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教育管理论文 > 正文

学生论文精选范例鉴赏(共4篇)

来源:UC论文网2017-12-16 11:05

摘要:

  重视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不仅仅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其他各个科目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受到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的影响,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实现水平低。对此,我们将结合现阶段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做进一步...

  重视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不仅仅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其他各个科目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受到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的影响,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实现水平低。对此,我们将结合现阶段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做进一步的分析。


  第1篇:北津学院学生社会责任教育质量现状与对策思考


  什么是责任?人们对责任的理解通常有两种理解:一是指社会道德责任;二是工作后果或强制性义务。大学生作为引领整个社会变革和发展的中坚力量,其社会责任质量状况直接影响着伟大“中国梦”的进程,关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顺利贯彻,影响到社会道德风尚的方向。


  1社会责任及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概述


  社会责任是指某一个体或组织为达到某一目的而对社会应负的责任,也是人民对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对其他社会成员的生存发展承担不可推卸的使命感。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是以大学生群体为对象、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引导大学生对自身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的行为为目的,最终达到其满足社会需求的具有高度责任品质的教育活动。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应以“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责任意识与责任担当教育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2北津学院学生社会责任教育质量现状调查


  当前“95后”大学生整体上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意识,但不乏诸如厌逃学、舞弊、沉迷网络、“传销”甚至有其他涉案行为等缺乏社会责任的行为现象,这必须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与关注。为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社会责任现状,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理论层次与教育质量,现对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网络问卷24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调查对象中,大一学生占1982%,大二学生占3275%,大三学生占2816%,大四学生占1927%。以下是有关本次问卷调查情况的分析,希望对北津学院学生社会责任教育质量的提高有所借鉴。


  (1)学生对社会责任的认同分析。在回答“上大学主要目标是什么”问题时,同学们普遍认为毕业后找到一份好工作和学习好专业文化知识、提高自己,以便更好地服务社会。调查问卷中5416%的学生都愿意积极参加国家急需重大活动志愿者或支援灾区志愿者;当问到“如果您在街上遇见老人摔倒或有人主动请求帮忙,您会怎么做?”时,5392%的同学看情况而定,2339%的同学积极上前帮助,1348%的同学认为社会险恶,可能是骗子,小心上当,走为上策。从大学生责任感现状(见图1)上分析,可以看出当代“95后”大学生有社会责任感但比较盲目;从对国家和民族利益重大事件关注度(见图2)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国家和民族利益面前,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较强,关注度较高。


  (2)学生对社会责任的践行分析。在回答大学生应不应该积极践行社会责任问题时,763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是国家的高素质人才,应该积极践行社会责任,319%的学生认为就业压力太大不应该践行社会责任,1007%的学生表示不太明确;6773%的学生表示成才、捍卫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社会公德等属于当代大学生应该践行的社会责任;1476%表示类似“公交车上主动让座、义务献血、捐款”等行为属于当代大学生应该践行的社会责任。


  (3)学生对社会责任教育的认可分析。社会责任教育对学生树立科学的“三观”及自我全面发展都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4634%的学生认为当代大学生完全可以培养成有责任的公民,课堂教育是学生目前接受教育的主要方式,61%左右的學生认为课堂教育和一些活动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调查的200名学生对象中,普遍学生认为接受社会责任教育有利于自身发展并且对学校、社会组织的相关社会责任教育活动也各自持有自己的看法(详见图3和图4)。


  图3在其他问题方面:有效问卷中显示有128人愿好好学习,争做国家栋梁体现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56人愿乐于助人,帮助有困难的人体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这说明广大学生非常愿意提高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发展和国家伟大复兴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通过以上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现状调查,我们认为有以下四个问题。


