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政治哲学类 > 形势与政策论文 > 正文

反腐建设问题的实践与思考论文(共3篇)

来源:UC论文网2017-12-20 11:54

摘要: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中强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中强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明党的纪律,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着力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突出工作重点,狠抓任务落实,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效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第1篇:反腐倡廉新常态下矫正领导干部执政心态问题分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下大力气争取党风和政风的好转,从《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等一道道文件的纷迭而至、到反“四风”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再到‘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震慑,我国的反腐倡廉形成了持续高压的态势,良好的政治生态已经升成。在反腐倡廉新常态下,领导干部的执政心态发生了微妙变化,在廉洁自律心态占了上风的基础上,心理问题的“不适症”也随之产生,及至在一些领导干部中引发了“懒政”问题,甚至以“不冒尖”“不作为”就“少事”和“没事”的心态来对待工作,这样的消极心态要不得,正如“当官不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通俗道理,这樣的消极心态和腐败的心态同样,都会导致领导干部的“谬作为”,既不但会在群众中产生不良影响,更会贻误其所分管的工作和党的事业。必须重视我国反腐倡廉新常态下领导干部执政心态的矫正和培养,进一步端正领导干部的政绩观。


  一、反腐倡廉新常态下领导干部执政不良心态分析


  随着我国反腐倡廉步入严肃党规国法,严格制度管理、严惩不贷腐败分子的新常态,引发了领导干部执政心态的变化,变化的主流是积极的,有利于加强党的建设,有利于密切党和群众的联系,有利于发展党的事业,有利于领导干部的自身成长的,但是一些领导干部执政的消极心态也在悄然出现,诸如:(1)不作为心态。消极的地把反腐作为“为官不为”的借口,抱着“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心态对待工作,对群众的期待不关切。(2)守摊子心态。对工作缺乏热情和开拓进取精神,不求有功但求无过。(3)患得患失心态。自以为个人能力强,一心想着提拔,与人对比总有心中不平的怨气.(4)侥幸获利心态。仍旧抱有谋私利的想法,贪占欲望虽有收敛,但还是以为只要做得巧妙,得捞到好处就捞。


  领导干部执政的消极心态必须引发重视和彻底纠正。不贪不占,但也不干事了,这行吗?当然不行!“干净”与“干事”、“三严”与“三实”,好比一个硬币的两面,身为干部,就是要廉字打底、干字当头。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是中央对干部的要求,也是人民的期许。[1]领导干部是发展党的事业的火车头,党和国家与民众评判一个领导干部的作为和作风,不仅会看你做了什么,还会看你没做什么,做对了什么是领导干部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没做什么和做错了什么都是领导干部的渎职,领导干部消极用权和权力滥用的危害都不可小觑,都是在削弱和涣散党的力量,都不能容忍,都必须被问责。


  二、反腐倡廉新常态下领导干部执政不良心态矫正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这是对新时期好干部标准的高度概括。每位领导干部都必须在其位谋其政,没有哪个可以例外,党和国家绝对不会容忍腐败的不作为的领导干部的存在。领导干部必须积极克服各种不良心态。心态决定状态,健康向上的心态才能有好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2]领导干部矫正不良执政心态的对策应包括:


  (一)政治教育和心理疏导同步加强


  领导干部的政治教育在已经形成规范的条件下要继续加强,尤其要在规范的理论联系实践的基础上加强,将政治教育务实到领导干部执政的作为上,要求领导干部不要空谈政治,要以有作为的执政来讲政治。同时要将对领导干部的心理服务开展起来,从根本上来说,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人的全面发展”价值目标找到了与心理疏导内在关联的桥梁。从更为微观的角度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包含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也必然产生心理疏导的作用和功效。从具体表现上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验证了自己的价值和魅力,也是在实践中展现了心理疏导的功能。


