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信息科技类 > 计算机网络论文 > 正文

优秀的gps论文范例借鉴欣赏(共5篇)

来源:UC论文网2017-12-02 11:18

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GPS技术在计算机技术基础上发展开来。GPS技术由于其测量数据的精确性,和工作不受外界影响特性,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应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gps论文的范例,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GPS技术在计算机技术基础上发展开来。GPS技术由于其测量数据的精确性,和工作不受外界影响特性,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应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gps论文的范例,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第1篇:测绘工程中GPSRTK技术的应用实践及细节问题研究


  0引言


  知识经济一体化时代中,传统测绘技术已经难以满足工程测绘工作的需求。现阶段工程测量所应用的技术处于不断翻新的态势中,GPS可以被视为技术升级产物,其自带诸多优势,所以其在航天航空、军事、交通定位以及土地利用调查中拥有较高的应用频率。但是RTK作为一种实时动态卫星全球定位系统,在工程测量中应用时间较为短暂,所以对技术深入探究是必要的。基于此,本文做出如下论述内容。


  1GPSRTK的概念与功能


  1.1GPS


  GPS技术在20世纪60年代被研制,也被称之为全球定位技术。该类技术的工作原理可以做出如下概述,即借助太空内的卫星系统、地面上的监控设施与用户手中的信号接收设备三个部分协同完成精度相对较高的实时定位工作。其中太空部分是由24颗卫星组建的系统,全球95%区域已经被该系统覆盖,地面监控设施则是借助对卫星情况未知进行动态化监控的方式,获得来自卫星传递的各类信息,从而使卫星系统运作的常态性得到切实的保障,使其演变成用户手中信息接收设施与太空中卫星系统的中转站[1]。在GPS技术的协助下,全球不同地域高精度、全天候的自动化测量目标顺利达成。目前,该技术在国内军事建设、农业生产、城市建设等领域均有所应用,为现代化目标的达成注入能量。


  1.2RTK


  GPS技术可以被视为一类在静息状态下具备定位功能的技术,GPS技术在不断的实践与改造中,RTK技术被开发,该技术最大的优势体现在动态定位方面上,可以被视为GPS技术的革新产物,RTK技术能够对土地目前应用的范畴进行实时测量,同时参照目前土地开发实况落实测绘工作,把该地域过去有关数据和当下开展的土地规划进行有效对照,在个体理性判断的基础上,明确最优土地规划方案。RTK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最大优势体现在简化以往工作流程,降低测绘成本,提升工程测绘工作精度与效度方面上。RTK技术具有如下特征:机器化程度高、操作程序简易、人力资源消耗量低、精确度高等,相信其在后续几年的工程测绘中将会有更大的应用空间。当下,RTK技术已达成了20m范畴内的高精度定位,更高精度定位目标的实现也将指日可待。


  2GPSRTK测量技术的应用


  2.1工程点布设


  在工程测量区域开展一级管控的基础上,就应对建筑项目的工程点进行科学布设。具体是把这些布设点的坐标信息传送至GPS机中,借用GPSRTK技术对这些工程点进行测量,在具体测算进程中,一定要对平面误差和高度误差数值进行严格把关,使其均低于5cm,一旦超出这一数值就需要再次布设工程点测量,最后准确确定这些工程点具体方位。


  2.2勘探线剖面测量


  现代建筑工程施工进程中,地质钻孔通常都被安置于勘探线上端,故此在测量进程对勘探线剖面测量是不可缺少的步骤[2]。在GPSRTK技术的帮衬下,勘探线剖面测量工序投入的人力資源量显著降低,一个工作人员就可以独自对剖面方向与位置进行解析,借助传导出的数据对勘探线剖面进行测量,借此途径达到降低剖面测量误差值的目标。


  2.3勘探网及技术测量


  GPSRTK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能够使测量结果的准确率大幅度提升,其在不断完善中将以往测量方法取而代之。总结长期的实践经验,RTK技术在平坦宽阔地域中进行工程测量时,若GPS基线在5~10km范畴中取值,对其测量过程中,发现其表态优良,决定应用快速静态定位模式。若控制网基线的边长低于5km,那么地质测绘人员需要结合现场情况与观测条件,科学的应用动态测量模式。


