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素质教育论文 > 正文

美术教学培养中的价值与运用论文(共4篇)

来源:UC论文网2017-12-14 11:07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与推进,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的过程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美术作为一项视觉上的、创造性的艺术,除了能给人视觉上的审美之外,也能够给人以真善美至心灵的震撼,而这种直击内心的美学形态在...

  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与推进,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的过程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美术作为一项视觉上的、创造性的艺术,除了能给人视觉上的审美之外,也能够给人以真善美至心灵的震撼,而这种直击内心的美学形态在相对专业的鉴赏能力下能够达到自动化的过程。


  第1篇:探索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小学美术教学途径


  传统的美术教育,由于单一偏向绘画或工艺课的教学,还有许多方面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特别是还有许多阻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的因素存在,放在学科教育的整体上来分析,主要弊端和应采取的措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探讨。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审美视野狭窄、远离儿童的生活经验。偏向于写生编成的“图画本”,主要从写生的角度、以成人的审美目光去考虑内容的编排,其缺点是审美视野狭窄,远离儿童的生活经验。偏向于想象编成的美术教材,展现了一定程度上儿童的生活世界,但仅以同龄儿童作品的呈现来启发儿童学习美术,也只能使儿童的审美水准停留在比较低的层次。无论是偏向于写生构成的“图画本”,还是偏向于想象编成的美术教材,都抑制学生创新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学生体验活动不足,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偏向于写生或想象的课堂教学,衍生了“纯写生教学法”与“纯想象教学法”两类极端的教学方式。“纯写生教学法”强调学生以眼观察为主来对现实世界进行真实性地描绘,该教学法项目重于理性的分析和概括,难度大、枯燥,不利于儿童美术兴趣的养成;“纯想象教学法”强调学生用脑思考来表现幻想状态的图式。该教学法偏向于低层次的思维诱导,对现实生活的认识比较贫乏,对高层审美文化更是较少触及。因此,这样的想象活动的根基是不扎实的,脱离生活实际,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发展。此教学法将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成为他们出现美术学习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无论是“纯写生教学法”与“纯想象教学法”,其最大的弊端是从“一种一元论思维极端”走向“另一种一元论思维极端”,从而割裂美术文化本有的多元形态,最终往往会因学生感官缺乏足够的参与,而致使学生因缺少相应的文化支撑而无法得到很好的建立,更谈不上什么实践能力的培养。


  兴趣活动空间狭窄,作品的创造性存在明显的局限。传统的美术教学受图画课、美术专业课的影响,许多教师对“美术”这个概念缺乏思考与理解,从而导致一部分教师在辅导之中只注重客观对象的描绘或脱离实际生活的想象绘画,致使学生从小就形成依葫芦画瓢或胡乱想象涂抹的不良学习习惯。偶尔或许有几件令老师看了比较满意的作品,但由于创作时学生缺乏对生活主动的多元体验,作品中使人产生此画非童画的感觉,美术创作脱离了学生生活经验和实际,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长远看肯定是相当有害的。看来,如何从“纯写生教学法”与“纯想象教学法”的单一美术教育中走出来,构建一个有利于学生趣味学习美术的审美教育理论框架,并在教材内容、课堂教学、兴趣辅导上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操作途径,已成为当前小学美术教育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对此,近几年许多美术教育工作者,积极引进启发式教育、愉快教育、情感教育、体验教学以及成功教学法等的相关原理,在某些领域里作了许多探索与尝试,并获得了不少富有建设性的成果,为美术教育的新发展注入了活力。但由于许多研究缺乏儿童美术学习方式的足够考虑,且深受“纯写生教学法”与“纯想象教学法”等教学方式的影响,因此,目前美术教学还未能找到一种较能体现现代小学美术学科特点,反映儿童审美心理发展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我们认为小学美术教学法的改革与创新对于弥补传统美术教育的弊端以及吸收当前美术教育中的优秀成果是一个很好的结合点、切入点,对于激发学生美术兴趣,开发学生思维,提高审美能力,以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生的想象能力不是自然产生的,它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经验的积累有着密切的联系,任何想象总是以感性材料为基础,从而想象出自己从未感知过的实际不存在的事物的形象,但构成这些形象的感知材料归根结底是来源于客观现实。在美术教学中,我特别强调学生在写生中要细致观察,并通过体验生活等方式来丰富他们的直观感受,让学生不断积累有关写实方面的知识,获取清晰和富有记忆的表象,以增加想象的储备。巧设问题,促进学生进行联想,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巧”就是题材要新颖、有趣,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理解有关美术的知识。我们知道: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必须把逻辑思维、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够形成高质量、高素质、健全的思维。有了比较丰富的感性材料的积累,只不过是给想象提供了原始材料,更重要的是要激趣展开想象。由于儿童对音乐特别感兴趣,因此可以运用音乐创设情境,启发学生的想象。启发学生根据以上的想象,自己组织画面,画出自己喜欢的表现春天的图画,并拓展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力,看谁画的内容多,画面丰富、颜色漂亮。结果学生想象力特别丰富,并能较好地用图画表现出春天的勃勃生机。手工制作课主要是通过具体设计、制作,锻炼学生手的灵巧、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爱玩是儿童的天性,充分利用孩子们玩玩做做这种天性,让学生在玩中制作,通过制作扇子,培养学生的制作兴趣,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我在本课中是这样安排的,每个同学都当一名设计师,给老师设计一个漂亮的扇子,看谁设计的样式最好看,扇出的风比较大,颜色搭配最漂亮。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扇子,其中有不少别出心裁的创作。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中利用生动、形象的挂图进行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手段,它能够帮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创造出美丽的图画。激起学生产生“我也能画一幅”的欲望和“我的想象画”会更好的自信心。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故事能使他们增长知识,陶冶心靈,并能激起对故事情节的想象,进而用各种绘画形式表现出来。把小动物的形象艺术化地添进了学生的脑海,学生不仅从故事中感受到生动的形象,而且可以想象出成人无法想象的画面,构思新颖、有趣,构图饱满,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较高的审美情趣,想象力特别丰富。


