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格式 > 正文

MPA硕士论文的开题报告该怎么写呢?

来源:UC论文网2018-04-15 10:33

摘要:

  MPA的论文开题报告我想很多的学者都不知道该怎么写吧,MPA的教育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但是,从中长期发展考虑,MPA教育尚面临价值取向冲突、制度困境、特色困境、主体性困境以及资源配置与需求冲突等一...

  MPA的论文开题报告我想很多的学者都不知道该怎么写吧,MPA的教育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但是,从中长期发展考虑,MPA教育尚面临价值取向冲突、制度困境、特色困境、主体性困境以及资源配置与需求冲突等一系列问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mpa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开题报告的写作。


  题目:后新公共管理理论及其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一、选题缘由


  新公共管理改革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并风靡全球20余年,但它最终并没有实现其当初的承诺--提高政府公共部门的效率效益,为顾客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等等,反而使得公共部门出现了诸多问题,比如在价值取向上不利于民主的实现,在制度机构上趋于分裂,为顾客提供的服务呈碎片化趋势,在权利配置上趋于分权,政府威信力下降等等。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出现与新公共管理改革出现问题有着很大的关系。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后新公共管理理论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兴起。美国的网络化政府,英国的合作政府,澳大利亚的整体政府,这些都是后新公共管理改革。作为一个理论体系,后新公共管理理论包括了新公共服务理论、整体政府理论、网络化治理理论等,而这些理论在西方已日臻完善,可以被我们所借鉴。对于后新公共管理理论我们应当予以足够的关注和深入的了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西方国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与他们进行交流时才能更有益于我国的发展。


  把后新公共管理理论应用到政府教育部门对学校的管理中去,首先有利于丰富学校管理理论的发展,有利于丰富学校管理工作者的理论知识,使他们在能够在后新公共管理理论中寻求灵感以解决学校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说以把后新公共管理理论应用到学校管理中去对教育部门的发展也非常有利。它有利于教育部门的职能与机构的科学化和合理化,有利于建设一个服务型的且廉洁高效的教育部门,同时还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为公民提供优质的教育条件。


  二、文献综述


  张伏力对登哈特夫妇的新公共服务观念的具体内容进行了总结,并得出结论:“新公共服务理论构筑起了以公共利益和公民权为核心的公共行政价值体系”,②这种以公共利益和公民权为核心的公共价值体系对我国大学生教育管理有很大的启示。新公共服务强调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所以在大学生学生管理中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新公共服务理论注重公共利益,强调民主参与,所以在大学生学生管理中应构建多元参与的过程机制。在这些启示的基础上,张伏力对大学生学生管理提出了具体策略。一是要健全系统的学生管理制度,发挥学生主体性,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各种学校管理事务中来,为学校公共利益作出一份自己的贡献;二是培养学生的公共性价值理念--学生优先、公平正义、公共责任、服务至上、人的尊严与价值实现,并把学生教育管理止于公共性价值基础之上。


  李会会也认为在对高校的学生管理中,应当要实现学生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参与作用。具体措施主要是提高两个应用和完善两个机制。一个应用是利用学生宿舍,营造学生参与氛围。学生宿舍作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对营造学生的参与氛围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把它利用好了,那么做事情就会事半功倍。


  第二个应用是对学生社团的应用,为学生参与构建平台。作为高校学生自主活动的重要形式,社团的作用之大,是每一个学校管理者所不能忽视的,把社团作为提高学生参与到教育管理中去的一个载体,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两个机制分别是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只有完善激励和监督机制,通过有效地监督和激励手段,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度。


  许珍认为新公共服务理论强调为公民利益服务,充分重视民主、公民权,这些都与以强调以师生为本的高校人本管理理论有着高度的相似性。当前高校管理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传统的管理模式要向人本管理模式转变,那么就需要借鉴新公共服务理论。在对教职工和学生的管理中,高校管理人员需要转变传统思想,把自己领导者的角色转化为服务者的角色,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为广大师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环境;高校管理者还应加强与师生的交流沟通,特别是在制定一些政策时要多听取师生的意见,并对其意见作出积极反应,从而使政策更具合法性和民主性;充分利用物质及非物质激励手段来加强服务,弱化对师生的管制,从而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多元参与机制,鼓励师生参与学校管理,实现学校民主管理。