  3GPSRTK技术在工程测量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完善对策


  尽管GPSRTK技术在测绘领域中的应用带有精确度高、观测时间短暂与全天作业等优势,但是其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时间还是相对短暂,在技术方法方面还存在一些缺陷尚未弥补。例如在多变自然环境因素的作用下,技术水准较低,信号获得能力较弱,数据传送过程中遗失现象是极为常见的。那么为了使工程测量工作质量得到切实保障,积极探究上述问题处理对策,对技术进行改造创新是极为必要的。


  一是环境状况影响GPSRTK系统的运作效率,例如正午阳光过于充足,那么GPSRTK系统就会受到电离层的干扰,卫星数目与强度信息接收精确性就得不到切实的保障,测量结果的信度与效度就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3]。另外,在偏远地区或者是植被较为茂密的区域信号强度极低,可能会若隐若现,采集、传导、解析数据的时间也比较漫长,对测量质量与测量进度造成恶劣影响。所以在这种局势中,就需要做好测量基地构建工作,最好选择较为宽敞地域,例如在地域支架天线之时,要确保电台天线架设高度,进而提升信号接收强度,在现实测量工作中最好联合全基站进行作业,进一步强化数据传导的顺畅性,最大限度地压缩环境对测绘工作带来的影响。与此同时,加大新技术、新设备开发力度,提升信号接受率,强化信号强度,降低信号干扰程度,这样一方面压缩人力成本,另一方面降低测量与数据传输时长,测量效率将会有大幅度提升。


  二是信号在传导进程中,作业半径较小的情况下,数据易受扰动而破损。GPS与RTK技术在工作进程中,信号易受山体与其他高强度信号的影响,加大了数据遗失问题出现的概率,精确度也必然受到影响。故此,在现实测量进程中,GPSRTK技术的实际半径要低于预测的工作半径[4]。所以应该选择地势较高的区域建设准基站,从而为信号传导提供便利,在对流动站建设之时,最好减缩流动站和准基站间距,以达到降低测量误差的目标。与此同时,确保设备初始化工作开展的时效性,数据库翻新要带有连贯性特征,最好选择初始化能力较强、翻新速度较快的RTK设备。


  三是基于GPSRTK设备论是电气设备这一实况,所以其在工作进程中出现电量不足甚至断电现象在所难免,这样信号接收与传导效率就会受到影响,测量精确度就会丧失保障。所以在对技术改革进程中应该为其配置容量较大的电池,或应用外接电源,从而使设备供电的充足性有所保障。低电量报警系统的安设,在维护数据信息安全性方面发挥的作用也是极为显著的。


  4结束語


  综合全文论述的内容,对GPSRTK技术概念、功效以及在测量工程中具体应用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其将数据传送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有机整合在一起,从而使地质测量工作的精确性得到一定保障。相关人员在工作中应该不断总结经验,从而使GPSRTK技术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作者:刘家兴


  第2篇:GPSRTK技术在城市规划测量中的应用


  随着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的快速发展,RTK(RealTimeKinematic)测量技术也日益成熟,RTK测量技术逐步在测绘中得到应用。RTK测量技术因其精度高、实时性和高效性,使得其在城市测绘中的应用越来越广。


  1RIK技术概述


  实时动态(RTK)测量系统,是GPS测量技术与数据传输技术的结合,是GPS测量技术中的一个新突破。RTK测量技术是以载波相位观测量为根据的实时差分GPS测量技术,其基本思想是:在基准站上设置1台GPS接收机,对所有可见GPS卫星进行连续地观测,并将其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地发送给用户观测站。在用户站上,GPS接收机在接收GPS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接收设备,接收基准站传输的观测数据,然后根据相对定位原理,實时地解算整周模糊度未知数并计算显示用户站的三维坐标及其精度。通过实时计算的定位结果,便可监测基准站与用户站观测成果的质量和解算结果的收敛情况,实时地判定解算结果是否成功,从而减少冗余观测量,缩短观测时间。


  RTK测量系统一般由以下三部分组成:GPS接收设备、数据传输设备、软件系统。数据传输系统由基准站的发射电台与流动站的接收电台组成,它是实现实时动态测量的关键设备。软件系统具有能够实时解算出流动站的三维坐标的功能。RTK测量技术除具有GPS测量的优点外,同时具有观测时间短,能实现坐标实时解算的优点,因此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2RIK技术在城市规划测量中应用


