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经济管理论文 > 会计论文 > 正文

市场分散制衡机制和会计信息产权的界定与保护

来源:UC论文网2015-10-30 11:25

摘要:

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因为人们将会计信息当成是企业会计信息体系的最后输出端口,进而造成对会计技术属性的


  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因为人们将会计信息当成是企业会计信息体系的最后输出端口,进而造成对会计技术属性的过分重视而没有看中产权属性特点。会计的出现和发展是建立在特点的产权制度基础之上的,受到了特定的产权关系限制,同时服务于特定的产权主体。

  一、会计信息产权和界定

  1.会计信息产权。会计信息产权是从企业所有权上生根发芽的,是从企业的产权斗争中得出的用来确定、计量、披露以及分配企业现实性与预期目标价值的一项权利,也是决定会计信息质量与企业价值分配的一项有效权利。详细阐述就是,会计信息产权属于在某一个特定的主体之间各个利益串联者之间彼此一同接受的,是因为会计信息存在而造成的各方利益练习者各自之间的行为规范,其中包含了会计信息提供控制权以及需求索要权等等。

  会计信息的提供控制权指的是对会计信息从确认、量化、监督以及披露整个提供过程中的控制权。而从信息处理的角度分析,能够分成会计信息出现的控制权、监督控制权、披露控制权以及反馈权等等。从表面的形象分析,会计工作人员有较高的会计信息提供控制权,可是本质上其实是企业经营人员切实的掌握着会计信息提供控制权。会计信息需求索要权指的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会计信息做消费以及所要的权利,从一般索要的方式上分析,能够分成一般索要权和特殊索要权。前面一种指的是借助正常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得到会计信息的权限,其中包含了知情权、问询权、要求说明权等等。后面一种权利是人不能够正常的得到会计信息或者是接收到虚假信息受到利益损害时而向有关单位主张赔偿的权利,这属于一种后续的保障权利。

  2.会计信息产权界定的必要性。会计信息属于影响产权主体经济决定的一项重要资源,会造成一定经济后果的出现,也会出现各种不同个人或者群体在不同程度上因为会计信息而获益或者受损害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明确界定会计信息的实际产权,用来决定谁更能够因为会计信息获利或者受损,从而弱化彼此间的矛盾。会计信息产权的本质含义就是企业产出的代替变量以及分配形式而出现的一般作用,影响各个利益直属者对企业的产出价值的分配结果。但是会计信息的产权界定初始于会计信息的外部性特点,外部性特点指的就是一个主体的操作行为对其他的主体造成的影响,换一种说法也可以表示成,此主体的行为后果不能够全部交由此主体承担。

  (1)错误的会计信息产权界定会模糊会计信息供求双方的关系。企业直属管理人员没有全面了解自己对会计信息的具体职权,或者不了解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权利,造成会计信息供求双方的权利以及责任关系模糊。会计信息的提供也因为这样的因素而没有得到市场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性质,很容易遭受到内部强势性主体的操控,会计信息的公正性以及独立性也会因此弱化。

  (2)错误的会计信息产权界定会丧失会计信息市场的竞争性。建立在公共选择理论的角度上,会计信息拥有公共物件的某些特点,其中一个主体对于会计信息的消费并不会减弱其他各个主体之间的消费总量,其他的主体能够免费的享受到会计信息。当这种免费会计信息消费充斥于整个市场或者大半部分市场的时候,市场就会失去对会计信息的提供以及索取的调节作用。当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不能够满足消耗成本时,会造成信息供给的严重失衡,并且,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因为自身的理性以及交易过程的成本随用制约,也会对会计信息失去必要的动力,造成会计信息的需求严重不足。

  二、市场分散制衡机制和会计信息产权的界定与保护

  因为产权表现的是人和人之间的一种联系,所以产权的既定属于一个动态的过程。同时也是因为任意的产权形式都是由缺陷的,因此产权的实现不是一劳永逸的。会计信息产权的界定与保护是伴随着客观经济环境不断变化以及在制度内容不断优化的过程中而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其必然是要借助规范市场的分散制衡制度以及有效的政府监管做制度的限定。

