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素质教育论文 > 正文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UC论文网2015-11-14 15:44

摘要:

一、创新能力的概念 创新能力是从事创新活动所具备和表现出来的能力,是主体从事创造出符合社会意义的并具有革新性与独特性的产品活动所具备的本领技能。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

  一、创新能力的概念
  创新能力是从事创新活动所具备和表现出来的能力,是主体从事创造出符合社会意义的并具有革新性与独特性的产品活动所具备的本领技能。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智力化能力以及创新人格化能力,其中,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能力,其基础和手段是创新智力化能力,其动力和方向是创新人格化能力,三者相互转化,相互依存,共同构成创新能力。
  二、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遇到的问题
  1.家庭制约影响
  由于我国受传统习俗影响深厚,导致许多家长对子女在创新思维与实践方面的开发及关注很少,他们不希望孩子遇到失败和挫折,过分的保护孩子,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很大的制约作用。
  2.社会重视不够
  尽管许多高校在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但由于还没有形成良好社会环境,因此发展进度较慢。社会支持大学生开展创新活动的力量不强,影响了群众对创新能力的认可度。创新教育跟不上会导致大学生的创新潜能的萎缩甚至消失,因此,社会应更加关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教育,提供可以展示自己的平台,并采取适当的方式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潜能。
  3.课堂教学的局限性
  开展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课堂讲学也是重要的一环,但目前的课堂教学没有充分发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现行的教学方式偏重于理论的课堂教学,具有局限性,不利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同时还制约着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使课堂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因此,迫切需要改革。
  4.高等教育实践的问题
  由于教育的迅猛发展,给未来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在发展过程中,一些学校的学生实践环节仍不够健全。为此,各高校都在努力改变这一情况,纷纷建设实训基地,优化实验室建设等,但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更加完善。同时仅仅停留在硬件条件的改善也是远远不够的。
  6.大学生自身问题
  一些大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培养的积极性。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不重视,因此在学习或实践过程中得过且过。有些有些学生也想创新,但苦于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做。
  三、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建议
  1.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
  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应注重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丰富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知识后盾。作为当代大学生,不仅应该具备系统精深的专业知识,还要注重知识结构的全面合理,另外要懂得广博的知识结构对于发展创新能力有重要的意义。应该变被动为主动,争取在校期间能学到更多领域的知识,并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为培养创新能力的奠定坚实的基础。
  2.激励学生主动实践
  对于大学生来说,主动实践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应该让大学生自己思考“寻找什么样的实践对象”“怎样去实践”等等。通常在实践活动中,老师更多激励学生主动实践,而总是提出许多的规定,往往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不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例如:学生学过机械原理与零件课程后,自己构想一种新型的机械,虽然所有原理都是已知的,但是其知识集成可能却是新的。然而,如果学生设计由教师规定某种用途,规定了参数范围,提供参考图纸等,就会抑制甚至扼杀学生总体的创新潜能。因此,应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鼓励并激发大学生主动参与实践,进一步提高其创新能力。
  3.改革课程体系
  为适应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的需要,必须对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改革,应采取多样化的培养方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程环境及条件。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拓宽课程选择面,使学生可以跨专业学习;二是开设多领域的选修课程,使学生积累多领域的知识;三是实施主辅修学习,加强培养复合型人才。四是进行第二课堂培养,将课内培养与课外培养相结合,提高综合素质;五是开设创新学课程,激活学生的创新潜能和主动性。创新能力基于丰富的知识和良好的素质,单一的专业知识的掌握很难提高创新能力。因此,优化课程结构,要加强实践环节有着必要的意义。
  4.重视教育者人格的塑造
  教育者的人格素质对大学生的人格培养影响很深,并且对提高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育者的人格素质提高是必要的,作为教育者要有宽阔的胸怀,民主的作风,尊重学生的意见,理解并宽容学生在创新中发生的错误,给学生以信心,使学生有一种创新安全感及光荣感。提供宽松的心理环境和实验环境给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性实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5.注重因才施教
  在我国原来的教育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往往对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不够重视,大纲整齐划一,不能完全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考试以所教内容为标准,过于单一化,无法彻底检查出学生的综合思维与创造能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定要走出原有教学方式,因才施教,改变教学模式,与学生多互动多交流,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与人格,让学生既学会知识,又学会探索。
  6.构建良好的创新环境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要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学校良好的外部环境创造也同样重要。良好的创新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良好的创新环境在于创造民主、轻松、自由的氛围,还要有良好的实践基地作为后方支持。良好的环境既是课堂内容的深化补充,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社交能力、组织能力以及管理能力。通过开展这些活动,所学既得到了实践的印证又加深了理解,同时还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对学生个性的培养也起到着重要作用。创新环境不仅体现在硬件上,还表现在思想、情感以及行为方式等方面,要为学生创造轻松、民主、自由的有益于创造性发展的环境。
  7.创新纪律管理模式
  创新是提供有价值的新颖的成果,应该突破原有的框架,给以最大的自由度。创新的自由往往会与纪律对自由的限制产生矛盾。因此,为了高水平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与创新人才个性发展的需要相结合,设计创新人才培养的创新纪律管理模式,给创新学生广阔的发展空间与自由度,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推进创新人才培养。
  结束语
  虽然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已经受到各高校的重视,但受家庭制约、社会重视不够、课堂教学、高等教育实践以及大学生自身等问题的影响,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受到了一定的阻碍。为使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顺利进行下去,我们应该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激励学生主动实践、改革课程体系、重视教育者人格的塑造、注重因才施教并创新纪律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张英杰,薛炜华,杨波.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青年研究,2009,(07).
[2]华丽.文献检索课教学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情报杂志,2005,(05).
[3]黄跃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艺术教育[J].高教探索,2006,(05).
[4]李爱侠,叶柳,张子云,王翠平.近代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04).
[5]姜秀华.浅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情报科学,2003,(01).
[6]宋剑祥.专利文献检索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现代情报,2009,(04).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