  2.1控制测量


  城市控制网具有控制面积大、精度高、使用频繁等特点,城市Ⅰ、Ⅱ、Ⅲ级导线大多位于地面,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这些点常被破坏,影响了工程测量的进度,如何快速精确地提供控制点,直接影响工作的效率。常规控制测量如导线测量,要求点间通视,费工费时,且精度不均匀。GPS静态测量,点间不需通视且精度高,但需事后进行数据处理,不能实时知道定位结果,如内业发现精度不符合要求则必须返工。应用RTK技术将无论是在作业精度,还是作业效率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自引入RTK测量技术以来,作者多次对阳江市区原GPS点及Ⅰ、Ⅱ级导线点进行检验,其部分检验值较差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RTK测量的同一点位相对于静态GPS观测点基本上是一致的,其坐标差值较小;而对于常规仪器观测的Ⅰ、Ⅱ级导线来说有部分相差较大,这也可能是常规测量的误差积累所引起的。由此可见,RTK技术可用于常规的控制测量,它将对传统逐级布网的理念予以更新。


  2.2规划道路中线放线


  RTK测量技术用于市政道路中线放样,放样工作一人也可完成。将线路参数如线路起终点坐标、曲线转角、半径等输入RTK的外业控制器,即可放样。放样方法灵活,即能按桩号也可按坐标放样,并可以随时互换。放样时屏幕上有箭头指示偏移量和偏移方位,便于前后左右移动,直到误差小于设定的为止。


  2.3用地测量


  在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测量中,RTK技术可实时地测定界址点坐标,确定土地使用界限范围,计算用地面积,在土地分类及权属调查时,应用RTK技术可实时测量权属界限、土地分类修测,提高了测量速度和精度。


  3结论


  RTK在城市规划测量中有着广泛的运用,比传统的测量仪器,有着省时省工且精度高等特点,但其在碎部测量中的应用还是有一定的限制。在进行测量时,主要注意事项是基准站选择要在比较中心、位置空旷开阔的至高点上,且周围无磁场的影响,这样流动站接收的信号好。宜用双频接收机连接支架观测。


  作者:莫燕云


  第3篇:GPS—RTK在露天矿边坡变形监测中的应用探析


  0引言


  对于矿产资源而言,其开采方式多种多样,其中,露天开采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采矿形式,但是,随着近年来露天矿边坡位移塌方的安全事故数量逐渐增加,露天矿边坡稳定性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一般来说,边坡滑移变形的处理办法有很多,但是一直难以有效做到灾难塌方的预警工作,因此,如何对边坡变形进行监测,并进一步保障露天开采的安全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1GPS-RTK技术在边坡监测中的应用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GPS技术也不断推陈出新,与RTK技术的结合为我国的露天矿边坡变形动态测量上也取得了优秀的成果。GPS-RTK技术因其监测快、精度高、成本少以及操作便捷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矿井生产中,并且能够迅速、准确的对边坡变形区域进行定位。


  1.1测量方案以及监测基准系统的选择


  过去在应用GPS进行露天矿边坡变形测量时,一般有GPS静态测量、GPS快速静态测量和GPS-RTK测量三种测量方案。其中,GPS静态测量是三种测量方案中测量精度最高的,但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即使是GPS快速静态测量,仍需要15min-45min的测量时间,因此,可操作性强并且能够进行实时观测的GPS-RTK测量已逐渐取代前者。在进行GPS-RTK测量时,首先需要进行边坡监测控制网布置,更具其静态精度要求,控制点间的距离应小于1km。并且其监测基准系统应采用基于WGS-84椭球的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统以及大地高程系统,其中,将通过矿坑中心的子午线设为中央子午线,而与投影基准面的距离应设置为开挖矿坑最大深度的二分之一高程。


  1.2边坡监测点的选取


  在进行GPS-RTK的监测点选取时,监测点应具有基础坚实稳定、方便观测、便于上点、视野开阔以及易于长期保存的特点,并与高压线、排水线路等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保持一定的距离。同时,基准站发来的信号极易被边坡遮挡,因此,监测点不宜选在坡底。另外,监测点的选择应针对煤层与岩石层的走向而進行重点布置,这是因为,如果层与层之间如果含有含水层、流沙层等,较易发生滑坡事故,尤其是在雨季,这些观测点要进行重点观测。


