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教育管理论文 > 正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范例10篇

来源:UC论文网2017-11-09 16:39

摘要:

 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社会急需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教育所培养的毕业生都被社会所接受,这一时期以一切服从分配为核心的思想教育模式大行其道。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劳动用工制度发生了很大转变,大学毕业生统包统分的就业体制被打破,考上大学就端上“铁饭碗”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第一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所存在的问题

  1、传统用人体制的束缚,

  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社会急需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教育所培养的毕业生都被社会所接受,这一时期以一切服从分配为核心的思想教育模式大行其道。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劳动用工制度发生了很大转变,大学毕业生统包统分的就业体制被打破,考上大学就端上“铁饭碗”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社会开始试行“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尤其是1999年高等教育实行大扩招之后,每年应届大学生招生数量急剧增加,相应的应届毕业生的数量也随之增加,从21世纪初开始,大学毕业生就业越来越难,尤其是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越来越成为社会和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


  2、学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错位,

  当前就业难已经成为了社会的普遍性问题,但是有数据显示,“就业难”不是简单的“人多岗少”,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造成的一种阶段性社会现象。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速度远远高于高校培养人才的速度,形成了人才供需市场配置的时间差,使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相对错位,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3、职业生涯规划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而随之而来的是社会就业岗位的不足,如果不能够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寻求培养,从“出口找入口”及时改变办学思路的话,最终,学校的处境将会变得比较艰难。一所学校的成功与否,归根结底与这所学校学生的就业率有密切的关系,如果学校培养的学生就业率非常高,那么这所学校的办学前景将会非常广阔,而提高一所学校的就业率除了学生的专业特点以外,是否接受过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有没有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就显得至关重要,而这些都离不开学校对学生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是否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是否对自己的职业选择和职后一生的发展做到合理规划。


  4、学生缺乏准确的个人评价,

  客观地自我认知和评价是每一名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但是当前很多大学生对自己不能够给予客观而公正的定位,对自身的学识、能力、品德等没有一个综合性的客观评价,在校期间不注重个人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不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总是认为自己什么都行,什么都会,可当他们走向社会时却发现自己离社会的要求还差得很远,后悔莫及。因此,作为在校大学生,应该对自己有一个准确而清晰地定位,合理科学评价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寻找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合理规划,培养综合素质,争取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有用人才。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建议

  1、社会层面,

  伴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于每一个人来讲,社会化是贯穿人一生的过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是人社会化过程中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教育。它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有助于提高全体国民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水平;对于一所学校来说,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就业率,更好的促进学校的发展;对于大学生来说,它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人生观,毕业后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也有助于参加工作以后职业的更替和调整,因此,无论是社会、学校和学生个人都应该充分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牢固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营造浓郁的职业生涯规划氛围,促进大学生有效就业。同时,强有力的法律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保障,政府机关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门应给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法令法规,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以国家法律的形式加以规范此项工作,保障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效实施,做到有法可依。


  2、学校层面,

  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过程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材是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保证,因此学校要充分重视和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校本教材开发,根据学校不同年级、不同專业具体情况以及社会诸因素进行编写校本教材,编写过程中既要有理论知识又要有实践课程,教材要具有前瞻性、实用性、针对性、社会性和实践性的特点,编写出高质量、高水平的校本教材。同时,开展贯穿教育全程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应该具有阶段性,在不同的培养阶段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并选择恰当的培养内容和培养方式,使其与学校的培养目标相结合,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结合。


  3、学生层面,

  科学合理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多种因素起作用的结果,社会、学校、家庭是外部条件,而大学生自身则是根本原因,作为大学生自身需要从根本上不断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将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对个人进行分析,作为大学生本身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之前首先对自己必须有一个全面而准确的分析和定位,包括:兴趣、爱好、特长、性格、性格特征、价值观念以及专业特点、就业前景等都要有一个认真细致的分析,在进行自我分析和定位时,还应当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对自己有更准确的认识,也可以使用科学的心理测量量表以及职业测评工具等来帮助自己进行科学准确的分析与定位。同时,我们也要引导学生对于外部环境分析,因为作为学生个体不是一个“自然人”,而是一个“社会人”,这就要求学生对于周围的就业环境、受教育环境、家庭环境等有一个全面的分析,以便为自己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池忠军,张晓红.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现状分析[J].煤炭高等教育,2003.

  [2]周玲,李雄鹰.论高校大学生生涯辅导体系的构建[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作者简介王芳,女,1985年4月生于河南,助教,现为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学生管理工作科员

  来源:科学导报·学术 2017年14期



  第二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的体制改革也已经初见规模。大学教育已逐步向大众化教育转变,与此同时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也不容乐观。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当前大学的必备课程,指导大学生在分析主客观条件后,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总结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但是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问题不断,本文通过分析产生的问题并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提供一定的解决方案,以期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出一份力。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薄弱

  很多大学生不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和意义,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是可有可无的,无关紧要的。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带有极大的随机性、盲目性和片面性。在缺乏理性和科学的情况下,很多同学仅仅只根据感官的理解来确定就业方向,没有长远规划。


  (二)自我认知不科学

  自我认知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自我认知也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和前提。自我认知要从兴趣、需要、价值观、能力、气质和性格等几个方面人手,它是一个自我认识、自我了解的过程。不少大学生的自我认识是不科学的,他们缺乏量化的评价标准、专业的职业测评工具;大多同学往往只根据自己主观的想法、老师同学的评价、父母的判断来认识自我。


  (三)职业社会认知不足

  职业社会是大学生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外部平台。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要对当代的职业社会有一个基本的认知,了解职业社会的内容、职业类型、我国的就业体制、当前形势下我国的就业政策、就业供求、就业形势等。然而很多大学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相关知识储备不够,往往会造成对职业社会缺乏清晰的认识。


  (四)職业价值取向出现偏差

  在当前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人们的价值取向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特别是大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把职业理想、职业发展和对事业的长远追求抛诸脑后,而更在乎经济收入、福利待遇等物质条件。


  (五)规划缺乏可行性,执行力度不足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要依据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自己所学专业和特长等进行规划,这样职业生涯规划才具有可行性。一个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要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目标,并明确完成目标的时间。然而很多同学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后,一忘了之;虽制定计划却忽略执行。


