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医学论文 > 心理学论文 > 正文

体育心理学的学科定位与课程分析

来源:UC论文网2018-02-26 10:25

摘要:

  摘要:体育心理学是体育学与心理学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交叉学科,具有基础性以及应用性的双重特征,是体育教学的核心内容,对体育教学质量有着决定性影响。本文将以体育心理学的学科定位为切入点,对体育心理学的教...

  摘要:体育心理学是体育学与心理学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交叉学科,具有基础性以及应用性的双重特征,是体育教学的核心内容,对体育教学质量有着决定性影响。本文将以体育心理学的学科定位为切入点,对体育心理学的教学现状进行阐述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体育心理学学科定位课程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813(2017)12(a)-0065-02


  体育心理学是国内研究较早的一门体育学科。自1922年起,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体育心理学受到广泛关注,诸多专家学者钻坚仰高,研究成果丰硕。但是,因为体育心理学学科的定位不清晰,以至于该门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应该明确体育心理学的学科定位,并在了解其基本属性的基础之上,不断进行课程分析,革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为体育心理学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基本保障。


  1体育心理学的学科定位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体育运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体育教育事业取得了飞速发展,对于体育心理学的研究也更为深入。体育心理学就是采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对身体教育、竞赛运动、健身休闲等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进行分析探究,具有心理学应用性以及体育学基础性的双重特征,主要涉及身体教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以及健身休闲心理学几个方面的内容。


  1.1身体教育心理学


  祝蓓里指出:身体教育心理学是探寻人们在进行体育活动过程中所反映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换句话说,身体教育心理学主要是将从事体育运动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作为研究对象,尤其侧重于分析学生在进行体育专项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动态变化及其规律。


  1.2运动心理学


  马启伟等人强调:运动心理学是体育运动心理学的一门基础应用学科,侧重于探究人们在进行体育运动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现象及其特征规律等。可以这样认为,运动心理学就是以竞技训练以及竞赛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用于分析运动员在日常训练以及参与比赛的心理变化情况。


  1.3健身休闲心理学


  与休闲健身心理学相比,还有一个比较狭义的理论就是锻炼心理学。锻炼心理学是以参与体育锻炼的心理活动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民众锻炼健身过程中的所感所悟。锻炼心理学主要是指健身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变化情况及其发展规律,其研究范围相对比较狭窄。就目前而言,大众进行体育锻炼,除了要强身健体之外,娱乐性的目的更为突出,休闲娱乐体育项目广受好评,成为大势所趋。因而,在研究民众锻炼过程中的感受体会时,不仅要涉略锻炼心理学,还要将休闲心理学纳入研究范围内,整体来说就是健身休闲心理学。


  综上所述,體育心理学属于体育学和心理学相互融合而形成的学科,具有心理学以及体育学的双重特性。一方面,与心理学相比较,体育心理学的应用性比较明显;另一方面,与体育学相比较,体育心理学又属于基础性学科的范畴。因而,体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体育学相互磨合的纽带,不仅为心理学的开展提供了实践平台以及基础材料,同时也为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相关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探究体育心理学学科时,除了要保障研究对象以及研究范畴清晰明朗之外,还要对研究方法进行充分探讨。张力等人认为,体育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还归属于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内,虽然在实践过程中会有一些差异,但是从本质上来讲大致相同。所以,体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大部分是从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衍生而来的。


  2体育心理学的课程分析


  2.1教学现状


  2.1.1受欢迎程度不高


  体育心理学属于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内容相对比较笼统抽象,学习过程非常艰辛,因而学生的学习热忱不高,长期以往,难免会产生厌学的情绪。由此可见,体育心理学这门课程并不是很受欢迎,以至于教学效果总是差强人意。


  2.1.2教材晦涩难懂


  体育心理学的教材比较枯燥乏味,大大打击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体育心理学》教材针对性不强,无法满足不同人才的专业要求。故而,在教材的选择上,也应下一番工夫,结合教学目标,与时俱进。


  2.1.3课时安排较少


  据调查显示,体育心理学的课程安排普遍较少,而课程内容却十分复杂,想要在紧缺的时间内完全掌握课程的精髓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大多数学生整个学期下来也是一知半解,理论知识都没有领悟,更谈不上实践应用了。


  2.1.4师资力量薄弱


  师资水平是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影响因素,直接决定着课程的教学效果。加之,体育心理学课程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师资力量相对比较薄弱,教学方式老套,无法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从而使体育心理学的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2.2改革对策


  2.2.1加大宣传力度


  扩展体育心理学的宣传渠道,引入专家讲师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使其充分意识到体育心理学对于体育运动的重要性,进而转变原来被迫学习的抵抗心态,为后续的专业知识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2.2完善教学体系建设


  各级院校要适当增加体育心理学的课时量,给学生以充裕的时间来掌握相关专业知识;要充分重视教学体系的建设,明确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合理规划教学任务,进而为体育心理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同时,要根据身体教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以及健身休闲心理学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教材。具体来说,身体教育心理学教材需要涉及体育教学心理、技能学习心理、集体游戏心理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运动心理学要涵盖心理建设、心理素质锻炼、竞技参赛心理等;健身休闲心理学则应包含健身以及休闲心理两个方面。


  2.2.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增加资金投入,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为体育心理学的任课教师提供学习深造的机会。可以通过公开课的方式,进行教学评比,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丰富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模式,一改传统教学方式的枯燥无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推动体育心理学的发展深入。


  2.2.4重视实验教学


  体育心理学是一门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再适用。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如何将其应用于体育运动过程才是开设体育心理学课程的最终目的。而实验作为基础性的研究模式,是心理学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最佳融合途径。因此,体育心理学课程应将精力重点放在体育实践上,开展实验教学,通过制定实验目的,设计实验环节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3结语


  体育心理学是体育学和心理学相互融合而形成的学科,不仅为心理学的开展提供了实践平台以及基础材料,同时也为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与心理学相关理论基础。毫无疑问,体育心理学对于体育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但是,在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生搬硬套的现象过于明显,体育学特点不够突出。因此,要加大对体育学的宣传力度,健全教育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革新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实验教学,提高大众对于体育心理学的重视程度,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为体育心理学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推助力。


  作者:潘玲

    参考文献 

  [1] 王永祥.体育心理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运用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3,18(1):33-34. 

  [2] 王斌,王健,马红宇.《体育心理学》课程体系与教材内容改革探讨[J].体育学刊,2013,8(2):48-52. 

  [3] 鲁长芬,杨文轩,罗小兵.对体育学科分类的分析与调整建议[J].体育学刊,2015,16(4):6-10. 

  [4] 刘艳.应用法学课程案例教学法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40-141. 

  [5] 李寿荣,林笑峰.思维滥觞及体育、竞技在科教文中的地位[J].体育学刊,2005,12(1):15-18.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