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经济管理论文 > 管理学论文 > 正文

工商管理学主干理论的演进

来源:UC论文网2019-05-16 10:19

摘要:

  摘要:工商管理学主干理论的演进过程中,组织理论始终是工商管理研究的主干理论和基础理论,贯穿演进路径的全过程,决策理论、生产运营管理、消费者测评、组织变革、战略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等理论构成工商管理学主干理论演进的关键路径。  关键词:工商管理学主干理论;演进  自美国工程师泰勒(EWTaylor,1856一1915)出版《科学管理原理》一书至今,现代工商管理理论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新体系、新视角...

  摘要:工商管理学主干理论的演进过程中,组织理论始终是工商管理研究的主干理论和基础理论,贯穿演进路径的全过程,决策理论、生产运营管理、消费者测评、组织变革、战略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等理论构成工商管理学主干理论演进的关键路径。


  关键词:工商管理学主干理论;演进


  自美国工程师泰勒(EWTaylor,1856一1915)出版《科学管理原理》一书至今,现代工商管理理论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新体系、新视角、新领域层出不穷,工商管理理论的发展呈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壮观的知识图景。


  一、研究当代工商管理学主干理论演进的必要性


  1.工商管理学主干理论演进体现了资本主义经济环境下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总体趋势和方向。


  2.工商管理理论的迅速发展需要建立新的研究框架。


  3.中国企业改革和管理实践的需要。


  二、国内研究现状


  20世纪60年代国内出版了第一批企业管理学教科书,1963年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李铁城编写出版的《工业企业管理纲要》及中国科学院的工业经济研究所马洪等人编写《中国社会主义国营工业企业管理》等是我国最早的企业管理学的代表作。他们进行管理学演进研究的共同点有三,一是都以时间为主线,二是都以主观概括、定性描述为主,三是大都基于孔茨的“管理学派”而进行展开分析。


  2006年,陈悦在其博士学位论文中首次从科学计量的角度对管理科学的演进进行了研究,揭示了管理学历程存在着三大“拓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从经验到科学的拓展'夕、20世纪中叶至20世纪80年代“从行为科学到战略管理的拓展”和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从组织变革到知识管理的拓展”。


  三、工商管理学主干理论的演进


  1.以关键人物为线索的分析


  科学管理原理将“程式化”的管理方法和步骤应用在企业生产和管理实践,带来了生产效率的大幅度提高,精确的定量化管理手段和高效的生产促使管理者和企业的经营者不断寻找和改进科学的管理方法。


  20世纪40-50年代的爱德华兹、20世纪60年代的赫伯特・西蒙、(HerbertA.Simon)为代表的决策管理学派、心理学家凯尼曼(D.Kahneman)和特沃思凯、理查德・达夫特(RIChardL.Daft)阐述了组织世界的基本原理、组织生态系统演进等,为工商管理学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20世纪80年代后,知识经济的兴起,信息技术成为工商管理学研究的主要的定量化方法,单一的信息技术工具已经发展成企业管理的信息系统,出现了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战略信息系统(SIS)等,这些应用软件不仅仅是管理系统软件,更是渗透着一系列的管理思想,是融合各种管理思想于一身的系统的智能化管理手段。随着互联网络的出现和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工商管理学科中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运营战略是在运营管理概念的基础上产生的工商管理领域的重要主题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剧,“全球化运营”成为现代企业运营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运营战略管理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全球运营战略的集成化管理的发展,企业开始致力于整个供应链上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合理化和优化,出现了运营管理的新的分支――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最早起源于迈克.波特于1980年出版的《竞争优势》一书中所提出的“价值链(valuechain)”的概念,皮特(Karl.Peter)和罗伊(ShapiroD.Roy)于1983年和1954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文章中首先使用了“供应管理”这个说法,但他们并没有给出其明确的定义。到20世纪90年代初,关于供应链的文献大量出现,与供应链管理相关的学术组织也开始涌现。


  推动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因素是近二十年来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同时,八十年代中后期许多企业所开展的业务流程重构(Bus1nessProcessReengineering,BPR)也极大地促进了供应链管理的发展。


  1979年特沃思凯和卡尼曼合写,并发表于《计量经济学》期刊的《期望理论:风险决策过程分析》一文,提出经济学中重要的期望理论。特沃思凯和卡尼曼都是心理学家,但卡尼曼获得了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后被尊为“行为经济学之父”。


  威廉姆森是美国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主要人物之一,是交易费用经济理论的创始人和代表性学者。他的主要学术贡献体现在最早提出“资产专用性”和“治理结构”的概念。与威廉姆森直接相连的是被称为拍卖理论之父的维克里(W.vickrey)。60年代,维克里对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的拍卖问题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并创立了第二价格拍卖法即维克里拍卖法。


  托马逊于1967年出版的《组织在行动》提出组织的策略,将组织分为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第一次明确的提出了组织环境的不确定性问题,组织的发展受到环境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在此理论的基础上,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了以波特为代表的组织竞争战略理论以及20世纪90年代后的动态竞争理论。20世纪80年代,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的崛起成为战略管理领域的主导范式。


  虽然这个理论风靡一时,但有些战略学家却逐渐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在相同的竞争条件下,组织之间仍然存在绩效上的明显差异?对这个问题的探讨使战略分析重点的钟摆又摆向组织的内部因素:是否存在内部的什么因素使组织能够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


  工商管理主干理论的演化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了多元化发展趋势:组织理论仍然是工商管理研究的对象基础;组织战略管理理论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供应链管理理论的兴起,成为20世纪90年代的工商管理领域的主干理论。代表人物有理查德・达夫特、斯坦福大学的战略与组织学教授凯瑟琳・森哈特、蒂斯、李效良等。


  总之,20世纪50一60年代以后,工商管理学吸收了充分的理论土壤和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工商管理基础理论和方法得到了迅速的补充和发展。组织理论、组织战略和营销理论是工商管理学科主干理论演进的三条主线。组织理论与组织战略理论是管理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对象,从20世纪中期以来,组织理论先后发展了组织决策理论、组织规划理论、组织对策与拍卖理论、组织创新理论、虚拟组织理论等层级理论,组织战略分支经历了组织决策、组织变革、竞争战略、边缘竞争战略、核心能力等层级路线。在营销研究方面,主要有生产运营管理、消费者测评体系、员工的工作绩效与工作满意度测评、供应链理论、知识管理等层级路线。其中,组织理论始终是工商管理研究的主干理论和基础理论,贯穿演进路径的全过程,决策理论、生产运营管理、消费者测评、组织变革、战略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等理论构成了工商管理主干理论演进的关键路径。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