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家庭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家庭教育视角下学前儿童实际需要的分析

来源:UC论文网2017-01-06 09:11

摘要:

基于家庭教育视角下学前儿童实际需要的分析 目前我国对于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只停留在教的阶段,还没有发展到实践的领域,家长对于儿童的教育只停留在简单的口头教育,常忽视儿

  基于家庭教育视角下学前儿童实际需要的分析
  
  目前我国对于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只停留在教的阶段,还没有发展到实践的领域,家长对于儿童的教育只停留在简单的口头教育,常忽视儿童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因此要根据学前儿童的发展特点在对儿童进行口头的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注意将关爱教育和对儿童的适度教育相结合。本文从目前我国学前儿童的教育状况、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学前儿童的实际需求、家庭教育视野下的“关爱+适度教育”相结合的家庭教育模式的概念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希望为促进学前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一、家庭教育视野下学前儿童教育的现状
  
  (一)0~1岁阶段的学前儿童教育现状
  
  0~1岁的儿童开始咿呀学语,已经开始有了一些想要表达想法的意愿,对于周围的事物有了好奇心。这个阶段需要家长通过自己的言行对孩子进行影响。实现对孩子的启蒙,一些家长往往会认为这个阶段的孩子根本没有学习能力,不注重对于孩子进行言行上的教育。
  
  (二)1~2岁阶段的学前儿童的教育现状
  
  1~2岁阶段的儿童有了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肢体的表现力,有着强烈与外界事物进行互动的愿望。一些家长为了使孩子更早的接受教育,通过数字、诗歌、歌曲等对孩子进行简单的教育,有的家长还要求孩子对数字、顺口溜等进行简单的记忆,但这些措施往往不会产生很好的教育效果。
  
  (三)2岁至进入幼儿园阶段
  
  2岁至进入幼儿园阶段,儿童的智力得到极大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主要凭借着自身的兴趣来接触周围的事物。这个时期家长会给孩子进入幼儿园做准备,以使孩子能够适应幼儿园的教育。但是这个阶段的孩子对于学习知识没有多大的兴趣,时常会哭泣,对家长传授知识产生抵触情绪。
  
  很多家长十分重视学前儿童的培养,想要通过各种方式使孩子学习到知识,为进入幼儿园做准备。由于大部分家长并不注意了解学前儿童的发展规律,只是根据自己的主观认识来对儿童进行教育,易违背儿童的发展规律,往往会适得其反。
  
  二、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以家长主观观念为主导的教育与学前儿童的成长规律不适应,效果不佳。
  
  (一)家长通过自己的主观判断来决定儿童的学习内容
  
  在家长对儿童的学前教育中,孩子学什么,怎么学完全凭借家长的主观意愿。家长受自身的社会经验和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希望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上。家长将成功教育、精英教育、成才教育作为培养孩子的核心,完全忽视了儿童成长和发展的规律,忽视了对孩子的乐于沟通交往、勇于承担责任、乐于奉献、积极进取等各方面优秀品质的培养。大部分家长的教育内容完全超出了现阶段儿童的发展特点,不符合儿童的发展规律,对于儿童的教育必然不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二)家长只重视知识的活动,忽视儿童的成长发展
  
  家长在对于儿童进行家庭的教育过程中只重视孩子学到了多少知识,这些知识对于孩子以后的发展是否具有实用价值却没有受到重视,这忽视了儿童现阶段的发展特点,完全违背了儿童的发展规律。孩子学习的一切内容都是家长主观决策的结果,家长以为只有让孩子在各方面赢在起跑线上,才能在日后残酷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孩子成才的目的。所以,一些家长让孩子学习大量的知识,并不考虑孩子是否能够理解,孩子在成才过程中是否需要这些知识。事实上,这些知识的“堆积”对于孩子的发展并没有实际的促进意义。
  
  (三)家长进行的学习内容与学前儿童的学习兴趣冲突
  
  家长在为孩子选取学习内容时往往只重视学习内容的实用性而忽视了现阶段孩子的兴趣。很多家长错误地认为对于学前儿童的教育应该以实用性为主,因而忽视了学前儿童的客观需求。第一,对于学前儿童进行教育的内容要具有趣味性和具体性。学前儿童对于有具体形状的事物十分敏感,而与生活相联系的知识会勾起孩子探索的好奇心,这样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第二,教学内容应以学前儿童的兴趣为中心。家长要深入理解孩子的兴趣,依据孩子的兴趣制定学习内容。家长的教学要与孩子的客观要求相适应,这样才能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相反会对孩子的学习进步起阻碍作用。
  
  三、学前儿童在家庭教育视角下的实际需求
  
  要实现学前儿童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必须改变以教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重视对学前儿童的关心,坚持以关心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学前儿童的实际需求,促进学前儿童的健康发展。
  
