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其它门类 > 军事理论论文 > 正文

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来源:UC论文网2018-10-25 08:23

摘要:

  摘要:以“军事理论教研室”为研究平台,提出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构建“主体+拓展+提升”相结合的立体化课程体系,以实现课程建设的综合性和融合式发展;构建集系统性、重点性、时代性、特色性于一体的教学内容体...

  摘要:以“军事理论教研室”为研究平台,提出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构建“主体+拓展+提升”相结合的立体化课程体系,以实现课程建设的综合性和融合式发展;构建集系统性、重点性、时代性、特色性于一体的教学内容体系,丰富和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构建集规范化、学术化、专业化于一体的军事理论课程教研室,为建立课程体系搭建平台,以此提高“军事理论”课程教学质量,激发大学生爱国热情,增强大学生国防观念。


  关键词:军事理论;教学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


  作者简介:尹建平(1975-),男,中北大学后备军官教育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军事理论。


  在普通高校开设军事课教学,是党和国家做出的一项战略决策,是实现国家人才培养长远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举措,是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形式。加强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改革和研究,提高军事理论课程教学质量,对落实军民融合人才培养战略,全员全时全域培养新型军事人才和国防后备人才,实现中国梦和强军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国家安全观的要求。主要表现在:课程内部发展不平衡,课程体系的系统性需要完善;教学方法相对简单,教学实效性需要加强;教学内容存在滞后现象,教学时代性和特色性需要提升,这些均制约着军事理论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本文将积极开展新形势下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从构建军事理论课程体系、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方面入手,激发大学生对军事理论课的学习热情,使大学生能清晰了解世界新军事革命对中国国防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剖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的休戚关系,研判当前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面临国际局势动荡冲击的形势,明确自己所承担的时代责任和肩负的历史使命,从而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激发大学生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一、构建“主体+拓展+提升”相结合的军事理论课程体系


  (一)构建集基础性、系统性于一体的军事理论必修课程体系


  严格执行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教体艺〔2007〕1号),将军事理论课纳入高校教学计划中,建立完善的军事理论教育教学体系。在讲授中国国防、军事思想、国际战略环境、军事高技术和信息化战争内容时,突出其基础性和系统性,展现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理论构架,引导学生系统地去学习。并结合国防和军队重大改革措施、地区军事战略地位和学校自身学科特色,以及国际局势变化和地区冲突状况,及时更新和充实军事理论课教学内容,以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实效性,发挥军事理论必修课的主渠道教育作用。如在讲解中国国防内容时,可结合目前中央军委印发的《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意见》[4],讲解此次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在当前国际、国内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推行的;阐述我国正面临着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在经济、政治、军事、科技等方面的先发优势,在世界上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制造地区和国际局势不稳定的世界格局;指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对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增强中国国防实力、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指导学生了解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引领,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战斗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军队活力,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力量保证,从而提升同学们对当前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理解深度和高度、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国防荣誉感。


  (二)构建多元化、多样化军事类公共选修课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方面,紧紧围绕国防教育主线,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多元化、多样化的军事类公共选修课课程。鼓励军事理论教师结合自己的学科背景和知识体系结构,在军事科学的知识框架体系内,申报开设军事类公共选修课。在宽基础全面系统教学的基础上,对军事爱好者进行军事专业知识的拓展和充实,以满足学生对军事和国防知识的需求和兴趣[2]。如开设“军事高技术”、“孙子兵法”、“制导弹药赏析与火箭弹拆装”、“潜艇装备及海战影片赏析”、“人民军队导论”、“枪械拆装”、“战争文化与兵器”、“航空武器概论”、“外国军事战略”等军事类公共选修课,满足学生对常规武器装备、军队体制编制改革和国家安全战略等军事知识的了解需求。讲解“军事高技术”选修课时,可通过讲解科学技术对世界新军事革命的巨大影响和新概念武器技术的推动,阐述科技进步对战争形态和战争时空观的根本改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3D打印、网络无线入侵、定向能武器技术、临近空间技术、智能机器人技术等技术的飞跃式发展,使得作战控制系统向人-机交互整合智能化控制、无人化自主控制、物理域和信息域之外超域界实时控制拓展;作战空间日益向太空、近地空间、网络和电磁空间、深海和极地等“全球公域”拓展,打击、摧毁目标的时间呈现出纳秒化趋势,根本上打破了传统战争时空观。由此极大地开拓学生的军事视野、提升学生的军事前瞻力、改变学生的传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技术以及军事高技术的迫切性和目标感[3]。


