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初等教育论文 > 正文

对区域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分析

来源:UC论文网2015-11-09 15:00

摘要:

论文关键词: 幼儿教师 专业化发展 现状 应对措施 论文摘 要: 幼儿教师的发展正在开始从数量满足型向专业发展型过渡。培养和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既关系到我国学前教育事

 论文关键词: 幼儿教师 专业化发展 现状 应对措施  
  论文摘 要: 幼儿教师的发展正在开始从数量满足型向专业发展型过渡。培养和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既关系到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兴衰,又关系到国家未来建设事业的发展。然而,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也是不争的事实。为此,作者针对幼儿教师专业化的现状加以思考,分析应对策略,旨在对幼儿教师专业化建设与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探讨或参考。  
    
  随着我国幼教事业的蓬勃发展,幼儿教师的发展正从数量满足型向专业发展型过渡。因此,培养和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幼教师资队伍,既关系到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兴衰,又关系到国家未来建设事业的发展。然而我们在对临沂市的幼儿教师调查中发现,作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核心力量的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面临着严峻的问题,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改革对策,则将成为区域幼教事业与教师发展的“瓶颈”。  
  一、区域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  
  (一)文化素养偏低,教育理念落后。  
  调查显示,临沂市幼儿教师学历普遍不高,各层次的学历比例为:初中占7.3%,中专占68.9%,专科占20.2%,本科占3.6%,这表明大部分的幼儿教师是中专学历,还有一定数量的教师是初中学历。虽然学历不一定与才能、学识成正比,但是高学历的教师总体能力、学识层次更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就整体而言,临沂市的幼儿教师学历偏低,本科以上高学历老师更是太少。幼儿园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就必须突出人才优势。  
  另外,大部分幼儿教师初中毕业后直接就读幼儿师范或职业幼师,虽然有幼儿教师必备的能力和素质,比如动手操作能力较强,有较好的弹唱舞美基本功,有耐心、童心,等等,但也有不容忽视的弱点,就是知识结构单一,文化功底薄弱,语言表达能力差,等等。更重要的是许多幼儿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没有建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因此在教育活动中不能平等对待儿童,不尊重儿童,不重视幼儿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能使每个儿童都获得充分的发展,等等。  
  (二)专业素养偏低,综合素质不高。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临沂市的幼儿教师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的只有27.4%,幼教专业毕业生只占38.7%。这说明大多数的幼儿教师是非专业的,很多教师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就直接进入了幼教行业。究其原因:一是近几年学前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幼儿教师;二是幼儿教师的培养渠道减少,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数量严重不足,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三是一些职业学校开设的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性不强,教学质量不高,学生毕业时无法拿到幼儿教师资格证。因此他们虽然经过了职业培养,但专业思想并不牢固,综合素质较差。在对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情况的调查中,认为个人的专业能力水平比较高的占23.6%,一般的占46.2%,较低的占27.9%,很低的占2.3%。在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方面,有长远规划的占0%,有中期规划的占21.1%,有近期规划的占23.5%,没有规划的占55.4%。近五年个人参加专业培训的情况为:5次以上的占0%,3—4次占0.5%,1—2次的占21.4%,0次的占78.1%。以上数据说明大部分幼儿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意识淡薄,对职业规范、职业周期、专业发展规律、职业价值取向等问题认识不清,没有树立终身从事幼儿教育的观念,在专业学习上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和浮躁情绪,这些严重影响了幼儿教师专业的长远发展。还有些教师仅把自己定位为“教书匠”甚至是“保姆”,这显然与当代幼儿教育的专业发展是不相适应的,离“专业型教育家”和“研究型教师”的要求有较大差距。许多长期工作在保教第一线幼儿教师,因缺乏职前与职后幼教专业培训,在面对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理论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冲击时,感到力不从心、束手无策,急需在学习与研究中提高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三)教育实践能力偏低,教育研究能力较差。  