  结束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勤于观察、善于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想象是以观察为基础进行艺术创作的基础能力。根据新课标、新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采用各种形式和方法去培养、训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是上好美术课的关键,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教师在美术教学工作中,只有彻底抛开应试教育的传统理念,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实践能力为宗旨,才能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作者:李亮亮


  第2篇:绘本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价值与运用的研究


  绘本一词源于日本,专指为儿童创作的一种图书形式,绘本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合奏的。在绘本里,图画不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图书的生命,甚至有很多绘本是一个字也没有的无字书。


  幼儿美术教育是教育者遵循幼儿教育的总体要求,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美术欣赏美术创作活动来感染幼儿,培养其艺术审美能力和美术创作能力,最终促进其人格和谐发展的一种审美教育。幼儿美术教育是一种没有直接功利目的的,以满足幼儿身心发展需要、提高其审美修养和艺术素质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它更加强调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是以活动过程本身为目的的一种需要的满足。?


  绘本是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首选的幼儿读物,也是国际公认的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绘本中的图画,更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于是,绘本运用在教与学的互动上,能让幼儿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更饶富趣味。绘本是创作者从儿童的角度出发,用图画和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故事的书。它完美地结合了美术中的色彩、线条、构图和文学中的词汇、语句、结构,为读者提供了综合的审美对象,具有很强的文学性、生活性、教育性、情趣性和可欣赏性。通过以绘本为载体的美术活动,带给了幼儿一个更广阔的艺术天空。


  一、解读绘本,挖掘最佳契合点。


  但凡优秀的绘本大多出自于名家之手,无论是线条的运用,颜色的搭配。画面的结构抑或是作画的手法、风格等等无不体现着名家的匠心独具。有的绘本在故事情节上吸引人;有的绘本在作画风格上独树一帜;有的绘本则好似给读者送上一碗热腾腾的“心灵鸡汤”面对各式各样的绘本,教师不能盲目迷恋,要认真筛选、精心解读,把握精髓,方能挖掘出绘本与美术活动之间的最佳契合点,使绘本演绎出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精彩。