  二、改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构建完备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体系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要从一而终,从学生入校开始到毕业,在各个阶段给学生以相适应的指导。同时建立高素质的教学队伍,多聘请一些多学科背景的专家或是企业管理人员对学生进行指导;高校还可以邀请相关行业的专家或成功人士进入校园开展讲座,向同学们介绍不同行业的工作描述和职业前景,帮助同学们了解当前的就业环境和就业形势。高校要开展广泛的校企合作,拓展学生的实践平台。通过实践,了解具体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从而对自己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进而调整自己的就业规划,制定可能的职业目标。


  (二)学生个人要积极努力提高综合素质

  社会正处于变革的时代,充满了激烈的竞争,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学生阶段就要具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首先,大学生要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此基础上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学习学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参加社团活动、创业大赛等,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规划能力和职业能力,不断完善自己,扬长避短。其次,大学生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在当代社会,竞争力的高低决定了你的职业前途。首相要做的就是巩固自己的理论知识,学会学习、学会求知,把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从而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获得优势。


  (三)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地方高校应该充分挖掘教育资源,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符合本校情况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体系。


  首先,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职业生涯规划具有极强的专业性,这就需要一支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地方高校可以引进职业生涯规划规划专业的专家、毕业生充实到师资队伍,可以对现有从事学生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来扩充师资队伍,还可以通过到学校、企业聘请教师、职业规划师补充到职业规划师资队伍中去。总之,只有一支完备的职业规划师资队伍,才能使地方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充满活力。


  其次,建立健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2007年教育部颁发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中指出,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应作为必修课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综合性教育活动,职业生涯课横向广度多样丰富,可采用课堂讲授、学术讲座、素质拓展训练、社会实践锻炼、一对一咨询测评等方式。另外,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年级开设不同的课程,实现纵向深度发展。


  第三,构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测评体系。一方面,大学生在知己、知彼、抉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期间难免会出现认知上的偏差,因此,构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测评体系显得尤为重要,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规划测评能使学生建立较为科学合理的自我观念,从多方面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潜在的素质特征,同时还可以使自己的个性扬长避短,从而为每一个大学生建立一个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另一方面,构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实践平台。通过咨询、测评,大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地方高校所处的位置不同,经济条件差异巨大,地方高校可以通过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建立大学生创业园,甚至组织学生去企业实习锻炼,通过参与社会性的项目来检测自我认知,外界认知和自己的抉择是否正确,这样通过认识一实践一再认识一再实践,最终使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变得科学合理。


  来源:东方教育 2017年17期

  作者:徐世俊



  第三篇: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新思路


  一、引言

  目前,在高校教师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选择的过程中,大多数采用麦尔斯—碧瑞斯人格类型量表(MBTI)、霍兰德职业倾向性测试等较为常见的心理学测量方式,对学生个人具体职业选择提供具体决策支持。尽管MBTI、霍兰德职业倾向性测试,在高校和世界500强企业招聘等众多实践领域得到广泛的运用,但是其也暴露出一定的问题。比如:MBTI的测量过程,需要在系统培训和严格认证的测评师指导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没有测评师的参与仅适用MBTI问卷,结论的误差率高达30%,而在未经认证的测评师的误导下,测评结果将更糟,因此,这将影响MBTI的测评效度而且在实施过程中产生额外的成本;不论是MBTI还是其他职业测评工具,都没有在特定的中国社会背景下将高校学生已选择的专业与学生职业的发展方向相结合,因此,对于即将毕业的高校学生而言,此类测评并不一定能提供职业选择决策相关的信息;在如企业招聘等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学生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有意识的选择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某些特征偏离自己真实性格的选项,从而降低了测评的效度,因此,目前常用的职业选择工具往往会因有意识的干扰因素降低对学生职业选择的决策支持力度,而且并不能挖掘学生对职业选择的潜意识。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运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的方法,对高校学生的成绩进行评价,从而对高年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决策依据。根据弗洛伊德的意识理论,学生的成绩可能是学生的潜意识的体现。在某些情况下,学生的潜意识会激发其对某类课程的热爱,从而会投入更多的经历学习此类相关课程,从而会取得不错的年级排名,然而在学生的意识层面并未对此引起足够多的注意。


  因子分析是从多个变量指标中选择出少数几个综合变量指标的多元统计方法。建立因子分析模型的目的是找出主因子,解释每个主因子的实际意义,以便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聚类分析是将一批样本或变量按照它们在性质上的亲疏程度加以分类,其实质是按照距离的远近将数据分为若干个类别,以使得类别内数据的差异尽可能小,类别间的差异尽可能大。


  在高校的学生管理中,管理者经常会对学生按成绩进行评价,如在奖学金的评定、研究生的推荐免试工作等。通过对学生各科成绩的因子分析,找出影响知识和能力的主要方面,从而能避免加权综合评分法中的权重设置容易受人为的因素影响,所带来的缺点。


  二、学生成绩的因子分析

  (1)笔者对青岛大学师范学院本科2011级英语专业高年级某班35位同学的20门核心课程的考试成绩为原始资料(综合英语、英语写作、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学、心理学、英国文学史、英语泛读、英语视听、英汉翻译基础理论、英国文学作品选读、法语、高级英语阅读、中小学英语教学论、英语语言学、美国文学史、美国文学作品选读作为变量,分别用X1,X2,X3…X16来表示),进行实证研究,运用SPSS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价(原始数据略)。


  首先对原始数据标准化处理,用SPSS软件,对16个变量作KMO检验和Bartlett球度检验。检验结果见表1。

  KMO统计量检验统计值愈接近1,说明对这些变量进因子分析的结果就愈接近真实情况。由于上图所显示的KMO的统计值为0.743,这说明每个变量之间的不存在很大的相关性,这样的数据能够拿来做因子分析。Bartlett球度检验的卡方统计值为306.129(P<0.001),数据是非常大的,同样说明也是能够拿来做因子分析研究的。检验表明本研究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2)然后得到相关系数矩阵,利用相关系数矩阵计算其特征值及贡献率、公共因子的特征值和累计方差贡献率(见表2)。

  當提取的主成分反应原始数据的信息总量大于80%时,认为主成分反映原始指标的信息量是有效的。因此,我们可以提取因子的个数为7,其反应原始数据的信息总量达到了83.778%,也就是说原来的16门高年级核心课程可以综合成为七个公共因子。


  (3)由图1可见前面7个公共因子特征值变化比较明显,之后逐渐平稳。因此说明提取7个公共因子可以对原有变量的信息描述有显著作用。

  (4)表3是未经过旋转的因子载荷矩阵。由因子载荷矩阵就可以得到因子分析模型,如x1=0.714F1+0.134F2+0.048F3-0.225F4-0.051F5-0.230F6+0.389F7,其他变量可以相应用这七个公共变量表示。


