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正文

主观引导在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及其探索

来源:UC论文网2018-02-12 09:58

摘要:

  摘要:本文结合中药学专业学生培养各阶段教育教学特点,剖析主观引导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性,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中药学专业;主观引导;人才培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改...

  摘要:本文结合中药学专业学生培养各阶段教育教学特点,剖析主观引导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性,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中药学专业;主观引导;人才培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取得了较大进展与显著成就。2017年《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42.7%,预计到2020年将达50%,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当今高校大学生是以90后为主体的时代,受其成长环境的影响,他们被认为是“有个性”的一代,普遍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强调自我价值,政治思想不成熟,集体意识淡薄等问题。众所周知,“思想决定行为”,自我意识对人的发展起到的能动作用不可小觑。在思想意识成熟与发展的关键时期,正确引导对当代大学生的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中药学专业的本科生来说更为重要。中药学专业是最具我国特色的本科生专业之一,具有较高的专业要求,基础课与专业课、不同专业课之间联系紧密。在本科教学的不同阶段对学生进行思想层面的正确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积极性,有利于中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


  中药学专业的本科教育可分为通识课程学习、基础课程学习、专业课程学习和毕业专题等不同阶段,下面将结合各阶段的特点,探讨如何正确地对学生进行主观引导。


  一、通识课程中的主观引导


  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在入学一、二年级阶段,将会陆续接受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医学伦理学等通识课程教育。这些本身即为很好的思想教育课程,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就学生本身而言,往往对此类课程缺乏足够的认知与重视,认为此类课程与今后所从事专业关系不紧密,并不能够认真地学习和理解其中真谛。目前的教学方式仍然是以课堂为中心、以讲授为中心占主导地位,这就对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本校相关课程教师教学特点发现,充满激情,阅历丰富,寓教于理,寓教于乐,既不照本宣科,又不脱离实际的教师,更受学生的欢迎,更能够激发他们的學习兴趣与热情,他们更愿意主动与老师进行互动与沟通,学生的出勤率、考试的通过率及高分的比例也相对较高。


  二、基础课程中的主观引导


  中药学专业本科生仍然在低年级阶段,将陆续接受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分析化学、高等数学、数理统计学、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生理学、解剖学、药理学、医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基础课程教育。这些课程有的如化学类前后关联性很强;有的如数学类抽象性很强;还有的如中医基础理论强调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哲学性很强。这就需要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课程与课程间的联系,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主观引导。化学类课程是中药学专业学生学好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需要记忆的公式、原理等规律性内容较多,而此类课程具有的共同特征是它们都开设相关的实验课程。调查显示,学生对于实验课程的学习兴趣普遍高于理论课程,枯燥乏味的原理很容易通过实验的结果予以充分理解,教师则应充分利用好实验课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或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各化学课程除具备各自学习重点外,相互间还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如分析化学的滴定反应会用到无机化学某些原理,有机化学涉及的化合物结构和性质在天然药物化学学习中还会用到。这就要求授课教师采用回忆或联想的方式对已学或未来会用到的知识进行联系,加强学生对整体知识结构的理解。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课程对于中药学专业学生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几门基础课程,需要理解、记忆的内容较多,尤其是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需要运用中医的思维方法,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其中的精髓。首先,需要教师向学生不断强调此类课程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确学好此类课程的必要性。其次,对于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教师应用中医的整体思维、辩证思维来引导学生去理解其概念及内涵。通过对常见生活、病理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不断进行领会和体悟;结合学生的具体问题,对学生进行课后辅导,重点帮助其分析在思维方式、学习方法上的偏差。对于中药学、方剂学课程的学习则应增加课堂提问、随堂测试、知识竞赛等内容增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在主动引导的前提下,将主动与被动学习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生理、解剖、药理、免疫、分子生物学等课程也是相互关联、逐层递进的基础理论课程。同样的,对于该类课程的学习除了要重视实验课的引导与课程之间的联系外,更应加强该类课程与生活实际的关系,如某些生理现象的深层含义,一些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等,多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导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三、专业课程中的主观引导


  在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后,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将在高年级阶段重点学习药用植物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事管理学、药剂学、中药制剂分析、中药药理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商品学等专业课程。从主观意识角度,大部分学生能够明确意识到此类课程的重要性及对其将来就业选择的影响,有学好此类课程的愿望。但课程本身普遍存在专业性较强、重点难点问题较多、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有一定要求等问题。这就要求相关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状态,对于重点难点问题多给予提示与鼓励,并且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此,除了紧跟理论的实验课程外,大规模的实习与实践活动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也尤为重要。如本校药用植物学课程学习期间,都会安排学生到资源丰富的指定基地去上山认药、制作标本,并进行考核,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相关理论知识。中药鉴定学课程学习期间,定期举办中药鉴定大赛,使学生在娱乐中掌握相关知识。并在中药商品学结课之后,组织学生到河北安国等大型药材市场或中药材种植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学习。药剂学学习过程中,联系到合作的药厂企业进行参观,使学生真正体会中药制作过程,及药厂不同部门人员的工作性质与状态。学生只有真正体会到所学知识的意义与价值,才会更为珍惜此刻的学习时光,才会更加明确自己学习的目的。


  四、本科专题中的主观引导


  本科生毕业课题设计是将4年所学理论知识综合运用,并付诸实践的最好机会,是对多年所学理论体系的一次实践检验,对其未来工作方向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每名中药学专业的本科生在其大四的下半学期都将经历为期半年的毕业专题实习阶段。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相应的毕业课题及指导老师,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从文献调研、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到实验数据的处理、结果分析、问题讨论、经验总结。大部分指导教师都具备丰富的经验,可通过学生的不同表现发现他们身上的一些特质,相应地对适合他们的工作方向、目前的就业形势等予以很好的建议。而学生也可以通过这次实践,更为全面地了解自己,将来是适合从事科学研究、还是相关检验工作或是药品销售,是适合在事业单位工作或是企业单位工作等等。


  大学阶段的学生,经历了中考、高考,可以说摆脱了长期应试教育的束缚,处于一种自主学习的状态。面对这种转变,有些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而大部分学生更会以一种放松、享受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学业。除了授课教师外,辅导员日常与学生生活、学习、心理上的沟通也非常重要。“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及时地对学生消极、片面、不成熟的想法予以纠正并正确引导,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在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心理,充分利用主观引导的重要作用培养中药学专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于占洋,沈强.“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现代交际,2017,(17):114. 

  [2]路金才,吕重宁,王承凤,等.中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11):140-141. 

  [3]乔旺忠.中医药教育领域中思想观念转变的思考[J].中医教育,2013,32(1):32-35. 

  [4]沈琪.高等教育中的因材施教问题研究[J].科教导刊,2014,(8):7,23. 

  作者简介:王帅,包永睿,李天娇,杨欣欣,孟宪生,辽宁省大连市,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