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中等教育论文 > 正文

浅析高中历史教学

来源:UC论文网2019-05-04 10:27

摘要:

  摘要:当前,历史教学不受学校的重视,家长不重视,学生当然也不重视,历史教学成了一项很困难的工作,不管教师怎样去教,学生都不愿意去学,上课时纪律也不好。那么在这样的现实面前,用怎样的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发挥历史教育功能,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呢?作者据此问题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师;兴趣  作者:赵莞丽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

  摘要:当前,历史教学不受学校的重视,家长不重视,学生当然也不重视,历史教学成了一项很困难的工作,不管教师怎样去教,学生都不愿意去学,上课时纪律也不好。那么在这样的现实面前,用怎样的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发挥历史教育功能,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呢?作者据此问题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师;兴趣


  作者:赵莞丽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9-0238-01


  在教学中,许多学生反映,他们其实喜欢历史,但不怎么喜欢上历史课。因为,他们感到历史课往往远离现实生活,枯燥乏味。那么,如何让学生既能触摸到历史的真实,体验到历史学习的乐趣,并从中获得对历史问题的深刻认识呢?笔者认为,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过程是根本。


  我觉得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架设知识“桥梁”,引生入胜


  要使学生真正学好历史,提高教学质量,仅仅有激情的语言是不够的,还必须借助知识"桥梁",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


  现行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的特点之一就是结论性内容较多。这很容易使教师产生错误的看法,认为历史课没有什么内容好讲,只须向学生灌输结论,使他们记住该记的内容就行了。其实高中历史课的教学不仅是让学生认识教材上的结论,而且要使之理解、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历史问题,从而认识社会。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能只充当专家学者的传声筒,简单地将知识“复印”到学生的脑中就行了,而是要充当学生与知识之间的媒介,帮助学生架设通向教材结论的桥梁,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培养其历史思维。例如:关于“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的原因”这一内容,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跟学生强调"这是由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所决定的,是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使供需矛盾日益尖锐的结果",而不能摆事实讲道理,大多数学生在上完课后仍不知所以然,他们只能机械地将之记在脑海中,这样的效果并不好。在课堂上,我采取的方式是先向学生展示了三段相关的材料:其一是经济危机发生前美国社会财富分配悬殊的情况,其二是危机前美国的各行业生产规模快速扩大,以及工人工资增长相对缓慢的材料,其三是危机爆发前美国股票价格不正常地暴涨的材料。然后让学生自己分析、讨论并发表看法,我只在旁加以指导、点拨,以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的本性是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在无政府干预下会盲目扩大生产,同时也因资本家的贪婪,工人实际收入增加根本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造成社会贫富悬殊,社会总体需求相对缩小,加上当时人们把投机证券视为发家致富的捷径,使股票价格飞涨,掩藏了供需矛盾,使危机更具破坏性。学生便对教材中关于“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的原因”的阐述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在课堂上,多利用一些知识媒介,不仅能使枯燥的历史课变得“有血有肉”,让学生产生求知欲,而且有利于学生理解教材上的结论,甚至还能发现新问题,得出新颖的结论,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思路,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面


  恩格斯曾说过:我们只知道一门社会科学,那就是历史科学。我也经常听说“文史一家”、“史地一家”、“政史一家”甚至还有“史艺一家”,这都是因为历史学涉及的方面实在很广,和哪里都可以扯上一点关系。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面,而不是仅仅知道书本和考纲的内容。大到现今的时事政治,小到古代的小城镇,都应该有所知晓,未必要精通,但必要时可以与书本相联系,作为在课堂上吸引和激起学生兴趣的武器,不仅活跃了课堂内容,改变了枯燥的讲课,而且增添了教师自身的个人魅力,使学生愈发对历史课堂感兴趣。随着新课程改革大潮的兴起,历史教师也不能一味的面对过去,面对历史,应该及时地跟上潮流,加强新课程理念的培养,运用现代化新理念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首先,导入新课开始就要注重激发兴趣。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语的效用在于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缩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从导入语中产生疑问,形成一种渴求有关知识的心理,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心理状态。其次,讲课过程中,适当引用一些故事,激发兴趣。历史知识浩如烟海,其中能收入课本的只是极少的部分,在讲课中,如能适当的补充形象具体的名人逸事,历史传说等,既能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又可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历史事件、人物的了解,此外还能在此基础上进行爱国主义或思想道德的教育。再次,可以通过表演增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角色扮演、戏剧表演、形象模拟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也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4.授课激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历史学科的特点,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启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索,进而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活跃的状态,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4.1旁征博引,激发学生探知欲望。历史知识浩如烟海,其中能收入课本中的只是极少部分。在讲课中,如能适当补充形象具体的名人轶事、历史传说、历史小常识、历史笑话等,既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又可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4.2创设问题,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贵有疑,有疑才有所思,有思必有所得。在讲课过程中设置疑问,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时能活跃课堂气氛。不同的内容,可以选取不同的激活方式。如学习“国共合作”时,设问学生,共产党为什么要与国民党合作?国民党为什么要与共产党合作?促成合作的外部因素又是什么?一下子议论纷纷。讲到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时,设问学生,假如把“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加上问号,让你用史实说明,你将怎么办时,学生便陷入了思索之中,然后便说出一些自己的理解。课堂气氛热烈,同学们或是情绪激动,据理力争;或是平心静气,阐明因果;或是通情达理,一分为二。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