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中等教育论文 > 正文

留守初中生主要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来源:UC论文网2015-11-08 15:40

摘要:

摘要:农村留守初中生主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在调查研究中发现信仰的迷乱与缺失、理想的迷茫与低俗、亲情关怀的不足、父母教育的失当、隔代教育能力不足、管教

摘要:农村留守初中生主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在调查研究中发现信仰的迷乱与缺失、理想的迷茫与低俗、亲情关怀的不足、父母教育的失当、隔代教育能力不足、管教出现真空地带、学校教育的不足、社会环境的影响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时代的变迁在青少年这一代身上留下了深刻的痕迹,留守初中生主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也深刻地反映着时代的烙印。留守学生在一些地方的比例已经越来越大,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成因也值得广大教育者和家长深思。 
        一、信仰的迷乱与缺失 
        留守初中生出生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他们享受着丰富的家庭物质条件,感受到的是优越的社会环境,但他们缺少了劳动,缺少了艰苦的磨炼,在他们当中许多人也缺少了正确、科学、高尚信仰的支持,存在着信仰的迷乱与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仰的多元化。调查显示,他们的信仰选择,既有高尚的信仰,又有低俗的信仰,既有科学的信仰,又有非科学的信仰,既有理性信仰,又有非理性信仰等等。 
        2.信仰的非理性化。非理性主义对留守初中生的影响虽不大,但还是存在的。在他们的信仰世界里,部分学生还存在着迷信、盲从、盲目信仰的倾向,他们对一些现实问题,不会加以理性思考,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 
        3.信仰的非科学化。部分初中生对激烈的升学竞争难以适应,因而对现实感到失望,甚至厌学,转而向神灵求庇护,使神秘主义和有神论在他们心中蔓延,他们对星相学、预测学很有兴趣,荒废了学业。 
        4.信仰的世俗化。在当前的教育中,由于有些教师思想教育的世俗化、功利化,甚至有个别教师信仰教育中的悬空化,导致部分留守初中生只重视个人物质生活利益的追求,他们不谈理想,不要信仰,更不愿为伟大理想而献身,他们奉行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处事原则,遇危不扶,有难不帮。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刺激下,世俗化、功利化的心态使部分学生变得自私,他们崇尚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把金钱和利益看得至高无上,高尚信仰趋于淡化。 
        在有些留守初中生的思想境界中,由于没有正确、科学、高尚信仰的支持,使家庭和社会对他们的一些不良影响没有一个强大的对抗精神力量,所以他们很容易被不良影响所感染,从而出现各种各样的不良心理问题,出现了厌学、早恋、网恋等行为问题。 
        二、理想的迷茫与低俗 
        理想就是人生的奋斗目标,理想按性质分:有科学与非科学、崇高与庸俗之别;按内容分:有社会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等。我们通常所说的“青年人应当有理想”,主要是指有科学的、崇高的社会理想。但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初中生理想的迷茫与低俗化很明显。 
        在对留守初中生进行“我的理想”的问卷调查和谈话中,四分之一的学生对理想认识模糊或根本没有理想,他们的理想肤浅,没有明确的目标,他们总说:“我对未来没有什么想法,只想自由自在地过日子。”“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现在还不清楚。”“想这么多干什么,长大再说。”也有许多留守初中生对自己的理想和人生目的进行了思考,他们好像是通过透视远处父母的所作所为,懂得了生活的艰苦和人生的不容易,这些人比非留守初中生更早、更多、更踏实地思考未来,但他们常常很苦恼,不知将来做什么好,自己没能给自己一个肯定的、清晰的答案,心理很是迷茫,如一个学生在调查问卷中写道:“我们的父母都在远处打工,有的挣钱多有的挣钱少,我不知道我会成为他们的哪一种,难道象他们那样一辈子都去打工吗?不去又能做什么呢?我不知道我的人生目标是什么,生活消极,学习没有动力。”约五分之一的留守初中生存在理想迷茫的苦恼。 
        留守初中生理想的低俗化很明显。留守初中生中狂热的追星族很普遍,他们对于明星的身价百倍,日进斗金,所到之处灯光、闪光灯、狂热fans的目光聚焦在他们身上非常崇拜,这表象辉煌的一切无不深深吸引着这些涉世未深的孩子,在他们眼里,处于人们视线金字塔尖的明星几乎成了他们人生的终极目标。社会的熏陶,家庭父母的言传身教,使在大多数留守初中生认为拥有财富和权力就是意味着拥有了一切,拜金主义思想严重。成功人士驾乘名车,出入豪宅,在留守初中生的眼中充满了无比的诱惑,虽然机会和风险双生双栖,盈亏都由自己承担,但是,他们则更容易被繁华的表象所吸引,他们的注意点更侧重于物质的追求与享受。 
        理想是中学生腾飞的翅膀。一名胸怀远大理想的中学生,他一定有前进的动力和方向,他的生活一定非常充实,他会按照自己确定的人生目标,自觉地调节自己的行动,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没有理想,就没有行动的方向,没有奋斗的动力。留守初中生中理想的迷茫与低俗化,使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缺少推动的原动力,即使有外部力量推动,他们的学习也缺少坚强和长久的努力,如果有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或有一些困难,逃避的思想便很容易产生,也很容易产生厌学、逃学、上网、早恋的行为了。 