  从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可知主因子F1在综合英语(X1)、英汉翻译基础理论(X9)、高级英语阅读(X12)、英语语言学(X14)这四门课程上的因子载荷值最大,该因子反映学生在英语综合与分析能力方面的信息,可命名为英语分析能力因子。主因子F2在英国文学史(X6)、英国文学作品选读(X10)、美国文学史(X15)、美国文学作品选读(X16)这四门课程上因子载荷值最大,该因子反映学生在赏析英语文学作品能力方面的信息,可称其为英语文学能力因子。主因子F3在法语(X11)这门课程上因子载荷值最大,该因子反映学生在第二外语能力方面的信息,可称其为第二外语能力因子。主因子F4在英语写作(X2)、英语泛读(X7)、英语视听(X8)这三门课程上因子载荷值最大,该因子反映学生在英语听、读、写基本能力方面的信息,可称其为英语专业基本能力因子。主因子F5在中小学英语教学论(X13)这门课程上因子载荷值最大,该因子反映学生在英语教学实践能力方面的信息,可称其为英语教学实践能力因子。主因子F6在现代教育技术(X3)、心理学(X5)这两门课程上因子载荷值最大,该因子反映教育类课程分析能力方面的信息,可称其为教育分析能力因子。主因子F7在教育学(X4)、这门课程上因子载荷值最大,该因子反映教育类课程基础理论知识方面的信息,可称其为基础教育理论能力因子。


  (6)再通过回归算法计算因子得分矩阵,可得因子得分函数(见表5)。SPSS將自动计算35个样本的7个因子的得分并作为新变量。

  (8)根据7个因子得分函数,将35名同学的4个因子得分作为新变量,对35名学生成绩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根据师范类院校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未来发展常见的七种方向,可以将35名学生分成7类(见表6)。


  通过观察7个类的最终类中心情况(见表7),可以根据分类的结果对本班学生的就业、深造方向进行具体指导,进行因材施教。第一类学生在教育基础理论方面有较强优势,但在第二外语方面较为薄弱,可以引导这类学生从事教育学理论研究;第二类学生在普通教学情景处理方面有较强优势,在英语教学实践方面有明显的劣势,可以引导这类学生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第三类学生在英语教学实践方面有较强优势,但是英语专业基本能力较差,不合适和继续深造,可以引导这类学生从事中小学英语教学工作;第四类学生在英语专业基本能力方面较强,但在教育基础理论方面较差,这类学生不适合从事教育理论研究工作,但是,这类学生可以凭借较强英语功底从事和英语相关的外贸、翻译等工作;第五类学生在英语文学赏析方面表现的较为突出,因此,可以引导这类学生进行英语文学方面的深造与研究;第六类学生在第二外语能力方面表现较为突出,可以引导这类学生进行出国深造;第七类学生在英语教学和教育分析能力方面表现突出,这类学生适合从事任课教师加班主任工作。


  三、研究结论

  由于排名是通过统计分析计算得到,结果将减少主观因素,所以根据各同学在七个主因子方面的得分情况及综合得分所获得的排名,可以客观地了解学生各方面的特点及优劣势所在;通过对因子得分进行聚类分析,反映了全班同学的总体发展情况,各类同学的发展特点和优劣势所在,为高年级毕业生就业、深造提供决策依据,使教育教学工作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合理性。


  四、对策及建议

  (1)针对具体专业,利用计算机软件外包等方式,开发相关职业选择软件。由上例可以看出,在分析相关数据时,将运用大量的统计学知识,而对于高校学生工作者来说,可能并不具备相关的专业背景知识。因此,计算机软件公司可以结合本例中的分析思路与不同专业学生就业与升学方向的特点,开发成绩分析内化性的职业选择软件,从而为高校学生工作者提供便利。


  (2)对于高校高年级学生,以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成绩评价方法为主,结合职业倾向性测试结果综合评价学生职业方向选择。通过此类模式提供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信息,不仅仅考虑了学生当前专业对学生职业发展的影响,并且能够降低意识干涉对测试结果效度影响的不利因素。


  (3)提高学生就业工作者的专业素质。高校学生就业工作者应具备该学科专业学生职业发展方向的深入了解与社会调查能力,只有相关教师在对各类发展方向有足够认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提供相关的信息,指导学生就业。因此,组织教师培训不断了解各领域用人单位具体需求,从而提升其专业素质,是保证学生职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赵峻波.MBTI性格类型方法在大学生职业规划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9(08):151-152.

  [2]曾维希,张进辅.MBTI人格类型量表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J].心理科学进展,2006(02):255-260.

  [3]何晓群.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第三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来源:速读·下旬 2017年10期

  作者:王宏斌

 


  第四篇:如何指导农村中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一、普通中学职业规划的必要性

  现阶段,很多农村中学生对未来专业的选择缺乏科学的定向,对于未来的生活还维持着探索的状态。因为农村中学生的现实因素及相应的心理特点,他们关注更多的是自身的学业,不能用更为广阔的视角来对未来进行审视,在这一阶段进行一些职业的生涯规划指导,可以让他们对自己的未来职业定向与专业的选择有一个最基本的认识。与对大学生做的职业规划比较,在中学时做这项指导拥有很明显的优势特点。中学相较大学而言,其指导性降低了一些,这样对学生的内在品质培养更加有益。与此同时,普通中学与重点中学比较起来,学生要想依靠文化课会很难考上较为理想的大学。因此更要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关注,有效发掘出学生的特长与优势,需要有效的职业规划指导作为基础,帮助他们明确自身的兴趣,继而树立起良好地职业规划意识。


  二、普通中学其职业生涯的规划特点

  普通中学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不但有中学职业规划的普遍特征,还有特殊群体所拥有的独特性。普遍性涉及目前中学职业规划的所有主观与客观原因,像社会的背景,学校、群体及家庭以及个人的特点等。相对于社会而言,每个人一生从事一种职业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小,人们应该对自身的职业有更加清楚的规划,以更好地对职业转换发生的挑战与风险进行应对。


  对学校、同伴及周围环境而言,每个个体所在的环境都会对其职业的决策与规划产生重要的影响,很多父母喜欢把自身的观点强加到孩子身上,完全不考虑孩子自己的感受与兴趣爱好,让他们在选择时会呈现很难的状态;另外,学校开展职业规划的内容与学生实际有所脱离,存在着形式上过于单一的现象,教育的指导方法与内容还需要在实际过程中进行进一步地提升与探索。另外,在学校中同伴的观点对于学生的职业选择也会有一些影响。


