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政治哲学类 > 社会主义论文 > 正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论文整理(共4篇)

来源:UC论文网2017-12-19 12:23

摘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对农村问题的研究,发现农村建设中的缺陷,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对农村问题的研究,发现农村建设中的缺陷,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第1篇:档案工作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价值初探


  作为代表我国广大农民群众心声的社会主义新农建设也是维护社会和谐,促进社会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历史任务。从以往来说,档案工作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并为其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从现状来说,档案工作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负重致远;从未来的发展来说,档案工作尚有不足,仍需探索。如何能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档案工作发挥其最大功效,已成为当前有关部门研究的主要课题。


  一、以往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服务工作取得的成就


  档案工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取得了不少成就,近些年,越来越多的档案部门开始着力开展农村档案工作。第一,乡镇村都相继开展了档案工作。每个村镇都有专门管理机构、有专门的档案室、有专业的档案员。据统计我国农村行政村战全国总村数的三分之一,建档率达到了百分之百。近几年,我国城乡镇村更是都相继开展了档案工作。第二,村镇领导对档案工作意识普遍提高。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對档案工作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视,各级地方政府亦加大了对档案工作的宣传力度。随着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村镇领导对档案工作意识普遍提高。在县档案局的指导下,村镇开始着力解决档案问题,确定出档案管理范围和与档案管理相关的工作人员,并完善了档案管理方面的种种规章制度。由于近几年我国农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档案工作的重视,我国乡民向上级上访的愈发少了。第三,涉农部门档案意识有所增强。随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不断渗透,涉农部门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明显。以我国某县的土地管理局为例,1987时其土地管理局的资料仅有一些基础的土地资料,当时国家对档案管理工作并没有现在这么重视,地方就更没有相关的设施条例。所以在其后的管理过程中,这个土地管理局出现了一系列的纰漏,造成了大量资金上的损失。在我国当时经济并不十分富裕的情况下,这简直是致命的打击。但是随着后来我国对档案工作的重视,当年简陋的仅有几份资料的土地管理局已经成长为各方面体系齐全的土地档案管理体系。管理档案的人员也由过去的一人增长至现在的十几人。第四,农民利用档案的积极性逐渐提升。农民可以利用科技档案信息,以提高生产力,最终提高其生产水平。是以近几年随着国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不断推广,我国广大农民使用档案的积极性也在逐年提高。


  二、档案工作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


  虽然随着国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不断推广,我国的档案工作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国家和人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来看,我国的档案工作仍然还有许多不足,亟待探索。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服务的现状来分析,当前仅仅只是开始,档案工作服务之路负重致远。首先,要争取领导。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档案工作服务的过程中,一定要争取到相关上方领导的支持,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档案工作。乡镇领导尤其是新一代的乡镇领导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多得多。甚至有的党委书记在谈到档案工作时可以说是侃侃而谈,口若悬河,丝毫不比专业的档案管理员差。不过,我们仍然也要知道中国干部的知识水平并不都如那位书记那般,其对档案工作的认知自然也是参差不齐。但是我们可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积极争取到领导干部的支持、鼓励。其次,在档案服务过程中,要协调各方。要想发挥档案的最大效力,就必须学会协调各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一项极其复杂的过程,其涉及的部门错综复杂,纵横交错。比如省市县,乡镇村中的上下级就显得复杂。上级业务档案管理部门为下级的档案管理部门提供了方便之门,下级档案部门对上级档案管理部门有监督作用。上下级档案部门之间既有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也有互相监督、互相促进的联系。另外,要扩大宣传。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档案工作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视,各级地方政府亦加大了对档案工作的宣传力度。随着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村镇领导对档案工作意识普遍提高。由此可见,宣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虽然我国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已达到十分成熟的地步,但档案工作的宣传却鲜为人知。在这方面,我们需要各大媒体的配合,我们要打破过去的旧观念,名正言顺的宣传档案工作。另外我们也需要积极地配合媒体的宣传,要加大对档案工作资金的投入。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服务工作,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档案工作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未来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维护社会和谐,促进社会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那么档案工作要怎样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完成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历史任务呢?首先,要全面的提高乡民的档案意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众多奇迹的制造者。因此,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提高我们广大乡民的档案意识。做到重事在档、有档可查、有档可用。让人们真正意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其次,要符合实际有针对性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可以参考一下以往该地区的管理治安案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一些有利地区发展的政策可以借鉴,对一些不太完美的政策可以在其原来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另外,要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服务于的相关管理制度。档案工作能否在服务过程中发挥其最大效力,不仅要依靠档案部门焚膏继晷的工作,还需依靠党政府制定出相应的法律法规,维护档案工作的正常进行。最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服务要有具体措施。比如往年的三下乡活动就是把档案资料以宣传的方式送到了农民的手中。档案工作不能只是口头上的夸夸其谈,其在服务过程中,还应该有具体的措施。