  (三)构建开放化、常态化国防教育系列讲座和第二课堂课程体系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规定的军事理论课教学内容包括了国防法规、国防建设、国防动员、军事思想、战略环境、战略格局、军事高技术、新军事变革和信息化战争等,既有军事思想,又有实践战例;既有理论分析,又有技术应用;既涉及军事学、法学、历史学、经济学,又涉及工学、理学,包罗万象,仅依靠课堂讲授很难将课程内容讲深、讲细、讲透,学生也很难全部理解和掌握军事理论课程内容[4]。因此,可以充分发挥国防教育系列讲座和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运用各种载体有针对性地宣讲军事知识,增强军事理论教学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一方面定期邀请军内外知名军事专家来校作热点问题(如土耳其击落俄罗斯战机的事件背景分析)、国际形势分析(如极端恐怖组织“伊斯兰国”的起源与现状)、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分析(如美军B-2轰炸机和“宙斯盾”舰进驻日本基地的亚太再平衡战略目标分析)等主题的国防教育讲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另一方面举办全校性的国防知识竞赛、兵器设计大赛、飞行器设计大赛等国防教育活动,丰富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最终使学生有针对性地掌握感兴趣的军事知识和课堂教学内容,拓宽军事视野,具备分析判断国际局势的能力,全面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国防素养。


  二、构建集系统性、重点性、时代性、特色性于一体的军事理论教学内容体系


  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知识体系融合了世界新军事变革和现代科学技术更新发展的内容,因此其是动态发展变化的。当前的军事理论课教学内容侧重于基础性和系统性知识,对前沿性和时代性的内容关注不够,不能适应当代大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和强烈的求知欲。因此,军事理论课教学要在讲授军事理论系统知识的基础上,主动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特点,结合国际国内时代背景、军事局势变化和军事技术的创新突破,围绕课程教学目标和任务,及时增加新军事变革、军事高技术、军事热点分析、地区军事冲突等方面的新内容,构建起集系统性、重点性、时代性、特色性于一体的完整的军事理论教学内容体系。


  (一)突出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内容的系统性


  军事理论课阐述了“中国国防”、“军事思想”、“国际战略环境”、“军事高技术”和“信息化战争”五个专题内容,教学中必须突出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不能仅停留在概念和定义上。通过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与古代国防建设的结合,毛泽东军事思想对孙子兵法的发展,国际战略环境与中国当代国防建设的策略,中国特色新军事变革和军队编制体制改革,人工智能技术对无人作战系统的推动,信息化作战与精确制导弹药的支撑等,体现各专题内容的融会贯通。由于课时有限,不可能把每一个专题内容都讲细、讲透、讲全,但必须突显教学内容的内涵和本质。通过五个专题内容的系统讲解,展现给学生一个环环相扣、完整无缺的军事理论构架,从而利于学生把握军事理论的脉络体系,做到纲举目张、总揽全局和融会贯通,系统学习和掌握基本军事理论。