  对学生自身而言,教育的年限延长也使得个体心理的成熟发生了延迟,一些农村中学生一直都是依赖父母,缺少自我进行决策的相应能力,进行职业抉择的时候会特别的迷茫,不能更好地把自身的兴趣与职业的定向间的关系更好地理顺。对于职业只有表面的了解,也有一部分学生是有目标的,但却不知道要用哪种途径来对目标进行实现。


  普通中学的职业规划拥有相应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他们缺乏学习的目标与兴趣,也没有令人骄傲的成绩,并且跟父母家人之间的关系较紧张,师生的关系也不融洽。学业的不理想使得他们对自身的信心不足,对于未来缺乏憧憬。针对于这种情况,就需要在教育的过程中渗透阳光,对他们进行鼓励,让他们可以思考未来,培养其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这不但关系到农村中学生未来的职业定位,还对其将来的整体发展有影响。


  三、积极的心理学对于普通中学职业规划的重要指导意义

  1.激发学生积极体验的信心

  目前,在农村中学生的职业教育中,教师会更加重视知识的传授,对于职业生涯的内容、步骤及定义等,普通中学的学生对其并没有多大的兴趣,无法发挥出教育的相应影响力。所以,教师一定要对每个学生存在的差异进行尊重,在对学生优劣进行评价时不要用成绩的高低作为标准,而是要用欣赏性与更加开放的眼光来对待学生。教师这样做的同时还要把这种理念在课堂上进行渗透,并延伸至课外,这样学生才会慢慢地对自身的价值有所认识,树立起更强大的自信心。在这种包容开放的环境中,可以激发出农村中学生更多的创新想法,使他们更加富于自信,对生活更有信心。


  2.培养积极应对职业风险的能力

  积极心理学对三种人类需要进行了探讨,胜任、归属以及自主的需要。这三种需要被满足之后,个体才会有幸福感。在进行职业选择的定向阶段,不论是学生家长还是教师,都要对学生自己的决定进行充分的尊重,信任他们能够选择好自己未来人生的道路,哪怕觉得农村中学生的想法有不对的地方,也应该在尊重他们的基础上,对他们做出相应的引导,让农村中学生自己做决定。这样不但可以对他们的自主能力进行锻炼,还能够让他们学会对其自身的决定负责。在未来人人都可能面对各种未知的职业风险,面对失业时人的斗志可能就会被低落的情绪所干扰,这时就需要具有更强的心理耐力。


  3.指导学生扬长避短,进行目标的确立

  对职业与人生的发展目标进行规划是走向成功的基石,农村的中学生在进行自我认知的基础上,要按照自己喜欢的和企业需要的原则,进行“人职的匹配”,进行职业目标的最佳选择,要注意三点,首先职业的目标要符合社会需求、职业的兴趣及专业技能与个人价值观等需要;其次目标要有弹性,要适度,以利于面对挑战性的环境可以做出适度的调整;另外,还要注意可行性、激励性与挑战性相互融合,把学生的坚韧的斗志激发出来。


  4.学校建立积极的成长机构为中学生职业规划打下基础

  学校可以运用职业生涯的规划课程系统指导学生的职业定向,运用现有资源进行多种形式职业的辅导。例如:创业及成功人士的讲座等。不仅能够对学生参与职业规划积极性进行指导,也能够让他们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有更加实际与直接的认识;学校还可以给学生建立实践基地,让农村中学生对职业认识更加的深入,在进行实践操作中进行自身兴趣的探索。通过对职业生涯发展积极环境的建立,让学校、社会与家庭这三方面的资源实现最优的整合,给学生提供安全的成长空间,使得他们的情感、能力与兴趣可以得到更和谐的发展,树立起自主选择的意识,对农村中学生自我决定的品质与自身职业生涯发展方向理智选择进行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赵士果.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探析[J].现代教育论丛.2011(07):29-32.

  [2]张永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高考志愿选择的矛盾冲突及其应对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7):35-41.

  [3]郝从容.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浅议[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0(2).

  湖南省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农村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培养研究”立项号k-46号。


  来源:报刊荟萃(下)2017年9期

  作者:黄司琦 胡婉娟



  第五篇:中职学生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在当今社会,作为职专生,职业规划必不可少,现在的学习是为了将来的生活,为了未来能在社会中安稳地生存,只有试着为自己拟定一份职业规划,才能将来在社会上立足时不慌不忙,冷静地照着自己设计好的路线走,不必愚蠢地浪费时间。中国是个人口拥挤的大国,就业难是个普遍的难题,若此时不为自己先布置好前程,又怎么能到时再社会上占据一席之地?因此,拟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为自己即将踏出社会作铺垫,设定目标,才会有动力。


  一、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人一生职业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规划。他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成学生自我实现人生理想。目前学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着一些问题:


  1、职业发展期望过高,职业路径设计不合理。不少中职学生盯住大城市,大企业,大公司,高收入,高福利,高地位等单位。很少人主动愿意去欠发达地区。不少中职学生选择考取各种证书发展为主路径,以升人大学继续深造,乃至考研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目标[2]。


  2、社会实践方向不清晰,为了增加“工作经验”。不少中职学生选择兼职,做钟点工,促销员和业务员等。为了提高就业竞争力。不少中职学生选择考证来增加“筹码”整天忙着各种各样的考试。总之,社会实践缺乏职业方向性,遍地开花,注重量的累积而忽视了质的要求,不仅使中职学生不惜重金拿证,疲于奔命,而且盲目性和风险性都增大。


  二、自我盘点与整改措施

  作为当代职业中专毕业生,希望自己将来能够成就一番大事业,我性格开朗、活泼,在校和同学、朋友、老师之间关系融洽,业余时很喜欢交朋友,听音乐、散步、爬山,还喜欢看小说、杂志,尤其是爱看心理学方面的书籍,这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做事认真,投入,有自信,从不轻易认输,喜欢创新,懂得如何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心理健康。此外,上网学习是我的最大爱好,网上的知识非常丰富,而且学习的范围没有限制,它是人的创造思维的实践基地与工作辅助的好帮手,因此,我对它“情有独钟”。但我脾气暴躁,喜欢钻牛角尖,缺乏毅力一直是我的“绊脚石”,所以我一直在努力改变[3]。


