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高等教育论文 > 正文

民俗学与社会发展

来源:UC论文网2019-04-11 15:42

摘要:

  【摘要】作为一门专门研究大众行为模式、文化心理、社会基础及其当下状态等方面问题的学科,民俗学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当代社会发展对民俗学能否顺利地发展和怎样发展也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为民俗学发展创造了契机。  【关键词】民俗学;社会发展;作用  1846年,英国学者威廉・汤姆斯创造了“Folklore”一词,通常译为“民俗学”。在汤姆斯的定义中,“Folk”指民众,...

  【摘要】作为一门专门研究大众行为模式、文化心理、社会基础及其当下状态等方面问题的学科,民俗学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当代社会发展对民俗学能否顺利地发展和怎样发展也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为民俗学发展创造了契机。


  【关键词】民俗学;社会发展;作用


  1846年,英国学者威廉・汤姆斯创造了“Folklore”一词,通常译为“民俗学”。在汤姆斯的定义中,“Folk”指民众,“lore”指知识、学问,两个词合起来的意思是民众的知识或学问。汤姆斯的定义很快被许多欧美国的学者所采纳,标志着真正具有学科意义的民俗学的诞生。民俗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来就是社会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对规范国民行为、加强道德建设、提高民族凝聚力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等都有着重要影响。由此,确立民俗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更好的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服务,并且在社会发展中不断促进、完善民俗学学科建设,是我们现今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一、民俗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民俗学是一门以民间风俗习惯为研究对象的人文科学。”研究的是民族文化的基础部分,其特殊的内涵和地位,对社会的发展有独特的作用和影响,人类社会的进程也越来越显示出民俗学研究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民俗学是研究民族民间风俗习惯发展规律的科学,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息息相关。优秀的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是人们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的浓缩。学习民俗学,了解民俗文化,可以使我们从更深层面了解我们的民族,树立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振奋民族精神。同时这些民俗文化也是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历经千百年锤炼和检验凝聚筛选出来的行之有效的一些文化规范,对人民有着广泛的影响,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有着强大的教化功能和调节作用。


  钟敬文先生也曾在自己的论著中倡导发挥民俗文化对国民精神的建设作用,认为民俗学可以用来“发扬优良传统,鼓舞、教育今天的广大人民。”在现代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民俗文化更是发挥着必不可少的精神调节作用。人们普遍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孤独、焦虑、忧郁在人群中广泛存在,需要进行一定的心理疏导和精神治疗。而通过民俗学的研究,加深对民俗文化的了解,积极地参与进一些民俗活动中,不仅可以使我们的精神得到调节,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人与人之间交流交往的机会和场合。既有利于个人身心的和谐,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


  (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民俗文化的经济价值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开展民俗学的应用研究,将使“民俗”在现代化经济建设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民俗学的研究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能为国家和个人带来实际性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帮助某些贫困地区的人民脱贫致富。因为民俗文化本身就是一种经济资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民俗文化的经济价值,搞民俗旅游,开发生产民俗文化产品,都能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不少少数民族地区都制定了充分利用民族文化优势来发展各种形式的旅游以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云南更是一个典型,以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来促进民族地区的脱贫和经济文化的发展,促使云南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把振兴传统民族文化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携头并进发展文化经济,将成为民俗学研究今后需要努力的一个方向。


  (三)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制定国家政策


  “民俗的作用,在于根据特定条件,将某种方式予以肯定和强化,使之成为一种群体的标准模式,从而使社会生活有规则的进行。”民俗可以说是一种约束面最广的行为规范。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成文法所规定的行为准则是有限的,只不过是必须强制执行的一小部分,而民俗却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形中支配着人们的所有行为。本尼迪克特在《文化模式》一书中也指出,“正是由于习俗是基本的,因而习俗就存在于意识关注的领域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难意识到民俗的规范力量,因此也就不会对此加以反抗。人们都在无意识地遵从着民俗的指令,整个社会也就变得安定有序。


  同时,学习民俗学,了解民俗文化,也可以为国家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习俗犹如一面透镜,没有这面透镜,社会理论家们将一无所见。”而中国,自古以来就懂得合理利用这面“透镜”,从古至今的政策制定者都非常重视考察民俗。先秦时期就有国君根据民歌来“观风俗,知得失”,制定或调整国家的方针政策的记载。现今,民俗学的发展和研究,仍然有利于我们社会制度的建立,对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四)有助于抢救和保存文化遗产,促进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