  (二)正面典型和反面典型的警示作用同步加强


  在领导干部中要浓厚向廉政勤政、执政有为的先进典型学习之风气,对于已经闻名的先进典型事迹要通过组织生活、媒体宣传等形式强化其舆论影响,更要重视培养、整理和总结反腐倡廉新常态下的正在岗位上工作的先进领导干部的事迹和经验,以身边人身边事来增强示范效果。要充分利用贪污腐败反面典型的警示作用,让贪欲难禁的心存侥幸之人、懒政不想作为之人感受到党的廉政建设反腐败工作永远处在进行时,对党纪国法心存敬畏,不敢伸贪污腐败之手,不敢做贻误职责之人,从心理意识开始自警、自省、自律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


  三、整纪刹风和健康心态修养同步加强


  在领导干部的政治生活中要坚持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严明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坚持整纪刹风的态势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强化日常监督,做到出实招、动真格、见实效。要加强对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支持服务,优化心理健康服务的社会环境,建立健全干部心理健康的预防、调整、维护等服务机制。要引导领导干部明白自我健康心态修养的作用,及时把脉自己的心理动态,学会心智模式修炼、心态培育、情绪释放的方法,培养认真负责、开拓进取的政绩感和乐观健康的生活情趣,不断增强心态自我调适能力,促进心理和谐,强化对党的事业和为人民服务的积极心态。


  作者简介:宋焱


  第2篇:浅谈如何加强企业反腐倡廉建设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中强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明党的纪律,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着力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突出工作重点,狠抓任务落实,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效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在深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之际,企业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抓好反腐倡廉工作。


  一、明确指导思想创造廉洁内部发展环境


  企业应以全面贯彻落实中纪委第七次全会精神,以健全完善政治本安体系为主线,以强化监督党员干部责任落实和作风转变为抓手,把党风廉政工作融入全矿发展建设的全过程,把教育的感召力、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制衡力、惩治的威慑力结合起来,全面推进企业廉洁风险防范管理体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切实为企业创“廉洁、文明、高效”的内部发展环境。


  二、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构建适应于企业的惩防体系


  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必须结合企业特点,总体规划,突出重点,才能构建出适合企业特点的惩防体系。只有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抓手,才能构建具有企业特色的惩防体系。


  (一)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目标制,层层定责,构建起公开廉政承诺责任制、效能目标管理责任制等环节的责任制的落实工作格局,实施责任分解、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明确党委承担反腐倡廉建设主体责任,把反腐倡廉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总体规划,与企业发展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企业领导人员要抓好职责范围内党风廉政建设和惩防体系建设,对反腐倡廉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领导班子重视和支持纪检监察工作,认真解决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问题及时整改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考核反馈意见。不断强化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识,做到以学明廉、以诺助廉、以述表廉、以评验廉、以督促廉。


  (二)全面开展廉洁风险防范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提高企业防范风险科学化管理水平。以提高制度执行力为重点,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抓手,综合运用廉洁文化、教育、制度、监督、改革、惩处等手段,通过采取源头上防范、加强监控,及时处置等措施,扎实开展廉洁风险防范管理工作,进一步强化制度管人、制度管权、制度管事的廉洁风险防范管理体系,确保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在统筹推进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等各项工作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努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提高预防腐败能力和水平。突出预控重点,突出风险管控,重点控制财务、销售、企划、人力资源等重点部门、防止管理人员决策失误、权力失控、行为失范。完善资本运营、项目投资决策程序以及产品销售、物资采购、工程招投标等管理制度和运作程序,建立投资项目后评价制度和重大投资管理责任追究等一系列制度。


  (四)党风廉政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必须总体规划,整体推进。突出抓《落实中央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工作规划实施办法》的落实,求真务实、注重效率。促进和保证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高度,理清惩防体系建设的工作思路,选准结合点,把握不同时期、阶段主要矛盾、关键环节和存在的问题,集中精力,认真加以解决,积极探索制度反腐的有效途径,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加强党风廉政和反腐倡廉教育


  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保持共产党的纯洁性。要要求党员贯彻學习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和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重大意义,明确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深刻理解新时期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的重要性、紧迫性。树立正确政绩观和利益观,增强党的纪律观念,努力做到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勤政为民、恪尽职守、清正廉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一)制定党风廉洁教育长效机制和年度廉洁宣传教育培训计划,深入推进学习型企业建设,实现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人员素质和工作作风的与时俱进,不断提升廉洁建设科学化的水平。健全监督检查机制,构建学习效果测评体系,把学习考核情况纳入绩效考核,使全体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理论水平、廉政觉悟得以提高,组织观念、纪律观念、全局观念得以增强。