  虽然有人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我更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我认真去做,我的一些缺点必定能够改正。有时侯我做事恒心不够,但我可凭借那份积极向上的热情鞭策自己,久而久之,就会慢慢培养起来自己的毅力;有时候脾气暴躁,我会不停的提醒自己“冲动是魔鬼”遇到事情三思而后行,慢慢的改掉自己的暴躁脾气;对于自己喜欢的课,主动和任课老师进行沟通,体会了解那门课程的重要性质。课余时间与同学交流那门薄弱的课程,虚心向同学请教,提高自己的成绩。


  三、未来人生的职业发展目标

  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所学专业,我未来的目标是希望在园林规划设计方面有所造诣获得成就。当然不积小流,无以成讲海。为了这个目标的实现,我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所以现在特别对未来五年的人生做一个初步规划:


  2016年—2018年,学习有成期: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及条件优势,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同时阅读一些励志性的书籍,积极参加一些学院活动,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培养学习,工作,生活能力。为就业作好准备工作。

  2019年—2020年,学习实习期:利用一年时间,在自己家盆景园实习,利用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以及结合家长的经验,不断的尝试努力,累积经验,为以后应聘工作增加砝码。

  2021年—2022年,熟悉适应期:在这两年内,找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并很快去适应它。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断钻研创新,取得一定成绩。做一名优秀的园林设计师。


  四、具体实施方案

  园林规划设计是一个新兴行业。其技术要求高,涵盖知识面要求广,故机遇与挑战并有。目前从事该行业的人员大部分均为本科以上学历,而且许多园林公司人才济济,市场占有率相当大。这就要求我们工作之余,不断地为自己充电,扩大自己的专业知识面,对本行业所需知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运用发展的眼光设计出更高水平的作品。


  1、学习进行期:在这一期间主要做好职业生涯基础工作,和老师加强沟通,向同学虚心求学,以及培养自己的社交能力;提升自身学历层次,走向本科,必须达到专业知识过关,专业技能熟练,考取普通话等级考试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园林师证书。实习期间不断充电,找一家盆景园实习,从基层做起,不怕苦,不怕累,虚心向同行前辈请教,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一次实质性的园林规划设计,同时留心网络,书刊上的招聘工作,找到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工作岗位。


  2、熟悉适应期:园林设计是一门带有艺术性的东西,让园林设计服务于生活,又将生活提升到艺术的层面,这样才会得到好的效果。所以在设计中我会考虑别人在此环境中是否舒适,是否符合当地需求,从而让我的设计不但美观而且使实用。在工作期间,努力做好自己本分工作,多看,多學,多交流,多动手,经常出去看看生活中的实景,在业余时间做规划设计图,不要求多,但要求精,做出一两幅具有自己特色的设计图。


  3、蓬勃发展期:园林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发展性。只有不断深造学习,才能满足工作需求,争取一些机会,代表公司外出实地考察学习,丰富自己的工作经验。在山石水景,盆景方面更进一步钻研。我会不断努力,在工作方面一定会得到大家认可;在生活方面,也一定会和大家友好相处,争取做到一名优秀的园林设计师。


  总之,计划固然好,但更重要的在于其具体实践并取得成效。任何目标,只说不做,到头来都会是一场空。然而,现实是未知多变的,定出的目标计划随时都可能遭遇问题,要求有清醒的头脑。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峰,雕刻着理想、信念、追求、抱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森林,承载着收获、芬芳、失意、磨砺。一个人,若要获得成功,必须拿出勇气,付出努力、拼搏、奋斗。成功与未来,要靠自己去打拼!


  参考文献

  [1]赵英兰.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

  [2]伍秀珍.欠发达地区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与对策[D].湖南农业大学,2007.

  [3]姚贵平.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教育的初步构想[D].西南师范大学,2004.


  来源:未来英才 2017年15期

  作者:周中文



  第六篇:浅析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能力培养


  大学四年的办学定位直接决定着毕业生的就业成绩。目的明确,自己明确定位为大学生合理规划职业生涯的开始,并根据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自己的能力和职业;定位不明确,大学生没有职业生涯规划,没有规划,大学毕业,找机会肯定。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1)帮助大学生明确大学阶段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设计不仅贯穿于大学阶段四年,而且关系到大学毕业后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从大学开始就开始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十分必要的。传统观点认为,国内初中和高中的教育是在高考中接力棒的引导,从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或目标都是围绕大学,学生在长期学习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大学入学考试一旦进入大学,许多学生摆脱了原本沉重的压力,不同程度的松散的思想气息,沉浸在大学多彩的生活中,迷失了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在大学的每个阶段明白应该做什么,如何去学习知识和就业实践,大学将有一个更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在大学期间健康成长。


  (2)有利于大学生更为清晰了解就业形势。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很差,有的学生很难找到工作。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学生就业形势不了解,就业过程中存在许多片面和误解。例如,一些学生片面追求高工资和福利,而忽略了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需求,在足够的重视单位个别公司本身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一些大学生对这个地区有歧视,向往大城市和一些发达地区。他们不想在中小型城市、发展中城市和中西部地区工作。有些学生对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完全没有概念,导致社会上会很迷茫,不明白你未来的工作应该做什么,当选择职业时有一个很大的盲区。最可怕的是,有一些大学生,他们的能力和水平缺乏准确的定位,盲目地在选择就业中保持高目标,但最终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对当前就业形势的认识不足,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为了让人茫然失措,职业生涯规划是非常必要的,面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是对就业的前期准备,而且是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特点和潜在优势,并对自己的处境做出良好而客观的定位。最后,让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满足自己的就业需求,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3)发掘自身潜力,实现就业能力的提升。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在对自己的早期认识和认识上,更重要的是在认识和理解自己的合理提升之后。大学生应该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措施,制定合理的计划,加强有针对性的学习,参加相关的培训、学习和实践,培养和锻炼自己使自己的优势得到充分發挥的能力,克服自己的弱点,极大地挖掘个人潜力。就业,竞争并不局限于学业成绩,实际上是综合素质的竞争,雇主要求学生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而在工作中的困难和克服困难,具有开拓精神。职业生涯规划中,通常应进行调查,了解人才的特点挑选人才的雇主,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以制定一个合理的计划,然后去一步一步实施,根据计划,从而激发他们的潜能,实现个人能力和提高综合质量,从而提高就业的就业竞争力,实现就业目标。


  二、注重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

  对职业生涯规划完成后,应根据目标和大学生培训与职业生涯规划方案,帮助他们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无论大学生树立怎样的就业目标,都必须将培养大学生自我就业能力作为重要内容。


