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高等教育论文 > 正文

大学生就业心态

来源:UC论文网2019-03-23 17:38

摘要: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态摘要: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对大学生就业心态分析和如何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进行了阐述。  中图分类号:G473.8文献标志码:A  近几年来高校的连续扩招,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新的压力和难度,随之而来的全国的应届毕业生中待就业人数也在逐渐的增加。虽然随着我国就业体制的改革,毕业生在就业选择上拥有了更多的机遇和更广阔的市场,但同时还...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态摘要: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对大学生就业心态分析和如何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进行了阐述。


  中图分类号:G473.8文献标志码:A


  近几年来高校的连续扩招,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新的压力和难度,随之而来的全国的应届毕业生中待就业人数也在逐渐的增加。虽然随着我国就业体制的改革,毕业生在就业选择上拥有了更多的机遇和更广阔的市场,但同时还要面对愈来愈激烈的社会竞争及随之而来的学习心态、就业心态的变化。全面准确地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对于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增强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大学生就业心态分析


  1、就业期望值过高和自负的心态


  现在的大学生仍旧存在着“精英”思想和“特权”理念,希望在条件好、效益好,有利于自我发展的单位就业,就业期望值普遍偏高,往往出现择业中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甚至有些大学毕业生因所学的专业在社会上很紧俏,或因就读的学校为名牌大学等,而产生了一种高人一等的极端自负心理。给用人单位留下“眼高手低”的不良印象,错过了不少适合自己发展的岗位。


  2、自卑与低就的心态


  一些大学生过低地估量了自己,总是自惭形秽,以消极的心态对待就业的前景。往往因为所学专业不景气,或因自己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不如他人等,缺乏勇气和信心,不能准确地向用人单位展示自己,出现低就心理,仓促就业。


  3、攀比、从众和依赖的心态


  有些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常常会互相比较,看不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不考虑别人找到的“好工作”是否适合自己,盲目攀比,从而造成心态的不平衡。导致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失掉了很多就业的好机会;而有的大学生在就业中表现为独立性不强,缺乏对事情的思考和判断,一味受周围同学的想法影响,盲目的追求热门职业,造成求职的“扎堆”现象;面对就业竞争压力,甚至有些大学生在就业时存在着较强的依赖心理,把就业寄托在家长、亲属、学校和老师身上,使自己陷入被动的就业境地。


  4、逃避和放弃就业


  有些学生选择考研作为应急之举,来回避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这是一种消极的应对反应,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不就业”一族在逐渐增多,他们游离于传统的就业体制以外,对自己的未来有着全面的考虑,以自主择业、个人创业的方式从事自己的事业。


  二、影响大学生就业心态的因素


  1、自身内在因素


  一方面,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心理发展还不成熟、不稳定,缺乏社会经验,对校园以外的社会生活和职业环境缺乏关注和了解,不能正确认识自我,不善于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对待就业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到环境中的各种诱发因素的影响,引发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的角色转换不充分,不能清醒地认识自己所处的真实地位和严酷的社会现状,不能及时摆正自己的位置客观冷静地进入求职状态,给自己的就业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2、家庭和学校因素


  家庭的期望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重要影响,父母的期望,父母的职业定位,家庭环境和氛围等方面。这些因素对大学生的就业心态产生了一定影响。从学校上来讲,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传统的高等教育体制弊端也暴露出来,部分院校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盲目扩大“热门专业”的招生规模,最终导致四年后此类人才供大于求,不少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心理缺乏深入的研究,往往流于形式,没有从深层次上研究和解决毕业生的心态问题。在就业指导上,许多环节有待完善。有的学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由于教材针对性不强,师资参差不齐等原因,使课程的讲授效果不甚理想。


  3、社会外在因素


  一方面,由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企事业单位减员、政府机构缩编,城镇新增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三大就业群体呈现叠加情况,在加上近年来招生规模的扩大,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情况加剧,这对就业工作和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再者,目前的就业市场还不完善,存在不少问题。如户籍问题、供需信息不畅、就业制度改革不配套、不同产业、地域、专业人才需求的差异,人们对不同的社会分工和职业还存在偏见等等,都会影响到大学生就业的心态变化。


  三、大学生就业心态问题的应对措施


  1、开展心理辅导,正确调整就业心态


  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挫折、和矛盾冲突,毕业生要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关系,根据社会需求正确解决自己就业定位问题,调整自己的择业心态。而学校要及时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心理以及职业对个性心理的要求,通过建立专门的就业心理咨询机构,在思想上给予学生具体的帮助和指导,开展就业辅导,帮助学生纠正认知偏差,改变不良心态,消除心理问题,从而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还要引导大学生在正视自我的前提下,正确把握择业期望值,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选择适合发挥自己才能和施展抱负的职业,另外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意志力,耐挫力和创新力,学会正确对待挫折,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最终赢得就业市场,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2、创新就业指导模式,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一是把职业生涯规划列入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中来,从大一开始,对大学生进行渐进的职业生涯辅导,引导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逐步锁定人生目标,帮助学生及早规划。二是加快贯穿大学期间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建设以及有效开展就业指导的方式的研究和拓展,不断拓展就业指导的内容,不仅要巩固和深化原有的政策法规咨询、职业信息发布、求职技巧培训、招聘活动等的常规工作,还要针对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的社会人际交往的知识,技能和礼仪等方面比较欠缺的实际进行必要的辅导和训练,使他们掌握求职的社会交往技能,保持乐观的心态,从而赢得用人单位的信赖和赏识。三是帮助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学校应教育学生紧迫社会的发展步伐,适时调整就业观念,鼓励他们到西部去就业,鼓励到民营企业去就业,要对毕业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使他们把个人理想与服务于祖国和社会结合起来。政府部门和各高校尽可能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供政策导向、资金支持和各种便利。四是构建社会实践机制,校企紧密合作,打通就业信息渠道。大学生每年假期都应到社会中去锻炼一段时间,学校也要随时和各企事业单位保持联系,建立实践基地,要让大学生尽早的走出校园,了解社会的职业需求,明白自己的奋斗方向,及早锻炼生存能力,以便更快的适应角色的转变。


  3、加强就业指导人员的培训,建立高素质的就业指导队伍


  就业工作最终的力量在于人,没有充足的、高素质的就业指导工作人员,是很难作好就业指导工作的。目前,从各大高校就业工作人员的配置情况看,人数上远远不足,业务上远远达不到专业化水平。各高校应对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应给予足够重视,建立符合实际需要的专业化就业工作队伍,并注重人员指导和服务水平的培训和提高。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学习,调研等方式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的理论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举办就业工作专职辅导员培训班,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就业工作业务能力;或者组织就业考察小组到全国各城市和高校进行考察从而拓展就业市场。最终学校要打造一支掌握就业政策、心理学、经济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努力朝着职业化、专门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的高素质专业队伍。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