  (二)突出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内容的重点性


  由于军事理论课教学内容宽泛、涉及面广、知识量大,所以教学实施中需要依据各章节的具体特点科学优化、统筹兼顾,做到详略得当。对于“中国国防”部分,以了解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和牢记我国历史上国防兴衰和发展的经验教训为重点,兼以讲述军事力量在大国博弈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增强大学生居安思危的国家安全意识和保家卫国的使命感;对于“军事思想”部分,应以毛泽东军事思想及其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为主,并分析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军事思想内涵;对于“国际战略环境”部分,应以分析我国特殊的地缘环境和与周边国家在历史上、现实中存在的复杂关系为基础[5],剖析近年来亚太地缘战略格局和国际经济科技军事竞争格局变化给中国带来的外部阻力和挑战,探讨国际政治与军事局势,增强大学生民族危机感和国防意识;对于“军事高技术”部分,应以近年来世界上各国航展展出的先进武器装备和局部战争中使用的高技术武器为分析对象,特别是2014年珠海航展和俄罗斯打击IS组织,正确分析和比较我军与外军在现役高新尖端武器装备上的差距,激发大学生学习和掌握军事高技术的紧迫感与危机感;对于“信息化战争”部分,应以学生掌握信息化武器装备性能和信息化网络化战场特征为主,了解在作战平台网络化基础上,可实现作战要素模块化、指挥体系扁平化和信息传递实时化的新军事体系特点,树立与信息化战争相适应的国防观念,以此优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三)突出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内容的时代性


  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国防基础知识、国际战略环境分析、军事思想内涵、军事高技术特征、新军事变革和战争形态等方面的知识,大部分与各专业内容相关度不高。因此,要激发大学生学习军事理论课程的兴趣,必须将学生最关注的军事热点和国际军事争端融入教学内容当中,使军事理论课始终充满时代性和新颖性。因此,一方面,军事理论课教师应经常关注国际国内时局,特别是军事热点问题的背景分析和新闻报道,如棱镜门事件、叙利亚危机、克里米亚危机、乌克兰危机、2014年APEC峰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俄罗斯空袭叙利亚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土耳其击落一架俄罗斯战机、沙特与伊朗断交外交关系、朝鲜宣布第一枚氢弹试验成功等,及时搜集、整理时事资料,更新完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军事理论课堂上了解最新的军事动态,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6]。另一方面,及时吸纳国内外重要学术研讨活动的最新军事理论和军事技术研究成果,增加空海一体战、全球一体化联合作战、全球快速打击、网络空间作战、非正规作战等作战理论和以快速打破对手间军力平衡的方式解决问题的颠覆性军事技术等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时代性和前瞻性。同时,教学内容还要注重与时代特点、当前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相结合。例如:习近平主席提出的“能打仗、打胜仗”的强军之要、全军和武警部队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和我国将裁减军队员额30万,都能够通过中国国防、军事思想和信息化战争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面对以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为龙头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引起的世界范围内军事领域技术革命,必须加快推进军队改革力度,谋求军事领域战略主动权,加快构建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从而使学生在军事理论课程学习中,不仅学到了军事知识,而且加深了对国家实行的大政方针政策的理解,增强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四)突出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内容的高校特色性


  “军事理论”课作为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并非追求“千篇一律”。《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规定了“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和专业课特点,适当调整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因此,高校的军事理论课可以将“应纲设课”和“因校授课”结合起来,根据学校学科特色,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将军事理论课教学内容与学校的整个教学内容体系融合起来,充分发挥高校特色优势,激励学生结合所学专业,谋求建设国防、奉献国防的结合点。如:中北大学作为一所具有兵器、航天等国防特色专业的理工科大学,可结合军民融合培养新型军事人才战略,依靠学校在兵器、航天方面的学科优势,在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内容方面可突出常规武器装备、精确制导技术、新概念武器、电子对抗技术、中国航天技术等相关知识。可以让学生寻找到契合点,不仅学习军事理论知识,而且拓宽与所学专业相结合的思路,奠定了为面向基层部队订单式培养高素质装备技术保障人才、武器装备操作使用新装备士官人才、新型高素质国防后备人才的国防基础。