  (二)运用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由企业纪检监察部门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员工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形成齐心协力的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大力开展示范性教育、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洁教育,在企业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氛围。


  (三)开展“年洁”文化教育。在建立起党员领导干部思想教育长效机制的基础上,围绕重要节日、热点问题,针对重要事项,坚持不懈地开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纪政纪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切实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达到净化环境,营造良好的节日氛围;勤政务实,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的效果。


  四、加大违法办事的惩治力度


  (一)要创造公开、公正、公平的办事制度,加大违法办事的惩治力度。对出现的违法违纪案件严格依照制度处理,做到奖惩严明,并加大宣传力度,对违法办事人员在福利待遇,干部考核提拔使用上加以限制,使违法办事的“成本”大大加强和提高,从而提高和规范工作人员的依制度办事意识。


  (二)推进监督工作规范化,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努力构建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及同级监督相互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监督体系。在突出抓好党内监督的同时,拓宽监督渠道,进一步加强法律监督、行政监督、民主党派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形成监督的整体合力。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规定的十项监督制度,制定各项监督配套措施,增强制度的刚性和可操作性,把党内监督工作推向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新阶段。


  (三)加大纪检监察信访案件的查处力度。严格办案原则和纪律,创新工作思路,发挥综合效应。通过查办案件,从体制、机制和制度上查找案发原因,规范管理,形成有效的防范机制,努力实现教育与惩处、管理与监督的有机统一。要进一步完善信访举报管理制度,拓宽、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切实保护举报人。要加强企检联系,建立企检联系制度,共同预防职务违纪违法犯罪。


  五、加强纪检监察部门的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整体素质


  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素质,是企业完成新形势下惩防体系建设和反腐倡廉各项工作任务的保证。纪检监察干部一定要加强思想政治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执纪能力,不断提高做好纪律检查工作的本领和水平,以过硬的素质、优良的作风履行好神圣职责。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工作,不断探索新时期惩防体系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要增强反腐倡廉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牢固树立纪检监察干部为生产经营中心工作服务的意识,更好地把握规律性、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要提高解决问题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法制观念和纪律观念,依法依纪行使权力。


  反腐败斗争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特征。只有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更加有力的举措坚决惩治腐败、有效预防腐败,进一步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全面总结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成效和经验,科学分析当前的反腐倡廉形势,切实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贯彻落实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之中,才能深入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工作。


  作者:孙宾


  第3篇:新媒体时代应对网络反腐舆情的实践与思考


  党的十八大强调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随着微博、博客、智能手机等自媒体的广泛应用,我国已进入信息网络化的新媒体时代。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报告,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10亿,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1.7%。[]网络打破了信息传播的时空界限,以开放度高、信息传递迅速、信息量大、传播面广、社会影响广泛等特点,成为社会舆论的集散地、发酵场、放大器,更成为群众反腐的新渠道,许多“苍蝇、老虎”被网络反腐打落。新媒体时代,如何有效应对网络反腐舆情,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已成为摆在各级党政机关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江苏省张家港市公安局在积极应对网络反腐舆情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创新。


  一、新媒体时代网络反腐舆情的主要特点


  网络反腐舆情就是网民或单位借助互联网,对社会公共事务、公职人员个人行为所表现出的有一定影响力、带倾向性的负面意见或言论,主要包括网民意见舆论和网络新闻舆论两大部分。就本市而言,涉及张家港(简称“涉张”,包含涉及本市警察,下同)的网络负面舆情主要有:公职人员违纪违法类、维权集访类、执法执勤类、案件事故类、民生环保类、政治人事类等。


  通过对近年来张家港市公安局发现的各类互联网负面信息的数量、内容、信息发布人员等指标统计,以及对异地和境外网站涉及张家港的网络负面舆情收集分析,涉张网络反腐舆情具有以下特点:


  (一)数量逐年上升


  新媒体时代,网民热衷从网络寻求信息、通过网络表达诉求、使用网络宣泄情绪、利用网络传播信息。以近年涉张互联网负面舆情数据为例,2010年公安机关共发现各类涉张负面互联网舆情99条,2011年为202条,2012年为395条,2013年为758条,涉张互联网负面信息条数每年以翻番的速度在递增。


  (二)热点逐步发散


  本市网民除了对传统的征地拆迁、事故案件、环境保护等热点问题关注外,对其它的公职人员违纪违法问题、社会民生问题也更加关注,像“爱满港城捐款”等以前网民不关注的问题,也越来越得到网民的关注。特别是2013年以来,因社会经济环境引发的社会问题,成为网络的热点较为明显。


  (三)手段更加隐秘


  越来越多的网民,特别是别有用心的网民,发帖手段较为隐秘,有的侵入他人无线网络发文、有的使用无安全审计的公用无线网络发文(酒吧、咖啡厅、茶座等)、有的使用图片发布文字信息、有的通过联通手机发文等,以此来规避公安机关的侦查。2012年上半年,在落地调查的26条负面舆情中,有9条是从无法调查的非计算机平台工具发出的,其中较为典型的是“官二代张XX”舆情。


  (四)发帖更趋异地


  以前网民发帖主要集中在本市的52KD、爱上网等少数论坛。现在越来越多的网民知道公安机关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对本地论坛进行封堵,故将负面舆情信息发布到国内主要门户网站上,有的甚至将负面信息发送给国外的博讯等敌对网站,以期扩大传播。以2012年上半年为例,135条互联网信息中,有39篇通过外地网站发布,约占29%;2011年异地发布为30条,占比为15%;2010年异地发布为8条,占比为8%。由此可见,网民发帖更趋异地化。


  (五)微博渐成热源


  微博具有注冊简单、扩散迅速、监控困难、影响广泛等特点,特别是可以通过智能手机、IPAD等通信工具随时随地进行访问发布,使其成为网民发布各类负面舆情的新的平台。2011年来,本市多名上访人员都在网上开设微博,炒作本市的征地强拆事件。如上访重点人员顾XX的微博已经有近4万的粉丝关注、杨XX微博发文超过2万多篇。近年来,由于微信亦具有此特点,也逐渐成为热源。


  二、展新媒体时代应对网络反腐舆情的主要做法


  网络反腐舆情的出现,一方面,暴露出了本地社会矛盾和各方面工作的不足;另一方面,部分群众的不满情绪通过网络被渲染放大,有的甚至歪曲事实、颠倒黑白,也损害了本市的形象。近年来,张家港市公安局积极探索,不断加强虚拟社会管控,加大网络信息监控工作力度,努力做到涉张网络反腐舆情“发现在早、处置在快、影响在小”。


  (一)建立“横向拓展,纵向深入”的舆情监控机制,规范监控工作


  2011年上半年,该局网警大队就与市委宣传部多次沟通,就进一步改善互联网监控工作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并向市委市政府建议建立“政府牵头、职能部门负责、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互联网监控机制,得到市委、市政府的支持。2011年下半年,该局网警大队与市委宣传部紧密协作,制定工作制度,于2012年初成立“互联网管理联席会议办公室”。以市委宣传部、市公安局为依托,以全市各机关部门为抓手,由点、线再到面,把互联网监控工作推广到全市各成员单位,形成由全市机关单位共同负责涉张互联网信息监控的立体监控格局。


  (二)建立“人员精干,素质过硬”的舆情监控队伍,强化监控能力


  2012年以来,该局积极选调精兵强将充实网警部门警力,使互联网舆情监控工作队伍由原先的5人增加到14人。2012年10月,市互联网监控分中心在市公安局网警大队成立,互联网舆情监控力量进一步加强。同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按照常态监控、定期监控、敏感期重点监控对互联网监控信息进行分类,通过统一的账号开展监控工作。为强化舆情监控能力,该局将互联网涉张信息发现上报纳入派出所综合考核之中,发动基层民警、网评员、辅警等共同参与到舆情监控工作中,形成多条互联网监控战线,实现“一条信息多层过滤”的互联网监控格局,切实提升互联网信息监控能力。