  四、结语


  综上所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当下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是维护社会和谐,促进社会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档案工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取得了不少成就,近些年,越来越多的档案部门开始着力开展农村档案工作。档案工作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


  作者:林瑜


  第2篇:高校艺术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探究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中提出的奋斗目标,是中华民族新的历史时期的重大决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城市、高校对农村的反哺,最终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在社会事业和文化事业方面实现农村的整体发展。


  作为高等艺术院校,当前最艰巨的任务就是,如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需求,拥有较高艺术修养和创新能力的社会需求型人才。这项任务看似简单,但是却是当今高等艺术院校中最大的问题,因为当前学校教育中艺术创新发展的速度,已经无法与艺术类行业在社会中的创新发展,相提并论。


  一、高等艺术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问题


  (一)高等艺术院校对农村艺术教育认识缺位


  随着社会的进步,多数高等艺术院校对农村艺术教育服务已经有了根本性的认识,也逐渐意识到农村教育服务的重要性,但是仍然存在高等院校对农村艺术教育认识不足的现象。当前高等艺术院校对农村教育服务意识不足主要表现一下几个方面:首先,部分高等院校认为,对农村进行文化建设教育耗时耗力,成效低,是对时间和资源的浪费;其次,部分院校本身师资力量有限,农村建设会浪费师资力量;最后,当前高等艺术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更加注重课堂上知识的学习,对待老师考核以职称和研究内容作为主要标准,而对实践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二)缺乏完善的新农村文化艺术教育机制


  我国在农村艺术教育方面机制不完善,缺乏相关政策,没有相关部门对相应工作进行调节支配,而且政府和学校之间权责不明,职责划分不明确,造成高等艺术院校在农村文化建设中自身定位偏离。运行机制不完善,直接决定了在规划和实施方面不科学,没有明确的依据,注定农村艺术文化教育发展受到阻碍。各院校在对农村文化服务方面,没有明确的运行机制,也没有相关负责部门,缺乏统一管理,无法进行统筹安排。


  (三)新农村文化服务人员培养落后


  农村文化建设中需要具有丰富知识储备的,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变的艺术类人才。但是当前艺术类院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学科知识,并且培养形式单一,无法适应农村对于人才的需求。高等艺术院校的学生,对于去农村进行文化建设服务本身存在着排斥的心理,而且农村服务渠道不畅通,造成了当前农村文化建设服务型人才短缺。农村当前的文化建设最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但是高等艺术院校教育将知识作为教学的重点,学生对知识的实用性和经营管理性明显不足,供需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四)新农村文化建设资金不足


  无论什么工作资金都是其中的重点,尤其是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长期发展的工程,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资金必须要有保障。但是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资金严重匮乏。首先政府对于农村的文化建设没有直接的拨款,其次高校进行农村文化建设也是没有拨款,所需要的费用来源于教学经费。


  二、高校艺术教育服务农村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加强高校服务意识,增强农村文化建设


  我国的高校如果想要实现文化的传承,加强自身对社会的服务职能,对农村进行文化建设是必不可少的途径。要想实现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作为文化传播者的学生必定要有服务农村的自主意识,只有这样他们在服务农村文化建设的时候,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才能营造出文化氛围,促进新农村文化建设。


