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经济管理论文 > 金融论文 > 正文

国际金融一体化成因

来源:UC论文网2019-05-08 10:00

摘要:

  国际金融一体化的含义和标志国际金融一体化的含义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金融资源、金融市场、金融活动的的融合、相互作用日益增强的状况的进程,金融机构的国际化经营水平提高,以及各国金融体制、金融资产价格趋同的态势。其主要标志是:  主要金融指标趋同,各类金融产品的价格之间有很强的内在联系和互动性。在世界范围内,任何两种货币之间的在同一时刻都是一样的。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西方主要金融市场之间的利率连...

  国际金融一体化的含义和标志国际金融一体化的含义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金融资源、金融市场、金融活动的的融合、相互作用日益增强的状况的进程,金融机构的国际化经营水平提高,以及各国金融体制、金融资产价格趋同的态势。其主要标志是:


  主要金融指标趋同,各类金融产品的价格之间有很强的内在联系和互动性。在世界范围内,任何两种货币之间的在同一时刻都是一样的。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西方主要金融市场之间的利率连动性显著加强,利率差异大幅度下降,利率差异的平均值降至0.2%左右,利率偏差与期望值(汇率升贴水)也较为接近。在市盈率、债务/股权比例和资本充足率等方面各发达国家的差距在缩小,外国所有权比重在各国都有所提高。汇率与利率、利率与股票债券价格、即期和远期交易价格等之间的连动性大大增强了。


  全球性金融市场已形成。国际信贷市场、证券市场、外汇市场等各类金融市场之间的界限正在消失,金融业也没有严格的业务范围。外汇市场已是全球一体化的市场,全球性证券市场已初步形成。世界各金融中心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各金融中心因时差而交替运营;但全球金融投资者和投机者借助现代通讯信息技术可以全天24小时在任何一个主要金融市场不停地进行各种金融活动。全球性的资金调拔和融通在几秒钟内就可以完成。


  金融机构的国际化、全球化经营水平提高。二战后,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纷纷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从事跨国经营,形成了遍布全球的机构网络。近几年来,国际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并购浪潮造就了一些超巨型的金融机构,尤其是超级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这些金融超级巨头合并以前规模已十分庞大,国际经营已很普遍,合并后就更好实施全球化战略和经营。除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外,大量其他金融机构,如证券公司、财务公司、保险公司、外汇经纪商、基金、票据商、贴现商等也加入到国际化、全球化经营的行列中。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机构的跨国经营也有相当发展。


  金融体制趋于一致。WTO的多边自由贸易体制在全球金融服务贸易领域得到贯彻。浮动汇率制,尤其是管理浮动汇率制是世界主要汇率体制。混业经营已是大多数发达国家的金融体制。巴塞尔协议倡导的国际银行风险管理规范被很多国家采用。


  这些标志表明国际金融一体化是一种客观存在。


  国际金融一体化的成因


  世界实体经济国际化、一体化、全球化发展。世界出口在世界生产中所占的比重在20世纪初大约为7%-9%,1998年上升到24.3%,1950年至1997年,全球生产才增长5倍多,而同期的全球贸易则增长了15倍多。这表明,国际贸易在各国经济的作用和影响力日益增强,各国国内生产越来越多地面向世界市场。1956年―1997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增长了近20倍,超过了国际贸易的增长。对外直接投资是企业跨越国界,在世界范围内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的迅猛增长意味着世界实体经济的国际化、一体化和全球化发展,使得各国经济和市场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的快速增长必须要求国际金融的一体化、全球化发展,为国际贸易提供资金融通服务(因为国际金融最初始的功能就是为国际贸易融通资金),为对外直接投资提供各种各样的金融服务。国际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投向哪里,国际金融机构的服务就追到哪里。这是国际直接投资领域里,金融机构“追随客户”的法则。


  世界货币财富的膨胀。发达国家在二战后几十年间经济规模节节扩张,一些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崛起,社会富裕程度不断提高。除不动产外,越来越多的收益盈余以货币形态的财富来积聚和增值,居民金融投资能力随之大幅提高,不但投资于本国市场,而且投资于其他国家金融市场,从而在国内外金融市场间建立紧密联系,促进一体化。