  依据上述文献不难发现新公共服务理论对于学校师生管理的主要措施还是以人为本--重视人、尊重人。注重对师生的服务,不断满足师生合理要求,为师生提供一个舒适的教学和学习环境;提高师生参与到学校管理中的积极性,多多听取师生意见,让他们最大限度的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使学校管理能够实现真正的民主管理。但由此也可以看出,领导层观念的转变是极为重要的,只有先转变了他们的传统管理观念,才能真正为师生服务,真正实现学校的民主管理。


  张秦认为泛行政化是当前高校所面临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对一致性和制度的过分强调严重阻碍了师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我们需要借助新公共服务观念来更新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传统管理模式,对管制进行削弱处理,加强意识转变,创造更多机会让师生参与到学校管理中去,创造各种师生沟通渠道,加强对民主、公民权的重视,积极为公共利益服务。在教学管理中,他认为具有弹性规定的教学过程管理是值得提倡的,如课程、学制、毕业论文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等。


  具体措施有:对课程结构进行优化,让课程形式多样化结合,比如将外围课程、个别化课程相、实践性课程、核心课程等相结合,增加选修课的数量,提升选修课的质量,给予学生更多更好的选择,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并让学生的知识结构趋于合理,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才能发挥;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改革原则是整体优化原则,同时还需要有配套的优秀课程的建设目标、鉴定验收的指标体系和评优的评价标准;高校可以对具体专业方向进行弱化,课程体系也可以按专业大类进行设置,人才培养模式要更加综合化,让学生进行个人潜能的自我发掘,以利于个性充分发展和个性优势的充分发挥;对学生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的评价应该更看重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实践能力,对这一方面进行较高比例的考查,并且要对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各个环节的检查评价指标进行制定;对教师的评价应该由单维评价转向多维评价,单维评价是指仅从教育者的角度去评价教师,多维评价是指从学习者、创造者的角度去评价教师。


  王艳认为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一环,新公共服务观念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提出了有效地改革途径--新公共服务观念的人性假设和核心理念分别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提供了改革的出发点和思路。


  具体改革路径有三条。第一条是观念变革,从控制走向服务。教学管理人员应摆脱传统的“掌舵”身份,树立为师生服务的观念。第二条是模式变革,由单一转为复合。改变既有教学管理模式简单化、单一化的特点创建学习型组织,寓管理于学习中,同时还要构建参与型组织。第三条是制度变革,将割裂整合为系统。教学管理改革具有综合性、系统性、整体性和制度性的特征,因此在进行改革时要想避免出现系统功能失调和僵化的情况就需要对其中的各种相关制度进行同时调整。


  可以看出张秦将新公共服务理论运用到教学管理过程中的时候考虑的还是比较全面的,在对课程设置、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学生毕业论文评价和教学对学生个性发展等方面都有涉及,虽全面,但明显感觉有些零碎,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而张艳则从教学管理者的观念变革、教学管理模式改革以及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三个方面论及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教学管理的影响,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1.公共管理理论


  对于公共管理的理解,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有学者认为人类社会很早就有公共生活及其管理,因此公共管理在早期人类社会就已经出现;有学者认为在十九世纪末出现的行政管理学以及公共行政学便是公共管理的一种表现形式,公共管理即是公共行政;还有人认为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管理,即其作为一门理论和科学研究领域,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这个时期也是“新公共管理”理论发展之时,所以有的学者也会把公共管理当成是“新公共管理”.因此,对于公共管理的定义,理论界也是众说纷纭,各不相同。黎民在《公共管理学》中认为公共管理就是公共部门为增进和保障社会公共利益而依法对社会事务进行管理的职能活动,这里的公共部门是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