  高校应当加强自身对于农村文化建设的服务意识。首先高校中的领导要有服务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识,在资金和人力上给予相关的政策支持,鼓励学校中的师生到社会中进行文化传播,充分发挥一名艺术文化传播者的职能,在社会的实践中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将艺术作品、思想理念传播到社会中,传播到农民群众中,树立农村服务文化建设的自主意识。


  (二)培养农村文化建设所需的专业性人才


  当前我国进行农村文化建设的机构是县级、乡镇级或者村级的文化站,这些文化站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人数少、素质低,这也是我国当前农村文化得不到发展的原因,所以高校艺术教育服务对于农村的文化建设就显得至关重要。高校可以将农村文化建设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开设与农村艺术文化相关的课程,结合农村文化建设的需要进行人才培养。当前我国的各大艺术高校对于农村的文化建设已经初具锋芒,为农村输送的艺术类人才,解决了农村专业性人才缺失的问题,在高校的坚持下,农村文化建设将会逐步走上正轨。


  (二)广泛开展文化服务活动


  当前艺术类高等学校在服务农村文化建设中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实现艺术与农村文化建设两者之间的融合,融合方法有很多种,但是选择什么样的融合方法,却需要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进行考察。例如,河北科技大学的影视学院,通过平面视觉绘画,对于农民劳作的环境进行了改善,除此之外还利用当前的视频技术,对农村文化建设进行了大规模的宣传,呼吁更多的人开展农村文化建设。这种方式不仅达到了农村文化建设的目的,还在一定的程度上,让大学生对自己的才华进行了展示,锻炼了创新能力,而且还能够学习民间传承的艺术文化,为将来走进社会做了铺垫。


  要想充分地调动农村文化建設的积极性,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和艺术水平,要拥有农村文化建设的自主性。农村文化建设不应当只是暑期的社会实践,应当呼吁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不定期参加相应的农村文化建设,结合不同地区的特点,为当地的农村文化建设进行服务。


  (三)充分挖掘农村的传统文化


  虽然农村需要进行文化建设,但是农村本身并不缺少文化。农村中拥有传承数百年的文化,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可能正在淡化,所以高等艺术院校在服务农村文化建设的时候,还要充分地挖掘农村中的传承文化,积极调动当地人进行文化传承,将传统的中华文化发扬光大。也就是说,高校服务农村文化建设的时候,既要传输先进的文化,也要继续发扬传统文化,让当地的居民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将传统文化复制、延续。


  三、高校艺术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机制


  (一)建设农村文化服务机制


  在农村文化建设中高等艺术院校应当具有积极主动性,经过农村的文化建设看做一种责任,结合农村的发展情况建立科学的文化发展机制,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高等艺术院校在服务农村文化建设的时候要始终坚持,将农村的经济发展作为文化建设的主要依据,通过不断的优化结构,最终达到社会主义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要求。


  高等艺术院校在服务农村文化建设的时候要对自身有准确的定位,确定明确的目标,为了院校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服务,应当设立相关的部门,学校服务农村文化建设统筹兼顾,保障农村文化建设的合理性。


  (二)高等艺术院校建立农村文化建设实践机制


  要想保障社会实践的实施,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是必不可少的。社会实践作为学生走向社会的重要条件,应当被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中,占有相应的学分。学校可以根据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打分,将其记录到学生档案中。或者是将社会实践正式列为学校教学中的学科项目,促进每一位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三)建立多渠道经费筹措机制


  新农村进行文化建设资金是必不可缺的,而且高等院校进行教育服务也需要相应的资金,这些資金的来源比较丰富,可以来源于学校本身,可以使政府的扶持,也可以来自社会力量。要想通过高等院校的师生对农村文化进行建设,挖掘农村的传统文化,就必须要保障有足够的资金支持院校的活动。所建立高效艺术教育服务农村文化建设资金筹集渠道,筹集高等艺术类院校的科研经费,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点问题。


