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教育管理论文 > 正文

浅议社会转型期中小学教育管理的变革

来源:UC论文网2017-11-11 16:42

摘要:

 80年代以来,教育振兴是世界各国努力的方向,也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自从中国加入WTO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也成为国家重点发展战略。社会转型剧烈进行,从经济结构方面来看,经济产业的发展主要由劳动密集型朝着智力密集型的方向发展,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在工业化还没有彻底完成之前,信息化不可阻挡的到来。

  一.中小学教育管理变革的背景

  80年代以来,教育振兴是世界各国努力的方向,也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自从中国加入WTO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也成为国家重点发展战略。社会转型剧烈进行,从经济结构方面来看,经济产业的发展主要由劳动密集型朝着智力密集型的方向发展,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在工业化还没有彻底完成之前,信息化不可阻挡的到来。从经济运行模式方面来看,经济的运行不再是以计划经济为主而是朝着市场调节的方向发展,转变了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在这一转型的背景下,中小学的教育管理工作中体制落后的弊端逐渐显现,行政管理、组织构建及模式方面都亟待变革,以适应社会的转型期。


  二.我国中小学教育管理的变革趋势

  (1)从行政集权型向民主管理型转变

  观察我国中小学教育管理体制,实际上还是主要以行政集权管理为主,学校的各项事宜还是由领导者决定的,中小学生职能接受命令式的管理,这样不利于学生发挥积极主动性,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沟通和理解。学校应该发挥学生、家长及社区的积极作用,让他们民主决策。具体应该做到,第一,领导部门转变观念,以教育的公益性为主导,实现学校的最佳效能,在决策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整;第二,学校应该是服务者而不是行政管理者,建立完善的监督民主管理机制,学校的重要决策可以由学生代表会参加,让学生的言论能够被聆听。


  (2)从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的转变

  中小学的传统管理模式重视任务型管理和人事管理,管理是刚性的,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教育不可避免会受到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影响,必须要在管理方式及教与学的关系方面进行变革,实现教育的现代化。网络化的教育打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实现了资源共享,校园网络管理系统也已经成为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方向。现代化的教育管理方式是指运用新型的管理技术和手段,革新教育管理的组织形式,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3)从外控型管理向校本管理的转变

  在中小学的教育管理中,政府和教育部门对学校的课程设置,师资安排等都有管理的权利,这样就限制了学校的自主权,每个学校的政策和安排千篇一律,培养人才的方案也缺乏新意,影响了教育的创新性和教育质量。中小学教育管理应该实现校本的管理模式,管理权力由学校自主掌握,让中小学成为管理的主体,结合自身的情况设立发展目标,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学校结合学生的个性和发展情况制定激励政策,调动学生和家长的积极性,培养创新型的人才,构建民主决策,发挥学校自主权的作用。


  (4)从科学管理向文化的构建的转变

  下面研究学校的内部管理,传统的刚性管理已经不适应社会转型期的发展,应该朝着以人为本的软性管理方向发展,重视人文关怀,在科学化的管理期,学校素有标准化工厂之称,虽然呼吁文化的重要性,但是物质文化建设也往往更受重视,不利于人才的可持续化培养。学校应该通过教育实现师生和谐共处,构建学校校风和传统文化和谐的精神文化环境,让校园无形的精神财富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提高校园的凝聚力,发展学校的特色。


  (5)从科层组织向学习型组织构建的转变

  改革开放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开始出现信仰危機和拜金主义,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开始下滑,人性物化成为趋势,这就要求中小学教育管理要转变科层组织,实现学习型组织结构。科层组织强化了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的矛盾,使得学校的工作程序和标准更加权威化,最终使学校的人际关系出现问题,影响学生个性化发展。为了摆脱学校的奴隶式的发展模式,完善本土化的学习型组织建设。学习型组织理论是由不同管理理论综合起来的逐渐演变而来的,一所学校组织学习能力水平高低影响学校的长期发展,也影响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也是学校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在当代学校的变革中发挥重要作用,很多学校也正在借鉴这一模式。为了改变科层化的管理运转模式,每个学校有责任构建自己的文化发展脉络,运用自身学校个性化的背景,实现全员学习、终身学习。中小学教师也要积极参与,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素养,用争取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提高环境的适应性,构建创新型的学习模式。


  三.结语

  在社会转型期,中小学教育管理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传统的管理模式应该被淘汰,要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及学生的发展情况创建柔性的管理模式,实现现代化的校本管理模式,以实现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化的发展,让学校的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型的校园建设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周兴生.新课改校长办学思想与课程领导[M].华龄出版社,9-16.

   [2]叶澜.21世纪社会发展与中国基层教育改革[J].中小学教育,2005,(4)

  [3]刘熙瑞.现代管理学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257-260.

  [4]黄俊.民主管理基调是完善校长负责制的新尝试—论校本管理模式、民主管理模式与校长负责制的结合[J].中小学学校管理,2006,(5):31-32.

  [5]黄云龙.学校管理人本原理论[J].中小学学校管理,2006,(6)9

  [6]谈松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J].中小学学校管理,2005,(8):3.


  来源:学习导刊 2017年6期

  作者:宋英华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