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数学教育类 > 数学建模论文 > 正文

数模专业理论课教学设计

来源:UC论文网2019-03-27 10:44

摘要:

  摘要中职数模专业理论课,现代教学设计难实施,老方法效果欠佳。学校应重视、支持教学设计的实施,建好实践场室和教学设计库,创建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教师积极采用多方法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数模专业理论课;教学设计库;实践场室  作者:项飞燕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30-0057-02  随着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国家对职...

  摘要中职数模专业理论课,现代教学设计难实施,老方法效果欠佳。学校应重视、支持教学设计的实施,建好实践场室和教学设计库,创建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教师积极采用多方法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数模专业理论课;教学设计库;实践场室


  作者:项飞燕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30-0057-02


  随着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国家对职业教育持续投入,对口招生等技能人才的继续教育模式应需推出,职业学校不断改革,教师不断学习、探索最适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如何使教学设计成为一座“从枯燥无味到妙趣横生的桥”?如何在教学设计中体现“素质为本、技能为准、品德为尚、拓展为强”的职业教育主旨?


  1进行教学设计首先了解数模专业理论课教学的现状


  1.1数模理论课教学的趋势


  按照“素质为本、技能为准、品德为尚、拓展为强”的职业教育主旨,紧跟国家关于技能人才持续发展和继续教育的改革趋势,中职毕业生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熟练的职业技能,还应具有扎实的、系统的专业应用知识,以具备持续发展和继续教育的能力。因此,职业教育课程的设计原则应该是:教师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素质为基础,突出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训为手段,设计出更多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


  1.2数模专业课程的设置不完整,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效果欠佳


  很多职校,数模专业教学分理论和实训两大块,理论课执行普教的老原则:知识目标,问答习题,教师主体。学校改革,偏重实操技能,却忽略了专业知识的系统完整性,不断缩减专业理论课,以致只剩机械制图、机械基础和模具加工工艺等几门课,其他公差、金属工艺学、金属切削与刀具之类的课程都删了。


  如笔者所在学校数模专业,学生第一、二学期主要学习专业理论课和文化课,其中文化课占了2/3,中间有4~6周钳工、车工实训,专业课只剩上面提到的三门课;第三、四学期全部实训:铣、数铣、焊工、数车、CAD/CAM、模具测绘、线切割。这几门专业理论课,机械基础相对机械制图,内容多、理论性强、枯燥,模具加工工艺更加深奥难懂,理论课都是老方法教学,学生不爱学。实训方面效果好一些,不过也不理想。


  1.3以学生为中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现代教学设计,实施困难


  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学生和学校。首先,学生接受知识的模式还是普教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可以说根深蒂固;再者学生学习素质差,不爱动脑筋,没有什么自学能力。教师要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除非所有课一起行动,逐渐推进,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也希望普教教育有所改革,改变中职生源的素质。其次,学校重实操轻理论,对各门理论课的投入几乎为零。比如机械基础,能采用项目教学法吗?能,只是教具和场室的建设和完善,需要学校的投入,也需要教师的努力。笔者所在学校机械基础只有一些模型,锁在深闺,没有场室,没有管理制度,教师宁愿给学生看视频,也不去用模型。


  2教学设计不只是科任的事,应该从上而下、多方协作


  2.1学校重视,建好实践场室和教学设计库


  学校积极置办教具和器材,建设实践场室,为科任的教学设计提供更好的平台。同时要建立教学设计库,把成功的教学设计推广应用,并不断以切实有效的改进来更新,如1.0版、2.0版之类的,用过的器材和场地要专人管理。比如机械基础,学校13春新生有10多个班,包括模具、数控、机电、制冷等专业,所用教材都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机电通用教材第2版。相对于第1版及劳教版,本书设置了关于键、螺纹、减速器、轴承等内容的实训模块,可学校没配备相对应的实训器材及场室。