  1.3埋石


  在进行埋石作业时,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考虑冬天时的冻土层厚度,确保埋石位置在冻土层以下,并且不会因为气候变化而发生移动。同时,应严格控制各层标志中心在同一铅垂线上,并且偏差小于2mm,而强制对中装置的对中精度应保证在1mm以下。另外,为方便对测点位置进行确定,进一步提高观测速度,埋石位置附近应放置明显的标志,如测旗等。


  2影响露天矿边坡稳定的因素及安全预警参数


  2.1影响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一般来说,采矿活动、岩石构造以及其他人为或自然界因素都会影响到露天矿的边坡稳定性。其中,采矿活动包括边坡角挖掘、边坡角过大引起的边帮垮落以及岩石爆破等引起的区域性震动等。岩石构造则主要是岩石的张力、强度、断层以及与煤层的倾向等。人为因素主要在于对排土场位置的选择,采矿前期规划时,为有效减少运距,通常都把排土场安置在采场附近,而随着采场采矿活动的不断深入,采区不断扩大,排土场的岩、土体堆载就成了边坡滑动的主要人为因素。最后,自然界因素主要在于地壳活动、地表水冲刷以及地下水流动等。


  2.2安全预警参数设置


  一,对于开采层,各变形监测点的平均同向唯一超过10mm/d,或者平均下沉量达到10mm/d时需要进行提前预警;


  二,露天矿原始地面平均下沉超过310-3H时提前发出预警,其中H为开采深度,下同;


  三,露天开采边坡周边原始地面局部下沉速度超过10mm/d;


  四,露天矿周边原始地面的最大总水平位移超过610-3H;


  五,露天开采边坡周边原始地面不均匀沉降达到或超过1.210-3H;


  六,岩基边坡最大裂缝宽度超过710-4H;


  七,露天开采边坡周边原始地面裂缝宽度超过50mm。


  3内业处理


  以Citomap软件为例,GPS-RTK技术将检测得到的数据输入该软件,便可相应形成边坡断面图,得到每月各个测点的高程位置及变化,并与其他相关数据结合分析得到露天矿区域是否发生坡体滑动,并及时做好预防措施。


  4结束语


  GPS-RTK技术是露天矿边坡变形测量与边坡治理的一个重要手段,该技术不仅能对露天矿区域进行全程跟踪,还与通讯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可视化技术进行了有效结合,极大的提升了我国露天矿生产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作者:王树明等


  第4篇:GPS智能分路系统在4G建设中的应用探讨


  1引言


  随着网络逐步成熟与业务加速发展,4G对于电信运营商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并成为创新发展的重心。运营商对4G网络普遍采用“BBU+RRU”的方式进行建设,需要共址集中放置多套BBU和GPS天馈线。基于此,本文从传统BBU集中放置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GPS智能分路系统的原理,研究GPS智能分路系统在BBU集中放置方式下相比传统GPS解决方案的优势,结合优势给出建设建议。


  2BBU集中放置


  分布式宏基站由BBU和RRU组成,其中BBU为基带处理单元,负责基带、GPS处理及与核心网之间的接口处理;RRU为射频拉远单元,负责完成射频无线信号收发和功率放大。BBU和RRU之间一般通过光纤进行数据传输和信令信息交换,BBU集中放置就是将BBU和RRU分开放置,RRU放置在靠近天线的远端站址,BBU放置在市电和后备电源有保障、机房可扩容条件好、光缆资源丰富、光缆局向多、传输资源易获得、维护便捷且租约稳定的模块局站址。BBU集中放置点要求BBU数量至少超过3个,以便后续BBU池的应用。


  3传统BBU集中放置存在的问题


  4G网络的搭建使用了1.8GHz、2.1GHz、2.3GHz及2.6GHz等高频段,为克服高频段带来的馈线损耗和空间传播损耗,基站拉远技术、微基站、室分系统被大面积推广,导致同一局点BBU设备数量和GPS天馈线急剧增多,现有的GPS天馈系统存在以下问题:


