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初等教育论文 > 正文

环境教育与中学生物教学

来源:UC论文网2015-11-03 18:49

摘要: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而环境教育是落实我国环境基本国策的措施之一,是提高全民环境意识的重要形式。(毕业 论文代写 )保护环境,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是十分迫切的任务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而环境教育是落实我国环境基本国策的措施之一,是提高全民环境意识的重要形式。(毕业论文写作)保护环境,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是十分迫切的任务。作为中学生物学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科特点,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一、中学生物教学中加强环境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1、在中学生生物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人类已面临着诸如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黄河断流、土地资源荒漠化和沙尘暴等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将对未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近些年来,我国以及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对环境的研究和保护。为此我国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联大规定每年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不但把环境保护纳入法制轨道,而且作为了民族素质的一个评价标准。因此在中学教育中实施环境教育是社会和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2、在中学生生物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可行性 
  (1)教材内容的可行性 
  近些年来,我国以及世界各国越来研究和保护。为此我国制订了《中华人除现行高中生物教材“生物与环境”的知识外,与环境有关的内容还分散隐含在很多章节中,均可挖掘用于环保教育。如“水分代谢”一节在讲述水的重要作用的同时可引入这样一组数字: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亿吨污水排(写作毕业论文)入江河,造成5?5亿立方水体污染,约占世界淡水的1/3;约有3亿亩土地受到干旱威胁。通过这一组数字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对水的忧患,培养学生节水爱水的意识。 
  (2)环境的变化和学生的认识心理有利于环境教育的开展。中学生热爱大自然,乐于接受新鲜事物,随着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和破坏日趋严重,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产生的负面效应日益明显。因此在中学教育过程中,通过对与环保有关的数字分析、组织环境调查等,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中学生物教学进行环境教育的主要途径 
   
  1、挖掘环保内容,搞好课堂渗透 
  在生物教学中,我们应立足课堂,依靠教材,在不脱离大纲的前提下,对原教材必要的延伸、深化或补充,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适时、适量、适度地渗透环保知识。如光合作用的意义之一是吸收CO2,放出O2,使得大气中O2和CO2的含量基本保持稳定,由此可引伸出人类活动使空气中CO2比例增大,CO2吸收红外辐射引起温度升高,出现“温室效应”。 1998年长江流域所发生的百年未遇的严重洪涝灾害,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生态环境恶化的程度,揭示了加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讲“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时,向学生介绍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过度开发和破坏(写作论文),野生动植物资源也受到严重威胁,珍稀生物面临灭绝的危险。据统计2025年到2030年间,现存的生物物种,至少有100万种将从地球上消失。通过以上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使学生了解到环境现状,了解到人类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已经危及到人类的生存,从而唤起学生对环境的忧患意识、危机感和责任感,对其增强生态意识,养成良好的环境道德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强化环境保护参与。 
  课外活动覆盖面广,是学生参与程度很高的环境教育阵地。利用“植树节”、“爱鸟周”、“世界环境日”等组织学生开展环境保护宣教活动。 
  (1)结合纪念日宣传 
  在每年植树节时告诉学生: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面积达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8%,水土流失严重影响肥力,使土地生产力下降,甚至丧失。而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可以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护土地资源、调节气候、减少灾害。在此基础之上,再结合北京地区春季多风沙的现状,使得学生们植树造林的情绪明显高涨。 
  (3)宣传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又先后颁布了多种环保法律、法规。如1989年正式颁布的《环境保护法》,以后颁布的《水法》、《土地管理法》、《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环境保护是全人类的事业(论文写作),保护环境需要公众积极参与。把这些法律、法规利用板报、校园广播介绍给学生,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环境保护的科学知识,懂得环境保护法的内容和规定,而且也要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向广大群众宣传环境保护法律,使大家熟悉、了解并掌握法律的武器,保护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三、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环境教育的落脚点 
   
  本文认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外实践活动都要突出对中学生环境意识的培养。对中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并付诸行动。因此,在环境教育过程中不能只重知识传授忽视环保意识培养,而应该点渗透,正确引导,通过各种渠道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感,把环境保护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 
  我们要让学生树立这样的环境意识,地球上的资源是丰富的,它的生态系统有着具大的稳定性和恢复力,但这种稳定性和恢复力是有限度的。一旦超过了这个限度,破坏了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那么大自然就会以各种方式来惩罚人类,直接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总之,保护好环境不是(职称论文)一朝一夕就能实现,只要我们能始终如一地坚持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渗透,学生心中的环境保护意识就会越强,在他们走向社会之时,也就会自觉地保护环境。 
   
  参考文献: 
  [1]胡朝霞、刘学山.黄树军浅谈生物教学中的环境教育.环境教育.2002年第l期. 
  [2]慕宵茹、王娟.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环境教育.2002年第3期. 
  [3]颜开华.浅谈生物教学与环境教育.德师专学报(白然科学版).2002年第3期. 
  [4]黄艳莉.略论生物教学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西师范人学学报2000年6月. 
  [5]邢玲.生物教学与环境教育.环境教育2000年第6期.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