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中等教育论文 > 正文

优化中学德育环境,提高中学德育效果

来源:UC论文网2019-04-10 09:20

摘要:

  【摘要】如何优化中学生的德育环境,弥补目前德育工作中的不足和缺失,从而推进中学生德育工作,培养各方面均衡发展的优秀人才,已经成为凸显在我们面前的新的课题。中学生德育工作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提高德育的效果,使青少年得到健康成长,开创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关键词】中学德育环境优化效果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环境的产物,人同时也创造环境。学校德育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德育教学需要良好的教学...

  【摘要】如何优化中学生的德育环境,弥补目前德育工作中的不足和缺失,从而推进中学生德育工作,培养各方面均衡发展的优秀人才,已经成为凸显在我们面前的新的课题。中学生德育工作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提高德育的效果,使青少年得到健康成长,开创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关键词】中学德育环境优化效果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环境的产物,人同时也创造环境。学校德育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德育教学需要良好的教学环境。学生道德素质的发展受学校德育工作,尤其是德育教学的影响,但也受到所处的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中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是我们较为熟悉的。[1、2]


  一、中学德育失效和低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笔者根据自己在中学的几年教学实践,认为突出的问题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部分中学生对德育存在着误解,拒绝或排斥接受道德教育


  现在许多中学生一提到德育课,头脑里就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认为是空洞的说教。不少学生认为,那些“空对空”、“高对高”的德育理念过于理想化、成人化,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与学生接触到的实际生活存在一定差距,使其难以产生认同感。


  (二)德育手段着重“说教”、“灌输”,使德育效果难以持久


  现行的以说教和灌输为主忽视教育主体的教育方式,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道德观念,学生对规范的遵守不是出于道德的需要,而是由于外界的压力。以灌输和说教为主的德育方式,未能有效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品德形成规律,灌输式、说教式的手段和方法让学生被动地接受道德规范和规则,使其在德育过程中缺乏参与的积极性。


  (三)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分离,大大降低了德育实效


  社会、学校、家庭这三个最重要的德育环境在德育问题上没有形成合力,尚未形成完整的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环境,导致的结果就是5+2=0(五天学校教育效果被两天真实世界生话所抵消)。


  二、造成中学德育失效和低效的原因分析


  (一)传统的重共性轻个性的德育观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习惯于从社会需求出发,比较重视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行为准则和集体意识的关注和培养,忽视了个性品质、独立意识、批判精神在提高人的素质,特别是忽视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方面的意义和作用。


  (二)注重封闭式的理论教育,忽视开放式的实践教育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德育实践的具体操作是以说服教育为核心的,其最大的特点是控制性和封闭性,企图通过封闭学校课堂、保留这块“净土”的办法堵塞不良信息,控制学生的行为,对学生进行“理想化”的教育。殊不知,人是具有主体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有自己的思想和信念,特别是在当今开放的信息时代,控制和封闭不仅变得不可能,而且还会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


  (三)社会不良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


  当今中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却令人堪忧、不容乐观,宣传封建迷信及渲染暴力、色情、恐怖的书刊、图片、录相、光盘等,还有那些管理不尽规范的电子游戏厅、电脑网吧,极容易侵蚀青少年身心健康。继网络之后,近几年在,在学生中又出现了一个新宠――手机短信。其中,危害最人的是黄色信息满天飞,以往多在成年人之间流传的“色情笑话”和“荤段子”,通过手机短信已蔓延到了中学生中间。


  (四)家庭对中学生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庭教育对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起着重要作用。虽然家庭教育不如学校教育那样正规和系统,但家庭教育是在朝夕相处的日常生活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的,因此家庭教育对于孩子个性的影响有时比学校教育更持久和深刻。但由于一些家长没有树立家庭教育的正确观念或在家庭教育中缺乏科学方式,对子女的教育不能与学校德育工作协调一致。


  三、优化中学德育环境,提高中学德育实效


  (一)转变德育方式


  在一切都讲究包装的现代社会里,有时候含蓄比直白更容易深入人心,隐蔽教育意图的潜移默化常常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对特定的德育目标的实现或内容的输出,也要注意强调有一定的具体接受情境或情感氛围,当要求学生完成某一既定的任务时,不仅仅要求学生立即按要求去做,更重要的是创设一定情境或情感氛围,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从事这项任务的必要性,主动、积极地去完成。


  (二)优化校园德育环境


  首先是优化物质形态的学校环境一一学校硬件建设。物质形态的学校环境是指学校的建筑物、生态环境、班级教室设置等因素构成的校园物质景观。其二是构建亲情德育环境一一精神形态的学校环境(软环境)。其三是构建制度德育环境一一制度形态的学校环境。


  (三)优化社会德育环境


  社会德育环境可以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两大类,其中经济环境属于硬环境,政治和文化环境属于软环境。在优化经济环境方面,良好的经济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四)优化家庭德育环境


  一是坚持德智并举的家庭教育理念。家庭教育观念是指家长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观念。家长树立“德智并举”的素质教育新理念显得尤为重要。


  二是探索独具特色的家庭教育内容和科学方法。首先,家长应该以身作则,你希望孩子在品行上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自己就要以实际行动先争取成为这样的人。其次,应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素质教育,并重视对青少年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


  (五)加强家庭、学校、社会的联系,形成德育合力


  在我国,家庭、学校、社会有着共同的利益和愿望。家庭德育和学校德育、社会德育有机结合,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大环境,既有益又可行,这是大德育的要求和开放性原则的应有之义。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