流趋势。
 
  高等教育国际化一般包括教育理念与方法的国际化、教育管理方式的国际化、教育教学资源的国际化、教育评价标准的国际化、教育师资的国际化以及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等。教育师资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核心,它既可以理解为高校教师资源的开发利用呈现国际化的格局,亦可泛指曾有国际教育背景、具备国际视野、国际化意识的教师群体,同时也包括高校教师在国际范围内更广泛的合作与交流,以及高校师资培养、师资管理方面的相互学习借鉴,形成符合本国国情或者本土特色的师资管理、培养机制。在高校人力资源的管理中,唯有吸引、培养、留住一批高水平的国际大师,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才会有所希冀。
 
  2.空管专业师资国际化发展的动因与条件
 
  2.1行业聚焦
 
  空中交通管制(简称“空管”)是交通运输工程领域 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工作是保障空中交通安全、保证航空运输高效运行、管理国家空域资源、维护国家空域权益。作为民航产业的重要支柱,空管对我国民航实现持续安全、大众化、全球化三大战略具有特殊意义[7]。加强空管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我国民航的航空国际化竞争力,从而适应国家对外开放和国际航空运输发展的新趋势,是推进全球空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8];而建设一支具有国际化视野、通晓国际化民航运行规则,具有国际化工程背景的空管专业师资队伍,从而更好地参与民航国际化的交流与竞争,无疑成为加快行业人才培养的有力保障。
 
  2.2实验示范中心发展
 
  中国民航大学空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简称“中心”)依托本校空中交通管理学院,以培养“大空管类”民航人才为己任,主要针对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制、飞行运行管理技术和机场场面交通管理发展的需要,培养可以直接从事民航运输生产的技术服务和管理人才。目前空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美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航空运输发达国家建立了友好往来,与ICAO、ENAC、NLR、FAA、EUROCONTROL等机构保持长期稳定的联系,并受国际民航组织委托,先后为20多个国家培养了近40名空管教员,被业界誉为国际文化交流的窗口[9]。
 
  2012年,中心顺利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该认证是我国加人“华盛顿协议”,从而实现签约国之间学位互认的必要组成部分,从客观上推动了空管师资的国际化发展。
 
  2.3中心师资基础
 
  截至2015年6月,中心共有专任教师106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0人,讲师70人,助教8人;博士后2人,博士33人,另有5名在攻读博士学位,其余均有硕士学历。在现有科研、教学团队中,1个团队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有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空管委常任专家1人、民航局中青年技术带头人1人、天津市教学名师1人;全部任课教师均具有一线空管岗位实习经验,近1/2的教师曾赴国外民航先进国家进修、培训,专业教师的空管执照持有率达70%。
 
  中心根据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和学科特点,建立起了一支实践经验丰富、成员构成稳定的外聘教师队伍。自1997年以来,每年聘请国内外空管一线教员来校承担塔台管制实践、雷达管制实践、程序管制实践、放行评估、飞行情报、飞行性能综合实验、领航与导航、飞行计划实践、航空气象学等9门课程的实训教学,聘请人数约60人/年。近3年聘请法国籍教师6人,全程参与本科生的教学工作。
 
  2.4决策支持
 
  中国民航大学对学校的国际化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将其列为学校发展的战略目标,在学校一系列重要文件中,均提出将国际化作为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战略选择,持续推进国际合作办学,大力实施国际化战略,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通过政策引导和完善服务机制,使全校干部了解国际化管理的先进理念,增强教师的国际化合作交流意识,为学生创造国际化学习实践的机会,加快提升学校的国际化水平和国际影响力。这些决策支持为空管师资的国际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专业师资国际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中心在人才引进条件、培养目标要求、职称评聘条件等方面更严格,专业师资的规模扩大、质量提高。但从整体情况来看,教师国际化参与意识不强、对海外髙层次人才吸纳不足、缺乏国际化师资管理机制等,使师资国际化发展的进程相对缓慢。
 
  第一,国际化视野亟需开阔。从学校层面来看,校方文件对国际化内容虽有提及,但国际化理念仍然停留在管理层层面,未能自上而下形成共识,专业教师对国际化的定位、理解尚不清晰;从教师个体来看,由于对国际化理念的认知不够深人,对于参与国际化教学、国际化合作等活动的主观意愿不强烈。
 
  第二,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不足,外籍教师及海归人士在专任教师队伍中的占比不高。近年来,中心引进的外籍教员都是兼职教师,专任师资中尚无外教;5名教师有海外学位,新进的博士中没有海归人才。有关数据显示,国际化水平髙的大学中外籍教师在专任教师中的比例不低于4%,有出国经历或在海外获得学位的教师比例不低于5%。以该数据为参照,中心对外籍专家和海归人士的吸纳能力还很有限。
 
  第三,国际化水平有待提升。截至2014年底,中心教师队伍PETS~4通过率为22%,PETS-5通过率仅为10%,教师的整体英语水平偏低,双语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比重较轻。虽然大部分教师有海外培训经历,但是有国外长期学习和一年以上工作经历的人数偏少;教师参与国际重要学术会议的人数不多,创新能力还需提高,国际化水平有待提升。
 
