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正文

浅谈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

来源:UC论文网2019-03-25 17:47

摘要:

  【摘要】当前社会,互联网使用者的数量每年都在以惊人的数字增长,其中大学生网民人数格外惊人,网络交往在大学生生活中所占位置非常重要。准确把握大学生网络交往的心理成因,客观分析大学生网络交往的负面效应,从而正确引导大学生的网络交往,对于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是十分必要而紧迫的课题。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个崭新的虚拟数字世界已逐渐被当代大学生所接受,伴随网络所...

  【摘要】当前社会,互联网使用者的数量每年都在以惊人的数字增长,其中大学生网民人数格外惊人,网络交往在大学生生活中所占位置非常重要。准确把握大学生网络交往的心理成因,客观分析大学生网络交往的负面效应,从而正确引导大学生的网络交往,对于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是十分必要而紧迫的课题。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个崭新的虚拟数字世界已逐渐被当代大学生所接受,伴随网络所产生的一种新型的人际交往方式(即网络交往)也正影响着大学生的行为和思维方式。网络交往带给了当代大学生一个与传统环境不同的新环境,同时它又使当代大学生传统的单一性人与人、面对面之间的互动交往方式发生了改变。


  网络人际交往不同于传统的面对面的人际交往,网络人际交往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第一,网络人际交往具有开放性与多元性。


  网络化的交往超越了时空限制,消除了“这里”和“那里”的界限,拓展了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使人际关系更具开放性。“电子社区”的诞生,使得居住在不同地方的人,都可以“在一起”交往和娱乐。同时,交往范围的不断扩大,必然会使人们的各种社会关系向多元化和复杂化方向发展。


  第二,网络人际交往具有自主性与随意性。


  网络中的每一个成员可以最大限度地参与信息的制造和传播,这就使网络成员几乎没有外在约束,而更多地具有自主性。同时,网络是基于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目的建立起来的,网民有权利决定自己干什么、怎么干,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约束机制,网民必须“自己管理自己”,因此,有的人会在网上放纵自己、任意说谎、伤害他人,有的人甚至会扮演多种角色,在网上与他人进行虚假的交往,从而造成网上交往极大的随意性。


  第三,网络人际交往具有间接性与广泛性。


  网络改变人际交往方式,突出的一点,就是它使人与人面对面、互动式的交流变成了人与机器之间的交流,带有明显的间接性。这种间接性也决定了网络交流的广泛性。过去,时空局限一直是人们进行更广泛交往的主要障碍,而在网络社会,这一障碍已不复存在,只要你愿意,在网上可以与任何人直接“对话”。


  第四,网络人际交往具有非现实性与匿名性。


  网络社会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定义,已经突破了传统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内涵。在网上,人们可以“匿名进入”,网民之间一般不发生面对面的直接接触,这就使得网络人际交往比较容易突破年龄、性别、相貌、健康状况、社会地位、身份、背景等传统因素的制约。部分网民在网上交际时,经常扮演与自己实际身份和性格特点相差十分悬殊甚至截然相反的虚拟角色。比如,五尺壮汉可以将自己伪装成妙龄少女,与其他网民共演爱情悲喜剧;一旦“坏了名声”,又可以很方便地改名换姓,以新的面目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网民往往会面临网上网下判若两人的角色差异和角色冲突,极易出现心理危机,甚至产生双重或多重人格障碍。


  第五,网络人际交往具有平等性。


  由于网络没有中心,没有直接的领导和管理结构,没有等级和特权,每个网民都有可能成为中心,因此,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交往趋于平等,个体的平等意识和权利意识也进一步加强。人们可以利用网络所特有的交互功能,互相交流、制造和使用各种信息资源,进行人际沟通。尽管“数字鸿沟”仍然存在,许多“信息边远地区”的人们,根本没有机会参与到网络人际互动中来,但总体而言,平等性仍是网络人际关系的主要特征。


  第六,网络人际交往存在失范性。


  网络世界的发展,开拓了人际交往的新领域,也形成了相应的规范。除了一些技术性规则(如文件传输协议、互联协议等),网络行为同其它社会行为一样,也需要道德规范和原则,因此出现了一些基本的“乡规民约”,如电子函件使用的语言格式、在线交谈应有的礼仪等。但从现有情况看,大多数网络规则仅仅限于伦理道德,而用于约束网络人际交往具体行为的规范尚不健全,且缺乏可操作性和有效的控制手段。这就容易造成网络传播的无序和失范。事实上,网络社会充满竞争、冲突,时不时还会发生犯罪活动,这就需要有一定的社会道德、法律规范来调整网络人际关系,以维护正常的网络秩序。


  第七,网络人际交往会导致现实社会的人际情感的疏远。


  网络的全球性和发达的信息传递手段,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没有了空间障碍,同时也使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更加疏远。虽然网上虚拟交往可以帮助人们解脱一时的现实烦恼,找到一时的寄托,却不能真正满足活生生的人的情感需要,而有些人由于过分沉溺于虚拟的世界,往往会对现实生活产生更大的疏离感。


  第八,网络人际交往会引起信任危机。


  网络虚拟化的人际交往方式,使得许多网民往往抱着游戏的心态参与网上交往,致使网上的信任危机甚于现实社会。与此同时,一些网民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又会采取“宁信机,不信人”的态度,沉溺于“虚拟时空”,不愿直面现实生活。


  网络社会已经悄然而至,传统上认为人际亲密情感关系只有在面对面情境互动中的看法已经在网络风行的今日重新被审视,透过在网络的“电脑中介传播”,也会发展出情感与亲密的人际关系。对此我们既不能因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对大学生发展的巨大正面作用,而忽视它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也不能因为它的负面作用而敬而远之。我们应该加强对大学生上互联网的研究,探索新情况,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增强大学生上网的成效。我认为,可以将引导和规范相结合,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用“脑”和上网习惯。通过各种途径告诉大学生网络的虚幻性、信息的庞杂性,对其上网继续指导和适当规范,使其有防范意识,学会区分现实生活和网络世界的区别,培养他们的网络道德意识。既带好路,又提供“保护”,在目前网络法规和技术不完善的情况下,这也许是目前家庭和学校解决上网不利影响的较为可行的一条重要途径。作者:张明凡,陈娟,章爱先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