  (1)射频馈线拉远受限:射频馈线上的信号衰减较大,导致射频馈线拉远距离受限(RG-8线材不超过50m),特别是对于BBU机房位于高层小区的地下室的情况,需换用1/2或7/8馈线,成本大幅上升。


  (2)站点物业难协调:由于GPS天线及馈线众多,易引起业主或居民的抵触及阻挠,给基站建设带来不确定性因素。


  (3)工程施工耗时、费力:建设过程中GPS天馈线材使用量巨大,材料成本高,且施工耗时、费力,施工费用高。


  (4)同站址BBU扩容受限:传统一对一GPS天馈配套方案易受楼面面积、弱电井或外墙美观等的限制,导致同站址BBU扩容数量受限。


  (5)干扰问题突出:为了保证在北半球GPS接收信号的质量,避免遮挡和反射波的影響,GPS天线应尽可能远离周围尺寸大于20cm的金属物2m以上并朝南安装,否则GPS信号容易受到干扰。


  针对传统GPS同步系统存在的问题,为适应更广泛的布站场景,更好地完善BBU集中设置及BBU池的建设,提出了BBU机房时钟同步改造系统的解决方案,即GPS智能分路系统解决方案。


  4GPS智能分路系统解决方案


  4.1GPS时钟同步的原理


  为得到精密的GPS时间,使它的精确度小于100ns,至少要求每个GPS卫星上都装有铯子钟作星载钟。全部GPS卫星与地面测控站构成一个闭环的自动修正系统并采用UTCUSNO/MC为参考基准。


  通过在用户端精确测定和扣除GPS时间信号的传输时延(Δt),以达到对本地钟的定时与校准。GPS定时准确度取决于在信号发射端、信号传输过程中和接收端所引入的误差,主要误差有:


  (1)信号发射端:卫星钟误差、卫星星历(位置)误差;


  (2)信号传输过程:电离层误差、对流层误差、地面反射多路径误差;


  (3)接收端:接收机时延误差、接收机坐标误差、接收机噪声误差。


  4.2GPS智能分路系统原理


  GPS智能分路系统模块主要包括收发信双工、发射信号合路/滤波、接收信号的滤波、低噪声放大及分路。GPS智能分路系统采用电桥合路器智能地将接收的两路信号共用一个天线处理单元,通过有源系统对传输时延进行智能补充,然后经分路系统提供多路输出。由于有源系统对接收信号进行放大以及引入两路GPS信号,降低了GPS智能分路系统对接收场强及信号纯度的要求,在同等条件下GPS信号的信噪比得到提升。GPS智能分路系统就是通过有源放大设备将两路GPS信号(1主1备)智能合路放大后转发至同站址的多套BBU,实现几十台BBU共享一套GPS信号。传统模式组网和GPS智能分路系统的组网分别如图1、图2所示:4.3GPS智能分路应用场景分析


  GPS智能分路系统只需在楼顶新建或利旧两套GPS天馈线即可实现GPS信号的多路共享,同时还能满足不同运营商多制式BBU对GPS信号的要求。GPS智能分路系统能提高GPS天馈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减轻物业协调难度,降低施工量,避免产生物业矛盾和纠纷。


  GPS智能分路系统既适用于新建机房的GPS天馈系统建设,也适用于搬迁机房重建或老机房改造,达到室外天馈线一次建设,分期按需使用的效果。


  (1)新建、搬迁BBU集中放置机房,各运营商(各制式)共享站址资源


  新建站址或因场地及其他原因搬迁到新站址后,若采用常规方案,则需为每个BBU进行GPS天馈系统建设,这种方式费料、费工、费时,此时可采用GPS智能分路系统作为BBU的GPS授时信号接入信源。GPS智能分路系统只需要新建两路GPS天馈作为GPS智能分路系统输入,通过灵活配置主机和从机的数量即可实现GPS信号资源的共享,从而达到比传统GPS天馈系统建设方案节省物料及简化施工,加快站点开通,节省天面及孔洞资源,降低物业协调难度的目标。