  (1)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有助于培养沟通能力以及适应能力。在大学里,大学生与社区活动联系最密切,社区活动应该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参与社区活动,培养与学生沟通技巧和沟通能力,包括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认真倾听的能力。首先加入俱乐部,作为新员工,进行一系列的面试等活动,需要在学生的理解和倾听技巧和沟通技巧的过程中自我介绍和回答问题,培训员工面试。一旦你通过面试进入一个社团,你就必须与俱乐部的老一代和其他专业人士交流。组织社区工作也是加强学生沟通技巧和倾听其他成员意见的过程。因此,参加学校协会的工作,可以充分训练沟通技巧。社区活动也增强了适应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的课外活动是一个组织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作为俱乐部主要的学生必须学习适应困难,要解决这些小问题,这是锻炼学生的问题解决水平的好方法。参加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最重要的,创造性思维是有效解决问题的关键,无论是个人或组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社区活动的参与,提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强化思维方式和思维方式,对促进就业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2)参加社会实践,增强人际交往技巧,感受企业组织文化。除了勤奋,掌握书本知识和实践能力对大学生未来就业更为重要。因此,大学生应抓住机会走出课堂、深入学校,深入社会。个人经历了工作的起伏,努力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寻找社会工作,加强社区沟通技巧。社会工作,学生必须面对同行和上级沟通和互动,可以在实践工作的顺利开展相关工作,将与来自不同背景、经验和人际沟通能力,不同的客户学习,为将来的工作打好基础。良好的人际关系技巧是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可以轻松地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留在大学的环境太简单了。一个人只有充分理解工作的真正价值,学会在团队中工作,才能获得团队工作的技巧和原则。在工作场所,团队的合作能力也越来越影响到一个人的职业前景,在团队中找准位置,完成工作的同时,与同事融洽相处,以获得工作的乐趣。积极参加实习,获得影响能力的技能。影响能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理解组织文化和团队分享。组织文化是随着组织的发展而发展的。员工在了解组织文化的基础上,能在组织中获得归属感,从而更好地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袭开国,顾雪英.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问卷的编制[J].心理学探新,2010,01:78-84.

  [2]李敏.贫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能力培养[J].职业时空,2010,02:90-91.

  [3]李春灿.职业生涯规划对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调查分析——以郑州部分高校为例[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3,22:50-54.

  [4]赵莉.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创造力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4,20:106-107.


  (作者单位:广州普措达贸易有限公司)

  来源:大东方 2017年9期

  作者:郑伟进



  第七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不足及对策分析


  引言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如何根据自身特点设计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切实提高就业竞争力,已成为大学生关注的焦点。同时也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了契机。然而,许多大学生对职业规划缺乏深入的认识,模糊的自我定位,造成就业困难。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象

  1.1職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职业价值观功利性显著

  在中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一些大学生缺乏强烈的职业规划意识,也没有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有些大学生认为“计划不能跟上变化”,而在职业规划中,不必花费太多精力,职业规划意识淡薄。据资料显示,大多数大学生缺乏职业规划知识。有些学生甚至对自己的性格和弱点缺乏了解,导致就业,没有明确的职业意向,自我认知和职业规划意识不强,导致盲目就业、跳槽等情况经常发生。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资源日趋多元化,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趋于功利化。在社会认知方面,大学生的思想更丰富,更关心个人利益、实际利益、个人利益在职业价值观中的首位。他们不仅关心未来个人发展的机会,更注重眼前条件、工资收入、福利、福利、第一职业规划中的地位和财富,忽视了职业的理想价值。


  1.2自我认知缺乏科学性,不能正确评价自我

  准确的自我定位可以进一步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性。自我认知是否科学,直接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成败。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需要正确地认识自己。然而,有些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受社会从众的影响,忽视个体差异,更依赖于自己的人格取向职业评价工具,不能客观地自我评价和分析。中国的传统社会价值观的影响,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许多大学生,要么自我评价过高,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从而导致个体认知偏差。在职业生涯规划持否定态度的一部分学生,认为“车到山前必有路,早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没有意义的,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抱着“循序渐进”的态度,自我认知科学的缺乏,不能正确评价自我。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2.1缺乏正确认识,教育体系不完整

  我国许多高校开展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关课程也逐步推广。然而,在教育理念中,一些高校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误区,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工作,关注大学生就业的技能和方法的培养,忽视对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教育目标,在简单的就业指导。部分高校主要依靠毕业生就业率来衡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效果。部分高校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混淆,毕业时选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效果产生严重影响。此外,大量的高校都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缺乏健全的教育体系。教育主要集中在就业政策宣传,帮助学生选择职业,促进就业,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内容陈旧、工作机制不完善,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来说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2.2教育形式单一,专业化师资力量不足

  单一的教育形式是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一些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授课方式比较保守,主要以专题讲座为主,个别辅导也不多见。总的来说,缺乏人性化的咨询服务,导致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缺乏主动性,了解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要性,大多有“做”的心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形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在理论与实践。职业生涯规划缺乏针对性,缺乏社会实践。主要采用课堂教学模式。即使有实践性的教学环节,也是一种短期的、肤浅的实践。此外,专业教师的缺乏是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因素之一。


  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路径

  3.1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念,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潜能,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大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教育工作者要正确认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学生主体性,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将团体辅导与个别化指导相结合,引导大学生树立全面发展观,增强职业规划意识,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为了进一步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建立专门机构的指导服务,实施全教育教育相结合,有针对性、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高校应引入职业生涯评价体系,通过科学评价,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使学生科学地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3.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还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丰富的社会经验。只有教师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高校应挖掘现有教师资源,加强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显著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质量。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应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高校应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践教学,引导大学生参观、考察、走访,提高职业素质。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构建大学生实践训练平台,为实践创造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建立学校职业预览实验室,通过情景模拟训练,让学生体验职业角色,培养职业意识,提高专业素质。高校应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校外实习机会,让他们更多地了解社会,及时纠正他们的职业目标,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4结语

  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必须分析社会环境和个人特点,帮助学生制定目标,选择职业实现这一目标。在新的形势下,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促进大学生成为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磊,刘长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以泰山医学院为例[J].现代商业,2013,36:261-262.

  [2]李士晓.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不足及对策分析[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01:28-31.

  [3]方留,任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30:120-70.


