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教育管理论文 > 正文

布迪厄教育再生产概念

来源:UC论文网2015-11-03 18:24

摘要:

一、选题缘起 (一)选题首先是个人兴趣的需要 本人非常喜欢布迪厄的一段话,并被它深深地打动。作为一名教育学原理专业的研究生,从农村走出来的我有一种类似布迪厄的警觉和责任

 一、选题缘起

    (一)选题首先是个人兴趣的需要
    本人非常喜欢布迪厄的一段话,并被它深深地打动。作为一名教育学原理专业的研究生,从农村走出来的我有一种类似布迪厄的警觉和责任,对城乡教育的差异等教育的不平等问题十分关注。近年来,农村经济飞速发展,虽然农村家庭的经济水平和城市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但是满足子女受教育的基本要求还是足够的。大多数农村孩子的父母也十分重视子女的教育,总是期望子女能通过教育“跳出农门”从而告别“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但还是有相当多的农村孩子学业失败,能上大学尤其是重点大学的人数仍然是很少的。那么到底有什么更为深层次的东西在深深影响着农村教育,影响着农村孩子的命运?笔者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
    布迪厄指出,“在剔除了经济位置和社会的因素的影响后,那些来自更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的学生,不仅具有更高的学术成功率,而且在几乎所有领域中,都表现了与其他家庭出身的学生不同的文化消费和文化表现的类型。”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业成就受家庭出身的影响很大,这种影响不仅来自家庭的经济条件方面,而且来自家庭的文化资本方面。那么,农村的孩子与城市的孩子相比,不正是处于一种文化上的弱势吗?由于早期积累的文化资本不同,他们获得不同的教育资力,导致了不同的学业成就,从而造就了不同的人生轨迹。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笔者对布迪厄的教育再生产理论很感兴趣,所以决定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

    (二)教育再生产成为理论研究热点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教育发展迅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格局趋于稳定,西方各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得到很大提高。经济的突飞猛进带动了教育的高速发展,不仅初、中等教育得到普及,而且高等教育在规模不断扩展的同时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于是,人们期望通过教育来实现社会的变革,从而实现个体的发展和社会阶层的流动,最终消除社会的不平等。但是人们逐渐发现教育的发展并没有带来他们所期待的结果,不平等现象依然存在。尽管教育机会扩大了,但是不同性别、种族、职业的人们在入学机会和在学校的表现方面都十分不同。于是,有学者开始重新研究教育的功能,他们发现在教育面前并非是人人平等,而且教育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平等现象。这样,教育再生产成为理论研究热点。教育再生产理论就是要研究教育是如何有助于社会不平等的再生产的。
    布迪厄则从文化的角度阐释了教育的再生产功能,为我们研究教育再生产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他指出教育的不平等并不仅限于经济因素,文化因素所起的作用更大,而且更加隐蔽,更不易被人发现。

      (三)选题是我国社会现实和改革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得到了迅猛提高。于是人们越来越乐观地看待教育,同时对教育抱以很高的期望,希望借助教育能够实现社会地位的向上流动。但是不得不承认,我国的教育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农村教育发展的基础还比较薄弱,城乡教育之间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超过半数的人口都生活在农村,一半以上的学龄儿童在农村,所以党和国家特别重视农村教育的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特别是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还远远落后于城市教育。由于经济和文化上的弱势,农村孩子很难在学校教育中获得学业成功的机会,他们很容易被教育体制所淘汰,大部分的农村孩子返回农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这就是布迪厄所说的教育再生产一一文化的再生产最终导致社会的再生产。
    这种再生产有很大的隐蔽性,它不易被人们发现,所以有很大的危害性。本文通过对布迪厄的教育再生产理论进行分析,旨在揭示这种隐蔽性,从而引导人们去关注这种教育的不平等,最终促进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
    
二、选题目的和意义
    再生产理论在西方国家应用比较广泛,西方发达国家的许多研究者都借用这一理论来研究学校教育的不平等问题,它从一个新的视角阐释了社会不平等的原因,影响深远。近年来,随着对教育不平等问题的关注和重视,我国越来越多的学者也开始关注和研究再生产理论。我国论述布迪厄教育再生产理论及其核心概念的论文也口渐增多,但这些研究大多散见于布迪厄的其它社会学理论研究之中,专题介绍与评析布迪厄教育再生产理论的论文或著作并不多见。
    本文正基于此,又鉴于其重要意义及口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所以以布迪厄关于教育再生产理论的经典著作《再生产:一种教育系统理论的要点》为本,系统地介绍布迪厄教育再生产理论的要点,探讨教育是通过何种途径和机制进行再生产的,并做出评价,以期为布迪厄教育再生产理论的理解与运用做一点贡献。同时,本文大胆地将其引荐于我国教育现实之中,从而探寻布迪厄教育再生产理论对我国教育的启发意义,希望促进我国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的发展。
   