  从会计信息产权的界定以及保护的层面分析,市场的分散制衡机制,其实就是借助企业与社会之间各个方面权利和利益的制衡,及时的发现并且抑制各种会计产权的侵权行为。因为我国的特殊国情,公司治理组成结构是形成各种利益主体市场分散制衡的机制、界定以及保护会计信息产权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公司治理结构、注册会计师、财务分析师等对市场的分散制衡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同时对会计信息产权的界定以及保护形成巨大的影响。

#p#分页标题#e#

  1.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属于界定以及保护会计信息产权的必要基础。在股份公司的治理过程中,能够借助各种层级的制衡保护模式,完成对会计信息产权的界定以及保护。首先是股东大会。在股份制公司中,股东大会有审议公司财务会计、聘用会计事务所的决定权。其次是董事会。一个完整健康的董事会体系能够借助有序的内部监督,避免以及抑制管理层做财务报告的操控。再次是监事会。一个有效的监事会制度能够借助权利的制衡,把控或者减少董事会和管理人员出现的各种不正确决定与经营方式,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2.注册会计师。界定以及保护会计信息产权的核心是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借助会计信息产权界定过程中遗留的“公共范围”,通常需要借助会计师独立审计的工作能力以及专业的判定做更加深入的界定。就算是在以政府为主导的会计管理制度模式之下,会计信息产权的界定以及保护同样离不开注册会计师的协调配合,尤其是在判定会计信息产权有没有受到管理当局侵害的过程中,更加离不开注册会计师的鉴定。因为只有注册会计师才可以为企业或者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提供可信度。所以,高素质的注册会计师群体是市场分散制衡模式下界定以及保护会计信息产权的核心。

  3.财务分析师。财务分析师最主要的工作任务就是对公司的财务情况做判定,同时借助评估报告有偿转让的方式完成会计信息产权的界定与保护。在有发达资本市场的国家,财务分析师的监督作用在工作中十分突出,其能够有效的将政府监管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填补,明确的将因为注册会计师不愿意和客户为敌而将财务报告风险等级降低的事实阐述,同时隐晦的将财务报告中存在的问题表达,进而帮助一些没有时间全面了解公司财务情况或者因为专业知识欠缺不能够清楚了解公司财务情况的投资者扫平财务陷阱,切实维护投资者的利益。从现实层面分析,就算是会计信息产权有清晰的界定,可是假设投资者无法真正的了解清楚,那么已经获得的会计信息也是无法取得较大建树的,那么相应的政府和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成果也就不能够被彰显。

  三、名誉机制对企业会计信息产权的维护

  名誉机制对企业会计信息产权的维护作用十分明显,其对于减少交易过程中的成本费用有巨大的作用,甚至可以简单的认为企业的赖以生存的关键就是名誉。在某些情况下,名誉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其能够较大程度的降低因为市场投机行为而造成的市场交易成本。而名誉理论的中心思想是名誉能够激励员工的行为,其是一种有实际效果的激励契约的替代品。企业名誉的外部表现其实就是经理人员长时间的工作业绩、活动行为以及职业道德的市场化形式,同时也是企业所有工作人员合约履行的切实保障。名誉低下的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会遭遇着被资本市场淘汰的风险,有些甚至会失去开展会计信息控制权最基本的能力。与此同时,企业也无法再利用对企业的会计信息产权的控制而从市场上谋得利益。更坏的表现是,名誉机制借助市场传播而将这样的信息传递出去,企业经营者的负面新闻,外人会同步的将其和企业公司的形象联系在一起,会影响企业经营人员与其他企业合作的机会,严重的甚至会造成企业就此从市场上消失。

  会计信息产权的界定与保护依靠的基础是企业的所有权分享、会计管制以及名誉机制。这几项内容之间有直接的联系,是一个连续的产权斗争过程。当交易的费用不高的时候,借助企业产权制度的建立以及所有权的安排能够界定以及保护会计信息的产权。可是当交易的费用较高的过程中,会计管制力量的加入对私人会计信息产权合约的界定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也是不可替代的,这种外在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纠正私人会计信息产权合约界定过程中的无效性。

  参考文献:

  [1]伍中信,田昆儒《。产权理论与中国会计学问题与争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09(11)。
  [2]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