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初等教育论文 > 正文

刍议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UC论文网2019-05-16 11:09

摘要:

  江泽民同志曾经讲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文明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创新如此重要,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有责任担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任务。如何实现这一艰巨的任务,我认为应该实现“三四三”策略。即,提倡“三重视”培养原则(重视科研意识的培养、重视科研兴趣的培养、重视个性的培养);坚持“四突出”活动原则(突出玩中学、突出想...

  江泽民同志曾经讲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文明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创新如此重要,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有责任担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任务。如何实现这一艰巨的任务,我认为应该实现“三四三”策略。即,提倡“三重视”培养原则(重视科研意识的培养、重视科研兴趣的培养、重视个性的培养);坚持“四突出”活动原则(突出玩中学、突出想中学、突出做中学、突出用中学);体现“三阶段”实施原则(激发兴趣、体验乐趣、创造情趣)。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是一个有计划的教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规律。下面就“三阶段”的具体实施谈谈我们的做法。


  第一阶段:激发兴趣,营造科技创新氛围


  我国的教育家孔子在二千多年前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为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导科技创新上,我首先把重点工作放在科技创新氛围的营造上,让学生感受到科技创新的新奇。通过“看――听――读――讲”四个环节来激发学生兴趣。


  看:一看科技制作图片;二看各种的科技活动。


  听:一听科普知识讲座;二听广播讲述科学家的故事。


  读:一读一篇科普文章;二读一则生活小妙招。


  讲:一讲最喜欢的科学家的故事;二讲对活动看、听、读的感受。


  “看、听、读、讲”的环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兴趣,有效引导了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做科学的主人。


  第二阶段:体验乐趣,参与科技创新活动


  学生对科技创新有了兴趣,但往往存在畏难情绪。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主要实行贴近生活、简单入手的原则。开展了“六个一”活动。一是观察一种小动物生活习性或观察一种花的生长过程;二是写一篇观察作文;三是拼装一种玩具(汽车模型、机器人模型、建筑模型、航海模型、航天模型等);四是制作一张科技手抄报;五是美术、科学课堂上的实践活动;六是参加一项(观察作文、拼装模型、制作手抄报等)竞赛。在看似简单的活动中,学生感受到观察、制作的趣味,更感受到在创作过程中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成功感,激发创造潜能。


  第三阶段:创造情趣,展现科技创新梦想


  小发明活动作为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造个性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要提高学生创造能力,有必要开展小发明活动。因此,我们提倡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在科学技术范畴里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和方法,或者发现新的现象和规律实现创造目标。


  1.开展火花创意活动。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对学生创造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对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是通过两个步骤来完成的。一是临摹仿效,学习阅读科技作品的创意。创造总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决不是无意识地抄袭,而是把眼前和过去的东西通过自己的头脑再造出来,然后再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走出自己的新路。二是培养正确幻想。幻想不是空想,教育学生必须把幻想和现实结合起来。三是引导让学生自己选择发明课题,自己设计,自己制作,独立思考和研究,让学生进一步发现事物之间可能存在的新关系,从而提出新颖的观点。


  2.发明一种设想的作品。在火花创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实际行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从一种事物的改进方法又可联想到其它事物的改进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生在发明过程中培养了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型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3.开展晒创意展作品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交流与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相互学习的平台,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个成功体验的舞台。学生把作品创意及作品通过交流与展示产生成功感,激发创造潜能。


  总之,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强盛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人才成长的基因。我们小学教师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国家培养出更多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作者: 多金月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