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素质教育论文 > 正文

高职园林专业职业素质培养

来源:UC论文网2015-11-14 15:51

摘要:

1职业素质及园林专业职业素质的内涵 1.1职业素质的涵义 职业素质(Professional Quality)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

  1职业素质及园林专业职业素质的内涵
  1.1职业素质的涵义
  职业素质(Professional Quality)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影响和制约职业素质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工作经历以及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如身体状况等)。一般说来,劳动者能否顺利就业并取得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人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越高的人,获得成功的机会就越多。职业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素质包括先天素质和后天素质。先天素质是通过父母遗传因素而获得的素质.主要包括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和身体其他方面的一些生理特点。后天素质是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而获得的。因此,可以说,素质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天的教育训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通过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逐步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
  1.2职业素质的特征
  一般说来,职业素质具有下列一些主要特征。
  (1)职业性
  不同的职业,职业素质是不同的。对园林职工的素质要求,不同于对护士职业的素质要求;对商业服务人员的素质要求,不同于对教师职业的素质要求。各行各业体现了不同的职业性。
  (2)稳定性
  一个人的职业素质是在长期执业时间中日积月累形成的。它一旦形成,便产生相对的稳定性。比如,一位教师,经过三年五载的教学生涯,就逐渐形成了怎样备课、怎样讲课、怎样热爱自己的学生、怎样为人师表等一系列教师职业素质,于是,便保持相对的稳定。当然,随着他继续学习、工作和环境的影响,这种素质还可继续提高。
  (3)内在性
  职业从业人员在长期的职业活动中,经过自己学习、认识和亲身体验,觉得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不对的。这样,有意识地内化、积淀和升华的这一心理品质,就是职业素质的内在性。
  (4)整体性
  一个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是和他整个素质有关的。我们说某某同志职业素质好,不仅指他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好,而且还包括他的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好,甚至还包括身体心理素质好。一个从业人员,虽然思想道德素质好,但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差,就不能说这个人整体素质好。相反,一个从业人员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都不错,但思想道德素质比较差,同样,我们也不能说这个人整体素质好。所以,职业素质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整体性。
  (5)发展性
  一个人的素质是通过教育、自身社会实践和社会影响逐步形成的,它具有相对性和稳定性。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对人们不断提出的要求,人们为了更好地适应、满足、促进社会的发展的需要,总是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质,所以,素质具有发展性。
  1.3园林专业学科定义及职业素质内涵要求
  1.3.1园林专业学科的定义及涵盖范围
  园林专业是生物学、植物学、生态学等生物科学,园艺学、林学等农业应用科学以及文学、艺术、美学等多学科相综合的新的绿色生物系统工程学科。园林专业的基础知识包括地质学、自然地理、土壤学、气象等自然科学。园林专业工程包括从古典的小面积的庭园、花园、公园等地形地貌设计,道路、建筑,叠石堆山及种植设计,一直到现代整个大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工程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从一个小园林的设计一直到宏观的,涉及土地利用、自然资源的经营管理、农业区域的变迁与发展、大地生态的保护、城镇和大城市的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同时运用现代尖端科学技术,如航测遥感技术和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等内容。
  1.3.2园林专业的职业素质内涵要求
  作为一名园林专业工作者,职业素质内涵要求包括:具有良好的身体、心理、政治、思想、道德、科技文化素质和过硬的专业素质。对于后者,具体来说,应当掌握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生物学、林学、建筑学、设计艺术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风景名胜区规划、森林公园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管理的技术;具有一定的绘画技法及风景园林表现技法,能应用艺术理论及设计理论对植物材料、自然景观进行艺术设计的基本能力和园林植物栽培繁育的初步能力;了解国内外园林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熟悉我国国土绿化、风景名胜区及森林公园建设、环境保护、森林资源及国土资源管理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一般说来,高职园林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人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越高的人,获得成功的机会就会越多。如果毕业生能达到上述园林专业的的职业素质内涵要求,那么就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2 提高高职园林专业学生素质的策略
  2.1实施“3+X”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就人才培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3+X”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也完全适合高职园林专业学生的培养。式中的“3”是指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专业素质和岗位技能三个方面,也即培养学生的人格人品、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及对应岗位的动手操作能力;“X”是指高职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的若干个岗位技能证书,如园林专业可通过考试获得园林绿化工,园林景观设计师,花卉园艺师等职业资格证书。
  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品德、职业道德与修养、外语、计算机等基本技能。专业知识包括围绕专业对应岗位构建的专业课程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岗位技能指专业培养方向对应行业实际工作岗位应具备的技能,例如,在进行花坛设计与布置时应具备花卉类别与观赏效果相对应的技能;在花卉栽培生产中应具备适时浇水、施肥与花期控制的综合技能;岗位技能是专业知识体系的综合应用,其操作熟练程度与训练时间和次数有密切的关系。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利于学生及时就业。园林专业的毕业生对应着固定的专业岗位,如园林绿化工可在园林公司工作,花卉园艺师可在花卉栽培企业工,园林景观设计师可在园林设计公司工作等。学生在具备了基本素质、专业知识与岗位技能三方面的能力后,可以根据就业方向任选一至几项岗位对接培训,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2.2加强专业教育和文化熏陶,增强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2.2.1加强新生入学的专业教育,培养学生职业意识
  新生入学后,要多渠道,多形式做好学生的专业教育,让他们很好地了解园林专业行业的特点,明确要从事园林工作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例如,可通过专业教师开设讲座、聘请校友作报告、实地参观等形式有计划地开展现代化技术培训工作,使学生都有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扩展视野和提高技能的机会。所谓职业意识,是指学生的就业意识。学校应聘请校外专家学者作报告和专题讲座,以使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当前社会的职业形势和特点;学校要结合园林专业教育需要,举办计算机普通操作技能培训,提高学生学习新观念、新知识、新技能的积极性。
 2.2.2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拓展学生的职业素质
