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医学论文 > 心理学论文 > 正文

就业心理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来源:UC论文网2019-03-28 08:24

摘要:

  摘要: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对就业有着直接的影响,大学生不良的就业心理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因素,应该采取措施引导大学生调整并树立正确的就业心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就业心理  中图分类号:G4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4-0199-02  高校毕业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后备力量。...

  摘要: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对就业有着直接的影响,大学生不良的就业心理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因素,应该采取措施引导大学生调整并树立正确的就业心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就业心理


  中图分类号:G4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4-0199-02


  高校毕业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后备力量。自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空前迅速的发展阶段。据有关部门的最新统计数及显示,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30万,比2009年的611万多19万,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未来几年,将有更多的大学生涌入社会,大学生就业形势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和大学毕业生数量的急剧增加,给大学生的就业市场造成了极大地压力,从而使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成了高校、社会和每个家庭普遍关注的热点之一。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已经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式呈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我国区域经济(如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发展不平衡,大学生就业的区域化特征逐步明显。不同地区在人才需求的层次上有了明显差别,而且有的地区急需大量的各种人才。其次人才市场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格局,既需要研究型、创新型人才,也需要各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而且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用人单位不仅仅看重毕业生的学历,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三是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迅速崛起而且发展迅猛,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在逐年增加。尤其是现在推行的新农村建设,对现代农业技术、农村公共事业、农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人才需求也在逐年增加。四是我国现在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阶段,各种新兴产业如低碳技术、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绿色经济等产业需要大量的人才,尤其是具有一定科研水平的大学生。


  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面对大学生就业市场的风云变化,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发生了重大变化,其就业的心理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就业难有许多综合性的因素:市场的供需失衡;腐朽的就业思维定式;大学毕业生的自身素质参差不齐;片面的“人才观”;不公平的社会就业环境;高校的教育和管理模式落后等等都可能造成毕业生就业困难。其中大学生自身的就业心理对能否成功就业也至关重要。


  一、自身的精英意识成为就业的主要障碍


  自从扩招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使更多的学生进入高校接受教育,但据统计,中国的受教育总人口比例依然很小,这意味着,中国的很多地方仍然需要大学生。“大学生工作不是找不到,而是有工作不愿意做”其实是现在大学生就业的真实写照。专家认为,精英意识的就业心理是阻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


  中国家庭的教育像是一次投资,家长期待自己的子女能通过教育改变身份和命运,而对大学生自身来说,毕业后受收入的高低、工作环境、稳定感等种种因素导致他们不由自主地一窝蜂挤向少数的热门行业和企业,宁愿留在竞争非常激烈的大城市。在大学生的意识中,京沪深这样的大都市,意味着机会、高薪和前途,这些因素影响着大学生产生了一颗“都市心”。这无疑加剧了职业供给的不平衡,最需要大学生的地方却很少人问津,而大城市的大学生求职者则人满为患。


  二、怕苦怕累的心理


  当代大学生从小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过着安逸的生活,普遍缺乏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目前在大学生中存在着许多不良的思想,如学工不爱工,学农不爱农,在毕业后死守北京、上海、天津;发展南京、广州、深圳,不去新疆、西藏、兰州、青海等现象。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攀高心理,理想职业的选择标准是三高,即起点高、薪水高、职位高。大学生在选择工作注重名声好,效益高,工作轻,离家近,管理松,这是典型的贪图享受怕吃苦的表现。在怕苦心理的驱使下,使得大学生们选择职业的面很窄,形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既希望谋求到理想的职业,又担心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心里总存着一份担忧。对未来要面对的工作和职业充满恐惧,恐怕失足,影响自己的终生。因此在就业过程中存在一定焦虑,整天想着各种不必要的担心,造成精神上紧张、焦虑不安、意志消沉,情绪亢奋,茫然不知所措甚至产生彻夜难眠现象,非常影响自己找工作的状态,造成就业难的状况。


