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外语文学类 > 英美文学论文 > 正文

《喜福会》的家庭教育观

来源:UC论文网2015-11-17 17:07

摘要:

论文 关键词:《喜福会》;谭恩美;家庭 教育 观;母女 论文摘要:著名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的作品《喜福会》描写了四个家庭母女间的故事。在当前中美两国交流日益频繁的大背景下,分析作

  论文关键词:《喜福会》;谭恩美;家庭教育观;母女  
  论文摘要:著名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的作品《喜福会》描写了四个家庭母女间的故事。在当前中美两国交流日益频繁的大背景下,分析作品中体现的家庭教育观对我们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谭恩美是近几年来一位备受瞩目的美籍华裔小说家。她的成名作《喜福会》包括16个相互交织的小故事,体现了中国移民母亲与美国长大的女儿之间从相互冲突到相互理解的过程。家庭教育始终在人的成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整个学校教育的基础。本文分析作品中四位母亲的家庭教育观,中国移民母亲和美国女儿虽然由于文化差异而有了众多冲突,但女儿们最终还是理解了母亲的爱,并从母亲那里获得了精神的力量。  
  一、望女成凤  
  吴宿愿相信自己的女儿能成为最优秀的人,最初她渴望女儿成为中国的秀兰·邓波儿。美国女儿们在开放和平等的环境中长大,无法理解父母的这种做法。因此吴晶妹一直不停地和父母作对以追求自己的个性。在故事快结束的时候,吴晶妹开始逐渐理解母亲,明白母亲只是望女成凤心切,其实是真正爱自己的。母亲去世后,吴晶妹给钢琴正音后重新弹奏了天才表演会上的那个曲子——《求情的孩子》。最后,她带着母亲的希望去中国看望双胞胎姐妹,回归到母亲的道路上。  
  二、期待效应  
  钟林冬是一个聪明而又坚定的女人,她的个人经历让她明白女人必须学会运用无形的存在的力量,这种力量使她巧妙地摆脱旧式婚姻的牢笼。她把这种力量教给女儿,而女儿钟韦弗利把母亲这种不露声色的战略运用在下棋中,结果屡战屡胜。但是当女儿最终失去母亲的期待,下棋时便“不再拥有那份极强的自信心”,母亲的言行犹如魔咒,失去母亲期望的韦弗利失去了下棋的天赋,变得平庸了。  
  这一现象可以用“期待效应”来解释。期待效应又可以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此效应源于1968年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的一个实验。他们从六个年级中分别随机抽取学生进行实验,并告诉老师哪些学生的智商较高,潜力很大,而这只是随机的名单。八个月后,他们重新对这些学生进行测验。测验的结果非常令人吃惊,被告知智商高的孩子明显取得了较大的进步。这些结果说明期待可以激发人的潜能。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自信和兴趣是智力活动的动力系统,这两者可以推动学习进程,从而产生神奇的效应。小小的插曲并未影响韦弗利,最终她凭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税务经济人,并且收获了一段较为美好的爱情。
  三、主体意识觉醒  
  罗丝最初从母亲那儿学会的就是将一切放在心里。在婚姻生活中,罗丝最初习惯于在背后默默支持丈夫,。但是沉默的最终结果是丈夫看不到她的存在,甚至提出离婚。母亲希望能藉自己让女儿明白自己应该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心声,讨要自己应得的权益。而罗丝最终也确实醒悟了,她开始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拒绝从自己喜爱的房子中搬出去。中国父母非常明白“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是在教育自己并检查自己的人格”。中国教育的原则之一就是以身作则,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当安梅发现女儿的沉默会让她无法得到应得的权利之时,马上给她讲述自己母亲的故事。故事给予了罗丝力量,对她有着“润物细无声”的效力,让她变得大胆和坚强。  
  四、中国式母爱  
  琳娜相信母亲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因为母亲曾说:“你剩下一个饭粒,你将来的丈夫脸上就有一个麻点”。想起自己曾经在饭碗里剩下的众多饭粒,琳娜害怕极了。成年后,面对婚姻,琳娜最初是忍耐甚至放弃自我。女儿的软弱让母亲映映十分担心,因此她大胆掀翻摇摇晃晃的大理石茶几,鼓励女儿向丈夫要求平等的权利。映映用这种方式来激发女儿的老虎气质,让女儿重新思考自己在婚姻中的地位和价值,这是映映爱女儿的一种方式,通常也是中国母亲表达爱意的一种方式,她把自己的精神传给了女儿。  
  总之中国母亲虽然和美国女儿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长大,但中国母亲深爱着自己的女儿,她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她们的爱意,虽然一开始美国女儿们无法理解甚至排斥母亲的教育,但是最终都从各自的母亲那里吸取了力量,变得更加勇敢和独立。随着各国联系不断加强,我们可以多多借鉴西方的家庭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我们的教育方法,提高我们家庭教育的水平。  
  参考文献:  
  [1]Scarlet Cheng. Your Mother is in Your Bones[J]. Belles Letters,1989,(4):4.  
  [2]Amy Tan. The Joy Luck Club[M]. New York: Penguin Books, 1989.  
  [3]程爱民,张瑞华. 中美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对《喜福会》的文化解读[J].国外文学, 2001, (03).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