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经济管理论文 > 经济危机论文 > 正文

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的形成过程探究

来源:UC论文网2015-10-30 10:07

摘要:

近两年来,由于全球金融危机,1929 年美国发生的那场波及世界的经济危机又开始不断被人们提起。很多人认为,几十

 

  近两年来,由于全球金融危机,1929 年美国发生的那场波及世界的经济危机又开始不断被人们提起。很多人认为,几十年前的那场经济危机,是由于市场调控经济运行的这只“看不见的手”失灵的原因,要避免这类危机发生,必须由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进行宏观调控甚至直接控制社会经济活动。

  但这种看法与历史事实并不相符。1976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 Milton Friedman) ,在他 1962年出版的《资本主义与自由》一书中就明确指出: “那次经济大萧条……是由于政府管理不当而造成的,而不是由于私有制经济的任何固有的不稳定。政府建立的一个机构---联邦储备系统---受命掌管货币政策的职责。在 1930 和 1931年,它行使它的职责如此不当,以致把可能会是一次缓和的经济收缩转变为一场大的灾难。”[1]43在 1979 年出版的《自由选择》一书中,弗里德曼仍然明确地说: “萧条并不是私人企业失败所造成的,而是政府在一个从一开始就被赋予责任的领域里的失败造成的。”[2]

  美国的另一位经济史专家杰拉尔德·冈德森( Gunder-son,Gerald) 在他 1976 年出版的《美国经济史新编》中,也同样认为联邦储备系统所采取的不恰当的货币政策是导致那场灾难的主要原因。回顾几十前发生的那场经济危机,虽然很难绝对地把它归于某种单一的原因,但联邦储备系统所采取的不恰当的货币政策确实是导致危机发生,并使它持续那么长时间的主要的原因。

  我们知道,金融业对国民经济的运行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而银行在金融业中发挥着核心的作用。美国的银行业是在独立战争后发展起来的,各家银行都是经过州或联邦政府许可而设立的私营的商业银行。这些银行都是按照自由企业的方式进行运作的,他们把储户的小额存款汇聚成大笔的款项,通过借贷来产生利润。银行把储户存的钱贷给别人,让借款人付利息,或者用于购买有息证券,以此来获得利润。

  银行实行的是“部分储备银行制”,在保险柜中储备少量现钱,以备少数真正需要现金的储户来提取。只要新存入的现金大致与提取额相等,那一小部分储备就足以应付暂时的差额。只要人人都相信随时能够从存款中提取现金,因而只在真正需要时才提款,银行就能很好地正常运行。

  但是,由于市场经济在运行过程中总是会出现增长和紧缩的周期性波动,这种银行制度往往会出现危机。在经济出现紧缩的萧条时期,大量的储户来集中提取现款,银行就会没有那么多的现款来满足所有储户的要求。如果只有一家银行碰到挤兑,那它可以从其他银行借款或是要求其借款人归还贷款来对付。借款人可以从别的银行提取现款来偿还贷款。但如果银行挤兑风潮扩大,银行就无法共同对付挤兑了。在 19 世纪,美国经常有银行因无法偿付存款而被迫中止偿付的情况发生。但是这样中止偿付的时间往往很短,只有一天或者几天的时间,到该行筹借到现金,或者把它的部分资产换成现金,就又能偿付了。当然,也有些银行遇到挤兑风潮时难以应付,不得不倒闭,储户的资产会随之落得一场空。

  为了防止和避免这样的窘境出现,19 世纪美国的银行业采取过许多的措施。比如,19 世纪 20 年代纽约州实行过安全基金制度,这是对私营银行实行的一种限制性保险计划,是把参加该制度的各银行资产的 3% 集中起来,用以支付某家银行倒闭时债权人提出的偿付要求。安全基金制度能够抵挡温和的经济紧缩,但它不能对付大萧条。在 1837年发生严重的全国性经济紧缩中,这种制度被迫中断。

  1838 年,纽约州还创设了一种被称为“自由银行制”的银行管理制度。实行这种自由银行制后,新开设的银行必须把它一定比例的资本存进州政府指定的银行作为准备金,按照设想,一旦银行遇到困难时,可以用这些准备金来提供帮助。然而实际上真的出现困难时资金准备金并不能帮上什么忙[3]261 -271.