  金融资本、金融资产、金融产品和金融机构等金融资源自身具有外向扩张的内在动力和要求。金融资源为规避和分散风险、逃避管制、追逐利润,必然会冲破国界和地域的限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动和配置。为金融而金融,金融经济逐渐脱离实体经济,成为一个追求自身增值的独立经济部门――虚拟经济,已是20世纪80―90年代以来金融发展的显著特征。


  离岸金融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的欧洲货币市场,是一种离岸金融市场,是在市场所在国的非居民之间进行国际借贷的市场,其利率结构、存款准备金和借贷额度均不受任何国家法令的管辖,这是真正国际化的市场。


  20世纪80年代以来,离岸金融市场在亚太地区(包括美国)和拉丁美洲急剧扩展,其地理范围超出了欧洲,经营的货币也不限于境外美元(欧洲美元),已成为一种从事短期资本和中长期资本借贷的多功能的巨大国际金融市场。其间,套利套汇活动既发生在各种欧洲货币之间,也发生在欧洲货币与本国货币之间,如欧洲英镑与英镑之间、欧洲美元与美元之间。这不仅促进了离岸市场与各国国内金融市场之间的一体化,而且促进了离岸市场与各国国内金融市场之间的一体化。离岸金融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冲破了政府的管制和地域的限制,金融市场的国际化、一体化与全球化以更大的规模和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


  现代科技为国际金融一体化提供技术基础。以信息通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和普及为国际金融一体化提供了技术基础。通过通讯卫星进行外汇交易、电话委托交易、计算机编程交易、环球银行电讯协会(SWIFT)、自动转帐支付机、电子销售点、电话银行、金融网站、金融超市、网上经纪商等等,是信息通讯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的典型例子。现代科技已经开发出向全球即时传递股票和外汇价格及其他信息的技术。无固定场所的、以信息通讯网络联结的金融市场已取代有固定场所的金融市场,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主体部分。现代通讯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使得无地域无时间限制的全球性金融市场得以形成,并且极大地提高了金融交易活动的规模、速度、效率和覆盖区域。


  金融自由化浪潮。西方发达国家政府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放松金融管制,推行金融自由化,拉美和亚洲发展中国家以及转轨经济国家政府于80年代中后期开始金融自由化。金融自由化在三个领域展开:金融价格即汇率利息率的自由化、市场化;金融业务的自由化,允许证券、银行和保险混业经营;金融对外开放,削弱对资本出境入境的限制,开放外汇市场和证券市场。金融自由化浪潮为金融的国际化、一体化和全球化提供了宽松的制度政策环境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


  金融创新浪潮、融资证券化和资产证券化。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金融创新浪潮一方面增加了难以胜数的新金融品种和工具,各种金融产品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流动性大增,大大增加了国际间金融投资、投机的机会,使国际金融市场急剧膨胀。另一方面,金融创新对规避政府管制、防范风险、促进金融自由化、完善以欧洲货币市场为主的全球性金融市场,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一系列金融创新的推动下,融资证券化取代银行信贷,成为全球资金流动的主要形式,资产证券化成为主要的金融资产表现形式。证券化加强了国际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以及外汇市场之间的联系,大大提高了金融资本、金融资产、金融产品的全球流动性,加强了债权国与债务国之间的沟通,极大地促进了国际金融一体化的进程。


  WTO的积极推动。WTO于1997年12月达成《全球金融服务贸易协议》,102个成员作出了开放金融服务业(包括银行、保险、证券、金融信息市场)的承诺,该协议涉及全球95%的金融服务贸易领域,它将加快国际金融的进一步自由化和一体化。


  可见,国际金融一体化是多种力量、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市场力量、经济力量、科技力量、私人资本的力量和政府的推动在其中扮演了主角。这些力量将依然存在并发挥作用,因而国际金融一体化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  作者:黄锦明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