  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不仅注重其文化课学习成绩,更注重其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和职业发展潜力。因此,学校应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技和文化活动来锻炼学生的上述能力,拓展学生的职业素质。如通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举办知识技能比武,能促使学生更好地提高专业技能、增强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从而获得满足感、自豪感、归属感。举办电脑文化节,以增强学生网络知识和电脑知识;举办学术讲座,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这些活动,有利于学生开拓思路、丰富知识、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实践能力,以良好的适应能力去应付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社会。举办文化艺术节、文化沙龙和各种读书活动等,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这些都有利于职业素质的提高。
  2.2.3举办企业文化专题讲座,培养学生的企业文化意识
  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多数将进入企业工作。为了让学生了解园林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增强学生的企业文化意识,学校可聘请园林企业的领导和专家作企业文化专题讲座。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和公司的领导们面对面交流,零距离接触,使学生了解到企业的要求,及时掌握企业需求与学生现有水平的差距,从而激发他们自觉参与综合素质培养的各项训练,自觉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和奋斗目标,为今后进入企业工作,适应企业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3搭建多种平台,提升学生职业素质
  3.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有力保证
  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学生的职业素质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素质的高低。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就成了园林人才技能培养的重要保证。所谓“双师”型教师,就是高职园林本科的教师不仅能站讲台,还能当园艺师,并精通经营和管理,他们具备很强的教学研究、实践动手、社会交往、开拓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双师”型教师以教学为研究对象,能科学地组织、设计、管理、优化教学过程;以专业为研究对象,能针对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开展技术革新,推动生产的发展。高校现行激励机制的重大改革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巨大动力,所谓激励就是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使其把潜在的能力充分地发挥出来,有效的管理,就是要充分发现每个人的才能,并创造条件,使其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使其“英雄有用武之地”。高校管理活动只有紧紧围绕着主动去激励和满足教师的成就需要来展开,才能建立并稳定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3.2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必要途径
  实践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性职业素质和非专业性职业素质。开展实践教学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在学校进行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课程实验实习、专业综合实训、毕业顶岗实习。二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包括社会调查、参观学习和毕业实习等。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我院开展“项目教学”,积极为园林行业基层单位和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有效地促进了产学研结合工作。“项目教学”既锻炼了师生的实践能力,又大力支持了地方的园林建设。园林专业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实现了与用人单位零距离的接触,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职业素质得到显著的提高。
  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教学,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运用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素质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通过深入农村,使不少同学真正认识到我国广大农村的落后状况和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认识到园林建设在生态建设中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学们在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同时,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以运用于实际,提高了自身的工作能力,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
  3.3构建学生职业素质评价体系,促进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职业院校教育的目标体现了生存、实用和职业的特性,但又不忽视教育的发展方向,教育能否实现目标,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来评价。因此,对学生职业素质的评价就成为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具有指导作用、规范作用、激励作用,评价的结果应该得到学校的认可、学生的认可和社会的认可,评价的结果应该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显著提高,有利于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选拔和使用。有人在对园林局、林场、园林公司等用人单位的调查中,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单位对技术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其实是大同小异的,都要求从业者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即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能力,还要有良好的人文素质。所以高职园林专业应当建立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并重的能力和素质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中专业能力可以用园林专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的办法来认定,职业素质、通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要靠职业学习过程、学习方式和环境条件来培养。总之,高职园林专业的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评价体系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显著提高,有利于园林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选拔和使用。
  四、结语
  学生的职业素质直接与学校的培养目标相连,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培养高级应用型和工艺型人才。教师和学校应正当引导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水平,应针对具体情况调整教学体系,加强教育督导,适时引导学生的学习趋向,完善学生的各种素质培养。
参考文献
1.王颖.关于高职园林专业职业素质培养的几点思考[J].中国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9.
2.李文毅.突出技能培养,改进园林高职本科教学[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6.7
3、刘景芳,宋连喜,姜有昌。农业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辽宁农
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8(2):45-47.
4、庞文渌。高职生职业素质现状及培养模式的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24(8):10-12.
5、公茂迎。对农林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尝试[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9):1986-1999.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