  美国政府在 19 世纪虽然一直没有建立真正意义上的能够协调银行活动,以便共同应对危机的中央银行,但对银行业也采取过一些干预措施。1863 年,国会立法建立“国民银行系统”,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在货币审计机构存放至少等于已缴资本 1/3 的政府公债,然后才能发行不超过它已缴总数90% 的联邦纸币。1864 年,国会又通过了每次征税法案,规定对各州银行发行的纸币按票面价值征税 10%,每发行一次纸币就收一次税。这些立法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国家有力量在银行遇到困难时能帮助他们共同应对危机。但实际上,当银行真的面临危机的时候,这些措施并不能发挥多大的作用。相反,这些措施增加了银行的日常负担。为了使发行的纸币无须纳税,从而降低经营成本,银行开创了可以让存款客户签发支票的活期存款( 即现今说的支票账户) 业务。由于这种特殊支付方法既方便又安全,企业、消费者和银行都乐于使用,因此支票很快得到了广泛的使用[3]471 -473.

  1907 年美国的银行业又一次遭遇了挤兑风潮。面对金融危机,全国的银行没有从政府方面得到多大的帮助,他们本能地迅速采取了“限制付款”的应急措施,也就是银行仍然开业,但它们相互约定,储户提款时不付给现金,而是用票据通过转账来处理。

  限制付款、停止兑现在短期内会使事态恶化,但它是一个应急措施。由于阻止了事态的扩散,截断了恶性循环,因而迅速遏制了银行的倒闭,使恐慌逐渐得到平息,结束了挤兑风潮,人们对银行的信任得到恢复。所以 1907 年发生的那次经济危机,持续的时间只有几个月,并没有造成过于严重的后果。

  但银行在面临危机时“限制付款”,也给储户带来了严重的不便,因而也招致了很多的不满,人们纷纷要求政府在金融领域采取行动,设立协调全国银行系统的机构,通过对货币进行管理来既避免银行遇到挤兑时倒闭,也避免人们在经济衰退时取不到现款。在这种情况下,1913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储备法”,根据该法成立了联邦储备委员会,在全国建立了 12 家地区银行,这 12 家联邦储备银行相当于其他国家的中央银行,它们在联邦储备委员会的监督下营业,受权充当商业银行的“最后可以求助的放款者”,当商业银行遇到挤兑时,它可以从联邦储备银行获得贷款来应付人们的提款要求。

  从更积极的方面来说,成立这套联邦储备系统,是希望通过制定货币政策,协调全国银行系统,当经济显露出收缩的迹象时就放松银根,提高货币的增长率; 当经济开始以较快的速度扩张时就收紧银根,降低货币的增长率。从而缓和经济的周期性波动,防止恐慌发生,使经济较为平稳地运行。有人乐观地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不会再发生了,它已经被警觉的联邦储备系统排除了。

  20 世纪 20 年代,是美国经济发展的繁荣时期。由于经济的持续增长,金融市场也十分繁荣,人们在股票市场的投资收益也很丰厚。但这种本属正常的兴旺状况却引起了联邦储备委员会的不安,他们认为股票市场收益太大,有必要纠正这种偏差以防止发生混乱。因此,从 1928 年初开始,联邦储备系统就开始通过提高贷款利率限制货币供应,开始制止这种所谓的“过分投机”.但银根收紧的措施在 1928 年并没有产生多大的效果。1929 年上半年,联邦储备系统进一步收缩银根,其中包括指示各联邦储备银行只发放“生产性贷款”,而拒绝发放用于证券投机的一切贷款。

  这种连续两年的货币紧缩政策,并没有立刻抑制住股票市场。但国民经济的其他部门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1929年中期,一些主要产品的产量开始下降。到同年秋季,无论是制造业,还是建筑业,都在大幅度减产。随后,证券市场终于产生反应,开始趋向下跌,到 10 月 24 日,纽约证券市场发生崩盘,一天之内的损失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一些证券价格指数到 12 月份下跌到最低点时,美国的各种证券价值减少大约 250 亿美元。这三个月内的证券价值损失,超过了同期美国经济的全部净收入[3]640 -641.

