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正文

2007年国际形势特点分析

来源:UC论文网2019-04-07 17:55

摘要:

  摘要2007年国际形势依然保持了总体稳定。大国关系有紧张有缓和,既竞争又合作;单极与多极的较量仍在延续,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地区热点问题有所缓解,但矛盾仍在,隐忧犹存;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  关键词国际关系;国际形势;大国关系;国际安全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528(2008)01-0061-05  如何认识已经过...

  摘要2007年国际形势依然保持了总体稳定。大国关系有紧张有缓和,既竞争又合作;单极与多极的较量仍在延续,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地区热点问题有所缓解,但矛盾仍在,隐忧犹存;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


  关键词国际关系;国际形势;大国关系;国际安全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528(2008)01-0061-05


  如何认识已经过去的2007年的国际总体形势,可以用党的十七大报告就当前国际形势所作的精辟概括来描述,即“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全球经济失衡加剧,南北差距拉大,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基于上述判断,本文拟从大国关系、国际格局、地区热点、非传统安全威胁等几个方面,分析2007年国际形势的特点。


  一、大国关系:错综复杂,竞争合作


  大国关系是影响和制约国际关系总体局势的关键。2007年,大国关系一方面依然延续了近年来总体稳定的态势;一方面,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及各国政策的调整,呈现出有紧张有缓和、既竞争又合作的特点。


  2007年呈现出紧张与竞争加剧特征的大国关系,当首推美俄关系。自俄总统普京第二任期以来,俄美之间龃龉不断,矛盾迭生,发展到2007年,双方的斗争进一步尖锐化。在安全领域,美国继续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构筑防范和削弱俄罗斯的屏障。2007年初,美国宣布计划在波兰和捷克分别建立拦截导弹发射基地和反导雷达基地。4月,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北约自由统一法案》,使美国支持北约东扩行动的法案成为法律,并大力推动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加入北约,支持科索沃独立。在人权问题上,美国继续向俄罗斯施压,在3月和4月美国所公布的《国际人权年度报告》和《2006年度支持人权民主――美国记录》中,美国均以较大篇幅猛烈抨击俄国内“人权、民主和自由”状况。面对美国的挑战,俄罗斯采取了针锋相对的回应措施。2月,普京在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上,发表措辞严厉的讲话,抨击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7月,普京签署命令,宣布俄自12月12日起正式暂停执行《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及其相关协议。8月,俄罗斯恢复了中断15年之久的远程战略轰炸机例行战斗值班飞行。俄武装力量总参谋长巴卢耶夫斯基则表示,俄可能单方面退出《苏联和美国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12月,俄海军恢复例行远洋航行,其航母舰队开赴地中海。此外,俄罗斯明确表示反对科索沃独立,支持伊朗和平利用原子能,反对武力解决伊朗核问题。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表明了与美国截然不同的立场。美俄矛盾的进一步加剧,已引发国际舆论有关美俄是否会爆发“新冷战”的议论。


  国家利益冲突,意识形态分歧,是激化美俄矛盾的两大基本因素,而这两个因素也不同程度影响到其他大国关系。一个引起国际舆论高度关注的例子是,意识形态因素导致中德关系在原有友好的基础上出现倒退。2007年默克尔就任德国总理后,在外交政策上向美国靠拢,极力鼓吹所谓“价值观外交”。9月,默克尔在柏林总理府会见达赖喇嘛,并将其作为推行“价值观外交”的具体体现。默克尔此举,引起了中国政府的强烈不满,取消或推迟了两国一系列高层会晤,两国关系明显降温。此外,在美日关系中,由于日本政府撤回了派往印度洋支援美军的海上自卫队舰艇,美国政府在推进朝核问题解决过程中对日本人被绑架问题重视不够,致使日美关系出现裂痕。11月,新任首相福田首次出访美国,意在修补两国关系,但分析人士指出,福田此行未能消除影响日美同盟关系的不稳定因素。


  2007年,大国关系明显趋缓主要体现在美欧关系及中日关系上。从美欧关系看,随着法、德等国领导人的更替,以及双方为共同应对重大地区和全球问题而进行的政策调整,美欧关系迅速升温,引人注目。法国总统萨科齐5月执政以来,先后3次会晤美国总统布什,11月正式访美,并获得了在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发表演讲的“殊荣”,双方均强调将加强两国的传统友谊与合作。继萨科齐之后,德国总理默克尔出访美国,做客美国总统布什在得克萨斯州的私人牧场。在加强政治合作的同时,美欧积极推进经济合作。4月,美国与欧盟签署了《跨大西洋经济一体化框架协议》。国际舆论普遍认为,欧美已弥补了因伊拉克战争而产生的裂痕,跨大西洋关系已逐渐恢复正常。