  而且他还为公共管理的定义赋予了五条涵义:在主体方面,公共管理的主体把私人及私营组织排除在外,只能够是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在对象上,公共管理的对象是公共事务,公共事务具有受益对象是社会公众以及和公共利益直接相关两个显着特征;因为与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息息相关,所以社会事务及其管理是永恒存在的,但其内容不是永恒的,而是会随社会的不断发展进行调整;公共管理需要依法进行,这是由公共管理的民众授权性的特征以及需要负有直接的社会责任的特性决定的,因此简单地以利润或效率作标准来衡量公共管理的工作绩效也是不可取的;公共管理部门受到社会公众的监督和制约,这是由公共管理的公共性所决定的。张成福和党秀云在对各家观点进行综述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公共管理的主体是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这些主体运用多种手段--政治、法律、管理、经济来整合各种社会上的力量,以此来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政府公共服务品质以及政府绩效,以便达到促进公共利益并为公众谋福祉的目的,①并且他们还把公共管理归入到公共行政的范围内,公共行政中包含了公共管理,公共行政是一门职业,公共管理则是公共行政这一职业的实践者。


  综上,可以得出,虽然公共管理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但人们对公共管理理论的定义缺乏共识。之所以对定义缺乏共识,主要原因还是人们对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关系缺乏一个共同的认知。在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关系上,大多数学者的态度是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公共管理确是在公共行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就两者的管理主体而言,公共行政的管理主体是政府这点毫无疑问,公共管理方面,有些人认为是政府(这一类人大都认为公共行政即是公共管理),大多数人认为是政府以及其他非政府公共组织,更有人认为公共管理的主体只是非政府公共组织--它不以盈利为目的,因此不同于企业,它没有行政权力,因此也不同于政府部门。在管理对象上,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管理对象都是社会公共事务,但就范围而言,公共行政的管理对象只是政府管理范围内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共管理则不仅包括政府管理范围内的社会公共事务,还包括不属于政府管理范围内的社会公共事务,如公共环境,公共伦理,绩效评估等。


  就管理目标而言,公共行政的管理目标是内部取向的,其重视的是管理的机构、过程和程序,强调的是管理过程的规范性,而公共管理是兼顾内外环境关系的,管理目标是外部取向的,以结果或绩效为管理目标。所以,我们更倾向于张成福和党秀云关于公共管理的定义,即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各种社会上的力量,充分运用政治、法律、管理的、经济等手段,以此来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政府公共服务品质以及政府绩效,以便达到促进公共利益并为公众谋福祉的目的。


  2.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理论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它还有其他不同的名称,比如管理主义、以市场为基础的公共行政、新治理、企业型政府等等,这些都被统称为新公共管理理论。要对新公共管理理论进行界定,首先要弄清楚新公共管理出现的原因。新公共管理理论出现的原因可以分为四个方面:一是由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相继出现财政危机、政府信任赤字、绩效赤字等,使得人们对公共部门的批评也呈一种愈演愈烈之势,人们开始认为公共部门的管理规模过大、管理范围过广、管理方法--官僚体制过旧,需要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来解决公共管理部门出现的各种问题;二是各种经济理论的发展为传统公共管理思想注入新的灵感,公共选择理论、委托人/代理人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等这些经济理论被运用到公共管理中,形成了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促进了新公共管理的出现;三是工商等私营部门的变革成就给政府以一定的外部压力,同时也为政府组织变革提供了一些直接经验;四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公共管理的出现,伴随着羽毛笔和打字机技术出现并逐渐发展的传统公共行政已经不能适应八九十年代的信息社会了。在一系列原因的促进下,新公共管理诞生了。


  要想进一步了解新公共管理理论,我们还需从新公共管理的特征、内容、原则等方面来对其进行了解。


  1999年,经济与合作组织在《转变中的治理》这一公共管理发展报告中归纳了新公共管理的八个特征:转移权威,提供灵活性;保证绩效、控制和责任制;发展竞争和选择;提供灵活性;改善人力资源管理;优化信息技术;改善管制质量;加强中央指导职能。英国着名公共管理学者克里斯托弗·胡德曾归纳了新公共管理的七个要点:一是即时的专业管理;二是标准明确与绩效衡量;三是强调产出控制;四是转向部门分权;五是转向竞争机制;六是强调运用私营部门的管理风格、方法和实践;七是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


