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中等教育论文 > 正文

高中历史教学之我见

来源:UC论文网2019-05-04 10:26

摘要:

  新历史教材与旧历史教材相比有下列变化:其一是强调专题性,打破了以前中国史、世界史的大体系,按照内容性质划分为三个模块,分别对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思想文化、科技等专题进行连续性的论述,这样有利于形成学习板块,有利于教学和学生自主性学习;其二是以问题为中心,三大学习模块以相应的核心问题为主题,共分为25个学习专题,有利于把握重点。选修课也包括41个学习专题,可以互为补充;其三是改变了《教...

  新历史教材与旧历史教材相比有下列变化:其一是强调专题性,打破了以前中国史、世界史的大体系,按照内容性质划分为三个模块,分别对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思想文化、科技等专题进行连续性的论述,这样有利于形成学习板块,有利于教学和学生自主性学习;其二是以问题为中心,三大学习模块以相应的核心问题为主题,共分为25个学习专题,有利于把握重点。选修课也包括41个学习专题,可以互为补充;其三是改变了《教学大纲》以政治史为主的结构,明显加大了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思想史、科技史等方面的内容。


  教材变了,试卷测试重点也发生了变化,2011年新课标文综卷中的历史题重在测试学生对同类事物的比较能力。在试卷上找不到死记硬背的试题,这样的试题使学生觉得只学课本没有多大的意义,也使教师觉得照本宣科也在做无用功。如何教高中历史是每个历史老师思考的问题。我不仅对大学历史教材和中学历史新教材熟悉,而且在中学从教多年,我觉得高中历史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把教材当做资料去处理,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高中学生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他们在阅读课文时能找出课文的重点、难点、知识结构,如果老师还按过去的教学方法去做是不会引起学生的注意的。我认为:教师应该把课文中的知识要点设计成填空题,把这些填空题印在纸上,在上课前交给学生,一上课,就叫学生一边阅读课文,一边做题。这样做,比老师讲,学生记笔记效果要好得多。把具有争议的问题摆在黑板上,学生自然会去争论,会去找材料,最后会把答案弄出来。为了防止猴子掰玉米现象出现,不妨给学生几分钟抄黑板上的题的时间,把黑板上的疑难题抄下来,供以后复习时参考。然后再把本课堂上该记忆的重点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抄下来。


  二、补充与课本内容相关的史料,会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


  每一课都有学思之窗和课堂延伸,编书者有意在引导学生阅读史料思考问题。有些史料很简单,一看就明白材料的意思。例如:思考题:有人说:“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的继承者。”这种意见是否有道理?书上陈述的资料是:魏源“师夷长技”的唯一目的是“制夷”,即抵抗外国侵略者。洋务派“师夷长技”的目的,首先是对内镇压农民起义,其次是在与列强保持“和好”条件下,徐图自强。从陈述的资料可以看出:二者都主张向外国学习,但他们的目的不一样:前者是为了救国,后者是为了镇压农民起义,挽救江河日下的清朝统治。因此,如果说:洋务派是魏源的继承者,是从学习方式上讲的。学生一看到这些材料,马上就会想到课本上的选官制度。由此可知,补充史料,深化教材,强化学生记忆是必要的。


  三、培养学生捕捉综合信息的能力


  先给学生一段材料,让学生读,接着问这段材料是什么意思,说了几点,逼学生去思考,去找信息,再接着鼓励学生把找到的信息说出来,老师顺势把学生没有说出的信息补充出来。老师再回过头来用书面语言把要点串起来。例如毛泽东思想这一课,如果让学生概括出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主要思想,学生初遇此问题不容易说出答案。纵观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的规律:毛泽东思想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是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纲领性文件,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这种发现信息,整合信息的过程,也是学生能力培养的过程。


  四、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材料的能力


  平时上课,如果遇到同类的材料,老师要有意识把同类的材料放到一起作比较,找出材料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找出问题的实质。


  现在历史题重点测试学生历史知识面、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就课本论课本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要想把历史课教好,作为任课教师必须广泛阅读历史书籍,用课外资料来充实课本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概括材料,运用历史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只有这样做,才能尽一个历史老师的责任,才能在历史教学评比中居于领先地位。作者: 黄建华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