  由于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较低,加上工作的繁忙和琐碎,不少幼儿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较差,表现为不会分析、评估和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不能够根据儿童的需要、具体的教育情境和长远的教育目标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科研能力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然而大多数幼儿教师科研意识不强。对幼儿教师近五年个人承担立项课题及正式发表论文的调查显示,只有0.3%的老师承担过市级课题,15.6%的承担过县级课题,没有课题的占到84.1%,76.3%没有发表过论文。由于受科研能力水平的限制,不少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学、开发智力、培养创造能力的过程中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其教育能力的偏低势必影响幼儿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加强区域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应对措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幼儿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幼儿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幼儿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关注个别差异,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创设能引导幼儿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幼儿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针对《纲要》的要求,根据省教育厅提出的“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意见,结合临沂市幼儿教师的实际情况,要使幼儿教师获得长足发展,真正成为专业化教师,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大教育投入力度。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幼儿教师的成长不应只是教师个人的责任,而应成为社会的责任。因此,国家要制定相应法令,采取必要措施,加大教育投入,保障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2010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发展学前教育的政策和措施,各级政府和部门要进一步地贯彻和落实,在法律、政策、经济、激励机制等方面给予支持,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只有保障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其社会地位,才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幼教领域并安心从教,幼儿教师的质量才能提高,幼儿教师职业才能更有吸引力。  
  (二)加快培养步伐。  
  山东省教育厅在《关于规范五年制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养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将根据全省小学和幼儿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层次、培养规模和实施途径。承担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养任务的各有关高等学校要严格执行招生计划,采取有力措施保证五年制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的培养质量。”根据这一指示,我市的幼儿师范学校和举办学前教育专业的院校,要根据当前学前教育对师资的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有计划地培养合格幼儿教师。把培养实践型高素质幼儿教师作为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目标,制定合理而完善的课程体系,构筑多元化、综合型、有时代性的幼师课程,将必修课、选修课、课外活动、社会实践四大板块有机整合,优化课程结构。只有设置合理的职前教育专业课程,才能培养出更多适应幼儿教育需要的人才,才能提高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才能最终实现幼儿教师的专业化。  
  (三)健全培训体系。  
  山东省教育厅张志勇厅长在山东省农村学前教育研讨会上提出,到2012年,我省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合格率达到80%以上,专科及以上学历达到30%以上。幼儿园园长、教师持幼儿园园长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和幼儿教师资格证书率分别达到80%和60%以上。现在,我市的幼儿园园长持证上岗率只有53.2%,幼儿教师资格证的只有27.4%,离省里的要求相距甚远。因此,除了严格引进新师资外,更重要的是加强在职教师的培训。首先,要加强学前教育师资培训基地的建设,充分利用现有幼儿师范、教师进修学校等作为固定培训基地,积极建立形式多样的学前师资培训中心,把幼儿教师的培训工作纳入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规划,建立幼儿教师继续教育证书制度,对从事学前教育的师资有计划地进行轮训,并逐年扩大培养数量。其次,要充分发挥教育行政部门、教师任职学校和教师个人等方面的积极性,开展脱产、函授、业余面授、在岗自学、教学教研等多种形式的在职培训。在培训质量上,要注重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教育教学技能多方面结合,强调实践。通过培训,提高学前教育师资学历层次和整体素质,加快学前教育骨干教师岗位的建设。最后,要通过请进来(聘请专家辅导、定期举办专题讲座)、走出去(走出去参观学习、取经)的方式和相互观摩活动,加强幼儿园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四)强化队伍管理。  
  进一步明确和健全管理权限,确保幼儿教师有机构管、有人管;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使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培训、调动等有章可循。对学前教育师资队伍进行必要的清理,将一部分不具备教师资格、素质较低的教师调离教师队伍。同时,通过经济、行政甚至法律手段,制约教师的不合理流动,减少学前师资特别是骨干教师的流失,保证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稳定而健康的发展。  
  幼儿教师素质决定学前教育质量。只有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各相关部门切实加强幼儿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真正把幼儿教师待遇和地位落到实处,才能真正打造一支质高量足的幼儿教师队伍,促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斌贤,丛立新.高屋建瓴——当代教育新观念[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1997.  
  [2]鲁洁,赵志毅.幼儿教育现代化的关系——观念现代化.学前教育研究,1995.6.  
  [3]方明.新时期幼儿教师必备的教育技能.学前教育研究,1995.2.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