  第一,利益至上的市场经济消极效应对青年学生社会责任感冲击较大。在被调查对象中,2887%的学生对正能量表示不关注或无所谓。什么是正能量?近两年来,人们将“为国家、社会和他人利益勇于牺牲自我的精神”亲切地称之为“正能量”。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在竞争中推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又以优胜劣汰拉大人们的利益差距。在现实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部分人的思想行为变得更具功利性。大学生们在享受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乐趣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利益至上的非主流市场经济消极效应的冲击。尤其是在道德领域突出的问题比较严重,正能量无法及时手递手传递,社会责任教育工作开展也日趋艰难,这对青年学生社会责任感冲击也愈加强烈。


  第二,学校传统社会责任教育方式导致社会责任教育停滞不前。在被调查的200人当中,有97人通过听别人谈论了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容,77人通过看新闻报纸了解,26人通过听课偶尔听到,这说明主动关注了解社会责任教育的情况的学生较少。目前学校针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教育活动主要集中于课堂附加教育。而国外,很多大学为此开设专门的相关课程(如《美国公民学》)和设置服务机构,已成为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要途径。与国外相比,我校社会责任教育内容只有在《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形势与政策》等课程有所涉及,无系统的教材和较好的课外辅导材料,只有文件性资料;学校社团和学生部门组织的相关社会实践活动相对缺少社会责任专题,社团活动形式缺少创新与吸引力,大学生社会责任教学氛围不够浓厚,而专门开设社会责任教育课程或设立服务机构更是举步维艰。


  第三,不良家庭环境淡化了社会责任教育意识与行动。“环境塑造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家庭环境;不良的家庭环境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教育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比如:单亲家庭造成学生的心理缺陷、不和谐家庭给学生成长留下阴影、不良家教家风对学生行为的恶劣影响等,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对象90%的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当中大部分从小养尊处优,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了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忽略了其社会价值的实现。身处残缺家庭和不和谐家庭中的学生无法获得细致的关爱和温情,缺乏亲情的呵护。因而总有一种不如别人幸福的自卑感导致不愿与外界交流。甚至有些单亲学生对家没有留恋,觉得外面的世界比家里更“自由”、更“精彩”,整日浪迹网吧、打架斗殴,沾染不良习气,从而产生对道德规范的错误认识,甚至对社会充满敌意,谈何对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对其他社会成员的生存发展承担社会责任呢?


  第四,大学生自身消极因素影响社会责任教育质量的提高。调查对象中,有4365%的学生觉得个人自身消极因素是影响社会责任教育的一个关键因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大学生社会责任存在问题与学生自身因素与主观价值参照偏差是密不可分的。进入大学后,有些学生开始疲倦,长期为之艰苦奋斗的核心目标失去意义,学习目标受到了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价值取向开始由集体主义向个人主义转化,以“自我”为中心利益评判标准笼罩全身。因而,学生自身消极因素与日俱增最终成为了社会责任教育的拦路虎。


  3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质量的对策思考


  (1)坚持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核心地位,剔除市场经济消极效应。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可以优化市场经济的氛围。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新常态”下的教育要把培养懂担当、精神独立和社会责任感强的公民作为终极目标。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也必然成为教育发展“新常态”的重要部分。高校可以围绕“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开讲座或公开课,用文本、图片、音频、动画等教学资源宣传中华传统文化。我们相信,在中华传统文化滋润和民族的传统精神教育引导下,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质量提高指日可待。


  (2)创新课堂教育教学方式,增加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课堂教学是最基本、最重要、最稳定的教育活动,课堂教学是大学生最亲切、最熟悉、最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将课堂教学与当前热点的社会事件,采用开放式、合作式、案例式等方式相结合,让同学们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培养社会责任意识。比如,在“印度非法侵犯我国领土”事件发生时,很多在印华侨回国和国内有关印度的产品销量大大下降。老师可以将此事件的政治和经济的双方面性引入课堂,采取分组讨论的方式开拓学生思维,培养社会责任意识。另如在会计课程教学中,就如何正确、合法记账等问题进行课堂讨论,能够使学生明确会计工作者的基本操守和职业道德,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业务能力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意识。