  来源:好日子(中旬) 2017年8期

  作者:黄佳娜



  第八篇:浅谈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去年刚从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的一个学生,在学校里学的是汽车技术应用专业,毕业时被推荐到当地的一家知名国有汽车公司总装线上当一名操作工,因为工作强度大、枯燥,而且倒班,感觉学不到技术,想到一辈子当工人,就想辞职,但是又考虑到国企收入稳定,还有保险,辞职后又能够找一份什么样的工作,变得犹豫起来,想想自己的薪水和狭窄的发展空间,他变得束手无策,不知道怎样才能让自身有更大的进步空间?


  这是一位已毕业的中职学生的就业困惑,也是所有中职学生的困惑。在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他们渴望自己的人生能够成功,渴望得到大家的肯定。当每个学生对未来感到迷茫时,他们都会想到同一个问题:我将选择什么样的工作?我的未来会有怎样的发展?


  一、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有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没有学习目标,被动地坐在教室里上课,而学生到了企业里,也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离职率高居不下。针对这一情况,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已经意识到对学生的教育需要从多方面开展,特别是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已经越来越重要,希望从学生主观上改变这一状况,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


  (一)中职学生就业现状

  这几年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就业都比较顺利,就业率达到98%以上,有些专业甚至还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但是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使中职学生的择业观、职业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有的学生职业期望值过高,不能给自己正确定位,高不成,低不就,难以找到合适的职业;有的学生缺乏合作意识,不服从分配,与同事发生冲突;有的学生吃不了苦,嫌工作條件差、工作累、待遇低,不能安心工作,自行离职等,这一系列问题如果得不到正确的纠正和引导,就会影响到他们未来的成长,甚至会影响到学校的发展。


  (二)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分析

  (1)大多数中职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缺乏了解和认识;(2)学生对自我的正确认识严重不足。相当多的中职学生不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不明确自身发展的需要,与职业需要之间存在的差距认识不清;(3)学生就业急功近利。在就业时,希望从事的职业既比较稳定,有较高的收入,又适合自己性格与能力;(4)就业指导课程缺乏系统化。目前的就业指导课程,理论说教偏多,不吸引人,同时缺乏求职技巧与职业道德等的指导与教育等。


  二、中职学生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

  中等职业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必须转变观念,树立以就业和长远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让学生顺利就业,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一)更新职业教育观念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职业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规划未来的指导。改变职业生涯教育就是“谋生手段”的认识,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使他们在未来职业发展中保持积极主动。

  把职业教育的知识融合到专业知识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自身的特长和兴趣,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走出求职、择业的各种误区。


  (二)加强学生就业观念教育

  绝大多数中职学生对现实社会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择业、就业期望值大,都有理想化的色彩,个人期望值偏高。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是为学生设计职业方向,更为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这个意义上讲,需要培养学生脚踏实地、艰苦创业的精神,调整其过高的期望值,理性地审视自己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学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分阶段实施重点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计划、有目标、有系统地进行阶段性的教育引导活动。如开展各种学生文艺活动、体育活动、专业技能竞赛、企业实践活动,通过多个角度的活动,让学生展示自我、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责任感。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明确职业目标,强化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就业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心态,激发他们的动力,把中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之中。


  (四)加强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能力

  学校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加强对班主任和教师的培训,让班主任和教师熟悉各专业的培养方案、职业能力要求、实施方法等,从而提高全员教育意识,把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学生日常管理、德育教育的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在主题班会和各学科的教学中应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断探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中职学校德育中的特殊内涵。


  通过对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探讨,结合当代中职学生的特点和思想实际,以就业为导向,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渗透到学校各教育环节中,更能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的成长、成才的需要,使他们认识自己,认同自己,找到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相信中职生也一定能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韦修玲.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问题及措施[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13).

  [2]惠太望.构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探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7).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7年6期

  作者:李琼




  第九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培养探析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高等教育办学规模持续扩大。2015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7.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0%。2015年全国共有普通本专科院校1219所,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737.85万人,在校生达到2625.30万人,毕业生为680.89万人,普通高等学校校均规模本科学校为14444人,高职(专科)学校为6336人。①2016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为765万人,2017年预计将达到795万人,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人力资源大国,但是在目前这种状况下,大学生就业也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和挑战。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

  职业是指人们为了谋生和发展而从事的相对稳定的、有收入的、专门类别的社会劳动;职业生涯是指个体的职业角色发展的历程,它是一个复杂的概念,由时间、范围和深度构成;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对所从事的职业进行自我计划和管理的过程,具体来说,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根据主体优势、能力水平、兴趣爱好和职业倾向等,结合时代特点、制约因素和机遇条件,为自己确立最佳职业奋斗目标,并根据目标有效选择职业道路,确定教育、培训和发展计划,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顺序的过程。②


  二、培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重要性

  1培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一要了解“生理的我”,这是可以直接观察到的,这是自我认知的最基本内容;二是要了解“心理的我”,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爱好、能力、价值观等;三是要了解“社会的我”,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角色、责任、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等。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首要的就是要能够全面、科学、正确地认识、评价自己。


  2培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所学专业。大学生从中学学习基本科学知识,到大学进入专业学习,许多学生对大学的生活还是很茫然,对所学的专业缺乏了解。通过培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可以使他们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培养方式等有更深入的了解,进而增加专业学习的兴趣。


  3培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知识更新节奏不断加快,如今很多用人單位在招聘人才时,更看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如果有了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会更加明晰未来岗位对自己的要求,不断加强自我修养,从而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满足用人单位人岗相宜的需求。


  4培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可分为短期规划、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并且它们之间可以转化,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引领下,学生能够明晰每一阶段的学习任务,合理地安排自身的学习和生活,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完成相应的学习目标。


  5培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可以帮助学生早日实现职业理想。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连续过程,这个过程包括确定志向、自我评估、生涯机会评估、职业选择、职业生涯路线选择、确定目标、制订行动计划、评估与反馈等环节,牢固树立职业规划意识,正确决策,就能够早日实现职业理想。


  三、培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途径

  1要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2003年4月教育部就提出了“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课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纳入日常教学”的要求。及早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案例教学,增加课堂互动环节,通过这种直观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避免他们今后择业时的盲目性,使他们少走弯路。


  2培养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可以进行职业倾向测试,科学分析大学生的职业倾向。要通过专业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职业倾向测试,利用心理学、行为学、管理学、测量学、计算机技术等多种学科和技术,通过严密的测评过程和客观的评分标准,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结构、个性特点、职业倾向、发展潜能等素质进行综合测评,帮助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方向。