  1、欣赏绘本的多元风格,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绘本与图书最大的区别在于它具有多元的艺术创作风格。名插画家们为了更好地体现绘本的内涵,常常会选择不同的创作手法,或水彩、或剪贴、或拓印有油画处理的、有撕贴的、有印染的、有拓印的等等。向我们展示着他们不尽相同的艺术风格和才华。借助绘本开展美术教育活动,对教师来说,首先需要找出符合现阶段孩子的绘画技巧和水平的绘本,让他们在了解绘本的美术表现手法后来模仿,掌握这种绘画技巧,从而拓展幼儿的思维空间。我们为幼儿选择的绘本如:《好饿的小蛇》《小黄和小蓝》《这是什么形状》等。教师从绘本多元化的艺术创作风格人手,引导幼儿充分欣赏、感受不同的艺术美。如中班美术活动“花格子大象艾玛”所用的绘本图案简单,文字不多,简洁明了,会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快乐的情绪。书中开朗爱笑的艾玛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孩子们在快乐中掌握色彩的运用及对待生活的态度,在寓教于乐中绘画,带个孩子们一片又一片笑声。美术表现手法符合孩子的绘画技巧和水平。同时,鼓励幼儿大胆地动手操作,体验不同艺术创作活动的乐趣,使幼儿不由自主地爱上绘本美术教育活动。


  2、挖掘潜藏的美术元素,开展有趣的美术活动。


  从开展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的角度考虑,绘本要具有美术教育价值。绘本中多元的美术信息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利用,但也要注意取舍。我们选择一个富有创意且能为教学所用的绘本之后,第二步就要考虑如何将绘本富有创意并有效地运用到教学之中,这是关键。


  3、借助绘本的故事情节,演绎美术活动的精彩。


  当绘本走进美术课堂,我们发现,吸引孩子们的除了那些美丽的画面,还有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因此,在开展绘本美术教育活动时,我们经常运用“以文激情”的教学策略。所谓“以文激情”就是借助优秀的绘本,运用适当的教育手段,对幼儿施行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以丰富其情感世界,提高审美情趣,促进良好人格的形成。


  二、巧用绘本,弥补情感缺失。


  绘本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反映儿童生活为主的图画书。它不只是凝聚知识经验的语言文本,更是蕴含丰富情感的情感文本。孩子们年龄小还不会看字,但是会看图。在绘本的世界里,他们往往能比成人更能读懂图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也更容易深入到绘本的童话世界里。因此,借助绘本开展美术教育活动,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情感,完善幼儿的品质。在美术活动中,我们改变了传统的临摹灌输式教学模式,从绘本导入,激发学习兴趣-讨论交流,引发情感共鸣-操作探索,体验活动乐趣-表达创造,满足情感需求-欣赏交流,提升审美情趣的五步教学流程,不但使幼儿在绘本营造的故事情境中学会了画横、竖线与交叉线的技能,而且在活动中体验到了亲人间的脉脉温情,实现了技能与情感共发展的目的,有效地弥补了美术教育活动中存在的情感缺失现象。


  三、借助绘本,激发想象创造。


  恋上绘本,除了它是一种“画好看,字也好看”的图画书,更在于它具有独特的创意与丰富的想象力。绘本的独特创意有的来自于故事情节与内容,有的则来自于巧妙的构思与设计。如想象力绘本《我会画房子》。在长期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孩子在学画过程中逐步形成一种思维定式。如一说画“房子”,他们几乎都会画三角形和四方形组合而成的房子。有一次,我看到了绘本《我会画房子》,便把这个绘本带到班上给小朋友看,孩子们的思维顿时被激活了。他们叽叽喳喳地抢着发表自己的看法,富有创意的绘本打开了孩子们心灵的另一扇窗,所有的奇思妙想涌上心頭,之后“有趣的房子”美术创作。运用在美术活动中的绘本应该是富于想象的。又如大班绘本美术活动“小脚丫”,绘本简单的画面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内涵,描绘的故事新鲜有趣,平和亲切,表现出独特的审美视角。以一双小朋友的小脚丫为原型变成了拱形桥、树林、房子……绘本图画中出色的创意和联想让孩子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绘画出一幅幅有趣的作品。


  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丰富多彩的图书中,儿童绘本以它独有的精妙的语言文字和明快引人的画面,引领着孩子们飞翔在这一个个神奇梦幻般的空间里,享受文化带来的快乐,为他们的想象插上了翅膀,也给幼儿园的美术教学带来鲜活的生机。从美术的角度说,有美术表达形式的多样性、物像形态的生动性、色彩鲜明的协调性等特点。将绘本投入到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探索出三条有效的教学策略:一是解读绘本,挖掘最佳契合点;二是巧用绘本,弥补情感缺失;三是借助绘本,激发想象创造。