  (2)原站址BBU改造、扩容,各运营商(各制式)利旧共享资源


  原站址BBU升级改造或因容量不足需要扩容时,可使用智能GPS分路系统作为新装及原有的BBU的GPS授时信号接入信源。可选择GPS天馈线中信号质量较好的两路作为智能GPS分路系统的输入,无需新建GPS天馈,从而避免新建GPS天馈线因天面面积及孔洞资源不足导致物业协调难度大而无法扩容。


  (3)BBU与天面距离过远,GPS天馈线拉远受限


  在某些场景下(如机房位于小区地下室,GPS位于高层建筑楼顶)GPS馈线过长,必须使用更粗的线缆(如7/8馈线)来减少线路插损,而智能GPS分路系统可通过有源功率放大来补偿GPS信号线路插损,该系统的馈线只需采用RG-8或1/2馈线,节约了线缆成本,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了系统授时的稳定性。


  5方案对比分析


  5.1技术特点对比分析


  (1)传统方案功能特点


  传统的BBU与GPS天馈系统一对一建设;


  GPS无备份,机架上方线缆布放多,GPS避雷器占用走线架;


  避雷器接地线缆多,占用室内地排接线孔。


  (2)GPS智能分路系统功能特点


  采用宽频设计,可兼容GPS/北斗系统;


  GPS输入及放大模块采用“1+1”热备份,可靠性较高;


  设备异常、GPS信号输入及放大通道异常会产生本地告警,同时还可接入基站监控接口实现后台网管告警;


  设备配备LCD液晶面板及LED指示灯,如图3和图4所示,能及时在本地掌握设备工况;


  输出口设置有BBU连接正常指示灯。


  5.2投资成本对比分析


  (1)传统方案成本分析


  传统方案的建设成本由GPS天线、馈线、避雷器、GPS支架、走线架、竖井、管孔占用、天面占用、物业协调等构成,具体如表1所示:


  (2)GPS智能分路系统成本分析


  GPS智能分路系统建设成本由有源放大单元、无源分配单元、GPS天线、馈线、避雷器、GPS抱杆、施工费、天面占用、协调费等构成,具体如表2所示。


  (3)成本对比分析


  综上,两种方案下的成本分析对比如表3所示,GPS智能分路系统这一创新模式在多路GPS需求的BBU机房较传统模式有显著优势。随着GPS智能分路系统在工程中的广泛应用,该系统设备价格将进一步下降,成本优势将更加明显。


  5.3社会效益对比分析


  GPS智能分路系统相比于传统GPS模式,在提高劳动效率,节约劳动资源,降低有限空间的占用及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方面有明显优势,具体如下:


  (1)简化了BBU设备扩容的安装步骤,降低了工程施工难度,提高了工程效率。


  (2)减少了室外天线的架设,改善建筑物外观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避免了周边居民阻挠工程施工的现象发生,改善了市容市貌。


  (3)大幅降低系统及天馈线对局点楼顶位置、井道、下线孔洞等难以再生资源的占用。


  (4)有效解决了楼顶天线布放困难、在井道阻塞的模块局内新建、扩容无法实施的问题,一定程度上降低了BBU集中站址对机房建设条件的要求。


  (5)充分利用运营商现有BBU局所存量资源,整合建设需求,实施存量资源共享改造,有效节约了行业投资,使运营商能够集中资源和精力投入到业务创新及企业转型中,为行业长远健康发展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做出积极貢献。


  6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传统方式下BBU集中设置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引入GPS智能分路系统,并对GPS智能分路系统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继而对比分析了两种模式的技术特点、投资成本和社会效益。GPS智能分路系统通过有源放大设备将两路GPS信号(1主1备)智能放大后转发至同站址下的多套BBU,实现几十台BBU共享GPS信号。GPS智能分路系统的引入可简化BBU安装,降低工程施工难度、降低楼内可再生资源的占用率。


  作者:刘文斌


  第5篇:GPS在公路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系统中的应用


  一、前言


  公路交通事业是国家经济的命脉之一,连接着许多行业的发展,是其他行业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为了提高交通事业的发展,实现国家经济的长远发展,需要做好公路路网管理以及对于应急事件的处置系统。GPS对于公路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系统的意义重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需要人们对其多加关注,以达到促进交通事业的发展、完善公路系统设置的目的。