        人生境界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日常事务,衣食住行、各种应酬等;第二个层次是事业,对学生来说,就是学业;第三个层次是审美,也可以说是思想和认识的境界;这三个层次一个比一个高级,一个比一个更接近人的精神内核。一个人如果缺少信仰和理想,就只能在第一个层次中生活,他的精神内核就得不到补充和发展,他就处于不思进取的停滞状态。 
        三、亲情关怀的缺少 
        亲情是指亲人之间的感情。亲情是人世间最真至纯的情感,它最能引起共鸣,最能打动人心,最能激发进取,因此,亲情是教育最好的源泉和支持,亲情教育对孩子的学习、成长、生活有着丰富的滋润和营养作用。亲情教育是不可以,也不可能取代的,孩子渴望亲情,也最需要亲情的温暖。但留守孩子的亲情教育刚好是最缺少的,也是最不能得到满足的,也是他们感到最委屈的地方。在对留守孩子“什么是家”的调查中,回答最多的是“父母就是家”,即使家里建有很好的房子,大部分的留守孩子还是认为父母才是家。可见,父母是孩子最无私的帮助和依靠,父母的亲情关怀是最无比的温馨和安慰,在留守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缺少父母在身边的陪伴,缺少父母温馨的亲情关怀是他们一生中最大的不足。留守孩子许多心理问题的产生都与亲情关怀缺少有关。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学阶段的孩子,对事物的好坏、对错、是非等判断力较弱,正处在一个生理急速变化,心理发育不稳定的阶段,如果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就可能会极大地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就可能会致使有些留守学生软弱无助,自卑封闭、寂寞空虚、逆反心理严重,情绪异常,难于沟通,对教师同学甚至亲人生了隔膜感。
      四、父母教育的失当 
        家长爱孩子是人之常情,孩子得到爱的满足是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但是有些外出打工的家长,一般一年回家一次、二次,在家时,恨不得把全身心的爱给孩子,甚至把变味的爱也撒向孩子,对他们娇生惯养,百依百顺,甚至是溺爱放纵;不在家时,出于一种补偿心理,孩子要钱给钱,要物买物,他们要干什么就同意干什么,使一部分“留守学生”形成了不思进取、自由散漫的坏习惯。有些外出务工者在长期的打工生涯中慢慢形成了一种“读不读书都一样”的思想。如有父母认为“上不了学,今后跟爸妈一起外出打工挣钱”。这种思想潜移默化,极易助长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的厌学情绪和“读书无用论”的思想。有些外出打工的家长认为孩子教育是学校的事,与学校缺少配合,他们工作地点经常变更,居无定所,学校、学生与他们沟通交流非常困难,不要说平时,就是遇上急事,也往往是束手无策。有的打工家长,思想狭窄,教育水平低下,只是一味地强调,他们用汗水和心血在外务工供养孩子生活、学习很不容易,对孩子一味地强调考试分数,即使孩子考了99分,也还是不行的,要求高,加大了留守孩子的心理压力。 
        五、隔代教育能力不足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祖辈大多是既没有教育的精力和体力,也缺乏教育的能力,隔代管教、监护工作容易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溺爱,一是粗放管教。爷爷、奶奶年纪大,孙辈是个宝,小孩要钱给钱,要吃给吃,对小辈往往过于溺爱放纵,对小孩的一些不合理愿意、行为不加予反对、否定、约束,使失去约束的留守孩子特别顽皮任性。有一些老人,一生辛苦一辈子,好不容易把儿女拉扯长大成人,现在他们又要照看孙子、孙女,身心已经疲惫,能力已经不足,因此,他们对留守孩子只能是粗放管教,教育方法简单,每天上学就行,至于在外面干什么,就不管了,想管也管不了。这样就使留守孩子的家庭教育、约束、引导处于一种松懈状态,留守孩子的思想、行为就很容易出现偏差。 
        六、管教出现真空地带 
        留守孩子由于父母不在家,隔代教育往往又力不从心,缺乏家庭管护,加之节假日又是孩子们的自由活动时间,这样造成了留守孩子在校有教师管,在家少人管、节假日无人管的恶性循环,出现了管教上的真空地带。他们年纪尚幼,思想单纯,往往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节假日他们在水塘中游泳,在鱼塘边垂钓,在国道上飞车,在网吧中沉迷……在很容易出现意外、伤害事件的同时,他们的思想也失去了约束和引导,随意、散慢、任性得以助长。 
        七、学校教育的不足 
        一是以往学校对留守孩子的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相应的对策。二是学校管理留守孩子力不从心,教师编制紧,教学任务重,造成教师没有精力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很难及时发现留守孩子存在的问题。三是教师素质不高,思想观念陈旧,教育方法单调。 
        八、社会环境的影响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高消费等各种消极没落的生活方式的影响,赌博、贪污、暴富等各种社会弊端的存在以及生存空间的制约等等,使有的留守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偏离,只讲个人,不讲集体,只讲利己,不讲社会责任,只讲自由,不讲纪律;有的心理素质较差,意志薄弱,对生活缺乏足够的认识,战胜挫折缺乏勇气;有的不爱劳动,传统美德水准下降,是非观念不强,个别甚至出现偷盗、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 
        留守初中生是时代的产物,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在所难免,但愿通过我们不断的努力,能解开他们的心结,能够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帮助和呵护。 
                                        
参考文献: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