  3要发挥学生社团组织作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活动。大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生活有激情,通过组织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可以展现他们的创新能力,展示他们的智慧、才能和潜质,赋予他们更大的舞台,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


  4要利用新型媒体平台,广泛宣传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新型媒体的宣传功能日益强大,我们可以利用微信、“互联网+”等新型媒体平台,采用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方式,宣传经典就业创业案例,讲解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提供最新各种相关资讯,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领。


  四、培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不能急于求成。职业生涯规划是一辈子的事,不能急功近利,随着人均寿命的增加,人们工作的年限也会相应延长,学生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职业生涯规划也要与时俱进,要有长期规划,并把长期目标和中期目标、短期目标结合起来,要脚踏实地地向着既定目标迈进。


  2不能片面追求经济收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因素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在评价大学生就业情况时,往往以大学生收入的多少和职务的高低来评论,部分大学生也因此陷入误区。大学生就业时不仅要看经济收入、职务高低,更重要的是应该看这个职位是否有足够大的发展空间。


  3不能因循守旧。要克服传统观念,只想进入体制内,期盼财政开支等观念都会严重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李克强总理曾强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充分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的重大改革举措,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重要途径,要坚决消除各种束缚和桎梏,让创业创新成为时代潮流,汇聚起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新动能。③所以,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要紧跟时代步伐,将自我期望、社会现实和未来发展趋势有机结合起来,牢固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注释:

  ①教育部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②孟宪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③人民网:李克强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关村创业大街考察时着力强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汇聚经济社会发展强大新动能,2015年5月8日.


  参考文献:

  [1]李春灿.职业生涯规划对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调查分析——以郑州部分高校为例[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3(22):50—54.

  [2]刘兆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培养机制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7.

  [3]刘咏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4]倪锋.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7.

  [5]王泽兵,孙加秀,盛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青年研究,2007(2):17—19+62.

  [6]卢红梅.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7]隆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社会心理科学,2005(Z1):217—219.

  [8]李兵宽,刘启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建设刍议[J].中国高教研究,2005(1):77—78.

  [9]蒋嵘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39—142.


  来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7期

  作者:杜英



  第十篇:职业生涯规划在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地位


  职业生涯规划主要由三个要素组成,分别是职业定位、设定目标以及设定通道,首先,学生要确定自己的职业定位,明确地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其次,学生就要结合自己的个人能力设定就业目标,明确地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最后,学生就要结合就业目标来设定一系列的实现计划,明确地知道要怎么做。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在学生就业指导中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就业目标。


  一、职业生涯规划在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作用

  1.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内职业生涯

  所谓的内职业生涯是指学生在就业的时候,其知识水平、经验能力、心理和生理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的过程中就是内职业生涯。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经验能力等都是不一样,因此不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也是不一样的,要进一步地发挥出职业生涯规划在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作用,教师首先就要加强学生对自身的认识,全面地认识自己的能力、爱好、特长、个人目标、心理承受能力等,从而更好地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认识自己之后的内职业生涯情况,进一步地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2.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在就业指导中应用,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学生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会受到许多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比如就业形势,学生因此也会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所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去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之后就业的社会环境影响因素,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去开展社会实践。比如,现代社会对于会计人才的工作经验比较高,因此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寒暑假的时候就会积极地寻找各种实习机会,提高自己的实践经验,进一步地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3.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职业生涯规划还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其学习目标很明确,就是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所以要发挥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学生首先就要明确自己的就业目标,这样才能鼓励自己更加努力的学习,从而更好地实现就业目标。因此,在就业课堂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目前的知识能力,来制定科学的就业目标,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就业目标的鼓励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二、职业生涯规划在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应用

  1.加强就业指导的理念转变

  部分高校在开展就业指导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要解决就业指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在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应用,首先就要加强就业指导的理念转变。在开展就业指导过程中之所以会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因为受到传统理念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就业指导理念已不再适应现代学生的就业。所以,教师在开展就业指导的过程中就要摆脱传统观念的影响,树立创新的就业指导理念。比如,在进行就业指导的时候,教师不仅要灌输学生“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念,更加要灌输学生要结合自身的专业以及爱好来选择工作岗位,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工作的稳定性,降低学生的离职率。


  2.丰富就业指导的教学内容

  针对于学生的就业指导应该是贯彻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当中,所以从学生刚进入大学生,教师就要开展对于学生的就业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制定正确恰当的就业目标,并且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就业目标。但是在制定就业目标的时候,学生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能脱离实际,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发展所制定的就业目标和目前的学习情况相差甚至,应该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就业目标。因此,要发挥好职业生涯规划在就业指导中的应用,教师就要丰富好就业指导的教学内容,将职业生涯规划贯彻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而不是在即将毕业的时候才临时抱佛脚,加强对学生关于职业生涯规划内容的灌输。


  3.扩大学生的就业平台

  要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在就业指导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教师以及学校就应该扩大学生的就业平台。针对于毕业生,大部分的就业资源都是校园招聘,大部分的学生在寻找工作的时候都仅仅依靠校招,但是除此之外,学生寻找工作的方式还有社会招聘、人才市场招聘等方式。所以,在进行就业指导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引导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如何制定自己的就业目标,更要引导学生如何去寻找各种就业资源,扩大自己就业途径,从而更好地帮助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就业目标。


  4.注重对学生的实践培训

  就业指导并非是一门纯理论的课程,要发挥职业生涯规划在就业指导中的作用,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就业目标,在就业指导课堂上,教师就要加强对学生的实践培训。比如,教师可以举办“模拟面试”的活动,邀请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校友来协助活动的开展,学生先确定自己的面试岗位,然后由从事HR工作的校友来担任面试官,开展对学生的面试并且打分,在面试完毕后,面试官还应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评,提高学生的面试技巧。在面试过程中,面试官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来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总而言之,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学生的成长以及之后的就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教师以及学校应该重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在就业指导教学中的应用。为了更好地提高职业生涯教育的教学质量,在开展职业生涯教学的时候,高校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从而更好地吸取优秀经验,不断地优化职业生涯教学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比如,高校之间可以加强就职业生涯教學的学术交流活动。


  参考文献:

  [1]王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融入就业指导教育的创新探索[J].才智,2016,(21):72+74.

  [2]马浩辉,朱艳民,任怀敏.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J].人力资源管理,2015,(11):114-115.

  [3]张珍瑜.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对大学生就业能力促进作用的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3):243-244.


  来源:报刊荟萃(上) 2017年7期

  作者:李玲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