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经济管理论文 > 国际经济与贸易论文 > 正文

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来源:UC论文网2017-01-12 11:03

摘要:

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随着加入WTO后对外开放的持续推进,我国对外贸易的规模和地位不断提升,对国际经济贸易人才的需求数量也日益增加,而且

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随着加入WTO后对外开放的持续推进,我国对外贸易的规模和地位不断提升,对国际经济贸易人才的需求数量也日益增加,而且对于国际贸易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这些都对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选取安徽三所主要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培养学校(安徽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安徽工业大学)为研究个案,分析三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差异,探讨新形势下地方本科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升路径。
 
一、三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概况
 
1.安徽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创建于1979年,是全国最早开设并招生的此专业之一,目前本专业在校本科生300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现有教研人员21人,其中正教授4人,副教授10人,讲师7人,博士4人(含在职攻读)。已形成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中青年骨干教师突出的队伍。经过20多年的建设,尤其是近几年以来,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科在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出版专著、国家统编教材多部,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完成省级以上课题多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获评安徽省教改示范专业。
 
2.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1989年招生,原称国际贸易专业,1998年改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现有该专业在校本科生近1200余人。学院现有教职工60人,党政管理人员8人,教师52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2人,博士13人,在读博士8人。师资力量雄厚,并已形成稳健的学术梯队。学院在学科建设、教材建设与科研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出版教材和学术专著10余部,承担国家规划办、教育部科研课题6项,省部级课题40多项,公开发表科研论文700余篇。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被确定为第二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3.安徽工业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安徽工业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于1985~1987年筹建,1988年正式开始招生(专科)1993年专业名称调整为国际贸易,1996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开始招收国际贸易本科专业,1999年随着国家教委专业目录的调整而调整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专业目前在校本科生320余人。现有专业教师15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4人,博士1人,硕士12人,年龄结构较为合理。近五年来,本专业教师在科研、教改工作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国内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公开出版主编教材8部,主持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课题8项。
 
二、三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活动为本体,为实现培养目标所设计的组织原则及运作方式。一般包括: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式三个方面。下面从这三个方面对三所省属高校国际经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分析。
 
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等院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的首要与核心的问题。三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上基本一致,都把培养方向定位为培养应用型或者复合型的专业人才,其中:第一,安徽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的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成为国际经济与贸易方面的复合型专门人才;第二,安徽财经大学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坚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通晓贸易经济理论和实务,掌握现代贸易技能和方法,具有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的应用性、复合型和外向型的高级专门贸易人才;第三,安徽工业大学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市场经济与经济全球化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国际经贸理论知识和业务操作技能,能从事国际商务、外经贸管理、调研咨询、政策研究以及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不过,具体来看,安徽工业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更为清晰、适用,安徽大学和安徽财经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则显得有些笼统,不太明确。而且作为省属高校,基本职能应该是立足安徽实际,培养面向安徽经济发展需要的国际经济贸易专门应用型人才,无疑是省属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第一要务。
 
2.专业课程设置
 
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三校有较大差异。其中安徽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设置在经济学院,专业课程设置偏重于经济和贸易理论,如:国际贸易”“国际营销”“国际保险”“国际商法”等。而安徽工业大学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受制于学科发展和师资配备,专业课程开设有限,仅有“国际经济学”“国际保险”“国际结算”“外贸函电”“电子商务”等主干课程。而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安徽财经大学成立了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借助于得天独厚的专业和学科基础,已形成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专业设置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和贸易管理三个研究方向,学生可在学习专业导论的基础上,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选择自己的专业方向,并选择专业课程。目前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国际经济学(双语)”、贸易经济学”“国际贸易结算”“国际贸易操作实验(双语)”“国际贸易单证制作”“国际商务谈判(双语)”“海关实务”“国际服务外包案例”等。
 
3.专业人才培养方式
 
在人才培养方式上,三校基本上都以课堂理论知识传授为主,不过在产学合作等方面各个高校还有所差异。如安徽大学国际经济贸易专业,与省政府文化经济发展中心、省发改委、省商务厅、省级外贸公司等建有广泛的联系合作,侧重于对贸易管理的实践指导。而安徽工业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则与众多的校董事单位及其他单位建立了稳定的教学、科研、信息等方面的合作关系,并多次合作,使双方受益。如:上海宝钢国贸总公司、上海五钢集团进出口公司、上海市贸易促进委员会等单位。而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则主要通过实习基地建设,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目前已经拥有20多个实习基地,每届有数百名学生在基地获得实习机会。
 
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思考
 
1.确立国际经济贸易应用型人才专业培养目标
 
安徽省属地方高校应属教学型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率为根本目标,培养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而目前在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上,部分高校存在“高、大、全”的倾向,没有充分考虑本校师资和生源的具体条件。既要求学生掌握全面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求从外语技能到实务操作样样精通。这样做的结果势必造成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缺乏针对性,无法因地制宜突出办学特色,造成学生毕业后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的尴尬局面。因此,安徽地方本科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在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和教育理念的指导和规范下重新确立,培养应用型专门技能人才,以满足安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构建实用性的特色开放式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安徽地方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设置应该体现学科交叉、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并举的开放式课程体系,即以增强素质、提升能力、发展个性为原则,以学生将来实际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为主线,根据应用性、针对性要求,确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具体来讲,一方面,要构建专业应用能力的实践性教学课程,有针对性地设置实践性教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如增设“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报关员实务”“进出口贸易模拟操作”等课程,提升学生的应用技能。另一方面,强化双语课程教学。由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特殊性,必须重视双语课程的设置,从而避免学生毕业后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的尴尬局面。可开设“国际经贸英语商务沟通”“国际经贸英语口语与听力”及“外贸英语函电”等课程,提高学生外语运用能力;同时“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经济学”等课程开展双语教学,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外语学习环境,以帮助学生跨越听力关、口语关,提高外语交流能力。
 
3.淡化抽象的理论讲授,强化实践性教学
 
目前安徽地方本科院校国际贸易人才培养大部分以课堂教授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教学相对薄弱,这与市场对国际贸易人才的素质要求相去甚远。如传统课堂教授模式培养出的学生与外贸岗位的这一要求相差较大,尤其是外贸单证等业务操作更是纸上谈兵。因此,必须加强国际贸易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第一,可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本科学历教育与目前国内的外经贸行业的职业资格教育结合,结合职业岗位要求,加强实务类理论课程的延展,开设国家报关员、报检员、单证员、外贸业务员等从业资格考试涉及的课程,鼓励学生在毕业前报考相应的从业资格考试并获取资格证书;第二,强化实验室模拟、毕业实习和社会调查等形式提升学生实践技能,同时可积极探索新型专业实践模式,如建立校企联合的外贸服务公司,公司由学校负责投资,公司员工全部由学生组成,由学生独立运营;第三,开辟第二课堂,通过“挑战杯”科技文化作品竞赛、创业计划大赛、辩论赛等,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第四,引进双师型人才,从外贸行业吸引一批既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又具备较高理论水平的双师型人才,提升专业技能教学水平。
 
作者:明娟(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产业国际竞争力、劳动就业。 安徽蚌埠233041)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