 三、研究现状

      (一)国外关于布迪厄教育再生产理论的研究现状
    布迪厄的文化社会学特别是关于再生产的理论引起各国学者的兴趣和关注,他们大多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布迪厄的理论进行了研究,而教育再生产理论更是这些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研究者们从不同方面阐述了教育再生产及其核心概念。
    第一,理论述评。
    (1)华康德(Wacquant)是布迪厄的美国好友同时也是国外研究布迪厄理论的主将。他工作的单位一一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里分校社会研究中心,是英语世界研究布迪厄理论的中心。华康德对布迪厄的思想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并与布迪厄合著了《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一书,其中他详细介绍了布迪厄社会学的结构与逻辑,并对场域、惯习、符号暴力作了专门的论述。
      (2)美国学者戴维·斯沃茨(David Swartz)也较全面介绍与评价了布迪厄的思想,其著作《文化与权力:布尔迪厄的社会学》是西方社会学界,特别是布迪厄研究领域享有盛誉的著作,此书围绕布迪厄理论的一个核心主题一一文化与权力之间的关系而展开,对布迪厄社会学的基本概念进行了清楚的界定和梳理,第八章一一教育、文化与社会不平等更是详细论述了教育与权力场域,习性、文化资本与选择过程,教育场域的相对自主性,教育、再生产与变迁等布迪厄教育再生产理论的基本内容。

      (3)新西兰Harker, Richard, Cheleen Mahar, and Chris Wilkes等学者在1990年合编了一本((布尔迪厄著作人门:理论的实践》(An Introduction to the Work www.51lunwen.com/edutheory/  of PierreBourdieu: The Practice of Theory,评价与介绍了布迪厄的思想,其中一部分详细论述了布迪厄的教育再生产理论。
    此外,著名国外的学者兰蒙特(Michele Lamont、安妮特·拉鲁(Annette Lareau)、迪麦奇(Paul DiMaggio)等,也曾撰写论文介绍并评价了布迪厄的文化资本概念和文化再生产理论。有关布迪厄教育再生产理论的论文还有很多,在此不逐一列举。
    第二,实证研究。
    很多学者把布迪厄的再生产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来解释和分析本国的各种教育现象,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家庭文化资本对子女教育成就的影响。如美国保罗·迪马哥(Paul DiMaggio的《文化资本与学业成功:身份文化对美国高中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和美国安妮特·拉鲁(Annette Lareau)的《家庭一一学校关系中的社会阶级差异:析文化资本的重要性》等等,正是从布迪厄的再生产理论出发来考察阶级与学业成就的关系,并用实际研究数据支持了布迪厄的理论,说明了家庭文化资本对子女教育成就的重要性。
    l2)关注学校教育的再生产过程。如巴西阿玛拉尔(Amaral)在1991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运用布迪厄的理论,探讨巴西教育制度的选拔过程,说明了学校考试与选拔中存在的文化再生产现象;以色列的阿耶伦(Hanna柳alon)于1994年通过研究以色列中学的课程设置说明了课程分配是如何加剧教育不平等的,说明了课程中存在的再生产现象;此外还有学者关注师生关系中的再生产现象、关注教育期望中的再生产现象等等,从多个方面对布迪厄的教育再生产理论作了实证研究。

 