  (3)构建“三位一体”教育共同体,优化家庭教育。“三位一体教育”又称“互联网+教育”,是指以家庭为基础、学校为主体、互联网为平台的教育网络体系,它的最终目的是结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来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家庭教育要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要在家庭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家庭成员为社会做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可见良好的家教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如此重要。因此,学校作为大学生責任教育的主体,鼓励辅导员通过创立微信家长群,加强与家长联系;利用微博公众号推送与提高社会责任感相关的资料,完美地把家庭、学校以及对学生责任教育所有有利的因素都联合在起来、互通有无,共同优化家庭教育,为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教育质量,搭建好交流平台。


  (4)加强价值观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道德情操。人生价值观支配着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活动,决定着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发展方向。大学生入学时,学校可以组织观看具有重要意义节目来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提高社会责任感。如组织统一观看《将改革进行到底》《法治中国》和《开学第一课》等节目。从个人体会上来说,这些政论片和综艺节目可以使学生充分利用社会发展规律,积极进行自我价值观教育,可帮助学生积极摆脱消极因素、产生自我激励、自我鞭策的高尚情操,激励学生把自己塑造成有责任、有担当和敢为人先的优秀青年。


  高校社会实践活动是引导大学生了解社会现状、摸索社会发展和建立良好学习目标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增强服务社会意识、消除自身消极因素,将含有“真理性”的社会责任理论升华为自我责任意识,进而再促进自觉的社会责任行为的形成,实现学生对社会责任理论由“知”到“行”的转化。如湖南商学院近年开展的“雷锋月”“爱护老人日”“精准扶贫”、服务社区和暑期“三下乡”等活动,吸引了数千名学生参与,同学门共同在享受社会活动带来乐趣的同时,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与质量潜移默化地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作者:刘胜辉等


  第2篇:高职院校学生收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职院校的学生收费主要包括学费收入、住宿费收入和代收的各种款项,其中的学费和住宿费收入是高职院校事业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高职院校经费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生收费工作在整个高职院校的财务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收费工作直接影响到学校财务工作的质量,做好学生收费工作很有必要。


  1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收费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现代化收费管理手段少,收费方式落后,大部分收费工作仍然由人工操作完成。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和交费的额度不断增长。学生收费工作量也日趋增加,收费项目多,单靠财务旧的收费软件已无法满足日趋复杂的工作。在每学期开学集中缴费时,由学生到财务处刷银行卡缴费,财务处工作人员收费后现场打印票据,这样学生等待的时间较长,在缴费学生较多时,会出现排队等候的现象,缴费效率较低。


  新生入校交费时,主要采取现场手工收费的方式,由学校财务人员和银行人员相互配合,采用刷银行卡和收现金的方式。学生需排队缴费,人数众多,比较拥挤,同时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大部分学生既刷银行卡又缴现金时,差错率较高。


  银行代扣、银行汇款是近几年学校和开户银行合作的缴费方式,在减轻现场收费压力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银行代扣前,需要做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将学生的信息整理好提供给开户银行,银行给每个学生制作银行卡,学校再将学生名单和代扣金额交于银行,银行代扣费用。但是有可能学校的开户银行,在学生的家乡所在地网点或不存在,造成不能按期将款项存入卡内,另外学生还必须承担手续费,对家庭困难的学生也是不能预存代扣的原因之一。代扣后收费人员要打印大量的收据票据,整理后再按二级学院分发,工作繁杂的同时容易出错。网络诈骗行为也成为不少学生家庭担心的问题,宁可带大量的现金现场缴费,也不愿预存款。同时因为银行是批量代扣,次数有限,有时学生预存的款不能及时代扣。同时学生换卡频繁,财务部门不能及时更新学生的银行卡号而导致不能成功扣费;银行汇款因汇款人未能注明详细的缴费人姓名会出现财务确认困难的问题。