  当证券市场发生崩溃的时候,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几乎是出于条件反射,立即自行买进政府公债从而增加银行的储备,使商业银行能够向证券市场上的公司提供额外的贷款,并从它们那里和其他受到崩溃的不利影响的公司那里买进证券,以缓和冲击。但是,联邦储备委员会不允许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这么做。此后,联邦储备系统不是积极放松银根,使货币供应量多于平时,以抵消收缩,而是听任货币数量慢慢减少,这就使得企业的经济活动更加困难。

  在经济萧条之中,1930 年 10 月,美国银行业又遇到了一场挤兑风潮。如果没有建立联邦储备系统,银行遇到挤兑风潮,毫无疑问会采取 1907 年采取过的限制付款的措施,这种限制会防止银行储备金的流失,从而防止银行的倒闭。但联邦储备系统的存在阻止了银行采取这种激烈的治疗措施,因为银行相信现在有联邦储备系统,银行可以向联邦储备系统借钱使它们克服可能发生的困难,以对付挤兑风潮,再不需要采取限制付款这种严厉的措施了。联邦储备系统本来可以在公开市场上大规模买进政府公债,这将为银行提供充足的现金以应付储户的要求,从而制止银行倒闭。但联邦储备系统听凭危机自由发展,并没有采取这样的措施。联邦储备系统不仅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而且还禁止银行系统在面临危机时使用中止偿付或限制付款的应急措施。结果导致银行成批倒闭,仅在 1930 年 12 月一个月内,就有 352 家银行倒闭[1]85.

  1931 年中期,美国经济又遭到了来自国外的冲击。1931年 9 月,英国宣布放弃金本位制,为了阻止黄金外流,联邦储备委员会提高了对商业银行的再贴现率,使银根全面紧缩,1931 年 9 月以后的 5 个月里,银行储蓄下降 15% ,货币供应减少 12%.这些措施使国内经济情况更趋恶化。联邦储备系统本来可以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政府公债,来抵消它给予经济的这一剧烈打击,但它没有那么做。1932 年,在国会的压力下,联邦储备系统才采取了在四年连续衰退期间唯一的一次有力协调的行动来加强美国经济。从 1932 年 4 月到6 月,它买进了 10 亿美元的债券,相当于向银行系统输入了10 亿美元的流动资产。不久,效果就显现出来,货币供应下降的速度放慢,工业生产开始回升。但到夏末,联邦储备系统又回到消极状态,使刚刚出现好转的经济形势又重新开始变得恶化起来。

  1932 年末,银行再次遇到储户的挤兑,联邦储备系统不仅不给援助,反而继续通过提高利率和紧缩信贷向金融市场施加压力,以增加国家的黄金储备,结果导致银行崩溃进一步加剧。面对着规模巨大的倒闭风潮,那些受挤兑威胁特别严重的银行所在的州里,州长们纷纷宣告银行歇业,这种全州范围内的银行歇业为的是提供一个喘息的机会,使那些虚弱的银行得以合并起来,成立新银行,而其余的银行也可加强自己的阵地,准备经受下一次冲击。1933 年整个 2 月间,宣布银行歇业的州越来越多,到 3 月初,美国有一半的州都用这个办法对付挤兑风潮。3 月 6 日,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他采取的第一批措施之一就是宣布全国银行歇业 3 天。

  银行歇业是中止支付的一种形式,比 1907 年银行用限制付款来应付挤兑的措施更激烈。它阻止了挤兑,避免了美国的整个银行系统因迅速蔓延的崩溃而垮台,从而制止了毁灭性后果的发生[3]656 -657.从这场经济危机发生的过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是由于负责协调货币政策的联邦储备委员会不尊重市场运行规律,不顾及市场的实际需求,采取了错误的货币政策,对经济活动进行了不恰当的干预才造成了灾难。

  参考文献:
  [1][美]米尔顿·弗里德曼。 资本主义与自由[M]. 张瑞玉,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4.
  [2][美]米尔顿·弗里德曼,罗斯·弗里德曼。 自由选择[M]. 胡骑,席学媛,安强,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2:74.
  [3][美]杰拉尔德·冈德森。 美国经济史新编[M]. 杨宇光,等,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4.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