  民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不过在市场经济社会大发展中,其面临的生存危机也令人堪忧。随着民俗学的深入研究,我们得以更好的传承与弘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也能抵御外来腐朽文化的侵袭。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民俗学有自己的任务。钟敬文先生认为,民俗学的任务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尽可能的收集流传在广大人民群众当中的生活文化活动现象,加以整理研究,借以阐明一向不被重视的真实的民众的文化活动及精神状态和特点。民俗学的研究,使得我们对民俗文化的生存现状有着清醒、深刻、紧迫的认识。民俗学者们也积极投身于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中,发挥自己的专长,帮助文化部门制定相关的政策,使得保护工作得以稳进行,促进了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为我们及子孙后代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社会发展为民俗学发展创造了契机


  民俗学从诞生以来,对社会的各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而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也为民俗学的发展创造了契机。


  (一)社会发展为民俗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每一个学科的发展过程都与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联,其所在国家的政治变化和社会、经济秩序的变革都会对其产生影响,而中国民俗学也不例外。纵观中国民俗学的发展历程,从1918年正式诞生算起,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这近百年当中,民俗学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间曾发生过多次中断或者目标转移的情况,深深地受到了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对于民俗学能否顺利地发展和怎样发展都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而当代中国为民俗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环境,在这个讲求多元化、兼容并包、和谐安稳的社会里,民俗学拥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学科性质变得更加自由和开放。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文化意识也会普遍提高,对于民俗文化的重视程度将会不断加大。终有一天,民俗学将会在未来社会科学发展中受到应有的重视。


  (二)社会发展为民俗学的发展拓展了空间


  “民俗应社会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并为其服务,民俗也因其功能的变化而变化,因其功能的消亡而消亡。”民俗的产生与变迁是与人类社会的形成与发展相辅相成、同步进行的。不同时期的社会发展有着不同的需要,而这一时期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也发生着一定的变化,由此,必将对民俗学这门学科提出新的要求和任务,为其发展拓展了空间。


  现在中国许多行业(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大发展,将会为民俗学的生存创造良好的环境,为民俗学的应用研究提供广阔的天地。比如旅游业的兴起,促进了旅游民俗学的产生;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生态问题,生态民俗学也应运而生等等,还有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应用民俗学,更是与当前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同时,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为民俗学提供了新的研究课题。如农村人口的流动带来的乡村与城市的民俗变化、乡村城镇化过程中传统民俗的变化、民俗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少数民族社会发展中民俗的演变等等,这些都是当代民俗学应该研究的内容,不仅扩展了民俗学的研究领域,同时也使民俗学这门学科与时俱进,更具有现代意义。


  (三)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为民俗学研究提供了很大帮助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化不断加强,民俗学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也受益匪浅,使得学科性质不断得到完善和提升。尤其是电子传媒的出现,更是对民俗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开拓了民俗学研究的新领域,增强了相关学科的交叉与结合,促进了民俗学的进一步发展。


  过去的理论是建立在过去传统方式的基础上的,老一辈学者们的理论已不能完全适应在现代科技影响下民俗学的研究。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可以引用信息论、传播论,来不断完善民俗学的理论研究。在实地田野调查过程中,可以使用一些现代科学采录工具,如录音、照相、摄像等。这些设备的使用为民俗学的采录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也为民俗学的忠实记录和立体效果带来了保障,大大提高了民俗学田野调查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此外,随着中国社会现代化及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不仅有利于学科队伍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也将大为拓展民俗学对外交流的空间和渠道。为国内外学者提供了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能够及时引进一些先进理念和研究方法,了解科研教学动态,共享学术界前沿性研究成果,使得学术视野更加开阔。加强世界范围内的民俗学研究者之间的学术联系,促进民俗学研究的国家交流与合作,有助于完善中国民俗学学科体系。


  三、结语


  民俗学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民俗学的学科建设,需要社会发展的外部动力与学科内部建设的动力互相作用,因势利导、与时俱进,获得学科发展的高度和空间,完善学科理论体系和架构。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为民俗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社会的急速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其对民俗学学科本身的学术性带来的一定威胁。我们要重视民俗学的发展,将民俗学放在社会时代的大背景中来进行研究,发展与民俗学相近的学科的研究,促进边缘学科的发展,从理论上解决民俗文化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使得民俗学在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继承弘扬民族文化遗产、促进社会移风易俗、促进各民族团结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等方面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简介:唐艳丽,云南大学民俗学13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文化,神话学等。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