  自2006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访华,重启两国高层对话以来,中日关系在2007年持续回暖,战略互惠关系初步建立。在高层往来方面,4月,温家宝总理访日。12月,新任日本首相福田康夫访华。两国还确认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将于2008年访日。在安全领域,国防部长曹刚川在2007年中访问日本,中国海军驱逐舰“深圳号”于11月底实现首次访日,中日两国防务交流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在经济领域,中日两国贸易额已超过2千亿美元。12月,首轮“中日高层经济对话”顺利举行。中日关系从“政冷经热”转向“政热经热”。除中日关系得以改善之外,2007年,中美战略对话和中美经济战略对话发挥了有效沟通作用,中美建设性伙伴关系保持稳定并继续发展。中俄关系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化。中欧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扩大,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得到加强。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大国关系在2007年发生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变化,但制约、影响各大国相互关系的深层因素以及各大国的对外战略并未发生根本变化。因此,尽管美俄紧张关系加剧,但并不足以导致美俄走向全面对抗。欧美关系的改善,并不能掩盖或解决欧美之间在地区热点、国际秩序、经济贸易等领域的分歧和矛盾。中日关系虽然回暖,但中日之间在历史认识、领土主权、台湾、东海等问题上的矛盾并未解决。中国与西方大国关系总体稳定,合作加强,但西方大国对中国“两面下注”,并未放弃防范与遏制。默克尔的“价值观外交”,日本前首相安倍欲建立针对中国的日美澳印“价值观联盟”,美国继续坚持售台武器,西方国家在经贸领域联手对中国频频施压,都反映了这一点。可以预料,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未来大国关系的走向,仍将呈现出错综复杂、既合作又竞争的特点。


  二、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2007年世界经济政治的发展表明,尽管当前“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但多极化的发展作为一种趋势,已变得不可逆转,且呈现出加速发展的势头。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在综合国力上遥遥领先于其他主要国家。但由于过度扩张,四面树敌,其建立单极世界的图谋不断受挫,在应对全球性挑战和主导地区局势方面明显力不从心。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美国仍深陷困境难以自拔。2007年初,布什宣布向伊拉克增兵2.15万人,但所取得的战略效果甚微,美军在伊拉克死亡人数截止到12月20日,已上升到3890人。在阿富汗,塔利班势力活动频繁,大有卷土重来之势,阿富汗的安全前景依然不明朗。面对伊朗核问题,一年来,美国采取了军事威胁、外交谈判、国际制裁等各种手段,均徒劳无功。在应对朝核问题、巴以冲突、防止核扩散、反恐等问题上,美国开始采取更加务实灵活的政策,并寻求其他国家的支持与多边合作。这表明,面对困境,布什政府不得不调整其新保守主义色彩浓厚的外交政策,向共和党主流派倡导的现实主义外交回归。


  区域一体化的迅速发展是推动当前国际关系多极化的一个重要动因。在这一方面,作为一体化进程“领头羊”的欧洲联盟,在《欧盟宪法条约》遭到否决致使一体化进程受挫的背景下,并未停止前进的步伐。年初,欧盟东扩,吸收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入盟,使成员国总数达到27国。年底,随着9个欧盟成员国加入《申根协定》,欧盟申根区国家已达24个,欧盟内部无边界疆域进一步扩大。最令人关注的是,12月13日欧盟非正式首脑会议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通过了取代《欧盟宪法条约》的《里斯本条约》,并交由各成员国批准。这是欧盟朝着政治一体化再次迈出的重要一步,正如欧盟负责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高级代表兼欧盟理事会秘书长索拉纳所指出的:“《里斯本条约》将有助于我们动用欧盟所有的手段与资源,以增加欧盟在国际舞台的分量。鉴于欧盟已成为世界主要政治力量,那么它应该能够发挥相应的作用。”