  另外,场室的管理要跟上。学校各实验场室管理制度还不完善,各实验室虽然都有管理人,但都是相关科任兼职,难有精力切实管理。而且一个班四五十人,要以项目、任务来实施教学,单凭一个科任教师很难控制。如制图室,有的教师带学生去上了一次课,学生不好好学,倒是敲坏了几根丁字尺,然后再也没去。


  2.2创建完整的数模专业知识体系,各课程安排加强关联性


  这是校级层面的教学设计。师生必须熟悉本专业的知识体系,教师能够实现跨科教学,加强课程间关联性;学生目标明确,学习积极性相对要高。对于学生,有赖于专业介绍和课程介绍,同时各课程之间的有效关联也能起到耳濡目染的效果。


  1)专业介绍和课程介绍。设计有效的专业介绍,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完整课程体系,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学生在理论课的学习过程中,不知所学课程何用,积极性大打折扣,不专心学习,还说没东西学;到后面的实操,没有理论基础,学起来费劲,实操也不想学。实训中心的墙壁或橱窗应该粘贴专业介绍,不过这只能罗列专业课程名单,效果与新生入学时的专业介绍类似,行之有效的专业介绍应由科任教师完成。各科任上新课进行课程介绍,详细介绍本课程的内容目标及在知识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列出知识体系组成的课程,顺带完成专业介绍;或者讲加工实例时自然顺带,简单却生动。


  如加工C6132卧式车床主轴,简陋条件下,一般分下面几步:识图→安排加工路线→加工→检测。识图,需要机械制图、公差、金属工艺学等知识。安排加工路线和加工,除上述知识外,还需要金属切削与刀具、数控编程和车、铣等实操经验。选用45钢的材料,定出加工路线:下料→锻造→正火→粗加工→调质处理→半精加工→局部淬火→低温回火→粗磨→铣花键→花键感应淬火→低温回火→精磨。


  由上述例子,金属工艺学、公差等这些课必不可少,零件离不开热处理,切削加工中的精度、切削深度、余量等由公差要求决定。


  2)加强各课程之间的关联性。


  第一种,把几门课融合在一起,或者一个项目涉及几门课的内容,即跨科实施教学。如公差、金属切削与刀具这些课,不一定要开一门完整的理论课,可以融入切削加工的实训中,不过师生必须知道这些课,知道哪些知识属于哪门课。


  第二种,各课程间有相互服务的关系,比如实训课,各工种采用相互服务的形式,既节省成本,又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模具专业,第一学期钳工实训,进行如图1所示落料模的加工、装配,必需的半成品和成品包括上模座板和凹模板、凸模块、导柱。后面几个学期的车工、铣工实训,可把加工上模座板、凹模板、凸模块、导柱作为一项内容,模具测绘实训也可用这套模具。这样学生参与一套模具整个的加工过程,对知识体系自然明了,同时也实现节能的良性循环:高年级学生为低年级学生提供半成品和成品,而低年级学生装配的模具反供给高年级学生进行模具测绘实训。


  3实施项目教学法等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进行多方法教学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达到:学生有兴趣,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学有所得。教师要善于挖掘各种内容,做项目练拓展,让学生动脑动手,掌握所学知识,同时锻炼、培养各种属于社会就业技能的能力。


  如机械基础中平面连杆机构的演化,演化顺序为:曲柄摇杆机构→曲柄滑块机构→转动、摆动导杆机构→摇块机构→移动导杆机构。后面4种机构的演化,不改变构件数,固定不同的构件作为机架,就可以实现图2所示曲柄滑块机构,构件4为机架。实践器材容易准备,4根杆件,3个铰链连接转动副,一个移动副,学生已经过钳工实训,可以装配乃至进行一些加工,固定其中一个构件,以实现不同机构转化。学生分为4人一组,以团队拓展式开展:加工、装配、展示运动、分析特性。同时可采用角色扮演法,每人扮演一个构件,构件1、2、3、4,学生对自己扮演的构件进行个性化创意设计和加工、命名,如小蜜蜂连杆、冰上舞者滑块。每组一块白板,列出展示机构名称及扮演者,要求每组学生对急回特性、极限位置、死点位置等进行重点展示。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