      (二)国内关于布迪厄教育再生产理论的研究现状
    目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出以布迪厄和再生产为主题的学位论文47篇,期刊论文91篇,其中以教育再生产为主题的学位论文有2篇,期刊论文有_5篇。所以说,目前我国对于布迪厄教育再生产理论的研究大多散见于对布迪厄其它社会学理论的研究之中,很少有人系统地对其教育再生产理论做出研究和评析。总的来说,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两大类:著作和论文。
    著作又包括译著和原著,译著如布迪厄的《再生产:一种教育系统理论的要点》、《继承人》、《国家精英》等,此外陶东风翻译的美国学者戴维·斯沃茨的《文化与权力一一布尔迪厄的社会学》一书中也有专门的章节谈到布迪厄的教育再生产理论。国内学者研究布迪厄再生产理论的著作主要有:高宣扬的《布迪厄的社会理论》,张意的《文化与符号权力》,朱国华的《权力的文化逻辑》等等。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布迪厄的教育再生产理论不是无源之水,它的提出与布迪厄独特的成长经历和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研究布迪厄的教育再生产理论必须将其置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理论背景之中,这样才能全面地理解布迪厄教育再生产理论的内容。因此,本文首先探讨布迪厄的学术生涯,其次从社会背景、理论渊源、逻辑基础以及教育再生产的过程和结果这几个方面对布迪厄的教育再生产理论进行具体的分析与解读,并对布迪厄的教育再生产理论进行评价,指出布迪厄教育再生产理论的贡献以及局限性,最后将其引荐于我国教育的现实问题之中,分析布迪厄的教育再生产理论在中国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
  首先,通过查阅教育再生产理论的相关文献,对以往研究进行了整理、分析并从中得到一定的启发,在本研究中做到既继承前人又有所创新。其次,通过研读布迪厄的著作,获得了详实的资料,对教育再生产理论有了全面的了解。总之,笔者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了大量的信息资料,并从一定的方法论、价值取向出发,对此做出了总结和分析,为整个研究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第一章 布迪厄的学术............................16-20
    一、 来自外省的陌生人:从小山村到....................16-17
    二、 布迪厄的职业生涯:从阿尔.............. 17-19
    三、 布迪厄与教育.................. 19-20
第二章 布迪厄的教育..........................20-38
    一、 布迪厄教育再生产理...................... 20-23
        (一) 布迪厄教育再生产理................... 20-21
        (二) 布迪厄教育再生产................. 21-23
    二、 布迪厄教育再生产...................23-28
        (一) 教育行动:一种符.................. 24-25
        (二) 教育权威:符号暴..................25-26
        (三) 教育工作:保持秩序.................... 26-27
        (四) 教育系统:独立...................27-28
    三、 教育再生产的内涵及其...................28-37
        (一) 入学选..................... 28-31
        (二) 学校场域的教.............. 31-34
        (三) 教育的淘汰机制................... 34-36
        (四) 不平等的合法化................... 36-37
    四、 教育再生产的结果:从文化再................. 37-38
第三章 对布迪厄教育再..................... 38-43
    一、 布迪厄教育再生产....................... 38-40
        (一) 丰富了教育社会....................... 38
        (二) 为教育不平等问题的研究......................38-39
        (三) 扭转了社会人类学文化...................... 39
        (四) 方法论上的贡献:超越主观主...........39-40
    二、 布迪厄教育再生产理论.......................... 40-43
        (一) 过分强调教育的社会再生......................... 40
        (二) 把教育看作既定的场域........................ 40-41
        (三) 教育再生产理论的普遍适.......................41
        (四) 教育再生产理论带................... 41-43
第四章 布迪厄教育再生产理论在中......................... 43-48
..........................................................
  
结语
    尽管布迪厄的教育再生产理论存在一定的缺陷,但这丝毫不影响我们对布迪厄所做的价值贡献的承认。同时,布迪厄的教育再生产理论也为我们把握我国当今的教育现状、教育体制乃至我国的社会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社会学分析框架,具有十分深刻的现实意义。
    虽然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情况与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更不存在西方社会那样的阶级问题,但在全球化的影响下,我国同样面临西方发达国家那样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力的增强,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我国社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矛盾,其中尤为突出的就是教育的不平等问题以及与此关系重大的贫富差距问题。目前,我国人民更多的是将教育作为一种出人头地的途径,是从社会底层进入上层的一个跳板,因为教育的本质是一种社会选拔机制,具有选拔人才的功能,因此,对于数量众多的农村孩子,只有通过教育,他们才能进入城市并在城市中的到更好地发展。但是大量研究发现,我国的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城乡教育差距很大,不平等现象依然严重。我国学者余秀兰指出,由于城乡差异,我国的学校教育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文化再生产现象,并且文化再生产的结果必定是文化再生产。她认为我国社会存在两个封闭的文化圈:城市优势文化圈和农村劣势文化圈。大部分的农村孩子在教育过程中会被淘汰,从而返回农村,只有很少一部分农村孩子能进入到城市优势文化圈。李春玲也在《社会政治变迁与教育机会不平等》一文中研究了家庭背景对教育机会的影响,她通过实证表明我国在教育机会的分配上存在不平等现象,家庭出身这样的身份因素对教育机会的获得有着重要的影响。拥有良好家庭出身的孩子往往优先获得较好的教育机会。
  所以,研究和分析布迪厄的教育再生产理论,同样有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让·克洛德·帕塞隆.社会文化再生的理论[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87(4).
[2]萧俊明.布尔迪厄的实践理论与文化再生理论[J].国外社会科学,1996(3).
[3]包亚明.布尔迪厄文化社会学初探[J].社会科学,1997(4).
[4]王岳川.布迪厄的文化理论透视[J].教学与研究,1998(2).
[5]王岳川.布迪厄的文化理论透视(续)[J].教学与研究,1998(3).
[6]李全生.布迪厄场域理论简析[J].烟台大学学报,2002(4).
[7]张似韵.学校教育体系与社会等级制的再生产[J].社会,2002(1).
[8]黄忠敬.布迪厄及其“文化资本理论”[J].上海教育,2003(5).
[9]张怡.布迪厄:实践的文化理论与除魅[J].外国文学,2003(1).
[10]张意.符号权力和抵抗政治[J].国外理论动态,2003(3).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