  除欧盟以外,一些地区性组织也加快了一体化的步伐。2007年7月3日,非洲联盟第九届首脑会议在加纳首都阿克拉通过了《阿克拉宣言》。宣言强调,加快非洲大陆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以及建立非洲联合政府具有“重大意义”。宣言明确提出,非盟的终极目标是建立“非洲合众国”。11月20日,东盟成员国在新加坡签署了《东南亚国家联盟宪章》,进一步明确了东盟发展的目标、原则、地位和架构,它对于增强东盟凝聚力、提高东盟整体实力和国际地位,推动东盟的一体化进程,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由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四国所组成的所谓“金砖四国”的崛起,构成了近年来国际关系多极化迅速发展的最为亮丽的一道风景。在2007年,上述四国,特别是俄、中、印3国依然延续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据俄罗斯经济发展和贸易部预测,2007年俄罗斯经济增长率将超过7%,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1.3万亿美元,如果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能保持在6%至7%,那么到2020年,俄罗斯将成为世界第5大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万亿美元。中、印经济继续高速增长,印度经济有望继2006年之后,继续维持9%以上的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美元。中国2007年经济增长率据预测将达到11.6%,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3万亿美元,有可能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在经济发展、政局稳定的强有力支撑下,中、俄、印等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俄罗斯在振兴大国地位方面展示出更加强烈的自信,在重大国际问题上,不仅敢于向美国说“不”,而且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中国政府在构建和谐世界外交理念的指引下,积极开展多边和双边外交,富有成效地参与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和斡旋,其作为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日渐清晰地展示在世人面前。而印度在2007年开展的一系列外交活动,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面对中、印、俄的崛起,有美国学者发出了正在出现一个“没有西方的世界”的感叹。


  除“金砖四国”以外,近年来,一批自然资源丰富、政治稳定、极具增长潜力的发展中国家,又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2007年7月24日,日本学者门仓贵史在《经济学人》周刊发表题为“VISTA五国为何能成为有潜力的国家”的文章,认为“VISTA五国”(即越南、印尼、南非、土耳其和阿根廷5个国家英文名字的首字母缩写)将继“金砖四国”之后,成为下一代有潜力的新兴国家。有媒体甚至认为“VISTA五国”将有可能再次引起世界经济发展格局的巨大变化。尽管目前就作出上述判断尚为时过早,但这些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无疑将为国际关系多极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推动力量。


  三、地区热点:矛盾趋缓,隐忧犹存


  2007年,地区安全的总体形势比上一年略有好转。据德国海德堡国际冲突研究所在年底发布的“国际冲突晴雨表”统计,2007年全球高等强度的冲突(包括有严重暴力的危机和战争)数目由上一年的36个减少至31个。特别是几个重大地区热点矛盾,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


  矛盾趋缓最为明显的是朝核问题。2007年2月13日,朝核问题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三阶段会议通过了《落实共同声明起步行动》的共同文件。10月3日,朝核问题第六轮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通过了《落实共同声明第二阶段行动》的共同文件,朝鲜承诺于2007年年底前完成宁边核设施的去功能化并全面申报核计划。11月1日,美国核专家组抵达朝鲜,参与宁边核设施的去功能化工作。随着去功能化工作的顺利开展,美朝关系也开始升温。12月,美国总统布什亲笔致信金正日,透露出美国与朝鲜改善关系的愿望。美国国务院还积极推动纽约爱乐乐团于2008年2月访问朝鲜,试图通过开展“交响乐外交”推进美朝关系。


  在中断7年之久后,巴以和谈终于重新起步。11月27日,在美国总统布什的积极推动下,中东问题国际会议在美国马里兰州首府安纳波利斯召开。包括巴勒斯坦、以色列、美国、俄罗斯等40多个国家派出代表参加此次和谈。在会议签署的“共同谅解文件”中,巴以双方表示力争在2008年年底前达成巴以和平协议。


  对于伊朗核问题,美国在过去一年运用制裁、武力威胁等手段均未能使伊朗就范。就在战争阴云笼罩波斯湾上空时,美国国家情报总局于12月3日公布的一份“国家情报评估”报告指出:美国国家情报总局“高度相信”伊朗于2003年秋天即中止了其核武计划,而且截至2007年上半年,伊朗仍没有重启核武计划。报告还承认,伊朗现在还没有核武器;并相信,鉴于技术原因,伊朗不会在2015年之前掌握制造核武器的技术。此项报告的公布,对布什政府的对伊强硬政策造成强烈冲击,它使布什政府难以继续推动更为严厉的对伊国际制裁,也使美国的主战派失去了对伊进行军事打击的理由与口实,缓解了美伊间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正如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所说,“美国的这份新的评估报告应该有助于消除目前的危机”。


  尽管上述几个主要热点地区的矛盾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但必须看到,威胁国际安全的隐患依然存在,形势依然令人担忧。