  美国学者戴维·奥斯本与特德·盖布勒自己的着作中概括了重塑政府的十大原则,也可以被看做新公共管理的十大原则:一,起催化作用的政府:掌舵而不是划桨;二,社区拥有的政府:授权而不是服务;三,竞争性政府:把竞争机制注入到服务中;四,卓有使命感的政府:改变照章办事的组织;五,讲究效果的政府:按效果而不是按投入拨款;六,受顾客驱使的政府,把顾客需要放在第一位;七,有事业心的政府:有收益而不是浪费;八,有预见的政府:预防而不是治疗;九,分权的政府:从等级制到参与和协作;十,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通过市场力量进行变革。


  四、提纲


  引言


  (一)选题缘由


  1.后新公共管理理论在发达国家已日臻完善


  2.后新公共管理理论对学校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3.后新公共管理理论在我国学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不完善


  (二)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1.关于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研究综述


  2.后新公共管理理论视野下的学校管理研究综述


  (三)核心概念界定


  1.公共管理理论


  2.新公共管理理论


  3.后新公共管理理论


  (四)研究方法


  1.文献法


  2.比较法


  (五)研究的难点、重点和创新点


  一、后新公共管理理论兴起的缘由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陷入困境


  1.理论本身的缺陷


  2.实践方面的不成功


  (二)后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超越


  1.价值观方面的超越


  2.对公务员角色的重新定位


  3.超越科层和市场的网络伙伴关系


  4.组织关系的重新协同整合


  二、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内涵


  (一)新公共服务观念


  (二)整体政府观念


  (三)网络化治理观念


  三、后新公共管理理论视野下的学校管理问题


  (一)学校管理人员缺乏服务意识


  (二)学校管理主体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程度不高


  (三)学校组织碎片化问题严重


  四、后新公共管理理论视野下学校管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学校管理人员“官本位”思想严重


  1.学校管理人员缺乏全面责任观念


  2.学校管理人员民主意识淡薄


  (二)学校管理主体民主价值观念的缺失


  (三)学校传统组织结构僵化


  1.功能性的组织模式导致组织之间的裂化


  2.传统的科层官僚组织模式影响学校的整体沟通


  五、后新公共管理理论视野下改进学校管理的策略探讨


  (一)实现从管理者到服务者的转变


  1.具有做出贡献的意愿


  2.树立提供服务的意识


  3.承担促进民主参与的责任


  (二)把民主价值观念融入到学校管理中去


  1.扩大学校管理过程中的民主参与


  2.加强对学校管理主体的公民教育


  3.做一个“有道德”的学校管理主体


  (三)加强学校组织的跨界协作


  1.营造组织跨界协作的文化氛围


  2.实现组织之间的求同化异


  (四)加强学校的整体治理


  1.实现学校官僚层级的整合


  2.实现学校组织功能的协调


  3.实现学校部门间目标和信息的整合


  参考文献


  致谢


  五、研究方法


  1.文献法


  通过网络知网查找关于新公共管理、后新公共管理的相关期刊、硕博论文,并对其进行筛选,以对相关理论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在图书馆查阅相关着作书籍,然后对相关理论有一个系统而全面的认识。


  2.比较法


  对相关文献进行搜集和整理,然后把新公共管理与后新公共管理进行对比,整理出后新公共管理与新公共管理的不同之处。同时搜集一些关于国外的关于新公共理论、后新公共管理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的文献,把其与我国的情况进行对比,并借鉴其经验。


  六、重难点、创新点


  本文的研究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方面,通过整理分析文献资料,掌握有关公共管理、新公共管理、后新公共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弄清楚公共管理、新公共管理以及后新公共管理相互之间的关系,并对后新公共管理理论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另一方面,在对后新公共管理理论进行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把它应用到学校管理中去,并对其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提出一些建议。