  第四,管理机制需要国际化。与国外一流髙校相比,中心在人才的“选、用、育、留”上仍显滞后,缺乏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国际化管理机制。例如,“教师终身制”仍未打破,不利于人才流动和竞争;培训方式相对单一,培训内容有待与国际接轨;考核、分配、激励制度还需完善;学术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
 
  4.专业师资国际化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4.1树立国际理念,开阔国际视野
 
  师资国际化不是单纯的复制、照搬西方概念,而是一种形式、方法上的有益借鉴,其根本在于教师对国际化理念的认同和吸收。
 
  从学校层面来说,国际化战略要落到实处,在制订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规划时,不仅要科学合理,更要体现出前瞻性、持续性和国际性。只有将国际意识根植于办学理念、培养目标、教学科研、课程改革、师德建设、管理考核等各个方面,师资国际化发展才能有所依托。
 
  从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层面来说,学校主管领导应在深刻把握国际化内涵的基础上,使国际化理念深人人心,以增强教师参与国际化活动的主观意愿。从教师个体来看,应持开放、传承的心态,既要有师夷长技、会通中西的气魄和胸襟,也要有经世致用、继承传扬大国文化的国格和情怀。民航作为国际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窗口行业,教师需不断开阔国际视野,了解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共性和差异,对异域文化给予理解和尊重;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主动掌握空管专业前沿理论和关键技术,在教学、研究过程中传扬正确的国际观,具备把学生培养成通晓国际惯例、符合国际人才标准的视野和能力。
 
  4.2创造有利“磁场”,吸纳精英人才
 
  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曾说大学的声誉与它的校舍和人数无关,只在乎它的教师素质。一个学校要站得住,教师一定要出色。”梅贻琦先生在就职清华大学校长的演讲中也曾慨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哈佛大学作为全球最著名的大学之一,在“引智”方面无疑是成功的。该校坚持校外、校内相结合的聘任方法,对其中相当比例的高级教师坚持校外聘请;放眼寰球,利用“星探机构”发掘各领域的学术明星,不惜重金聘请海内外顶尖人才;采用年薪制,给予学年收人、夏季收人和额外补贴;精神激励以学术休假奖励为主。
 
  在我国,西南财经大学的引智举措曾一度引起教育部和许多高校的关注。该校自2006年起推动人事制度改革,启用教师的“年薪制”,积极引进海外高水平教师进入学校工作。仅用4年时间,该校从海外聘请了100余名以教授为主的全职教师,一举成为我国西部引进海外人才最多的高校。不少外籍教师、海归人士表示,相比该校给出的薪酬标准,他们更为看重的是学校“类海外”的科研机制和学术环境,这种国际化的氛围为海外学者提供了成长、发展的环境和土壤,说到底,是对人才的尊重。
 
  空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借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还应结合自身发展需求和实际情况,科学制订人才引进计划,适时调整人才引进办法,建设平等、自由的学术环境,力争多元化、多层次地吸纳海外精英人才。
 
  4.3强化语言培训,提升国际化水平
 
  教师在具备专业技能的前提下,还应具有与专业发展相适应的外语交流能力,从而实现在全行业的国际化引领作用。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以英语作为官方语言的国家数量超过70个,英语在国际交流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愈加明显。近年来,中心选派多名教师赴天津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天津市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空客中国公司、新西兰国家航管公司、韦博国际英语等多个单位进行英语培训,并将通过PET&4作为教师外出实习、培训的协议任务之一,旨在提高教师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今后,还应加强对教师的语言培训,在熟练掌握英语的基础上开设俄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小语种课程,不断提高教师双语教学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创新能力是师资国际化水平的重要体现。一方面,应大力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利用引进高端学术人才的政策,吸引专业内高水平的领军人才及学科带头人,同时立足已有师资力量,提高教师学术、教学水平,培养造就一批骨干力量和发展力量,逐渐形成“领军人物+学科带头人+骨干力量+发展力量”,即“大师+团队”的四级梯队模式。在团队培养中,应充分考虑成员的师资结构,在学历、年龄、知识、性格等方面实现互补增值。另一方面,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学校应简化行政审批程序,适当延长访问学者的学习期限,提供至少一年的经费资助?,对外派教师实施课题挂钩制,鼓励教师参与高水平学术研讨会和国际会议,并将国际项目、论文水平纳人教师评价指标。
 
  4.4创新管理机制,与国际标准接轨
 
  建设和创新师资管理机制,不断吸收、借鉴现代人事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结合发达国家经验,积极探索符合本专业实际和特色的师资管理原则、制度和方法;打破教师终身制,以职称评审、业绩考核为内容,探索和建立“非升即走”的淘汰机制,增强教师的竞争意识;不断完善培训体系,丰富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建立教师终身学习的机制与规范;建立教学、科研兼顾的公平考核机制,充分体现“用人所长、人尽其才”的人事原则;加大人事分配改革的力度,建立长效激励机制,优化收人分配制度,保障并逐步提高教学、科研一线教师的待遇;加大对青年教师激励的力度;创建民主、和谐的行政文化,在尊重、理解教师个性和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对海外人才给予更为平等、宽松的学术环境。
 
                                                                                                                  白鹏,王婕,杨新涅,苗宸源
                                                                                                (中国民航大学空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天津300300)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