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经济管理论文 > 商务礼仪论文 > 正文

分析中西方商务礼仪的差异原因

来源:UC论文网2017-01-10 11:20

摘要:

分析中西方商务礼仪的差异原因 商务礼仪是人们在商务活动中长期形成的一种惯用形式和行为准则。荀子曰: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仪在商务活动中起着非常

分析中西方商务礼仪的差异原因
 
商务礼仪是人们在商务活动中长期形成的一种惯用形式和行为准则。荀子曰:“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仪在商务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世界各国传统习惯、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的不同,使得各国文化表现出诸多差异。文化上的差异必然导致商务礼仪上的千差万别。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之间己经形成了重要的经济合作和贸易伙伴。在这种大的背景下,我们必须了解不同文化下商务礼仪的差异,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消除文化冲突,实现更加有效的交际。
 
一、中西方商务礼仪差异的背景
 
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没有孰优孰劣的问题。就西方来说,它的历史相对比较短,而它的人民是从各个地方移民而来的,众多不同民族和种族都融合在一起。他们信奉的誓言是:只要我们能够梦想的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丨”这是西方精神,是在英雄主义和献身精神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虽然他的历史较短,却创造了人类史上的灿烂文明,它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这就是西方的魅力。造成中西方商务礼仪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中西方文化环境的不同,使得各国的人民有着完全不同的道德标准体系和价值观。
 
二、商务礼仪行为差异的文化因素分析
 
从文化因素层面探究,商务礼仪的行为差异主要体现在时间观念、空间观念、价值观念及语言习惯等方面。
 
(一)时间观念
 
时间是客观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物质形态交替的序列。时间具有客观性和可感知性,人的时间观念是对于客观时间的反映和认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对时间观念的认识深受儒道两家思想的影响。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他认为自己是“信而好古”,因此儒家文化历来重视历史,主张以史为鉴,借研究过去以指导现在和将来。道家思想认为,万事万物都出于“道”,经过生长变化之后又都复归于“道”。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中国人使用时间灵活性较强,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中国人对时间不是严格遵守,随意性较强。与东方人的时间观念不同,西方人认为时间是一条有始有终的直线。他们使用时间非常精确,做任何事都严格按照日程安排。如在美国、西欧商务活动应提前两个星期、甚至更长来安排好约会。日程安排对美国人、德国人和北欧人是神圣的。
 
由于观念的不同,中西方在商务活动中对时间的处理方式也不同。例如,西方商人在会晤中喜欢开门见山,直入主题,在会谈的过程中,他们喜欢集中精力,速战速决。西方人觉得时间是有始有终的,有强烈的紧缺意识,这种紧缺意识使西方人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对未来事情的计划和实现上。而中国人经商比较注重关系,通过宴请对手或非正式会晤等商业活动,慢慢和对方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二)空间观念
 
作为商务礼仪所讲的空间,是指人们在交往时,特别是个人与个人、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交往时,因彼此的关系不同,周围的环境不同,而无形中感到彼此间应保持的一种特定的距离。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将人际交往距离划分了四种区域。第一,亲密距离。这是人际交往中的最小间隔或几乎无间隔,即我们常说的“亲密无间”就交往情境而言,亲密距离属于私下情境,只限于在情感上联系高度密切的人之间使用,在社交场合,两个人如此贴近,就不太雅观。第二,个人距离。这是人际间隔上稍有分寸感的距离,正好能相互亲切握手,友好交谈,这是与熟人交往的空间。人际交往中,亲密距离与个人距离通常都是在非正式社交情境中使用,在正式社交场合则使用社交距离。第三,社交距离。这己超出了亲密或熟人的人际关系,而是体现出一种社交性或礼节上的较正式关系。第四,公众距离。这是公开演说时演说者与听众所保持的距离。这是一个几乎能容纳一切人的“门户开放”的空间,这个空间的交往,大多是当众演讲之类。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具有一定的伸缩性。
 
西班牙人和阿拉伯人交谈会凑的很近,而对俄罗斯人来说意大利人交谈是过于靠近,拉美人交谈时几乎贴身。英国人与意大利人交谈时,意大利人不停的“进攻”,英国人不断的“撤退”。实际上他们交谈时都只不过是要占据对自己适当的,习惯的实际距离。在对个人空间的要求方面,中国人、日本人以至大多数亚洲人要比西方人小的多。这是因为不同的文化习俗的缘故,西方人看中宽松的氛围,崇尚个人自由和个人权利,而东方人的传统文化根深蒂固。
 
通过以上比较,我们知道,只有了解交往中人们所需的自我空间及适当的交往距离,才能有意识地选择与人交往的最佳距离,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促进商务活动的成功。
 
(三)价值观念
 
中国人在交往时,多把家庭中处理人际关系的模式移置到君臣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中。也就是说,中国传统的价值观是人情式的,人们在交往时多注重情义。而西方的人际关系相对中国人来讲是比较冷漠,很少顾及人情、面子,他们往往是公事公办;中国人比较注重“面子”,在商务活动中,如果要在“面子”和“利益”中做出选择中国人往往会选择“面子”而美国则会选择“利益”另外,西方文化比较重视青年。青年人是未来和希望的象征。与之相比,中国传统文化中则强调尊重长者。在汉语的称呼中,对待年长者常加称一个“老”字以示尊敬。如“老领导V‘老先生V老同志”等。
 
(四)语言习惯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在商务活动中,由于文化的差异而引起的语言习惯的不同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到商务活动的成功与否。在中国,谦逊是一种美德,当别人夸奖的时候,中国人喜欢说“哪里”、“不好”、“不行”“还不够”等,而这些却不符合西方人的传统,在西方文化里,夸奖人家的人总是希望对方对他的赞扬做出肯定的评价和积极的反应。我们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经常遇到的情况是面对别人的赞扬和祝贺时,中国人常会说出一连串的“哪里,哪里”“您过奖了”“我做得不好”“不行,不行,还差得远呢”等自谦语。这往往使他们因为自己的话被直言否决而感到中国人不讲礼貌。因为,西方人在听到别人的赞扬时,总是毫不犹豫地说声“Thnkyo”这在中国人看来显然是堂而皇之的接受了别人的赞扬,是非常不谦虚的。
 
三、结语
 
文化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文化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象不胜枚举。国外企业来到中国开展商务活动需要本土化,中国企业进军全球市场也需要全球化。文化差异对商务活动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际通行的礼仪基本上是西方礼仪。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是因为西方的实力强大,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西方人价值观的统一,在于西方人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深刻觉悟。
 
正如上面分析,造成商务礼仪行为差异主要源自于不同国家间的文化传统的差异,中西文化中不同的时间观、空间观、价值观及语言习惯等。这就要求在商务交际中做到:1.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尊重别人,了解别国的文化,真诚对待别人。2加强文化知识学习,増强文化意识,缩小文化差异。要在商务活动中提高对异国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敏感性和包容性,理解对方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3加强文化沟通与交流,建立全球文化观。在商务活动中,出现分歧和争执是难免的,但它也是双方通往默契合作、达成共识的必经之路。消除文化冲突,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加强与国际市场的文化沟通与交流,从而达到合作的满意效果。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流、贸易的不断増加,我们不但有必要在与外国人进行商务活动时,了解对方国家的礼仪习惯,而且必须加强专业礼仪人才的培养,提高全民礼仪意识,这不仅是对对方的尊重,也给我们自己带来了便利,不但能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与误会,还能在现代社会的多方竞争中争取主动,取得良好的结果或效益。
 
作者:王艳华(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商务系,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