  这首先是因为,彻底解决上述几个热点问题的难度依然很大。如巴以在12月12日举行的巴以最终地位谈判就开局不利,双方围绕停建犹太人定居点,保证以色列安全等问题各持己见,互不相让,会议无果而终。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已明确宣布,中东和谈不受安纳波利斯会议上有关2008年年底前达成和平协议的承诺束缚。又如针对美国情报部门关于伊朗已终止其核武计划的情报评估,美国总统布什已表示,美国不会放弃在外交上孤立伊朗、推动国际社会对伊朗采取制裁措施的政策,不会排除任何选择。即使是已经取得明显进展的朝核问题,也还存在着朝鲜能否最终完成去功能化并按美国要求完整、准确地申报核计划,美国是否会将朝鲜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中删除,并终止对朝适用《敌国贸易法》等问题。


  更令人担忧的是,旧的地区热点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矛盾又在酝酿形成。如科索沃问题。2007年12月关于科索沃未来地位问题的谈判,因各方立场尖锐对立而宣告失败。受到美国、部分欧盟国家支持的科索沃阿族已表示要在2008年5月前宣布独立,而塞尔维亚、俄罗斯坚决反对。围绕科索沃独立问题很可能再次引发严重危机。又如海洋极地问题。2007年,先有俄罗斯将一面钛金属国旗插在北冰洋靠近北极的海床上,宣示大陆架权利,引起环北极国家(美国、加拿大、丹麦、挪威等)的不满,并相继采取快速反应措施;后有智利、英国提出对南极的领土要求。寒冷的海洋极地正在成为有关国家争夺的新“热点”。此外,诸如巴基斯坦政局动荡不已,苏丹达尔富尔地区的和平进程进展艰难,土耳其军队进入伊拉克境内打击库尔德工人党武装等,这些问题如不能得到妥善解决,都有可能使危机进一步升级。


  四、非传统安全:威胁多样,形势严峻


  2007年,非传统安全威胁依然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国际社会面临严峻挑战。


  在国际反恐方面,尽管国际社会倾尽全力,但恐怖主义蔓延的势头并未得到遏制。“基地”组织头面人物拉登、二号领导人扎瓦赫里频频通过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发表讲话,宣扬“圣战”,甚至回答世界各国媒体的提问。“基地”组织呈“网络化”扩散趋势,遍布全球60多个国家。恐怖主义活动依然十分猖獗,2007年共发生恐怖袭击事件300多起,造成数千人伤亡,涉及到西欧、高加索、中东、北非、南亚和东南亚的广大地区。其中最为严重的事件有,12月11日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市中心发生两起恐怖爆炸袭击事件,造成包括联合国工作人员在内的近200人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12月27日,巴基斯坦反对党人民党领导人贝・布托遇刺身亡,进一步加剧了巴基斯坦国内的骚乱。由于巴基斯坦是有核国家,国际安全问题专家已开始担心巴基斯坦出现核扩散的可能。甚至有专家断言,“基地”组织拥有核武器只是时间问题。严峻的现实警示国际社会,要赢得反恐胜利任重而道远。


  防止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在2007年再次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研究小组指出,与19世纪初相比,全球气温平均上升了0.7摄氏度,如果再上升1.3摄氏度就会产生严重后果。世界经济论坛等有关机构发布的“2007年全球风险”报告强调,气候变化是21世纪全球面临的最严重挑战之一,由全球变暖造成的自然灾害今后数年内可能会导致某些地区人口大规模迁移、能源短缺以及经济和政治动荡。为应对全球变暖的挑战,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召开。会议经过激烈交锋,通过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决定在2009年年底前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新安排举行谈判,并为关键议题确立了明确议程。此次会议为人类下一步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指明了前进方向。


  除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问题外,非传统安全问题还在其他诸多领域对世界的发展与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例如,国际能源安全形势在2007年更加严峻,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大幅上涨,从年初的每桶50多美元飙升至90多美元,直接威胁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地区稳定。美国爆发的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危机,成为2007年世界经济最重大的事件。它导致国际著名投资机构出现严重亏损,国际金融信贷市场出现剧烈动荡。部分经济分析人士认为,次贷危机使美国经济在2008年发生衰退的几率增加,并可能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严重影响。人类在防范禽流感病毒传播方面依然显得束手无策。据统计,禽流感已涉及亚洲、非洲、欧洲的60多个国家,造成200多人和数千万家禽死亡。而一旦这种病毒发生变异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将造成难以估量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面对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严峻的挑战,国际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必须携起手来,承担责任,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唯其如此,人类社会才能在战胜种种挑战中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