  二、GPS结构简述


  GPS全称全球定位系统,是由24颗卫星组成,全天候地为人们提供定位以及导航服务的系统。[1]GPS的信息采集法是通过在车辆上安装GPS接收系统,以平均每2秒的采集时间间隔记录相关的数据,如时间、日期、地点、车型速度等数据,然后将数据传递给网络系统,相关人员对数据进行统计。从中可以看出,GPS系统为更新道路消息提供了一种更加快捷、方便的方法,并且还具有精准度高、更新速度快等优点。


  GPS定位监控系统在公路上的应用从逻辑上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分别是GPS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以及通讯链路。从硬件组成上划分,也是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指挥中心系统、子控制系统以及GPS车载终端。其中指挥中心系统是整个控制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便于工作人员开展监控管理工作。


  三、公路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系统现存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交通事业发展得很快,但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探讨我国公路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系统存在的问题,能够更好地提出行之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案。


  (一)缺乏有效的信息采集手段


  在我国的部分普通公路上,信息采集手段一直十分落后,没有效率。[2]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在普通公路网站上无法获取如路况等信息。并且公路网站上的信息更新迟缓,不够及时。因此,公路网站不能够为民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缺乏数据资源共享


  公路数据资源无法进行有效的整合,是因为各条公路之间缺乏数据资源共享,对数据资源无法做到统一管理,例如,在同一个区间或不同区间的普通公路与高速公路之间的收费不同等状况,需要公路管理人员重视信息资源,建立信息资源共享系统。


  (三)缺乏对公路管理的重视


  目前我国的公路管理主要还是以收费、养护等为主,对于一些能够提高公路管理以及公路服务的业务缺乏重视,管理人员也缺乏公路管理相关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素养,这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公路管理的水平无法得到提升,无法为民众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四、GPS在公路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系统中的应用


  鉴于GPS在公路上的重要作用,人们需要对GPS在公路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系统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的探讨,尽可能地完善公路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系统,为民众提供更好的服务,方便民众的出行活动。


  (一)监控车辆


  GPS可以对公路上的车辆进行监控,指挥中心可以对车辆进行实时的监控与调控,以确保过往车辆的安全。并且过往的车辆能够及时地与指挥中心进行联系和沟通,保证过往车辆遇到危险时能够及时获得援助,以及保证公路上的过往车辆行驶的快捷、安全。[3]GPS在车辆监控中的应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过程:进行车辆监控、实施调控、遇险报警、及时援助、远程控制、远程监听等。各个方面要统筹安排,从而为公路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发布信息


  通过GPS在公路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系统中的应用,可以从指挥中心系统向车辆中的驾驶人员以及其他的相关人员提供一些信息,为其服务,同样驾驶员以及其他的相关人员可以使用多种方式向调控中心请求信息服务。调控中心系统可以通过发短信的方式向驾驶人员的车载终端发布信息,可能是有关路况、天气、公告、预警等其他相关的信息,为车主以及其他相关人员提供服务,方便民众的出行。


  (三)储存与管理数据


  车载终端设备与车辆相连,可以进行数据的储存与管理,便于管理人员查询。数据的储存与管理,其目的主要是保证出现事故时,能够作出及时的处理。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掌握大量的数据。在掌握了充分的数据资源条件下,调控中心系统也需要将救援站、救援资源、救援信息等解决危机事故的信息整合到数据库中,便于在危机事故发生时,能够进行及时的救援。另一方面,GPS系统为数据的储存与管理提供了一种更加快捷、方便的方式,能够准确收集数据,便于工作人员开展公路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工作。


  (四)导航功能


  GPS作为全球定位系统,24小时全天候为人们提供服务,具有强大的导航功能。目前的GPS全球定位系统与TGIS系统相结合,其功能不仅仅体现在为车主提供地图功能,例如地图的缩放、平移以及图层控制等,GPS系统还能够显示所有车辆的位置。因此,GPS系统为广大车主的出行提供了方便。


  五、結语


  虽然目前公路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系统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但不能否认GPS在公路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有利于公路管理人员对公路的有效监督,加强了对车辆的监管,提高了公路管理的工作效率,同时在公路上出现了危机事故时,可以利用GPS,实施调控。随着通信网络的不断发展,GPS设备也将不断地扩大使用范围,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杨柳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