  (三)建立“信息互通、快速流转”的舆情协作机制,提升监控效能


  利用110指挥中心、派出所情报收集的工作优势,加强与市委宣传部、组织部、卫生局、教育局、城管局等多家舆情多发部门信息互通,尽可能早掌握本地发生或即将发生的可能引起网上炒作的负面信息,了解事件真实情况,提炼关键字,有目标性、有针对性开展互联网监控和舆情引导工作。对可能引起负面炒作的信息,开展有针对性巡查,力争“未发先觉,即发即处”,避免事件被炒作放大而引发涉稳事件。


  (四)建立“快速响应、随时应变”的舆情引导队伍,及时应对舆情


  2009年夏天,该局根据工作需要,成立了以文字功底扎实、网络知识丰富、法律素质较强的民警组成的网络评论员队伍。在本市历次网络负面舆情处置中,都能按照上级要求和市局新闻办的引导口径,通过论坛发帖、回复、评论等形式,以网络发帖压制、干扰阻断、正面宣传、批驳辩论等手段,进行网络评论和引导处置。


  (五)树立“严格执法、文明规范”的网络执法形象,严打涉网犯罪


  每年,该局都召集全市各大网站负责人、版主,政府部门网站、校园网站负责人,就加强本市互联网舆情管控和虚拟社会管理等问题进行面对面交流。同时,依法严厉打击在互联网上传播虚假不实信息、制造网络恐慌、网上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等违法犯罪行为,树立了公安机关网上良好形象,使广大网民认识到,互联网信息传播也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2010年以来,先后行政拘留30余人,刑事拘留120余人;每年通过监控手段删除各类违法信息、负面信息达上万余条。


  (六)确立“主动宣传、公开透明”的舆情处置观念,加强互动交流


  建成公安博客、微博近百个,主动宣传公安工作,在强化警务信息公开,加强与网民沟通交流,强化互联网舆论引导,改进社会管理服务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特别是在本地主要网站论坛以“张家港网警”、“公安局发言人”等身份主动应对负面舆情信息,赢得了网民的信任和支持。同时,积极利用公安微信、QQ群等宣传公安工作、开展舆情引导、进行警民沟通、发布防范预警,拓宽警民网络沟通渠道,提升与网民互动的及时性、有效性,以便及时有效化解负面舆情。


  三、新媒体时代应对网络反腐舆情的难点问题


  从近年来网络反腐舆情处置实践来看,目前应对难点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及时发现难


  “发现在早”是网络舆情监控的第一要求,事实证明,网络反腐舆情信息发现的越早,处置起来就容易,效果就越好,但实际操作起来比较困难。(1)难在“早”。现在互联网上网站多、信息量大、传播平台丰富,如何尽快尽早发现负面信息一直是困扰互联网信息监控工作的重要难题。(2)难在“准”。有些事情是可以预知会有网民在网上反映,但难以准确找到,有的网民通过图片或在关键字中加入特殊符号等方法逃避搜索引擎的过滤。(3)难在“快”。许多重大事情在发生后几分钟就会在网上出现,而此时可能相关信息还没有报送到有关部门,特别是发生在公共场所和公众关注的地方的案事件。(4)难在“选”。互联网上各类负面信息很多,有大有小,如何选择可能会引发负面舆情的信息报送给上级机关部门,也是难题。


  (二)准确研判难


  对报送的网络反腐舆情进行有效研判,对可能存在的炒作情况进行认真分析,从而提出合理处置对策建议,这也是应对困难之一。(1)判断有没有炒作难。有些事情只是网民通过网络反映现实问题,有些则可能背后有力量在炒作,甚至给政府施压,判断负面信息背后有没有黑手比较困难。(2)判断会不会炒热难。并不是所有负面信息都会引发关注,成为网络热点,每个负面信息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情况,会不会炒成网上热点,形成负面舆情是较难判断或预见的,有的内容在网上经过几个月甚至几年后才被炒热。(3)判断影响范围难。网上的一条信息能够在多大范围内产生负面影响是不大可能控的,故无法判定影响范围。(4)判断要不要处置难。有的负面内容并不一定需要处置引导,或者说可以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处置就可以了,而有的则需要及时处置,很难判断冷处理之后会不会因为偶然的原因再度被炒。(5)判断能不能处置难。采取何种方法处置负面信息,能不能控制住负面舆情的传播,如何处置,特别是发布在异地的网站论坛、微博的负面信息有没有可能进行处置,进行处置会不会帮助炒热等,这些都是比较难以判定的。


