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经济管理论文 > 管理学论文 > 正文

关于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

来源:UC论文网2019-05-15 10:31

摘要:

  [摘要]本文根据我国金融业发展特点和国外高等院校金融类专业课程设置比较分析,提出了我国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服从于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要求的实现,强调创新和发展,体现专业特色、重视校本课程建设,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证教育有机结合等基本理念;提出了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应用性原则、现实性与超前性相结合原则、毕业证与职业资格证相结合原则、模块化原则、地方性区域性原...

  [摘要]本文根据我国金融业发展特点和国外高等院校金融类专业课程设置比较分析,提出了我国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服从于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要求的实现,强调创新和发展,体现专业特色、重视校本课程建设,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证教育有机结合等基本理念;提出了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应用性原则、现实性与超前性相结合原则、毕业证与职业资格证相结合原则、模块化原则、地方性区域性原则及特色化原则等;课程体系结构内容上应改革传统的老三段中的基础课、重组专业课、强化实践课。


  [关键词]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作者:曾赛红


  高职院校的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是为了适应我国金融业的迅猛发展,满足银行、证券、保险业务经营与管理人才需要,尤其是地方金融、区域金融、合作金融、股份制金融的发展实际需要而设计的一个新专业。她是既与本科院校金融学、中等职业学校金融事务专业有联系,又与之有明显区别的专业。主要培养基层商业银行银行、证券和保险营业机构业务经营一线需要的,具有一定的金融理论基础和金融业岗位职业技能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那么,如何构建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课程体系,从而适应基层商业银行、证券和保险营业机构业务经营一线人才需要,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我国金融业的发展特点


  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应紧跟国内外金融业大变革、大重组的时代步伐,进行具有前瞻性、创新性的教育。当今,金融业的发展呈现出新特点:一是金融业发展的产业化、工程化、信息化,使金融业逐步成为产业结构中的核心战略产业;二是金融的载体和经营方式正在向网络化、虚拟化和混业化发展;三是金融交易的市场空间正在打破国界、区域界走向国际化、全球化;四是金融业的运作目标,开始出现从传统的单一利润最大化向两大目标:追求效率和追求安全;五是金融发展将走出传统的“竞争优于垄断”的定式,走向民主化管理的发展道路;六是地方金融、区域金融、合作金融、股份制金融发展很快;七是金融从业人员将实行持证上岗制度。这些特点必然对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应根据金融业发展新特点,借鉴发达国家高等职业院校相关专业课程设置的情况,改革我们现有的课程体系,调整并优化专业课程结构,使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教育能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金融事业,特别是地方金融、股份制金融、合作金融的发展输送合格高素质人才。


  二、中外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分析


  与发达国家高职院校的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比,我国存在明显的差距。一是从所设课程的结构来看,国外注重对金融市场类、风险管理类、公司金融以金融产品营销策划类课程的设置;而我国注重开设培养学生理性认识的课程。二是从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来看,国外这一专业的核心课程涉及基层商业银行银行、证券和保险业的各个业务环节;而我国则以银行、证券、保险基本理论知识为主。三是从理论课程的设置来看,国外理论性课程少,我国理论性课程多。四是国外注重任职资格教育;而我国高职院校注重学历教育。五是从课程的总数量来看,国外的课程数量明显比我国少。


  三、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课程建设的基本理念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教育对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要,是培养综合核心技能的重要一环。另外,由于这一专业具有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法学多学科性,因此,课程的设置应具有鲜明的多学科相结合的应用性特色,在其课程体系建设中要得到具体的体现。


  1.服从于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要求的实现。


  2.强调课程体系的创新与发展,培养富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3.重视校本课程建设,体现专业特色。


  4.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制度有机结合。


  四、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原则


  科学合理的建设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课程体系,总体应遵循以下原则:


  1.应用性原则。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等应用性人才为目标,在课程设置上应强调课程计划适应现实的社会需要,实践教学方面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理论课程设置方面也要尽量和现实需要联系紧密。


  2.现实性与超前性相结合的原则。在课程设置方面必须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以体现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创新性,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新形势新情况。


  3.毕业证与职业资格证相结合原则。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应与金融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紧密结合。并选用相应教材,让学生在校期间获得资格证书。


  4.多学科,重核心能力原则。为使毕业生具有更强的社会竞争力,在课程中应增设诸如财经职业道德、金融礼仪等课程,以侧重于对学生包括为人处事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多种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


  5.模块化原则。模块课程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十分有利于学校课程开放,可及时删减陈旧重复课程或课程内容,吸收最新科研成果,调整课程重心,保持课程的最佳适应性、先进性与时代性。


  6.地方性、区域性原则。在课程设置上要充分考虑地方金融、区域金融、合作金融、股份制金融特点,重点突出相关专业课程,以便充分体现出高职院校“服务于当地、就业在当地”的市场定位思想。


  7.特色化原则。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应充分体现各高职院校各种资源的优化利用,培养专业特色人才。


  五、课程体系结构内容设想


  1.改革基础课。对传统的老三段中的公共基础课进行改革。根据职业岗位所需核心能力和技能开设课程。


  2.重组专业(含专业基础)课。根据职业岗位群所需职业专门技术能力要求开设课程。将课程体系分成专业基础课程、通用业务技能课程、岗位业务技能课程和发展能力课程四个模块。发展能力课程则是考虑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而开设的课程。


  3.强化实践课。应根据技能形成需要开设课程(或项目)。如:模拟商业银行业务实习、模拟证券业务实习、模拟保险业务实习、金融产品营销实习、社会调查、课程综合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


  在必修课、选修课中开设校本课程、与职业资格证考试方向一致的课程。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