  四、结语


  高校服务农村文化建设已经开展了数年之久,越来越多的高校带领着学生投身到农村的文化建设中,将先进的文化知识和艺术带到了田间地头,提高了农村的文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农村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农民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对此高等艺术院校的学生应当不断地在农村文化传播上进行创新,保证农村有源源不断的新的艺术文化建设。


  作者:王蕾


  第3篇: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专项审计的问题及对策


  在贯彻和实施党和国家新农村建设政策的过程中,国家的新农村建设项目如潇潇春雨般的频频下达到县、乡(镇)和村组。随着项目的实施和完成,社会主义农村的面貌日新月异,党和国家新农村建设的惠民项目落实到哪里,哪里就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新气象。但笔者在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审计调查过程中,发现有的审计单位在对新农村建设的专项审计时,对一些项目工程实施中的问题,并没有引起足够的认识,对一些项目实施中的疑点并没有作认真的调查核实,只根据图纸和项目承包方的施工记录作形式上的审查,根本不审查项目的实际效益,不听村组和村民群众的意见,因而使得各专项建设项目的审计流于形式,项目审计的质量大打折扣,审计结论成了工程结算的令牌。为此,本文就新农村建设项目的专项审计的相关问题谈点个人见解,供决策者们思考。


  1、新农村建设项目专项审计的概念和问题的出处


  1.1、新农村建设项目专项审计的概念


  简单说:新农村建设专项审计的概念就是指审计单位独立的对国家下达到村组的新农村建设惠民项目的实施结果的专项审查。是审计单位直接对国家负责,对项目负责,对人民负责的审计。在审计过程中凡是遇到疑点都必须调查清楚;凡是遇到证据与事实不符的情况,审计人员都应根据事实为依据作出如实的审查和结论,这就是真正对党对国家对人民负责。但在笔者的实际审计和调查中发现,一些审计单位,已经发现被审项目在建设的某些节点存在重大疑点,而项目建设的承包方所提供的会计凭证和工程文件资料又是正式的,被审单位提供的凭证和文件资料与实际施工的差异很大,而一些审计人员却不从实际出发,不从事实出发去审查。只单从会计凭证和工程资料去审查。明摆着的重大遗漏,而不作事实上审核和结论。这叫事实上的不作为。这种不作为,严重地影响了审计结论的真实性。使得专项审计成了为审计而审计。这种只根据会计凭证和相关的文件资料来出据的审计结论,还有什么审计质量可言呢?


  1.2、新农村建设项目专项审计问题的出处


  为了准确说明问题产生的原因和问题的出处,笔者仅以自己亲身经历过的项目审计为例:2016年9月笔者在考察审计事务所审计四川某县某镇同济村(注:不便用真名)兩个小水利项目。该项目是2014年由同济村申报,为本村两个组各修一个堰塘,一造价80万,一个造价60万,两个项目都由省水利厅下达,由村组、乡(镇)、县逐级上报,经过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长达两年的酝酿逐级上报,逐级审批下来的。项目批下来后,由县水利局主持,县招标办主办,乡(镇)政府参加招标修建。承包公司按合同如期完成项目建设。审计人员进场时,公司把建设资料完整提供。经审查,没有发现任何不合规不合法的地方。如果只从常规审计的角度找重大遗漏,是找不到任何证明重大遗漏的证据的。因为建设承包方的会计资料是正式的,合规合法的,承包方把它做得天衣无缝,无懈可击,工程的预算和决赛都是经过专业公司专业人员审查的,可以说是无可挑剔的。资金由县财政全数拨付给了承包公司,不拨不行,因为项目程序合法,建设合规、财务合理,审计结论合规,一切没挑剔。但是,堰塘修好已两年,没有真正发挥效益,承包公司在修建时,两个村组的村民对工程的用工用料都做了详细记载,村的记载与工程施工方提供的记录差距较大。但审计人员却没法接受村民的资料?因为村民不是施工方,村民的记录不具备法律效力。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呢?追其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两个方面:


