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正文

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探究

来源:UC论文网2019-03-25 17:46

摘要:

  【摘要】本文通过论述当今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水平的现状以及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性。探讨目前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及加强大学生人际交往教育,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技巧。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人际交往  大学学什么?除了知识外,最关键、最基本的就是人的能力,其中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成长与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人都生活在社会群体中,人与人交往是必然的。  一、当今大...

  【摘要】本文通过论述当今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水平的现状以及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性。探讨目前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及加强大学生人际交往教育,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技巧。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人际交往


  大学学什么?除了知识外,最关键、最基本的就是人的能力,其中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成长与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人都生活在社会群体中,人与人交往是必然的。


  一、当今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水平的现状


  良好的社交心理素质与人际交往技巧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有在社会化过程中不断地接受系统训练才能习得。而目前,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恰恰是教育教学内容中的薄弱环节。多年来,学生长期在考试的指挥棒下,过分注重追求分数而忽视了人际交往能力等其他素质的培养。进入高校后,学校也很少有专门的系统课程培训。所以导致很多大学生智商很高,情商却很低,往往处理不好如何与其他人相处、沟通、交流。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在社会心理学上,人际交往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从动态的角度说,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和物品交换,从静态的角度说,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已经形成起来的关系,即通常所说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意味着大学生在校园内的健康成长,同时也为他们走向社会、进行角色转换,进一步社会化作必要的心理、行动上的准备。


  1.人际交往是大学生自身成长及成才的需要。人类的交往是人的一种本能行为,任何人都需要与他人进行交往。大学生正处于个性成熟期,正常的人际交往对于了解和丰富自我,促进身心健康是很重要的。德国学者斯普兰格说:“在人的一生中,再也没有像青年时期有那样强烈地渴望被理解的愿望。没有任何人像青年那样处在孤独之中,渴望着被人接受和理解。”


  2.人际交往是维护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大家都力图通过人际交往获得友谊,满足自己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但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对象和紧张的学习生活,使得一部分学生由此而导致了心理矛盾的加剧。此时,积极的人际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精神愉快,情绪饱满,充满信心,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实践证明,友好、和谐、协调的人际交往,有利于大学生对不良情绪和情感的控制和发泄。


  3.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量之大,信息价值之高,是前所未有的。大学生对拥有各种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要求,随着信息量的扩大,也在不断地增长。孔子曾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人际交往,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对自己的认识,以及自己对别人的认识。同时,人际交往是协调一个集体关系、形成集体合力的纽带。而一个良好的集体,能促进大学生优良个性品质的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还能够增进学生集体的凝聚力,成为集体中最重要的教育力量。


  三、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问题


  大学生作为社会青年人中的特殊群体,虽然面对的环境相对单纯,但在其人际关系的建立过程中,往往会遇到种种从未面对的新问题。这些问题一般来说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困难,主要表现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适应性困难、选择性困难和调节性困难;另一类则是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包括大学生人际交往观念障碍、人际交往方式障碍和人际交往性格障碍由于大学生个性因素和其所受社会环境影响的差异性,导致了有些同学在交往中出现一些问题,给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造成障碍。


  四、大学生人际交往困境成因


  1.社会客观原因


  教育体制和成长环境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弗洛伊德等著名心理学家都曾多次强调,个人成长环境和背景对人的发展非常重要。首先,东西方文化交流带来了观念的转换。中国社会的风俗习惯、伦理道德以及社会价值目标等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人们原有的观念与新的观念发生冲突,多元的价值评价和价值目标多样化,多元冲击了大学生原有的传统义利观、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大学生开始困惑,而群体目标的多样化让大学生迷茫,最终在人际交往方面表现为无所适从。


  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决定大学生观念的转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讲求效益,追求利润最大化。这种特征反映在大学生群体中,便更多体现为自我意识增强,主体性增强,交往中注重塑造和体现个人风格,实现个人价值的欲望增强,并关注彼此利益关系。因此,在他们的人际交往中,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和虚假色彩的交往互动行为增多。


  2.个体主观原因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的个体主观原因所引发的人际交往困难,主要体现在人际认知、人际印象、人际沟通和人际冲突处理不当四个方面。


  人际认知是人际关系的前提条件,要求个体对自我、他人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知均呈良性状态。自我认知即个体对自我个性特征、社会角色等认知;对他人认知,即个体由他人的外在特征、行为表现推知其态度、动机、性格等心理特征的认知;而对人与人的关系认知是双方相互感知的过程,表现为个体对自己与周围人关系环境的关注。交往主体在认知阶段出现偏离,均可造成人际调节、选择和适应性困难。


  人际印象是通过人际交往而留存在人们记忆中的人际认知的客体形象。人际冲突虽然有助于自我认知水平的提高等积极面,但若处理不好,就会给交往个体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人际冲突有多种类型,也包括目标冲突、认知冲突、情感冲突、行为冲突、个性冲突多种形式,因此,需要大学生具有解决冲突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人际冲突的动因随人的心理而改变,呈现变化莫测的趋向,其爆发有时是偶然的,但偶然中也蕴含着必然。


  3.文化传统影响


  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掀开的条件下创造。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恶魔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人际关系是文化的具体体现,文化在人际关系中延续、传递,文化又塑裹着人际关系。可以说,文化是一种同化力量,是大学生建立人际关系的桥梁。然而,正如前面所说,市场经济和全球化浪潮使得大学生传统的观念受到冲击,契约化、合同化和更加开放的人际关系打破了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人际关系思想中的“仁”、“爱”、“礼”和“宗亲关系”模式,潜在的极端个人主义开始挑战传统的整体主义和修正了的集体主义观念,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等观念在现代社会的大学校园中膨胀。


  五、加强大学生人际交往教育,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技巧


  1.加强大学生人际交往教育


  大学生人际交往教育包括人际认知教育、健康情绪教育、人格教育、交往知识和技巧教育。对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教育还要注意到健康情绪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教育学生要有正确的人生追求,要有宽广的胸襟,能够理性的适应生活,能够寻找身边的快乐。还要掌握控制、表达、发泄情绪的适当渠道和方式,变消极情感、冲突情感为积极、健康的情感。对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教育还要重视人际交往方法和技巧的培养。从交往心理角度看,要积极的自我暗示,在交往中有坚定的自信。自己首先要愉快起来,同时对他人要感兴趣。要把每个人都看成重要人物,交往中要让他人保住面子,不要试图通过争论使人发生改变,要去发现和赞赏别人的优点。要坚持正确的交友原则:真诚待人,平等待人,宽容待人,求同异,互助互利。


  2.组织大学生参加健康向上的、丰富多采的集体活动


  人际交往是在社会关系中进行的,人的社会行为都是在与他人与群体发生关系活动中改进和养成,从而形成良好的交往能力。学校的共青团、学生会是学生的集体组织,这些组织应该给学生提供健康的丰富的集体活动,让同学们参与其中,培养积极交往心理。


  3.进行大学生人际交往团体辅导


  针对大学生存在交往困惑或障碍,学校心理辅导中心应进行人际交往团体辅导或小组辅导。


  良好人际交往是人本质的体现,是人全面发展的需要。人在实践中不断地创造社会关系,从而不断地磨练自身、铸造自我,丰富着人的本质,使人向着多维的、全面的方向发展。因此,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必定存在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如何理顺好这些关系、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就涉及到了社交能力的问题。大学生进入学校的那一刻就已决定了其交往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大学校园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环境,将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让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更好的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