  作者:何雪梅


  第3篇:普通高等院校中外美术史教学现状之我见


  中外美术史是美术学院美术学与绘画专业学科基础课程。学习美术史的目的不是告诉大家什么是美,什么是不美,而是让人们从不同的事物中发现各种各样的美。该课程侧重对中西方美术的发展脉络、流派特征、代表人物与作品作全面梳理。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一方面使学生开阔眼界,了解更多、更广的艺术资讯;另一方面对中西方美术有一个较为客观与理性的认识,从而为学生的艺术创作提供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指导。中外美术史体系都有理性发展的脉络和逻辑。不同的文化用图像告诉我们,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哲学系统对美的理解和看待艺术的方式。美术史是每个民族在特定历史时期对图像形式美的发展,是人类思想观念的演变史。该课程注重通过对具体美术作品的解读和赏析,揭示出作品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美、感悟美,进而提高审美能力。当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与当今多元文化的发展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不相适应。


  一、课程目标不明晰,课程定位不明确


  外国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要求介绍欧洲古代美术及西方现代美术的发展历程,及各自历史上所出现的著名绘画流派和作品,通过对历史上各时期的重要美术现象、美术流派、学术思潮、美术家和代表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全面系统地了解外国美术史尤其是欧洲美术史的发展脉络,把握艺术风格的演变,能够形成清晰的外国美术发展历史印象。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古代美术的发展概貌,掌握各时期的主要美术特征,特别是绘画作品和重要画家、画派和技法,增加美术理论知识,提高艺术修养。通过对历代经典美术作品的直观、详细分析,系统地掌握美术发展历史和基本的造型特点,宏观上把握每个时代美术发展的概貌,掌握其时代特征。


  作为从事美术史论教学的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充分认识该学科自身特点,结合学生专业特色和学科层次,侧重于对中外美术史对比的讲授。即在保证基本知识点的同时,针对专业适当调整授课内容;在保证课堂教学的同时,组织专题讨论与课外参观调研。通过对绘画作品、观念转变的分析,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和思考研究的习惯,并以此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拓宽思路。


  目前中外美术史课程目标主要限于“掌握美术发展的线索”“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既流于宽泛,又过于笼统。课程目标的制定对中外美术史课程的特征、功能及定位认识不清。中外美术史作为学科基础课的作用是为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发展他们的专业创作能力打下宽厚的基础,也是培养专门人才所必需的课程。课程目标、教学定位不明确,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就容易出现课程内容受某一专业或教师的影响,体现不出学科知识的完整性。


  二、不重视基础理论,教师讲授不拓展


  长期以来,由于美术专业的特殊性,美术专业从招生时就相对偏重考生的专业技能而相对降低其文化素养要求。这类学生文化课功底较为薄弱,知识体系学习的习惯不好,对于美术理论和艺术观念的学习很难有较为全面的理解和认知。再加上对理论课学习的认知度不高,这无疑给原本就相对枯燥、逻辑性较强的美术史论课造成很大的障碍。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减少必修课,增设选修课,压缩課内总学时,无疑是为了给学生独立思考与创新的空间,为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供了时间保证。


  笔者目前所在学院中国美术史课程在大一第二学期开设,共计64课时;外国美术史课程在大二第一学期开设,共计48课时。课时根本无法保证知识传授的系统性。所以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很多不主流的知识内容只能做删减,更谈不上融会贯通、信手拈来一些额外的知识点作补充,无法让学生形成世界美术大背景的观念,进而对世界美术的整体发展线索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世界美术大背景下,美术事件互相之间的交流和影响,社会的变迁、意识形态的变化,均会影响艺术发展的方向和特征,都需要在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去实现。中国美术史和外国美术史课程分别开设在两个学期,教学过程中也缺乏这两门课程之间的联系与比较,对学生思维方式的确立没有起到积极影响,这也就出现了掌握知识不牢固,知识积累不足。应以时代为背景,以历史发展为主线,以作品为对象,划分主题,突出重点,由点带面地讲述中外美术品的发展脉络、流派特征、代表人物与作品及审美风格。针对设计类专业,特别侧重讲授美术观念的演变,训练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和对丰富的绘画表达语言方法的理解,达到创造性地、多维度地去表现对象的目的。