  一是产生在领导的决策上。工程招标有蕸痴,工程监管没到位,相关人员廻避了责任。工程申报、审批、招标、投标、合同、预算、决算、修建、竣工、验收、审计,这一切一切程序都合规合理的,工程一切程序都是公平、公正、公开的,建设项目的施工人员按图施工,财务人员按国家规定的定额标准核算,项目资料按规定做得很好,什么问题都没有。但有一个最关键的地方忽略了,那就是项目的使用方---村组,谁使用项目谁受益项目,就应由谁参加项目的发包,参加项目的建设管理。项目建在那个村就应该由那个村村民参加管理。这两个项目都避开了村组,由上级直接包办了项目建设。本该由村组参与招标,参与工程施工管理,变成了上级包办代替。


  二、产生在承包公司的用工用料上,工程会计凭证和工程资料不实。承包公司虚增材料购进和使用、虚增方量、多报人工等。整个工程由于项目受益人未参加管理,承包公司一切资料都是由施工方提供,从基础资料上就开始作假,审计调查也只是施工方说了算,明知有假也很难查证。由于项目受益人和使用人缺位,让相关人员把假账做成了真账,审计人员只能依据而审。审计成了为项目而审项目,审计结论成了承包公司领钱的令牌。


  2、解决新农村建设项目专项审计问题的对策


  2.1、依靠村民组,让村组群众参加项目建设与管理,这是解决问题消除疑点的根本。新农村建设是人民群众的建设,不是哪家政府哪一个领导哪一个部门的建设,群众的建设应该有群众参加,不是只要群众申报项目,使用项目,不要群众参与项目管理。因为项目的使用者是村民组,项目怎样建设,怎样管理村组最有发言权。村民群众才是项目的主人,主人的事要让主人自己做。各级政府不能包办。


  2.2、转变观念,改革现行项目工程的发包机制。现行的项目工程管理是由政府相关部门发包,监理公司监理,政府组织验收,项目受益人村民组站在一边看。项目建得好不好,适不适用,可不可用,政府不知道,承包公司不知道,监理公司更不知道,因为他们都不是项目的使用者,他们只能按职责按图纸按合同各施其职。而真正有资格说话的村组站在一边无权过问。这种发包机制必须改革,建在村组的所有工程项目都应由村民委员会参与发包,村委会参与管理,每个村民委员会作为一级经济组织有资格有能力负责项目建设和管理的。


  2.3、建立一套建设管理制度,并把它固定下来,落到实处。各村成立项目建设监督小组,小组成员由村长,村民组长和村民三方面人员参加。小组的工作职责是监督管理本村所有的建设项目。项目建设的每个环节都必须由项目建设监督小组验收。


  2.4、严格审计管理,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注重实际效益审查,审计工作底稿中必须有项目实施效益审查事项。项目好不好,有没有效益应由项目使用者说了算,审计结论不单凭承包公司的会计凭证和资料,结论中应有村组对项目使用效果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消除项目审计的疑点,保证审计结论的真实有效性。


  总之,党和国家新农村建设项目是普惠于民的惠民工程,惠民工程必须还政于民,项目建设政府和相关部门不能包办。项目审计过程应有工程效益的调查和审查事项;项目的审计结论必须有反映工程实效的事项;只有这样国家下达的新农村建设项目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新农村建设才能又快又好发展。


  作者:廖竞成


  第4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教育公平问题及对策探析


  一、前言


  教育公平问题是当前我国社会生活和教育领域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所谓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这里所说的“合理”是指要符合社会整体的发展和稳定,符合社会成员的个体发展和需要。湖南省益阳市大通湖区河坝镇以农业发展为主,是以农民为主的人口结构,农民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受教育年限较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二、河坝镇农村教育不公平问题原因分析


  河坝镇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城市与农村学生在对利用教育公共资源上有着明显差距。其教育出现的各种教育不公平问题的现象,原因有很多方面,有政策方面的,又有执行方面的,有经济方面的,又有个人方面的。这些方面的存在,它不仅过去存在着,以后一定的时间段也将存在着。