  (三)妥善处置难


  网络反腐舆情发生后如何将影响缩至最小,采取何种应对措施,确实比较困难。(1)难在缺乏处置意识。许多部门领导,一厢情愿地认为负面信息可以一删了之,可以通过两台一报予以平息,缺少如何应对处置的正确认识,也有的领导害怕网络舆情,错误认为上了网就无法处置、听之任之。(2)难在缺乏处置队伍。全市虽建立了网络宣传志愿者(网评员)队伍,但多数缺乏上网经验,无法使用网言网语开展对负面舆情的正面引导,多数单位没有建立自己的网评员队伍,在网络上没有自己的“意见领袖”。(3)难在缺乏处置机制。互联网负面舆情涉及到当事单位、新闻宣传、文广、网络管理、公共安全等多个部门,有的甚至牵连到整个社会各个层面,目前未能统一扎口管理,缺乏处置机制,现有的互联网管理联席会议制度没有明确的负面舆情处置预案,有的单位网络新闻发言人办公室有名无实。(4)难在缺乏处置手段。对网络负面舆情,有的只是被动应对,本地的可以删帖封堵,异地则束手无策,缺少有效的处置办法,不敢积极回应、不能及时回应、不能主动发声、不会开帖引导。(5)难在提升处置速度。网络信息传播速度极快,通常鼠标一点,通达全球,特别是微博的推送机制,信息上网会立即推送给所有关注的人。因此,提升处置速度极为重要,但现有的响应机制从信息发现上報、研判到决定处置,通常需要数个小时,压缩这个流程、减少中间环节,在现有机制下还比较困难。


  (四)有效引导难


  网络反腐舆情发生后,通过封堵进行处置是不太容易的,也是不可取的,及时进行核查、积极开展网络评论和正面引导是正确的应对方法,但在引导工作上也有困难。(1)启动引导机制难。具体而言,由谁按照负面舆情的应对处置预案启动网络评论和舆情引导机制,何时需要组织网络志愿者和网评员开展正面引导。(2)确定引导口径难。根据负面舆情的不同需要制定不同的引导口径,然后在网上发布引导,但由于对舆情的了解程度、社会影响、网络认识等方面存在不同认知,哪些内容可以作为引导口径,难以确定。(3)评价引导效果难。对网络评论和舆情引导缺乏评价方法,现实的负面舆情通常是网上网下互动之后才平息和消弥的,网络引导和评价具体的效果难以认定。(4)微博引导工作难。微博的信息发出后,无法像论坛帖文一样进行跟帖引导,虽然能够在评论里进行引导,但由于评论内容正常情况下不显示,网民直观见到的仍是帖文内容,引导内容看不见,同时博文能够有选择地删除引导内容,甚至拉黑引导账号,使引导工作徙劳无功。


  四、新媒体时代应对网络反腐舆情的对策建议


  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推進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建立健全政务舆情收集、研判、处置和回应机制,加强重大政务舆情回应督办工作,开展效果评估”。新媒体时代,面对突发的网络反腐舆情,如何积极应对、及时回应网民关切、尽快平息网上舆情?笔者认为,应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早核查、早化解的“五早”原则,着力从以下几方面积极做好网络反腐舆情应对工作,充分发挥网络反腐的“正能量”。


  (一)构建多部门参与的网络反腐舆情联动应对机制


  1.切实增强敏感意识


  在当前网络媒体高度发达、社会高度开放的新形势下,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界限更加模糊,网络聚焦放大效应更加突出,一些看似普通的事情,一旦被网络炒作,容易发酵、放大,成为事关稳定和公职人员、单位、城市形象的热点问题。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敏感意识、责任意识、稳定意识,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积极应对网络反腐舆情,要善待网络、诚待网民,履职尽责、落实工作,密切协作、形成合力,不能事不关己看笑话。