  (2)学校各部门之间数据不能共享,相互间的沟通衔接不够,工作重复性较大。学生收费工作需要学校许多相关部门之间的相互密切配合,学生的住宿、休学、转专业、参军等的学籍变动等都与收费有关,各部门之间信息变动不能共享,就会直接影响财务收费数据的变更。近年来,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多和不同专业收费标准的多样化,常常出现学生调整了专业,学生管理部门没有在第一时间把信息反馈给财务处,收费人员就不能及时调整应收数据库,造成学生缴学费后因调整应收收据或退费或补交的麻烦。助学贷款人数的增加,因为贷款管理处的学生贷款信息未能及时传输到财务部门,导致办理了生源地助学贷款的贫困学生,被财务部门直接按照正常学生委托银行代扣了费用,不仅影响了这些学生的日常生活,而且财务部门还要做退费处理,收费之后又退费,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而且加重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


  (3)相关部门的网络信息化管理滞后,财务部门的收费信息相互之间不能共享。每年在毕业生办理离校手续时,相关的部门不能确定学生是否欠费,大批的学生只能通过财务收费系统逐一查询盖章,造成学生排队拥挤,干扰了正常的财务工作秩序,增加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


  2做好学生收费管理工作的对策


  (1)建立完善的学生收费管理制度,强化内部控制和监督制度。


  学生收费工作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利益,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高职院校相关部门必须相互协调。财务部门要有严格的收费管理制度,设置专门的票据管理人员,负责票据的领购、管理和核销。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审核应收数据,已缴数据和欠缴数据,收费员及时更新学生收费基础档案,对信息变更的学生做出登记并保管好资料。每日收费结束后,由收费科的负责人审核当日收费明细,对票据号逐一核对登记,并在当日收费汇总表上签名盖章,将当日收费票据和银行进账单一并交财务做账。财务人员对缴费票据进行审核后,进行账务处理后,在收费登记表上签名确认收费情况。这样收费和财务可以相互稽核,加强内部控制和内部监督,确保收费资金安全,及时入账。实现收费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2)加强学校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建立完善的学校收费管理信息化平台,建立统一规范的收费数据调整程序。学生管理部门通过同步大数据缴费系统,实现学生信息资源库网络化。学生处、财务处、教务处、宿舍管理中心、就业指导中心、各个二级学院、辅导员等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随时查阅学生缴费、欠费情况,在学生的个人信息有所变动时,相关单位及时将变动情况加以信息反馈,财务部门通过网络链接在收费前及时调整收费标准,贷款管理人员应准确将助学贷款名单提供给财务处,避免收费后又退费的情况发生。


  (3)加强人员制度管理。学校收费工作主要是由财务人员完成,有比较严格的约束,对招生部门、教务管理部门、学生管理部门也应制定出配套的约束机制,高度重视收费工作,明确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对收费工作进行统一的部署。加大对财务人员的信息化培训,对收费人员进行新技能、新业务的培训,改变落后的收费手段,不断提高网络化管理水平。


  (4)加大网络设备建设。加大信息化投入力度,推进网络化收费系统的应用,建立并完善统一的学生数据库,设置自助缴费服务系统,在校园内方便学生的位置放置自助缴费机器,充分利用现有的学校信息中心网络平台,结合数字化校园建设,开发学生收费网络缴费及查询系统。学生可以凭身份证、学号,登录校园自助缴费系统,进入系统后个人信息全部清晰可见,学生可以随时输入学号和银行卡密码自助缴费,缴费后在平台上自行打印电子票据。将学校领导和各二级学院同时链接财务收费查询系统,方便学校各级领导和学院实时查阅学生缴费情况,并做出相应决策。学生毕业离校时,在各学院的链接网站上就可以查询到每位学生的缴费情况及相关部门的各种信息,在各自的学院就可办理离校手续,既可减轻财务及相关部门的压力,又方便学生迅速便捷地办理离校手续。