  (一)1.5岁之前的学前儿童的实际需求
  
  1.5岁之前的学前儿童会对母亲产生绝对的依赖。
  
  这个阶段的学前儿童的主要需求是在母亲的身边。由于这个阶段的学前儿童身体十分虚弱,要加强对身体健康的关注,要在亲人的陪伴下熟悉周围的事物,在熟悉的过程中家人要予以保护,避免学前儿童对周围的事物产生恐惧的心理,影响以后的心理发展。
  
  (二)1.5岁至进入幼儿园期间的学前儿童的实际需求1.5岁至进入幼儿园阶段的学前儿童已经学会了走路
  
  和简单的语言表达,具备了肢体表现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周围事物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喜欢通过自己的触觉、嗅觉、听觉、知觉、味觉来感受周围的事物,并通过自己的感受对事物的形状、气味、颜色等进行感知。这个时期的儿童对于父母的依赖性更强,喜欢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喜欢在户外玩耍,对新鲜事物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对于自己喜爱的事情愿意模仿。这说明这个阶段的儿童有了概念和区别的意识。在这个阶段家长要根据儿童的兴趣爱好,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孩子在玩耍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家长不要以自己的主观意愿为依据,将一些学习项目强加给孩子,这样会违反学前儿童的发展规律,对于学前儿童的成长十分不利。
  
  (三)刚进入幼儿园阶段的学前儿童的实际需求
  
  刚进入幼儿园阶段的学前儿童由于刚刚步入幼儿园,对于幼儿园的环境和事物还比较陌生,往往这个时候的儿童会对去幼儿园学习产生抵触心理。不愿与教师、同学进行接触,这是家长要鼓励孩子走进幼儿园,去接触新鲜事物,孩子进入幼儿园后会迅速融入幼儿园的环境之中,学前儿童开始对幼儿园中的人与事产生兴趣,这个阶段是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家长要了解孩子的需求,积极鼓励孩子把兴趣投入到与同学的交往与新知识的学习中去,这个阶段是孩子的世界观初步形成的时期,父母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行为,为孩子树立榜样。
  
  四、家庭教育视野下的“关爱+适度教育”相结合的家庭教育模式
  
  (一)“关爱+适度教育''相结合的家庭教育模式的概念
  
  针对我国目前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还不是很成熟的局面,我国教育部门吸收了国外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先进理念,提出了“关爱+适度教育”的理念,这个理念十分有利于促进我国学前儿童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爱”从字面理解是关心和爱护。“关爱”包括的范围很广,不仅包括对学前儿童身体健康的关心和爱护,还十分关注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要深刻了解每个阶段的学前儿童的发展特点,要根据阶段的发展特点适时满足学前儿童的发展需要,制定符合儿童发展规律的教育计划,促进学前儿童身体和心理的共同发展。
  
  “适度教育”指的是家长在对儿童传授知识时不要以自己的主观意愿为依据,要综合考虑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不要对学前儿童进行超出其认识范围的知识传授,适时考虑到影响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各种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学前儿童的心理和智力的承受力、生理和心理需求、对事物的好奇程度、兴趣爱好等一些因素。在充分了解这些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对学前儿童进行“适时教育”。
 
        (二)家庭教育视野下对学前儿童实现关爱教育的意义
 
       1.“关爱+适度教育”对于转变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有积极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传统的人才已经不适应我国
  
  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要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需要从儿童抓起。“关爱+适度教育”是以学前儿童的发展规律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教育观念。在关注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同时获取知识。“关爱+适度教育”要求家长要关心学前儿童的发展要求,并且积极满足学前儿童的发展需求,使学前儿童体会家长的关心与爱护。“关爱+适度教育”的教育理念不仅仅要体现家长对学前儿童的关心,还要在关心的同时对学前儿童进行一定的知识传授,这种知识的传授不能超出现阶段学前儿童的理解范围,要尽量具有趣味性。“关爱+适度教育”理念中的关爱和教育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2.践行“关爱+适度教育”的教育理念可以有效打破学前教育“走两个极端”的局面
  
  目前我国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走向了两个极端。有些家庭将对学前儿童的教育放在家庭教育的重要位置,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向学前儿童传授知识,孩子学到的知识越多越好,将整个家庭教育的主要方向放在传授孩子知识方面,完全不考虑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兴趣爱好,这种做法无异于揠苗助长,对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十分不利。有些家庭认为对学前儿童的教育要以关心和爱护为主。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许多家庭一味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而不注重对孩子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学前儿童正常的身心发展。这两种做法走了两个极端。“关爱+适度教育”的教育理念要求保持在关心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同时进行适度的教育。这种观念的出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使学前儿童的教育走向极端,为以后进行小学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于我国传统家庭教育观念的影响,我国对于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还存在误区,有很多问题影响着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人们对“关爱+适度教育”的教育理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刻。我国社会各界要重视“关爱+适度教育”的教育理念对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大力宣传,使“关爱+适度教育”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
  
  作者:覃丽(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广西南宁530022)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