  2.成立专门管理部门


  党委政府要成立专门管理部门,加强人员配备,保障经费投入,统一扎口负责网络负面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并组建跨部门的网络负面舆情应对处置领导小组,细化舆情应对工作流程和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及时联动响应,充分发挥主管部门总揽全局、专业部门有效处置、相关单位资源聚合的优势,坚决防止网上舆情失控引起现实社会矛盾激化、酿成事端。


  3.落实信息报告制度


  各单位对发生在本单位内部、辖区等可能引发网络等媒体炒作的突发敏感事件、矛盾纠纷,特别是党政部门人员贪污腐败、违法乱纪、执法不公、侵害群众利益、管理不当、服务缺失,以及涉官、涉警等事件信息,要及时发现,及时报告,以便超前应对处置。


  4.健全应对处置机制


  要建立完整的网络反腐舆情信息发现、核查、研判、处置机制。(1)建立舆情发现机制。网络反腐舆情应对处置专门管理部门要强化与公安机关网警部门的沟通协调,会同公安机关网警部门对涉及本地的网络反腐舆情信息实行全方位24小时监测,及时收集信息。对已发案事件,专门管理部门要及时会同公安机关网警部门加强网上监控,强化信息互通。公安机关网警部门日常巡查发现涉及本地网络负面舆情信息的,要及时报送专门管理部门,由专门管理部门决定核查与否,并将核查情况反馈公安机关。(2)建立舆情核查机制。专门管理部门要及时将涉及本地的网络反腐舆情信息通知纪检监察等部门进行核查,纪检监察等部门要及时进行核查,或会同涉事单位及时核查,还原事件真相,对于核查属实的要严肃处理,并将结果反馈专门管理部门。(3)建立舆情研判机制。专门管理部门和涉事单位要共同对舆情信息进行研判,并最终由专门管理部门收集汇总研判意见。(4)建立舆情处置机制。对舆情的引导,由专门管理部门决定或及时上报主管部门,重大舆情要及时上报党委政府有关领导研究决定,专门管理部门制定统一引导口径,一般事件由涉事单位组织网络志愿者和网评员进行引导,重特大舆情由专门管理部门统一组织本地区网络志愿者和网评员进行引导。


  (二)健全多成分组成的网络反腐舆情应对队伍


  1.建立网络新闻发言人队伍


  各单位要指定由新闻宣传或对外联络部门的负责人作为网络新闻发言人,根据新闻发言人的工作规范开展工作,并在本地重要网站论坛积极注册发言人身份开展工作。


  2.建立网络志愿者(网评员)队伍


  选择政治素质过硬、懂得网言网语、擅长交流沟通的人员作为成员(一般为本单位各部门人员),建立网络志愿者(网评员)队伍,平时自觉进行网上活动,必要时根据指令开展网上新闻评论和正面宣传引导工作。要为网络志愿者(网评员)提供工作条件,加强和完善对其工作的培训、考核。


  3.建立新闻宣传员队伍


  要建立以“两台一报”(电视台、广播电台、党报)的传统媒体记者为主体,包括本地主要网站管理人员在内正面新闻报道队伍。


  (三)加强分层级响应的网络反腐舆情应急预警


  1.制定科学预案


  要针对各种类型的网络反腐舆情,制定科学实用、分层级响应的不同应对预案,并依据舆情的情况,适时启动预案,及时进行预警,发布指导意见和引导口径,着力提高应对处置的科学性、主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舆情应急预警方面,根据不同情况,可将应急响应等级分为Ⅰ级(特大级)、Ⅱ级(重大级)、Ⅲ级(较大级)和Ⅳ级(一般级),实行红、黄、橙、蓝的“四色预警”,并制定相应的应对处置措施,每一等级由不同级别、不同范围的力量参与应对处置。


