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经济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正文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之我见

来源:UC论文网2019-05-21 08:30

摘要:

  [摘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方面要求政府履行好发展经济的职能,通过对市场施行有效的调节与监管,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从而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还要求政府负担起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通过不断加强社会管理和建设,大力发展公共事业,不断满足各阶层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需求。  [关键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作者:张宇宏  中图分类号...

  [摘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方面要求政府履行好发展经济的职能,通过对市场施行有效的调节与监管,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从而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还要求政府负担起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通过不断加强社会管理和建设,大力发展公共事业,不断满足各阶层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需求。


  [关键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作者:张宇宏


  中图分类号:D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6-0058-01


  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方面要求政府履行好发展经济的职能,通过对市场施行有效的调节与监管,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从而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还要求政府负担起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通过不断加强社会管理和建设,大力发展公共事业,不断满足各阶层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需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在推进社会建设方面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同时我们还要看到,政府管理体制“重经济、轻社会”,“重管理、轻服务”的特征在当前依然没有根本改变。此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就不能实现,人民群众就难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社会就会出现不和谐因素。要遏制并最终解决这些问题,对行政系统而言,必须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不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政府管好该管的,放手不该管的。


  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


  行政系统的地位决定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牵涉面广,涉及内容多的工作,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为此,应注意处理好几个层面的关系。


  (一)改革强度与社会可承受程度之间的关系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涉及对社会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随着改革进程的深入,必然会触及社会深层次中的矛盾和问题,触及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要使改革取得实效,存在的问题得以切实解决,必须要有改革的意志和决心,在政策制定特别是政策的执行方面要有强硬的一面,在环境适当的情况下要善于抢抓机遇、大胆推进。在改革过程中,要适当照顾到各方诉求,对利益受损的群体要有相应的补偿措施,对条件不成熟,容易激化矛盾的领域要把改革的步骤放慢一点。总之,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体现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精神,既要让改革取得扎实的成效,又要确保经济社会运行正常。


  (二)政府机构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系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包括了对政府机构重新规划设计等多项内容的工作,政府机构改革仅是其中一个方面。强调这一点,就是要求我们在思考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时候,要有系统的思维,不能把眼光仅仅放在机构的重新洗牌上,如果政府职能没有明确定位,权责没有明确规范,即使机构不断变化,结果也常是新瓶装旧酒。这一点在我国的历次机构改革中已经得到证实。事实上,一段时期以来,部分官员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在他们看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就是政府机构的改革,当中央政府要求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时,他们总是习惯于撤并机构、精简人员,对机构背后涉及的深层次问题少去研究。显然,这种做法是片面的,是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准确的理解,其结果常常是每届政府都强调精简机构,可政府部门不断膨胀却愈演愈烈。当前,在我们思考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时,应树立整体观念,要把政府机构改革放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全局去谋划,通盘考虑政府职能、权责划分、机构设置等多种因素。唯有如此,改革才有针对性、科学性。


  (三)统一要求与分类指导的关系


  就保持中央的权威来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需要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需要中央制定出全国统一的行为规范,这样,一方面能给地方造成中央非常重视,需要积极对待的压力,另一方面,也能够保持全国的集中统一。事实上,就改革的内容来说,各地改革存在着共性的一面,应该存在全国共同遵循的改革原则,以保证改革的一致性。与此同时,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发展存在很大的不平衡,不同地区面临的情况差别很大。因此,在强调维护中央权威的同时,我们还要照顾不同地方的特殊性,既坚持统一部署,但又不搞“一刀切”,要实行分类指导,鼓励各地在不违反中央所确定的原则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地方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深化行政管理体制的举措


  笔者认为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当前应着力解决好几个问题。


  (一)合理界定政府职能


  政府职能表明“政府在国家、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反映行政管理活动的内容、实质和方向,是行政组织设置和改革的依据及行政决策和行政执行的基础”。在行政管理的实践中,政府的施政行为是否恰当,准确定位政府职能是关键。对于行政管理体制来说,其有效运行的前提也是要合理界定出“政府应该管什么,不该管什么”。合理界定政府管理职能范围,必须解决好政府管理中出现的“越位”、“错位”、“缺位”问题。如在政府行政审批方面,要进一步减小投资审批范围,把审批限制在影响环境资源、关系经济安全及一些涉及整体布局的重大项目上,对其他项目可以采取备案制,放权由投资主体自主决策。


  (二)优化政府组织结构


  一是整合政府机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愈加精细,这对政府管理的专业性提出了要求,设置不同管理范围的政府机构就是社会分工的产物,目的在于增强管理的有效性、针对性。与此同时,现代社会又是一个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有机整体,任何一个领域管理目标的实现都可能需要政府多个部门共同协作,过于强调专业化,则不利于部门之间协调配合,也会增加管理成本,影响行政效率。


  二是重新规划政府机构隶属关系。当前,由于地方保护主义思想作祟,一些地方政府没有将财税、投资、金融、工商、国土资源等领域的真实信息反映出来,而这些信息却是中央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为此,应将关系国家宏观决策领域政府部门的隶属关系进行调整,变原来地方政府领导,上级职能部门指导的体制为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体制。三是减少行政层级。政府管理层级过多不仅会降低行政运行效率,还会抑制地方政府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


  (三)建立健全政府责任体系


  权责一致,是合理用权的重要保障,因此,建立权责一致的责任型政府应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所谓责任政府“是一种政治原则以及建立在这种政治原则基础上的政府责任制度。政府责任制度包括宪法责任、政治责任、行政法律责任和行政道德责任,这四类责任相互区别、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和相互转化,从而构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政府责任体系。”


  除此之外,还应推动人大、政协、党、专业评估机构、大众媒体以一定形式参与到政府绩效的评估中来,以增加评估工作的公正性。最后,建立以绩效评估为基础的激励约束机制。要把绩效评估结果作为工资浮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发挥绩效评估的用人导向功能,对绩效考核优秀者要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而较差的政府部门和个人要受到惩戒。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