  (5)建立移动支付平台,实现网络化和电子化收费。利用移动支付的手段,建立微信公众平台的服务方式,学生通过学号登录与学校对接的微信公众平台,可以通过查询的方式,了解到缴费欠费的内容和关心关注的问题,通过绑定银行卡的方式进行在线交费,与财政票据实现端口对接,缴费后直接打印出票据,实现24小时无障碍交费。做到收费、数据整理、票据打印全程自动化,有效降低人工差错率。财务人员应及时对账,增强科技风险防范意识。


  3结论


  学生收费管理是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收费工作必须通过灵活、方便、高效、简捷的方式,多方位、多维度进行收费管理,提高收费工作效率,减少差错率,为学校的资金安全提供保障。


  作者:成少蓉


  第3篇: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创新现状调查研究


  1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工匠精神”越来越重视,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培育“工匠精神”。它的内核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高职教育是以高职大学生就业为核心的职业化教育,主要是培养在生产、建设、服务等方面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通过结合“工匠精神”来培育高职大学生职业素养,符合当前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也有利于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与高职学生自身素质的提升。但是,我国目前把“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教育的培育体系才刚刚起步,很多高职院校仍存在重视技能传授、文化教育,忽视职业素养培育的误区,所以了解高职院校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现状和高职大学生对“工匠精神”的掌握情况是十分有必要的。


  2研究对象、方法与地点


  21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主要是以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各二级学院部分专业的大一、大二在校学生为主。共随机发放了问卷1200份,收回问卷998份,有效问卷789份。共调查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专业118人,占1495%;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85人,占1077%;铁道机车专业80人,占1013%;铁道供电技术专业74人,占937%;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77人,占975%;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76人,占963%;铁道通信与信息化技术专业63人,占798%;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138人,占1749%;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78人,占988%。


  22研究方法


  (1)面谈调查。面谈调查可以面对面与被调查者交谈,观察其反应,听取其意见,不仅可以保证调查问卷的回收率,还可以提高其结果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本次调查的789份问卷中,随机选择了部分学生进行了一对一面谈调查,具有一定的特殊作用。


  (2)问卷调查。随机选取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12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时间为2017年4月到7月,发放问卷1200份,收回问卷998份,有效问卷789份。


  23研究地点


  本次调查的地点选自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食堂与学生宿舍。同时,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有充裕的时间和从容的作答,保证回收问卷的效果,调查都是在午间休息时间与晚自习下课之后。


  3调查结果分析


  31高职学生对“工匠精神”的了解程度调查


  “工匠精神”指的是一种精益求精、好中求优的高贵品质。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就是高职大学生在生活学习工作中追求极致的精神,其核心是树立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成果负责的态度,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通过数据调查分析,只有1032%的学生对“工匠精神”非常了解,一般了解与不太了解“工匠精神”的学生占比分别是2885%、4288%,可见大部分的高职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只是在表层含义上,还有1811%的学生对“工匠精神”是完全不了解。


  通过调查结果显示,5817%的高职学生通过网络传播的途径了解“工匠精神”,2230%的高职学生通过日常书籍了解“工匠精神”,通过学校宣传和政府宣传了解的高职学生占比分别是1089%与861%。可见,在“工匠精神”的传播渠道中,网络传播占据主流,少部分来自日常书籍,学校与政府宣传上还需加强传播力度。


  通过一对一面谈与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学校“工匠精神”氛围很好的高职学生有1166%,认为一般的高职学生占有5259%,认为较好的高职学生有2332%,认为很差的高职学生有1242%。同时,也有大部分高职学生认为“工匠精神”不是社会每个群体都应具有的,特殊的工作者才需要。


  32高职学生对“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程度调查


  对于“工匠精神”的重要性这个问题的提出,从自身立足社会、经济转型升级发展,高职院校生存发展、实现《中国制造2025》这几个方面,高职学生认为非常重要的占比(%)分别为4993%、6653%、6058%、8048%。


