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高等教育论文 > 正文

运用微信加强大学生思想引导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UC论文网2018-02-08 10:29

摘要:

  摘要:新媒体会影响大学生的言语行为和价值判断,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挑战。本文以微信教育为例,运用新媒体对大学生进行正确、有效的思想引领,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的辐射作用,以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摘要:新媒体会影响大学生的言语行为和价值判断,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挑战。本文以微信教育为例,运用新媒体对大学生进行正确、有效的思想引领,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的辐射作用,以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微信教育


  为打造稳定、和谐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圈,必须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紧密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思政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始终,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体系和格局。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前提”。要运用新媒体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创造性、时代感和吸引力。那么,如何运用新媒体对大学生进行正确、有效的思想引领,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的辐射作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本文研究的核心内容。


  1.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新媒体具有互动即时、海量共享的特点,凭借独特的传播方式和丰富的内容,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语言和行为方式及价值判断。


  1.1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性


  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由消极被动接受转变为积极主动参与,从单纯的知识受众逐渐转变为知识的创造者、加工者和传播者[1]。新媒体平台为思想政治教育由“灌溉式”向互动式、引导式发展提供了契机,使思想政治教育在主动对话交流和寻求全新视听内容的过程中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为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开辟了新渠道。


  1.2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


  新媒体借助数字电视、微博、微信等,搭建教育平台、开展教育活动,打破了以往思想政治教育面对面交流的僵局,可有效突破时间、地域的限制,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新媒体技术清朗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拓宽了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


  1.3导致大学生思维方式多元


  复旦校长杨玉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现在的大学精神有点迷失,出现了一种相对来说比较广泛的精神虚脱,大学校园功利主义盛行。”[2]某些大学生不具备完整的认知结构,在网络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下,思想道德意识观念有待加强,在价值取向方面感到困惑和迷茫,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2.如何运用新媒体引导和教育大学生


  2.1赋予新媒体育人使命


  面对“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有麦克风”的网络宣传新形势,可巧妙运用新媒体形成严密、立体、耦合的德育模式,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和大学生思想宣传阵地的主动权,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覆盖学生常去的网络聚集地,用学生常用的话语体系贴近学生,建立多层次、全覆盖的新媒体平台,重点围绕思想引领、信息咨询、互动交流等方面服务广大学生,把教育引领与解决学生学习、生活、心理等实际问题相结合,赢得学生的信赖,进而取得学生的认同,最终实现对学生润物无声的教育和引导。


  2.2建立信息上传下达体系


  为倾听学生的心声和实际诉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人、成才,提高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精准度和实效性,应运用新媒体建立信息的上传下达体系。心灵寄语是老师和学生沟通、交流的桥梁,利用新媒体开通“老师,我想对您说”版块,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进而贴近生活、贴近学习、贴近实际地开展学生活动,争取多为学生解难题、办实事、做好事,积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2.3以建设微信教育平台为例


  微信平台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要素,突破时间、空间阻隔,定期推送可读性、趣味性、教育性并存的主题,实现师生间“一对多”、“一对一”的常态化双向交流。不同于以往的人际交往模式,借助微信平台,交流双方共同营造了相对宽松、隐秘的虚拟空间,可有效缓解沟通压力、缩短心理距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交流。在“潜移默化”中,保证思想引导工作持续、深入、有效开展。


  2.3.1信息内容的版块分类。


  根据学生的成长背景、思维差异和兴趣点,将微信教育的信息内容大致分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贴心信息传达、师生心灵寄语等版块,让大学生在闲暇之余根据自身需求获取所需信息,了解时事动态。


  思想政治教育版块。结合特殊时间节点,发布“愚人节里谈信任”“五四你充电了吗”、“一二·九:你必知的8个历史真相”等内容,以回顾历史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此外,还发布学校组织开展的活动,比如“青春志愿行,我与春天有个约会”、“女神节:你我同在,妙趣横生”等,借助创新团组织教育形式和活动开展方式,提高党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心理健康教育版块。健康从“心”开始,你我相约,给心灵做个Spa,3·20心理健康周期间开展系列活动,发布“天空飘来五个字,那都不是事儿”;关注女生健康成长,3月7日组织女生节专题活动,发布“表白佳句汇于此,穿四海,越八荒,只等你来取”,在学生迷茫不知方向、忧愁无人倾诉的时候,给学生提供一个温暖的港湾。


  师生心灵寄语版块。搭建双方倾诉真心话的有效平台,增强党团组织对青年思想关键点的准确把握,发布“爱在淮信:听,是谁在诉说”和“心灵万花筒:老师,我想对您说”等心灵寄语;结合热点话题,将“人民的名义”与学生管理工作相结合,发布“学生的名义:如何打造一支精品、高效的学生干部队伍”,更易产生共鸣,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2.3.2线上线下互补,提高新媒体平台的吸引力。


  在坚持面对面、富有情感的工作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线上线下开展工作,增强新媒体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同时,新媒体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语言”进行交流;精心设计内容,选择时效性、趣味性、互動性并存的主题;形式设计新颖,巧妙运用图片、音乐、语音、视频、动漫等因素,增强阅读的舒适性,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关注。组织“四微”活动,动态展示青年学子风采[3]。首先,组织微图片征集活动,以“青春志愿行,我与春天有个约会”为主题,组建“啄木鸟文明纠错”、“照片拼出绿色地球”、“创意环保,变废为宝”三个模块,开展微图片征集活动。其次,组织微故事征集,崇尚“善小”,分享身边好人故事,记录点滴善举、美丽瞬间,培育文明行为习惯,彰显青年学子魅力形象。再次,组织微视频展示活动,注重典型引领,传播青春正能量。开展“我和榜样零距离”、“党员团员手拉手”微电影、微视频征集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辐射作用,提高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最后,组织微承诺征集活动,在青年之声、青年志愿者、五四红旗团支部中开展微承诺征集。


  2.3.3围绕中心工作,增强党团组织的凝聚力。


  新媒体在明确自身定位的基础上,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党团组织联系青年、服务青年、凝聚青年的作用,加大新媒体教育、引导青年的力度,及时解决青年的困惑、维护青年的利益,增强党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新媒体作为一种技术工具,一种技术革新,拥有强大的生命力[4]。我们应当准确并合适地运用新媒体对大学生进行正确、有效的思想引领,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的辐射作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生态格局。


  作者:郑艳

    参考文献: 

  [1]陈小雷.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 

  [2]吴丽.因势利导变“诱因”为“手段”——浅谈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的挑战与创新[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9):138-139. 

  [3]王荣.浅谈新媒体在分类引导教育青年中的应用——以飞信教育为例[J].新西部,2012(17). 

  [4]肖良生,程荣富.新媒体对青少年心理成长的影响及对策[J].少年儿童研究,2012(12).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