  三、盲目跟从、相互攀比的心理


  首先大学生已经非常习惯了在学校的群体生活,找工作的时候也一如既往的坚持大帮哄的原则,别人找什么工作,自己也跟着去找,什么工作热门就去找什么工作,根本就不从自身的情况出发,更不去分析社会的需求,不去想是否和自己的专业有关,是否适合自己,是否是自己将来要发展的方向,往往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造成丧失更多良好的就业机会的后果。其次就是在求职择业的时候也喜欢与同学相互攀比,即使一些单位比较适合自身的发展,但因某个方面比不上其他同学选择的就业心理,放弃原有的工作,从新加入到就业的大军中。


  四、自负自大的心理


  大部分大学生都有过高评价自己的情况,认为自己经过了四年的艰苦学习,已经掌握了很多的文化知识,找到好工作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于是就形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心理,一毕业就想拿高工资,某好职位,出人头地,将目光都聚集在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单位和世界名企,可是大学生还没有认识到,虽然大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基本上是能够满足需求了,可是在工作中需要的是更多的实践知识,于是理想和实际之间出现了矛盾,就造成了好工作找不到,一般工作嫌不好的一个局面,从而造成就业难的问题。


  五、消极等待与怀才不遇的心理


  有的同学在求职的过程中总是在郁闷抱怨中度过,或者只是一味等待有好地工作自动找上门来。平时也不参加招聘会,有单位来了就看看,如果不满意就等下去,满意时也不主动争取,抱着“你不要我是你的损失”的态度,期待着有单位会主动邀请。还有些人这山望着那山高,不肯轻易低就,明明已经找到工作,但拖着不肯签约,总希望有更好的单位出现。另外有些大学生自恃条件很好,认为“满腹经纶”、“博古通今”、“学富五车”,可以大有作为,但在择业时却常常要么碰壁要么找到的工作不满意,于是抱怨“世上无伯乐”,抱怨自己运气不好,成天闷闷不乐、怨天尤人。在求职的道路上,没有人会主动的找你,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主动地进入求职市场,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把自己的优势展示给招聘者,积极适应形势的变化,由被动求职转为主动进攻。


  六、消极自卑的心理


  有的大学生消极自卑,认为自己的学校不是985和211重点院校,所学专业不是热门专业,感觉就业前景很渺茫,所以在求职中不敢理直气壮大胆的“推销自己”;也有有一些大学生自立意识不强,缺乏主见,在进行双向选择时,不知所措,求职时总想着依靠父母,靠亲戚朋友,靠关系走后门等等这种心理也造成了许多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


  七、刻意追求一步到位


  很多同学想一下找到自己终身的理想单位和工作,要求是这样的:就业单位要工资高的、工作要体面的、上班不累的、能解决住房的等等,这些要求集中到一个单位是非常难了。有的同学开始觉得找的单位非常理想,可是去没几天就觉得和他想象差距太大了。所以“一步到位”的想法是不现实的。一般情况下,大学毕业以后,应该经过三到四次的职业调整,才能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工作、社会又能提供什么工作,做到个人的理想与现实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大学生就业是其人生发展中的一次重大转折,为了适应职业需要,大学生除了应做好就业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准备、职业道德准备,还应该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调整好就业心态,勇敢地迎接挑战,别死守着名企不放,其实很多小企业往往更有发展机会。找工作时考虑面一定要放宽,这是一个不断被选择和自我选择的过程。有的工作适合别人,但不一定适合自己,因此毕业生必须树立“人岗匹配”的心理。就业心理的改变对大学生能否成功就业至关重要,所以要摆正心态、客观面对现实。毕业生要进行客观自我评价,既看到自己的优势,也要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在求职过程中,充分发挥强项和长处,挖掘和发展自身潜力,从自身的情况出发,将眼光放长远,不要只注重眼前利益。从自己最拿手的事业做起。一定会取得就业上的胜利。


  作者简介:王宇(1982―),男,汉族,山东德州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业技术学院团委书记,助教,学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