  可见,“工匠精神”是这几个元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国家及企业经济发展升级的关键,是社会发展与学生就业生存的现实需要。高职院校在培养工匠精神时应更加注重工匠理念,减轻对“技”的注重,多向“艺”的层次深入,同时,加快建立相关组织机制对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进行完善,重点培养学生基本素质,适应企业不再局限于普通的专业技术和技能的基本要求,形成吃苦耐劳和严谨的工作责任心。


  33高职学生对“工匠精神”创新能力调查


  “工匠精神”中创新能力是极其关键的一部分,工匠的“造物”能力和“造物”工艺是工匠智慧与灵感的结合展现,精益求精、不断创新才是“工匠精神”的关键之处,更是现今信息时代赋予“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


  “工匠精神”是创新的基础,创新精神是工匠的必然要求。创新主要表现为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对产品进行创新、对技术以及工艺做出改进鼎新,使产品具有更为优异的性能或是相对于原有技术更为出色的生产效率。创新思维即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模式,一种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去思考的方式。创新环境是指能够对创新产生一定影响的所有外界事物,其中既包括物质因素也包括非物质因素;既包括自然的因素也包括社会因素。


  从调查的结果显示,高职学生在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创新环境三个方面选择一般选项的较为多数。这就说明,高职院校在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过程上,对创新能力的培育要继续加大力度,深入对校园创新型环境的建设程度,通过环绕校园文化,打造浓郁的校园工匠与创新精神氛围,从环境因素上加强高职学生对“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的认同感;重视在实践中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从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自创能力,使高职学生形成坚持精益求精,坚持自主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素质。


  34高职学生对“工匠精神”品格素养调查


  “工匠精神”在职业素养中代表着高素养、高水平的职业精神,是从业者与工匠们对职业的态度与优秀素养的体现,是不断精雕细琢、追求卓越的过程。


  高职院校培育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的过程中,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思想道德、心理素质、责任意识都是非常重要的几个部分,从调查数据结果分析,高职大学生在职业素养中差的占1596%,思想道德中差的占1305%,心理素质差的占823%,责任意识差的占2496%,绝大数学生都选择了一般选项,这就说明高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品格素养有所注重,但也有待加强。


  “工匠精神”代表着高水平的职业素养,德、日两国是制造业强国,同时也是职业教育上的强国,它们把“工匠精神”视为非常重要的职业精神,并通过“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教育的方式来培养准职业人的“工匠精神”,达到了在实践中传承以及发展这一精神。在我国“工匠精神”的培育很大程度上都还处于“理论、口号”式的存在,高职院校作为培育中国劳动力大军的主要阵地,必须加强对高职大学生职业素养上的重视。通过素质教育与技术教育的结合,把重视效率优先与品德素养均衡,从根本上诠释技术为人民服务和“工匠精神”的原则。


  35高职学生对“工匠精神”的培育途径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通过实践活动来培育“工匠精神”选项中,有4917%的学生选择的是一般选项,223%的学生选择的是很少选项。职业精神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内化为自身的职业素质。当高职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工匠精神”与职业场景相关联时,便能切身感悟“工匠精神”的实质价值,把“工匠精神”内化于心。高职院校在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过程中,不能只是限于形式上的说教,要合理运用实践活动的作用,促使高职学生在多方面的社会实践体验中感受“工匠精神”,体悟其的社会价值。


  根据数据显示,大部分高职学生都是通过老师教导完善自身“工匠精神”,高职院校要大力开设思政课程,通过结合学生特点,科学地制定高职学生的培育方案,把“人生价值观、职业观以及专业观”三个方面作为培育的主要方向,以“思想道德、职业素质以及专业文化素质”为关键,构建全新型的培育体系。使高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认识到“工匠精神”对于一个从业人员的重要性,并掌握理论知识,把工匠精神内化于心,为以后走上社会奠定基础。


