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政治哲学类 > 政治哲学论文 > 正文

延安精神的集中体现

来源:UC论文网2019-04-20 09:46

摘要:

  70多年前的1942年10月19日至1943年1月14日,中共西北中央局在延安整风运动期间召开了长达88天的高级干部会议,史称西北局高干会。  在高干会闭幕会上,西北局为提高干部对于经济建设工作的认识、鼓励干部努力工作起见,对领导国民经济建设及公营经济事业成绩昭著而又刻苦奉公、在群众中有威信的王震等22名干部,予以隆重奖励。受奖干部亦称生产英雄。奖品除毛毯外,更有毛泽东亲笔逐一题字的奖状。奖状...

  70多年前的1942年10月19日至1943年1月14日,中共西北中央局在延安整风运动期间召开了长达88天的高级干部会议,史称西北局高干会。


  在高干会闭幕会上,西北局为提高干部对于经济建设工作的认识、鼓励干部努力工作起见,对领导国民经济建设及公营经济事业成绩昭著而又刻苦奉公、在群众中有威信的王震等22名干部,予以隆重奖励。受奖干部亦称生产英雄。奖品除毛毯外,更有毛泽东亲笔逐一题字的奖状。奖状为红色花边漂白布,约一尺长、五寸宽。


  22名受奖干部的年龄、籍贯、职务以及毛泽东的题词,制一览表如下。


  高干会闭幕后不久,2月3日,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以头版整版(并接第二版)详细报道了西北局对22名生产英雄的奖励、毛泽东为受奖同志的题词、受奖同志的职务及主要成绩介绍,并刊发社论《向领导经济建设受奖同志学习》,还配有王震、晏福生、黄静波、刘秉温、王丕年、惠中权、刘建章、马文瑞、马锡五、习仲勋等10名同志的木刻画。


  在中共党史上,像此种由党的领袖一次性给为数众多的干部题词予以嘉奖的情形是空前的,而毛泽东的题词,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好好学习。


  在22名受奖干部中,年龄最大的56岁,最小的22岁,平均年龄34岁,是一个年轻化的干部群体。其中,来自陕甘宁边区本地的干部15名,占68%,来自湖南、四川和江西的外来干部7名,占32%,这说明中共中央既重视本地干部在边区经济建设中的优势作用,又重视外来干部的优势作用,因而边区经济建设成绩的取得,是本地干部和外来干部优势互补、共同奋斗的结果。受奖干部分别来自陕甘宁边区党政军三大系统,其中,党的系统6名,政府系统8名,军队系统7名,但不论属于党政军哪个系统,在边区的大生产运动中,他们是领导干部,更是生产英雄。他们来自劳动人民,是真正从劳动群众中成长起来、涌现出来的干部和英雄。


  从题词内容及特点来看,题词涵盖了受奖干部在生产和工作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原则、信仰、品行、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等层面,内涵丰富,成为衡量一个模范干部的指标体系。在表达方式上,形式多样,既有肯定式,又有否定式,并加以修饰和强调,如“坚决”“善于”“无限”“密切”、“一刻也不”“不…不…”等。此外,有的题词借用了成语典故,如“实事求是”“以身作则”“大公无私”“不屈不挠”等。题词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因人而题,特色鲜明,既贴切又含蓄,既是对受奖干部在生产和工作中取得的成绩的褒奖,也是对他们以后工作以及对其他干部工作的勉励。题词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形成巨大的鼓舞力量。对受奖者而言,领袖的题词是无尚的光荣和永恒的纪念。


  22名受奖干部获此殊荣的原因,王震代表受奖干部在答词中说:“这是由于毛主席、朱总司令提出了在长期抗战中发展生产、克服困难的正确方针,毛主席号召我们要自己动手,朱总司令亲身指导实行屯田政策;这是由于中共西北局和边区政府的正确政策;这是由于广大干部、战士和人民热烈地响应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号召和拥护西北局和边区政府的经济建设政策。”总之,这个光荣,是在党的正确理论指导下,干部和群众努力的结果。


  22名受奖干部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呢?《解放日报》社论从四方面作了总结:第一,他们认清了当时边区的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积极领导群众和机关部队的生产事业,发展了经济,保障了供给,改善了民生。第二,他们不保守,不空谈,有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精神,因而具有创造精神。这是领导工作中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第三,与坐在机关写计划、发指示,不发动群众、不教育干部、不研究具体方法、不检查、不总结的官僚主义作风截然相反,他们能深入群众,依靠群众的力量,毫无官僚主义的习气。第四,他们艰苦卓绝,对党、对事业抱有无限的忠心,在执行政策上坚决,在个人生活上切实朴素,在工作中以身作则,不夸不骄,在群众中威信很高。


  70年前毛泽东为西北局22名受奖干部的题词对于新时期党的各级干部发扬延安精神、坚持群众路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延安精神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体现在具体的人和事当中。毛泽东给22名受奖干部的题词无一不是延安精神的具体体现和重要内容,22名受奖干部的英雄事迹及成绩就是对延安精神最丰富、最生动的诠释。


  22名受奖干部之所以成功,主要不是客观条件特殊有利,而是因为他们身上有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他们能认清经济建设工作的重要性,根据当时当地和自身的具体特点,一切经过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并且以艰苦卓绝的精神来领导生产建设。以延安县论,县上领导数年如一日地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工作,干部不仅组织自己的人力物力去生产,而且带领和帮助群众开展互助合作生产,成立了著名的南区合作社,形成了“刘秉温生产方式”,群众财富增长率位居全边区各县第一,财政负担能力也位列第一。此种精神就是党在整风运动中所提倡的正确精神,就是创造性的马列主义精神,就是原生态的延安精神。


  对于新时期党的各级干部来说,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就要向延安时期西北局奖励的22名干部学习,将勇于创造、切实朴素、以身作则、不尚空谈、为党为国、为群众谋福利等精神贯穿在实际工作中,成为做好各项工作的力量源泉。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1943年1月14日,西北局高干会闭幕,毛泽东莅会首先作了关于领导问题的讲演,他用“集中起来,坚持下去”两句话,阐明了领导的真实意义,指出党的领导就是集中人民意见,经过思考研究变成党的意见,然后又把党的意见拿到人民中去实现,这就是所谓的群众观点和领导艺术。6月1日,他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进一步明确提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毛泽东给22名受奖干部的题词集中体现了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工作作风。其中,给6名党政领导干部的题词中直接带有“群众”二字,2名县委书记,2名县长;1名分委书记,1名分区专员。给延安县县委书记王丕年和县长刘秉温的题词相同,都是“善于领导群众”。他指出:“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完全是布尔塞维克的精神。他们的态度是积极的,在他们的思想中、行动中,没有丝毫消极态度,他们完全不怕困难,他们象生龙活虎一般能够征服一切困难……我们希望全边区的同志都有延安同志这样的精神,这样的工作态度,这样的和群众打成一片,这样的调查研究工作,因而也学会领导群众克服困难的马克思主义的艺术,使我们的工作无往而不胜利。”


  对于新时期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坚持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工作作风,就要做到“善于领导群众”“密切联系群众”“一刻也不离开群众”“面向群众”“为群众谋福利”,坚决反对脱离群众和官僚主义。作者: 贺永泰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