  (五)建设体现特色鲜明的大学生军事理论教材


  为实现教学内容的改革目标,应组织编写集统一性、规范性、科学性和新颖性于一体的“大学生军事理论”教材。军事理论教材的建设,力求具有思想性、知识性、科学性、前沿性和案例性,体现“广、深、新”特色。教材内容力求编排科学、合理、规范、系统,富有创新性,形式多样化,图文并茂。教材应以案例和战例教学法的形式编写,针对具体章节内容专门设置典型案例和战例来剖析,如编写“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一节时,可增加“钓鱼岛争端”、“南海岛屿争端”、“北约东扩”、“乌克兰局势”、“叙利亚危机”、“朝核问题”等案例,做到军事理论与安全环境现状相结合,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自省,激发学生爱国忧民的民族感;如编写“中国国防”一章时,可选取“鸦片战争”、“抗日战争”典型战例详尽剖析;编写“军事高技术”一章时,可选取“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在分析战争背景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探究作战企图和双方兵力部署,分析军事高技术在这场远程精确打击的外科手术式高技术战争中的应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军事理论的兴趣,掌握特定战例中的军事理论知识。


  三、构建集规范化、学术化、专业化于一体的军事理论课程教研室


  (一)完善“三室一库”建设,为军事理论教师提供教学研究平台


  加强军事理论教研室规范化建设,设置军事理论课教师的专门办公场所,改善提高专职军事理论课教师的办公条件,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建立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科学、完整的管理制度体系,促进教研室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军事理论教研室作为军事理论课教学的基层学术组织,组织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进行教学讨论、集中备课,讨论研究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促进相互业务学习。完善军事资料室建设,定购《现代兵器》、《现代舰船》、《世界军事》、《舰载武器》、《坦克装甲车辆》、《中国空军》等军事类期刊,不断充实军事类图书、资料和专业书籍;建设军事理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站,实现网上“全时空、全方位、互动式”教学;建立军事理论教学试题库、教学基本资源库、教学拓展资源库,以便于拓展提升和便捷使用。完善军事器材室建设,购买教学课件和教学器材以满足日常教学需要。完善武器库建设,确保正常的训练用武器装备,更好地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防教育活动。


  (二)依托军事理论教研室,组建专兼职结合的军事理论课师资队伍


  军事理论课不同于一般的课程,它比任何一门课程内容都广、范围都大,而且内容变化快,与形势结合紧密。这就对军事理论课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时刻关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领域的新变化、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发展以及中央提出的新要求,收集新资料,研究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愿望,把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讲深、讲透。此外,由于军事职业的特殊性,为更好的把握军事理论课的教学特点,要求军事理论课教师应参加专业化和学术化业务培训。因此,军事理论任课教师应以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主要是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帮助学生加深对国防军事知识的理解;外聘专家主要以军队院校或者地方知名国防军事专家或国际问题专家组成,目的是利用他们自身在国防军事领域和国际问题研究领域的专业知识,针对突发的热点问题或国际形势发展等为学生进行解答。这样就形成了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外聘专家为补充的军事理论课师资队伍,以满足军事理论课教学特点的需要。


  (三)构建教师教育和培养体系,提高军事理论教师教学水平


  军事理论课程教研室加强对在职人员的专业化和学术化业务培训[7],以组织教师参加全国高校军事理论教师培训班、全国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展示、山西省高校军事理论教师培训班、部队实地调研和参观革命纪念馆等方式,提高教师的理论及学术水平;定期举办军事理论教师教学沙龙研讨活动,进行学术交流研讨,探索军事理论课MOOC教学模式,提高军事理论课教师的科研学术水平;发挥军事理论学术带头人在教学改革、学术研究中的传帮带作用,引领军事理论学科在学校取得长足发展、引领造就一支业务精干、蓬勃向上的学科教师团队;鼓励教师针对军事学科开展科研工作,撰写教学论文,以研促教,以教改推进学科建设发展,为学校打造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奠定基础。


  开展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研究工作,通过构建“主体+拓展+提升”相结合的立体化课程体系、构建集系统性、重点性、时代性、特色性于一体的教学内容体系,构建集规范化、学术化、专业化于一体的军事理论课程教研室,以提高军事理论课程教学质量,达到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军事理论知识和国防知识,激发大学生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的目的,进而培养学生关心国防、建设国防、巩固和保卫国防的思想,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储备合格后备兵员[8]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基础。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