  高职院校在创新项目、创新活动等方面还需加强重视,有2737%的高职学生很少通过学校创新项目、活动来培育自身“工匠精神”,高职院校要有意识地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创造应有的条件,让学生有足够的创新空间,并通过这些方式来刺激高职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行为,使学生在自主创新的过程中感受到注重细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36开放式问题


  为了本次调查能够获取更加客观、有利的信息,还设立了两个开放式题目,分别是“作为高职学生,你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应怎么培育工匠精神”“你认为高职院校应该怎么培育学生工匠精神”。因为是开放式问题,每个答案都有所不同,为便于研究,现将回答情况简述。第一个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日常生活自身要通过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践行社会价值观、开阔创新思维来培育“工匠精神”。第二个问题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学生希望学校加强“工匠精神”氛围建设、文化结合素养、技能培育、增加实践活动、创新授课方式等。


  4结论


  高职院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一定要加强人文教育,力戒高职文化教育功利化;要在保留传统“工匠精神”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同时,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种培育“工匠精神”的氛围,使“工匠精神”逐渐变成一种习惯。在课程培训方面,教师要以严标准要求學生,将学生培养为高职业、高素养的人才,让学生减少功利性的影响,加强对敬业精神以及忠诚、担当意识的注重,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培育出一批强有力的中国劳动素质大军。


  作者:傅贻忙等


  第4篇: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及理性消费观的树立


  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教育事业推动了校园经济的繁荣发展,大学生群体作为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消费潜力很大。大学生作为一群特殊的消费者,他们有着巨大的消费需求,但却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他们有着超前的消费观念,却难有相应的消费能力。他们个性,时尚,追求独特,勇于尝试新的东西,同时一些大学生也存在一定的消费误区,消费的计划性比较差,冲动型的购物行为占据主导。因而研究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更好地引导大学生理智购买,树立正确理性消费观十分重要。


  1大学生消费行为特点


  (1)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具有冲动性,从众性,示范性。大多数在校大学生对日常的消费开支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通常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发生购买行为。如受到室友的鼓动,商场促销氛围的影响,周围同学的口碑营销等。同时,由于网络与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网上的一些促销信息,产品的宣传广告都会促使同学们进行冲动性的购买。


  (2)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以追求时尚、个性、潮流为主。现在的在校大学生大多为“95后”,消费行为、消费观念、消费方式都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发生购买行为的过程中可能更多地关注的是商品是否符合自己的个性、风格,商品是否符合现在潮流的流行趋势。同时由于强烈的好奇心和求新求异的心理,他们愿意尝试一些新的东西,愿意冒险性地消费。在消费方式上,很多同学已经有了超前消费的意识,即“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


  (3)大学生的消费能力有限。因为大学生都还处在一个相当尴尬的年龄段,他们既有追求时尚、个性、潮流的内心,却没有支付这些消费的能力。很多大学生的生活费是靠父母供给的,所以大学生的购买行为是有度的,或者说是比较稳定的。即使是有些同学有超前消费的意识,但是也不会超前预支很多金额。


  (4)在消费内容和消费方式上性别差异明显。女生日常开支主要是用在购买零食、化妆品、衣服等上面,而男生的消费大多数花在电子产品、游戏、体育产品等上面。女生一般感性因素占比较多,很容易发生冲动性购买的行为,但是男生更理性,发生冲动购买的概率也会小一些。同时,不同性格、不同地方、不同家庭背景的人购买行为也有很大区别。


  (5)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更看重产品的品牌。大学生消费观念还不是很成熟,很多人在判断所要购买的商品的质量、性能、构件、性价比方面没有很多的经验或者标准,所以大都数学生还是会看商品的品牌。比如购买电脑,绝大多数学生会选择苹果、联想、戴尔等知名品牌,这样的品牌效应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尤为突出。


