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医学论文 > 心理学论文 > 正文

学校教育与中学生心理健康

来源:UC论文网2019-04-11 11:12

摘要:

  摘要:健康心理是衡量合格人才的重要因素,在各个学校教育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共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学校的广泛关注。文章介绍了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阐述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学校教育,心理健康,心理辅导,班主任工作  作者:郦东晖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有资料表明,近年来,我国中学生心理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当前中学生的心理压力强,焦虑、依赖、畏...

  摘要:健康心理是衡量合格人才的重要因素,在各个学校教育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共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学校的广泛关注。文章介绍了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阐述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学校教育,心理健康,心理辅导,班主任工作


  作者:郦东晖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有资料表明,近年来,我国中学生心理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当前中学生的心理压力强,焦虑、依赖、畏惧、厌学、逆反等心理问题较严重,他们的成长环境和价值观与以前的学生有着很大的不同,而现代社会的光怪陆离,贫富差距的进一步加大,国外思想的不断冲击,直接在孩子身上显现出来。他们的信息来源多,自我意识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小,对教师的尊重也有所减弱,学习的意志和兴趣薄弱,不少青少年长期生活在父母、长辈的关心、体贴、呵护甚至溺爱里,缺乏与人进行沟通、交流、协作等方面的训练,对挫折的承受力差,自信心不足。这些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原因等。


  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所有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应抓住一切教育机会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


  1.育人先育德。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点,心理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但它的标准是以德育内容为基础的,健康的心理更有益于德育教育的顺利开展和实际效果的取得。学校的德育教育必须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健康的心理可以调动起学生内在的心理能量,激发学生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从而有利于学生接受他人的德育科学灌输,如果学校德育能够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就一定能解决德育工作中的许多难题。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一工程中,德育是重点,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心理,利用心理策略,激发学生的灵感、上进心、积极性和创造性,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潜能,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2.开展积极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咨询。学校通过学生心理协会、心理工作室和心理保健员组织开展心理学知识竞赛、心理沙龙、拓展训练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利用黑板报、宣传栏、读书角等舆论阵地,在课余时间,开展一系列心理保健知识的专题讲座;定期、不定期地举行以集体或个体为对象的心理咨询活动。


  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工作的老师必须掌握必备的心理辅导技能,了解心理辅导的一般过程,了解心理发展规律,学会观察学生,评估他们的发展水平并及时加以辅导。了解学生间的差异,因材施教,奉献爱心、耐心、细心,与学生谈心,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确立新的适合自己的目标,摆正位置,把握住自己的情绪,防止内心空虚,正确对待学习、生活所带来的压力,学会正确的自我宣泄方法。


  3.利用学科教学渗透心理教育,寓心理辅导于学科教学之中。中学的许多课程本身蕴涵了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如社会课和语文课的教学目标中就含有情感目标,音乐、美术等美育课程在舒缓学生情绪上有着巨大的作用,且能使学生形成一种易于被真善美所打动的敏感心灵,这样的人往往更具有同情心,也更乐观开朗。一个高素质人才要具备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刚强的品格等心理素质。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心理素质。


  教师应积极深入挖掘,对学生实施自觉的、有意识的影响,注重将课堂教学效果渗透到学生人格塑造、成长成才的过程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学校可以利用课堂主渠道,向广大学生传授有关心理保健方面的知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素质差异和学习心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我控制和调节情绪的能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主动为学生排除学习障碍,增强他们克服困难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只有将学生心理保健这项工作抓紧了、落实了,我们才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作为教师,我们不仅在传统理念方面做到了“传道、授业、解惑”,还注意加强了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实施了对人类灵魂的改造工程,真正无愧于心。


  4.在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心理教育,培养自主自立的心理品质。关注孩子,不要关住孩子。课外活动是整个学校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重视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采取不同的措施,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文明、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对学生业余文化生活有积极作用,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发展,使校园充满活力和生机。学生参与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体验的过程比说教更重要。对学生来说,成功的体验要比失败的体验更重要。体验应以活动为载体,通过自主参与各种活动,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人际关系的处理,善于角色分工,学会合作,学会负责。通过活动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正确面对现实的自我和挫折感,把个人和他人的态度联系在一起,通过移情换位加强理解,从而产生和谐共存的体验。这样,学生内心必定会有一种深刻的感受和被净化的自我超越感。


  5.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结合起来。师生关系应该像水一样纯洁美好,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心理安全的教育氛围。在爱的前提下,在充分考虑到学生心理和人格的健康发展的情况下,班主任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特点,因地制宜,随机应变,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善用教育智慧和胆略。要坚持正面教育,坚持预防、治疗和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全面发展。


  如果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学到了知识和技能,但思想意识如出现偏差,那么培养的是近乎次品废品,对社会有害无益。所以即使学生的考试成绩不能算得上是一流的,但他们的知识是全面的,身体是强壮的,心理是健康的,对学习充满热情,对生活充满向往,对未来充满渴望,这难道不是硕大的教育成果吗?


  6.与家长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传统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往往可能片面地注重学习成绩,忽略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思维动向,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的指导,把满足孩子物质要求作为唯一的表达爱的方式。家庭生活中处处以孩子为中心,缺乏平等的沟通与交流,部分家庭的不当教育方法还会使孩子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学校要利用家长会,就共性问题与家长进行双向交流,以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通过家访和个别谈话方式,就个别问题与家长取得联系,找出病因,密切合作,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学校要在家长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让他们之间多一份了解与宽容,进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现代学校教育在本质上应该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认识态度和迎接挑战的积极心态。要真正做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事业,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还需要做更多的努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不是靠部分教师,应全员参与,这样才能为学生的人格成长创设适宜的氛围。心理健康教育绝不是学校一方面的工作,应是三位一体的,学校、家庭、社会要形成一个统一的合力,而不应是方向偏差,甚至互相抵消。我们应该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介入和支持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工作。我们要给学生补充心灵的养分,开启学生心灵的工作是辛苦的,却非常值得。相信经历了成长的阵痛,学生们一定能获得心灵的滋养。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