  (一)城乡教育投入悬殊,农村教育经费严重不足


  河坝镇2015年关于教育支出有92000元,占其财政总支出的0.3%,教育事业面临经费短缺的问题。国家的教育经费的不足已经是一个事实,在这些有限的投资上,投入相当不公平,大部分投资都集中在城市,且农村教育付费机制也存在缺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中的乡镇、县、省和中央的经费比例为78%、9%、11%和2%,在大部分乡镇和县级负责的教育经费又不同程度的转嫁给了农民来支付。农民增加了对教育的投入,对农村教育是不公平的。从这种机制上来看,不仅加重了农民的负担,使农民越来越穷,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加大了城乡的收入差距。


  (二)农村教育管理水平不高


  农村教育管理水平不高,突出表现在对农村基础教育的规章制度落实情况较差,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节奏发展缓慢。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区域性评价制度尚未完全建立,农村乡镇基础教育,由于多年来一直没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计价制度和保障制度,导致实践中的教育评价带有较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和表面化;与此同时,省市两级地方政府没有跟上有效的督导,虽然对中央改革的精神地方政府都积极传达,但是在创造性的做到指导和监督县级政府对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全面落实上,还做得远远不够。


  (三)农民文化素质较低,教育公平意识淡薄


  对于教育,农村父母考虑较多的是孩子读书是否划算问题,学习突出且估计能考上好大学的就让孩子读书,在这种思想意识影响下,有许多孩子间接放弃了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选择外出打工。从农村整体来看,由于对教育本质和功能的认识的局限性,没有看到长远利益,既没有看到教育对个人的影响,更没有看到农村学生接受优质教育对国家和民族的深远意义。长期没有重视义务教育发展使城乡二元结构始终没有太大变化,农村中小学教育始终处在社会政治經济和城市教育两者边缘地带。义务教育作为一种公共产品,每个人都是有权利享用的,而部分农村家长和子女这种意识并不明显,更不用说教育公平问题了。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河坝镇解决农村教育公平问题的对策


  河坝镇人口以农民为主,农村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在农村教育问题上,不能仅仅依靠国家层面采取的措施,农民也要改变自身的教育理念,注重教育公平等。


  (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增加农村教育的投资


  如今的中国,发展日新月异,然而在发展中突出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仍然不可避免。较大的城乡差距,在农村教育公平问题上更是显而易见,我们必须合理置教育资源,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一要均衡配置教学资源。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资力度,调整教育投入结构,建立科学、合理、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教育成本补偿等制度。二要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养。农村教师要甘于付出,勤于奉献,时刻以新课程理念充实头脑,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使重教到重学、从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要努力建设教师的精神文化家园,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提高工作待遇,改善生活条件。


  (二)加强农村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与监督力度


  教育要发展就要求内部管理先发展,才能让改革落到实处。学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先要从教学管理改革开始,要积极按照国家教育法的有关规定来改革,纳入现代管理理念,用科学发展观的发展理念指导实践工作。我国当前农村中小学教育实行“县乡两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学校是个特殊的社会组织,有自己的发展规律,行政手段不能干涉太多。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学校教育的监督力度,关注学校教学质量,督促学校落实有关规定,杜绝乱收费等教育腐败问题。监督力度要抓,但也不能忽视激励机制对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奖惩分明。


  (三)改变农村教育理念


  在农村教育公平问题上,很多家长和学生本应成为教育公平的主体对象,然而在他们的观念里,却只有被动的接受,很少或几乎没有主动积极的争取。因此,加强家长和学生在教育公平中的主体地位,对实现教育公平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任何事物都具有多重性,是由很多因素构成的,教育不公平现象也不例外。不能简单、粗略的把教育部公平的原因仅归于政府、学校或老师,家长在这方面也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转变一些家长的传统思想观念,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有着重要意义。对此,家长必须从源头做起,改变旧的农村教育理念,保障儿女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作者:袁丹林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