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器官移植的历程

来源:UC论文网2019-04-15 10:40

摘要:

  美好的设想千百万年以来,造成人们死亡的原因并不一定是全身所有器官都损伤或衰竭,而可能仅仅是某一个器官损伤或衰竭所致。那么,人能不能像机器一样,某一个零件损坏了,换上一个新的,使机器重新运转而不致报废呢?这个美好的设想很早就有了。传说我国战国时代的医学家扁鹊(又叫秦越人)就曾经做过“剖腹换心”的手术,连西方国家也公认这是人类对器官移植的最早设想。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有一幅名画,画上一个圣徒锯掉生癌的...

  美好的设想千百万年以来,造成人们死亡的原因并不一定是全身所有器官都损伤或衰竭,而可能仅仅是某一个器官损伤或衰竭所致。那么,人能不能像机器一样,某一个零件损坏了,换上一个新的,使机器重新运转而不致报废呢?这个美好的设想很早就有了。传说我国战国时代的医学家扁鹊(又叫秦越人)就曾经做过“剖腹换心”的手术,连西方国家也公认这是人类对器官移植的最早设想。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有一幅名画,画上一个圣徒锯掉生癌的腿,换上一名黑人死者的腿,这是比扁鹊晚了一千多年的欧洲启蒙思想。但这些毕竟是传说和设想,按当时的医学水平,根本不可能开展器官移植。


  最先移植的器官――肾


  真正开展器官移植研究是本世纪的事,而首当其冲研究的器官是肾脏,因为人和其他哺乳类动物都有两个肾,取一个肾不致造成供肾者死亡,这是因为肾周围组织器官联系较少,外边有一层脂肪囊,剥离较为容易。


  1902年,奥地利医生乌尔曼,首次完成了动物的肾脏移植手术,但存活时间很短。1936年,前苏联医生伏诺洛伊给一位26岁的肾功能衰竭病人做了肾移植术,这在人类是第一例,患者术后仅活了48小时。1952年,法国一位16岁的木工因外伤造成肾破裂,大出血不止,医生按照常规,准备做破裂肾的摘除术,以挽救病人的生命。但事有凑巧,原来这个木工是先天性的一颗肾,这惟一的一颗肾摘除后,病人必死无疑。医生在万般无奈之下,将这一消息告诉了木工的母亲。母亲很爱她的儿子,愿意捐出一颗肾挽救儿子的生命。于是该医院的第一次移植手术正式开始。手术进行得十分顺利,患者术后恢复也十分良好,但在术后第22天的时候,病人突然死亡,整个医学界为此而震惊。经科学鉴定,手术及用药均无问题,那么死亡的原因是什么呢?医学家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免疫排斥反应,简称排异。


  器官移植的难题――排异


  原来,人体有一个非常微妙的本领,它能够识别“自己的”和“外来的”组织,凡是自己的组织都一概接受,凡是外来的组织都一概排斥。美国免疫学家和遗传学家乔治・斯内尔经过成千上万次的实验研究,在老鼠身上发现了“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H2系统。1958年,巴黎大学年轻的血液学助教让・多塞发现了人体白细胞相容性抗原(HLA),认为这就是人体内的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相当于斯内尔发现的老鼠体内的H2系统。


  进一步的研究指出,不仅白细胞表面,而且红细胞以外的所有组织细胞表面都带有HLA抗原。为什么器官移植以失败告终呢?归根结底是由于供体和受体的HLA不匹配所致。这样一来,受体的免疫系统受到不容性外来抗原的刺激而产生具有免疫功能的抗体时,就会对外来的“异己分子”发动猛烈的攻击而使移植器官遭到破坏,使器官移植归于失败。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巴鲁什・贝纳塞拉夫确定了免疫反应的基因,提出这种基因如何指导T细胞发挥免疫功能的理论,他的发现有助于解释人群中HLA系统与疾病易感性的联系,使整个医学界对免疫学和遗传学产生了全新的看法。


  1980年12月10日,瑞典科学院在斯德哥尔摩隆重举行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授奖仪式,上述三位科学家――乔治・斯内尔、让・多塞和巴鲁什・贝纳塞拉夫分享了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是他们揭开了“排异”之谜,攻克了器官移植的难题。


  人体的HLA是由细胞内第6对染色体上的一组基因决定的,每个人的细胞都有46条(23对)染色体,其中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这样,同卵孪生子的HLA是相同的,同胞兄弟姊妹的HLA只有1/4相同,亲缘关系越远,HLA相同的几率越小。若植入HLA不相同者的器官,则一律发生排异。在没有血缘关系者之中寻找一个HLA相同的人,那比大海捞针还难。不过,全世界的人口有50亿,在这众多人口中,或许能找到一个HLA相同或相似的人。这种检查方法叫做组织配型。


  器官移植必须先做组织配型,尽量选择HLA系统相同或相近的供体,以减轻排异反应。另一个重要措施是服用一些抗排异药物,以抑制受体的免疫排异。作者: 段振离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