  2大学生非理性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


  (1)个人因素。一方面是心理因素。一些大学生在高中阶段成绩较优秀,而到了大学之后有些同学会发现成绩优势已经不明显了,并且其他学生多才多艺,在各种活动中大放异彩,这种失落感使他们采取一些其他的方式来展现自己,以至于过分讲究吃穿,展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此外,一些不正确的价值观以及消费观念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比如说攀比心理、爱慕虚荣、盲目从众;另一方面是消费主义价值观的影响。消费主义崇尚过分的物质占有,将极度消费看作人生最高目标的价值观念,其核心是消费之上、享受至上。随着经济全球化,这种消费观念对中国消费者产生了较大影响,大学生作为年轻的消费群体,容易接受新事物。从另一方面来讲,他们的社会经验也有些不足。所以这种消费主义价值观使大学生在消费中易产生奢侈消费、炫耀消费等现象。


  (2)家庭因素。大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家庭,每个家庭的消费观念是不同的,所以消费行为也有不同。家庭的经济条件和家长的观念直接影响子女的消费观念,比如说有些家庭主张节俭,那么这样家庭的孩子可能花钱比较节约,不浪费每一分钱。有的家庭比较重视娱乐消遣,那么这样家庭的孩子可能在娱乐、旅游、培养人际关系方面的支出比较多。


  站在家长的消费观对孩子的影响的角度来看,一个在有着良好消费观念的家庭中长大的学生,他们都会合理地进行消费;相反有些家长自己的消费存在消费误区,不能给到子女一个正确的示范,那子女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存在问题也是必然。


  (3)环境因素。①高校教育因素。一些高校重视知识的传播和素质的培养,缺乏对大学生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的引导。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念,进行合理消费,不但有关他们现在的生活,还与未来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高校应该开设相关课程或者讲座,增加学生正确消费意识;②校园周边环境因素。校园周边环境主要包括大学校园周边的社会风气、大学生群体价值观、校园环境、各类设施场所等,这些因素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校园里弥漫着浓郁的商业气息。商家利用大学生群居性、集中性购买的特征进行各种促销手段;③网络媒体信息的传递。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各种产品的功能不断更新,许多产品不断升级,还有现在网络宣传的手段逐渐多样化,并且各种网络信息遍布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再加上这个年龄段的好奇心本来很强烈,导致很多人愿意去尝试购买一些新奇的东西,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新求异的心理,这也给很多商家创造了营利的机会。


  3引导大学生树立理性消费观


  (1)构建大学生科学、和谐的消费观。第一,为了使大学生走出消费误区,学校必须在了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特征与规律的基础上努力加大思想教育力度,投入更多的精力在消费道德教育上,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世界观决定人生观,而人生观又决定了价值观和消费观。因此要把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放在首位,充分发挥思想理论课作用,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消费观;第二,为大学生开展理财教育活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财商”。所谓财商是指理财方面的智力。大学生因为生活阅历不足,在消费中表现为具有冲动型。因此,加强对大学生财商教育,是促使大学生进行合理消费不可或缺的内容。可以开设一些与消费、理财有关的课程,如《消费经济学》等。也可多举办一些有关理财方面的讲座,使大学生们能够接触最新的理财知识。


  (2)发挥社会的正确引导作用。第一,净化校园周边环境。高校应和有关部门做到有机地结合,合力整顿和清理大学校园周边环境,对违法经营的商贩进行坚决打击,坚决取缔迪厅、游戏室等不健康、低品位的文化娱乐场所。同时,在校园规划时,合理布局健康的娱乐场所和合理的商业区,避免大学生为满足某些需求到校外寻找场所,沾染不良习气;第二,为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消费观,应当在社会上营造健康消费的大环境,国家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开展反腐败、反奢侈宣傳活动,大力倡导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作为大学生,也要积极响应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主动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树立与社会相适应的科学消费观。通过了解大学生实际的消费现状,促进大学生对健康消费的认同,培养大学生群体合理的消费意识,有助于对大学生群体社会化进程,也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作者:魏然等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