  三、教学方法简单,学生学习不积极


  长期以来,中外美术史教学一直沿用着教师讲、学生听的常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讲授美术流派、画家及其作品,讲授作品之间风格演变的来龙去脉。而对同一时期的作品在成因与共同特征方面则又缺乏横向比较,历史时代下的美术事件对应不上,互相之间的交流和影响就会被忽略,很难从整体上掌握美术史的发展脉络,因此也谈不上对美术史发展规律的认识。美术史教学是为了了解世界美术的发展进程,这本身其实已经包含了比较学习的过程。学习美术史对学生的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仅仅变成考试过关。正如李公明先在几年前在《美术史论教材中的概念、叙述方式与问题意识》一文中提到的,叙述方法通常沿用教材中的“历史背景+画家介绍+作品介绍的千篇一律的叙述模式”。


  教师通过改变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如讲授“古代美术二(公元前3000—前2000年的中西美术发展)”单元,教师梳理上自公元前5500年——公元1世纪,具体包括古埃及、古代两河流域、爱琴美术、古希腊及古罗马的美术形态、中华文明——曙光、史传与信史。之后可以开展小型学术研讨会“文明发展视野下古代两河流域、古埃及、古希腊早期以及中国的美术发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前查阅资料并在课堂上陈述观点,最后教师总结点评。“古代美术七(公元1400至1650年的中西美术发展)”的教学目标是掌握明代美术表现和熟悉文艺复兴盛期美术。“公元1400至1650年的中国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来看,已然开始踏上由盛而衰的格局。政治上的腐败黑暗使得国家自内而外地开始腐烂;经济上的封闭自满将国家一步步逼上固步自封的绝境;而文化上一味的崇尚复古继承,创新精神被抹杀,渐渐失去了活力。而同时期的西方,在走出了长达千年的中世纪之后,政治、经济、文化等都在渐渐摆脱极端宗教思想的束缚,显现出一派向上发展、欣欣向荣的格局。特别是在文化艺术的发展上,随着文艺复兴盛期的到来,在创新与活力的伴随下,西方艺术发展的辉煌时期也随之到来。”课程结束以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找角度撰写2000字的小论文阐述自己对此的思考,写得好的学生平时成绩考核加分。相信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文艺复兴盛期意大利艺术表现以及明初期、中期、后期、末期绘画的发展脉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避免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分享课外教学资源,并提供一定的线上学习指导。在课堂学环节,则以问题为线索,以知识内化为目标安排答疑解惑、互动交流、协作分享、作业、个性化指导等教学活动。如何让学生学会思考,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如何捕捉问题的学习,提高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势在必行。


  四、考核机制单一,传统模式不改革


  美术史论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属于院系平台必修课程,考核方式采用平时成绩30%加闭卷笔试成绩70%。这种考核方式确实快速并能直观地以数据统计的形式显示出学生成绩的分布状况,便于教学研究以及学分制计算。考核的内容都是教材的纲领性知识框架,只要学生花费时间死记硬背便可掌握,因此用这种办法考查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透彻程度和运用的熟练程度是无稽之谈,学生对教材内容短期的集中整理与快速复习,在最后的期末笔试中取得一个及格以上的成绩,等考试结束学生也便与本课程的知识体系发生脱离。美术史论闭卷考试的题型单一,目前主要有选择题、名词解释、解答题和论述题。中外美术史作品赏析可以改变答题方式,比如画图作答、欣赏评析。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可以大量探索一些其他行之有效的考核方式,比如在网络线学习线下进行视频学习、专题讨论;也可以开卷考试、小论文撰写来解决一些教学重点、难点问题。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教学方法作为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明确了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大纲之后,一个好的教学方法能影响教学整体效果的实现。教学方法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关系着教学成败的重要问题。中外美术史传统的教学目标锁定就是在对知识点的记忆上,这种教学方法造成学生不爱学习,考试前突击背诵应付考试,教学效果和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研究意识低下。中外美术史比较教学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站在一个更高的点上去体会艺术和美,通过视觉形象认识人类的历史、精神文化的发展历程,逐步形成对人类文化发展规律的理性认识。了解世界美术历史发展的来龙去脉和记忆美术史知识,有利于学生历史性思维的培养,从而使他们对世界美术整体的发展和交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作者:冯丽娟