  本文研究的难点主要集中在文献方面。首先,作为在西方国家起源并发展起来的后新公共管理理论,其第一手资料基本上都是外文资料,虽然有些文章被翻译为了中文,但在资料的查找和理解方面,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还有就是我国情况与西方国家有着很大的不同,且后新公共管理理论有一定的政治倾向,对于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应用不能直接套用,需要在了解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对新公共管理理论进行有选择的吸收和采用。而且,把后新公共管理理论应用到学校管理的文献较少,没有可以直接进行参考的经验。


  目前我国学者对后新公共管理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比较有代表性的新公共服务理论和整体政府理论之上,对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整体把握还是有些欠缺,所以本文会把研究重点放在对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全面阐述之上,对它的发展缘由、理论基础以及创新均有详细叙述。而且本文会从政府教育部门对学校的管理以及学校内部管理两个方面来探讨后新公共管理在学校管理的应用,从而促进我国学校管理的发展。


  本文的创新点有两处。一是本文选题较新,对相关文献进行查找,可以发现后新公共管理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极少,人们对新公共管理理论与学校管理相结合的兴趣反而持久不衰。我想这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国情有关,人们迫切的希望市场能在学校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以解决我国学校管理现存的一些问题,但学校服务的公共性以及我国的国情不允许市场对学校有过多的介入,否则就无法保证学校的公共性和国家价值的取向,因此本文后新公共管理理论应用到学校管理中去无疑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些思路。二是本文把我国学校管理所存在的问题与后新公共管理理论进行结合,从而找出一些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七、进度安排


  20XX年11月01日-11月07日论文选题、


  20XX年11月08日-11月20日初步收集毕业论文相关材料,填写《任务书》


  20XX年11月26日-11月30日进一步熟悉毕业论文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0XX年12月10日-12月19日确定并上交开题报告


  20XX年01月04日-02月15日完成毕业论文初稿,上交指导老师


  20XX年02月16日-02月20日完成论文修改工作


  20XX年02月21日-03月20日定稿、打印、装订


  20XX年03月21日-04月10日论文答辩


  八、参考文献


  [1]程振响,刘五驹。学校管理新视野[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陈丽,李希贵。学校组织变革研究:校长的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3]褚卫中。“新公共服务”理念对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管理改革的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07(08)。


  [4]褚宏启。政府与学校的关系重构[J].教育科学研究,2005(01)。


  [5]崔怀将。服务型教育行政的构建[D].硕士论文:浙江师范大学,2006.


  [6]陈天祥。新公共管理:效果及评价[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


  [7]陈优生。论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观念选择[J].高教探索,2000(02)。


  [8]陈铮。合作政府:英国行政改革的新走向[J].东南学术,2002(05)。


  [9]陈征宇。新公共服务的行政责任观及其启示[J].江西社会科学,2007(04)。


  [10]陈振明。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1]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12]邓念国。新公共服务理论:政治民主与行政民主在新时期的融合[J].江汉论坛,2007(01)。


  [13]范国睿。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4]范国睿。政府·社会·学校--基于校本管理理念的现代学校制度设计[J].教育发展研究,2005(01)。


  [15]郭继东。学校组织与管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6]韩宝来。学校民主管理制度研究[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


  [17]黄畅。新公共管理视野下的大学治理结构研究[D].硕士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08.


  [18]黄欣。论新公共服务理论视域下政府管理公立学校的有效性--基于校长的视角[D].硕士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12.


  [19]劳凯声。中国教育的问题是公立学校的问题[J].教育研究,2010(02)。


  [20]卢明。公共管理学管理范式的演进[J].中国行政管理,2001(01)。


  [21]刘兆鑫。政府能力建设的四维要素论[J].河南社会科学,2011(01)。


  [22]李轶。教育行政管理创新的关键和策略[J].人民教育,2006(23)。


  [23]李传军。管理主义的终结--服务型政府兴起的历史与逻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4]李宁。论新公共管理视野下政府管理高等教育的职能定位[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25]李海生。浅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对学校改革的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05(01)。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