  2.加强监测预警


  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认为,政府管理的目的是“使用少量的钱预防,而不是花大量的钱治疗”。②网络反腐舆情专门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舆情收集、研判、预警工作制度。对涉及本地的重要网络反腐舆情,要启动网络舆情应对处置领导小组联席会议会商研判,第一时间对舆情进行评估,分析舆情发展变化走势、可能的结果形态,提出相应的处置对策,并及时预警,超前做好应对准备,防范负面舆情引发网络群体性事件或发酵成为现实群体性事件。


  3.判准舆情性质


  准确定性是处置舆情的根本,要准确判明舆情是否事关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是个人发帖炒作还是背后推手炒作,矛盾的性质是敌我矛盾还是人民内部矛盾。


  4.判明舆情影响


  要判明具体舆情能否引发网上网下的互动炒作,对本地形象的损害情况,依据舆情所在的网站研究其在互联网上的影响范围。


  5.判明舆情走向


  要根据舆情的访问浏览量,研究该舆情的关注度情况和进行引导是否会将舆情炒热,能否通过引导改变网民的认知和看法,在没有引导情况下,该舆情是否会自然冷却,会不会在特殊情况下或一段时间之后被炒作或炒热。


  (四)落实多方位设防的虚拟社会管控措施


  1.增加投入,不断完善技术手段


  要深层次掌控网络动态必须加大投入,积极采购网络舆情监测设备、网络舆情分析研究软件,为加强监控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同时,要完善公安机关各类网侦、技侦手段,增强工作的针对性。


  2.主动出击,切实占好网上岗位


  要加强网上政府、网上纪检、网上公安等公开透明的电子政府建设,让现实单位的管理职责延伸到互联网,及时、主动、正确回应网民关切,使群众网上意见能够迅速得到答复,由此既减少了负面舆情网络发酵的可能,也提高了负面舆情网络发现的的针对性。


  3.拓宽渠道,积极推动多平台宣传


  应对网络反腐舆情,传统的“两台一报”已力不从心,要切实占领包括网络在内的社会各个传播平台,积极推动多平台宣传的舆情应对方法,正确引导舆论导向,妥善化解外界质疑,尽快平息网上舆情。首先,要主动占领网络上的各种宣传平台,包括网站新闻栏、网站页面空间、论坛、BBS、博客、微博、微信、QQ群、MSN组、旺旺等,要通过网络志愿者(网评员)将正面信息、压制信息等发布到网络的每个角落。其次,要充分利用现有的通讯平台工具,如手机短信、QQ、微信等发布正面信息,澄清舆情真相,不要留有传播空白。再次,要继续发挥“两台一报”传统媒體作用,展开对事件的深度报道,引导网民和群众对负面舆情进行理性思考。


  4.上下互动,及时化解负面舆情


  著名危机管理专家奥古斯丁认为,对公共危机处理最好是“说真话,立刻说”。③要更新观念,主动出击,积极开展网上互动,通过网站、论坛、政务微博及其它互联网平台与网民进行坦诚沟通交流,树立政府部门网上新形象。同时,要改进作风,积极开展网下互动,让网民理解和支持政府工作,改进政府形象。对于一些可以通过网下互动解决的,要积极进行网下解决,以解决现实的问题带动网上舆情问题的解决。对于单纯地通过网络堵控、宣传引导无法化解的舆情,一方面要查实是否系本人亲自发布,是否是有人炒作,另一方面要积极进行网上网下回应,网上廓清事实、去伪存真、还原真相,网下认真思考,积极解决现实问题。同时,要注意及时负责任地进行核查,及时发布官方权威、客观、真实信息,以便平息谣言,及时化解负面舆情。


  5.依法管理,严厉打击网络谣言


  公安机关要依法管理、规范网络信息发布,及时清理整治不良信息、有害信息,特别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实信息。同时,要积极依法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对于利用互联网制造、传播虚假信息,诋毁政府形象,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等违法犯罪行为,坚决严厉打击惩处,切实净化网络空间,维护健康有序的社会公共秩序。


  作者简介:尹梦瑶,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高中。朱端冰,江苏省张家港市公安局宣传科。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