  第4篇:论学前美术教学中儿童创造力的培养


  一、当前幼儿美术教学中的不足


  (一)美术教育思维僵化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校都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的思维比较传统,认为幼儿美术能力强的表现就是“画得像”。例如,教师在课堂中教学生画苹果时,习惯的认为谁的苹果画的圆、画的好看,就是美术能力强。假如有些学生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将苹果的形状化成方的,将苹果的颜色涂成紫的,教师就认为这是不美观的,忽略了对学生探究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的僵化的教学模式研究阻碍了学生的思维想象,不利于学生今后创造力的培养。


  (二)家长教育思想落后


  大部分家长对于幼儿美术教育的培养也存在着一定误区,认为学习艺术并没有什么用处,文化课程才是关键,直接阻碍与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家长眼中的画得好就是画得像,并不关注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与看法,学生的创造力被遏制。部分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并不局限与他们的构思与上色,但这样的做法却遭到了家长的反对,错误的认为教师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没有教好学生。家长的这种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的了教师的工作方法,阻碍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想象力。


  (三)教学方法单一无趣


  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幼儿美术教学模式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方法,都是由教师先做出示范,在让学生对其进行模仿,最后在作出评价,通过这样的流程完成一节课。这样的教学方法主观主义过强,阻碍学生思维创造力的发挥,局限了学生的思考空间与范围,教师告诉学生的苹果是圆的,学生的思维就会被禁锢在这样的一个框架内,自己的想象力得不到发挥。


  二、幼儿美术教育中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将一个人的个性、情感、价值都集于一身,创造出来的美术作品才是具有创造力的,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美术教师不断探索与研究出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把美术课堂作为开发幼儿智力、才能的主阵地,通过运用色彩、线条与图形等,对其进行有创造性的汇总,大胆的表现出自己的看法,激发出幼儿潜在的创造能力,保证幼儿人格与心智的健全发展。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是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是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想要发展就应该有创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根本与国家发展的动力,在知识经济时代下,我们的社会是创新性社会,培养与提高人们的创造能力是发展社会的必然要求。幼儿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起点,更是培养人创造力的最佳阶段。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的特征,探索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与幼儿发展的需要,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寻找出最好的方法,并凸显其重要性。


  三、改进幼儿美术教育的措施


  (一)学习上认识美术


  众所周知,美术学习源于生活却有高于生活,最好的教学方式就是充分发挥出学生的想象力,孩子的世界总是多姿多彩的,他们的想象总会为我们带来惊喜,是最美妙艺术。教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作环境,美化他们的生活,熏陶他们的心灵,多才多艺能使幼儿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与出彩。教师可以以课堂为中心,向外拓展一些活动,例如美工创意活动,让幼儿发现身边的美,让他们意识到美是无处不在的,需要去发现与挖掘,对美术有一个正确的理解,不但能够提高他们对事物的全面理解,还能积极乐观的对待自己的生活。


  (二)注重课堂表现的多样性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理的方式为学生传授美术知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以往的单方面知识灌输过度为智能开发。例如,让学生即兴发挥时,教师不应禁锢学生的思想,在造型上,不应一味地强调生动形象,应给予他们更过鼓励,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创造;在颜色方面,可以突破传统的界限,突破事物的本身,将精力放在幼儿的色彩敏感度上;在创作材料方面,给予幼儿更多的自由空间,可以将不同的材料自由的结合,自由让幼儿充分发挥出自身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他们才能大胆创造,激发出自身潜在的能力。过于开放自主的课堂,会使幼儿迷失方向,这就需要教师掌握一个合理的度,给予幼儿最好的教育。


  (三)注意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教师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让他们具备独一无二的特点,创造出更多新颖有价值的作品。在实践的过程中,除了教师对幼儿进行评价,还可以让幼儿自我评价,说出自己的作品的优点与不足;相互评价,可以共同学习;教师评价,给予鼓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幼儿性格单纯可爱,他们的许多想法都超越了现实,教师应敏感的抓住他们的创造思维,并给予引导,激发他们创作的热情。


  结语


  总而言之,幼儿美术这门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审美元素与实践要素,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幼儿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教师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发展学生的思维,根据美术这门学科的特点,寻找提高学生观察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式,更好的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作者:赵雷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