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中等教育论文 > 正文

初中语文课改探索

来源:UC论文网2019-04-11 14:40

摘要: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层出不穷。这时,有人欢呼,有人怀疑,有人漠视,有人远观。我们语文教师也在改革中摸索前行。从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学生被动学习,到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学习江苏洋思中学到学习山东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方法及导学案的运用。但在具体操作中,有成绩,也有困惑。  一、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来了,我们怎么教?”这...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层出不穷。这时,有人欢呼,有人怀疑,有人漠视,有人远观。我们语文教师也在改革中摸索前行。从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学生被动学习,到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学习江苏洋思中学到学习山东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方法及导学案的运用。但在具体操作中,有成绩,也有困惑。


  一、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来了,我们怎么教?”这是广大参与课程改革的教师的困惑与呼声,也是大家最为迫切的需求。教师从过去的一言堂,变成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学洋思,学杜郎口”盛行一时,从内容到形式,从组织方式到学习方式,教师们亦步亦趋。模式都取得相当成功,教师也于其中受益无穷。大多数语文老师认为:这样的模式教学,学生主动学习了,教师省力了,教学成绩也有所提高,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教师好像没有了什么地位和作用,学生成了语文学习的主体。座位的排法和常规的不同,学生是团坐式,六人围起来,便于讨论问题和展示学习成果。学生课前充分查阅资料才行,课堂才能交流展示。语文一科,课外要用多少时间?从哪查找资料。其它科哪?有那么多时间吗?每个学生都能这样做吗?这一连串的问题怎么解决?难道不令我们深思吗?这样的课堂,气氛热闹非凡,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吗?这样的课堂,教师只是在上课开始提出几点要求,结束时总结一下而已。


  “导学案”的运用,内容和形式是一致的。同备课组的老师共同商议、制定并实施,有的是一人制定,全组复制。从教学任务完成的角度看,它目标明确,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也能提高学生的成绩。但是也有它的弊端,学生的学习限制的较死,按照老师设计的模式去学、做题、测评,自主发挥的空间少。这样的学习学生究竟有多少自主,究竟有多少个性和创新思维的发挥呢?


  真正的语文学习,一定要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适时地点拨、启发、释疑。课堂上交给学生较多的静思默想的空间,不需要太多表面上的热热闹闹。有的老师好像是,学生一静下来思考几分钟,就呆不住了,觉得冷场。老师们要坚决做到不干扰学生学习的安宁和静谧,让学生真正平心静气地阅读、思考、分析、研究。彻底地融入丰富的语言世界、语文生活,在亲近、体验、感受和实践中,逐渐养成自己的语文素养,这才是语文学习的基本。放手让学生在反复诵读课文、自主处理课文信息、感受语言文字和联系生活积淀中去主动探究。尽管这样的探究有时显得幼稚,不成熟,但毕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由探究性学习引发而来的就是学生的合作交流。值得探究的地方很宽泛,也很深邃,如文本主题的不确定性,作者感情倾向和观点态度的多元化解读,对人物、事件的不同评判等。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探究性学习的要求。既然学生对语文教材的感悟不同,语文教师的任务就是启发学生,帮助学生,允许学生抢接话,不必举手等待老师的批准;错了允许重答,想好了可以在补充,不明白的问题允许提问;老师们错了允许提意见。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探索求学的欲望自然被激发,课堂才称其为民主的课堂。


  二、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与工具性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为了体现这一教学理念,许多老师无论什么教学内容一律把拓展延伸放在首要位置。比如一位语文老师上《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抛出这样一个问题:花样美男邹忌的理性思考带给人们哪些启示?问题一出学生回答非常活跃,教师也极为兴奋。这堂课从学生的情绪调动角度评价当属成功。但实际上存在一处硬伤:工具性知识的完全遗忘,就文本而言,理解和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句式的类型和特点,把握文章结构和写作特色,应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实际情况恰是避“实”就“虚”,这样的语文课堂,语文能力目标怎能得到扎实的落实?


  信息技术和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多媒体的应用走进了课堂,多媒体的出现为教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快捷、大容量。文字图片的投影使得课堂变得直观,影视地播放使得课堂变得生动,背景音乐的渲染使得课堂充满了情感。好用但不能乱用,课件统治课堂,教师不能因材施教,师生难以情感交流。教师这时要适时适量地去用课件,抓住语文课堂的根本,阅读,品味,理解课文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真实的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这个词可以拆解为“语文”“课堂”“教”“学”四个词。这四个词是这样统整在一起,这就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演绎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启发、引导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语文课要成为地地道道的语文课,而不是其它课。要还语文课本来面目,语文课要读,多种形式地朗读,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与文本最直接的交流。课堂上书声朗朗是多么令人神往!或慷慨激昂,或摇头晃脑,或抑扬顿挫,或低吟浅唱,读也陶陶,颂也陶陶,乐在其中,醉在其中。


  读和写是一对天作之合的佳偶,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如读了杨绛的《老王》,我们自然会想到我们身边生活着这么多鲜活而令人感动的生命,他们境遇艰苦但从没放弃对生活的执着,“善”的种子总是很容易在他们身上生长传播。老王的质朴与善良让人感动,我们身边有许多这样的人物,他们各有自己的特色,只要仔细观察,学习文中的写法,就一定能写出生动传神的文章。这样的阅读就是有效的阅读,就是读写一体化的阅读,就不会出现学了多年语文而不会写一篇像样的文章的事情。


  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我们学习着别人的经验,结合自己实际情况,选择着、改善着,一定要坚定地走在自己的路上。正如齐白石先生说的“学我者王,似我者死”,其意谓学画画,需要学习画的神韵,而不是学画的临摹,要追求做到神似形不似。我们需要追求的是韵,而不是形;需要行赏别人的园,种好自己的田。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