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素质教育论文 > 正文

物理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的点滴体会

来源:UC论文网2015-12-04 20:48

摘要:

关键词:素质教育,物理课堂教学,体会 一、突出基础,防止死记硬背结论 任何复杂的物理问题是由若干个简单的物理问题综合而成, 此我们在传播学生最基础的物理知识时,不能简单

关键词:素质教育,物理课堂教学,体会
  一、突出基础,防止死记硬背结论
  任何复杂的物理问题是由若干个简单的物理问题综合而成, 此我们在传播学生最基础的物理知识时,不能简单地是传播结论,而应该偏重讲述该结论的形成过程以及其中的物理思维方法。例如在讲“透镜”一节时,如果只简单地介绍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而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让学生去死记硬背,那么学生会误认“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一定是会聚的。而经过凹透镜折射后的光束一定是发散的而不会会聚”。这样子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会聚”和“发散”的含义。如果我们在讲述时,运用课本上分析方法,把凸透镜视作许多个小三棱镜,并提问:三棱镜对射入其侧面的光有什么作用?再由此来解释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并由光路可逆推出从焦点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后平行于光轴射出,问:平行光会不会会聚一点呢?这样水到渠成的引出凸透镜对光线会聚作用是与入射光线比较而言的。所以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可能是发散光束,这样逐步深入,让学生理解记忆,在此基础上再引出凹透镜的发散作用学生就容易理解得多这样起到了“温故而知新”的作用,知识的印象比死记硬背深得多。
  二、突出实验,防止向学生硬灌结论,注重引导学生发现和归纳。
  一位真正的教师不是在于直接给学生真理,而是在于引导学生发现真理。在教学中,我不仅要求学生要认识和寻求知识的方法。例如在学习初三物理《欧姆定律》时,在提出实验目的后,让学生动手自己设计实验电路,确定实验器材,实验步骤,然后分组由学生动手操作,经过学生观察、记录、讨论,让他们从中分析得出欧姆定律。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起引导作用。让学生来全部表演。通过这种形成的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学得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而且培养了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突出联系,防止知识孤立和对立,注重知识的灵活性。
  在解物理习题时,我注重引导学生多种方法去思考问题,通过这样的训练,来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下面一道电学基本习题为例:有一只弧光灯,正常工作时电压为40伏,电阻是8欧,要把它插入电压是110伏的电路两端,应串联一只多大的电阻才能正常工作?这是一道电学基本掌握的问题,在初学时,大多数学生是先求出L灯→R总→RX=R总-R灯的思路获解。解完后,问学生还有别的解吗?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串联电路特点,最后学生做出如下解法:U灯/R灯=UX/RX得出RX。这样利用一题多解,使知识结构的建立更加合理有序,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突出联系,防止知识的孤立,注重知识的系统和迁移。
  在物理教学中,同一概念的物理习题题型变化多,但无论怎样变化,都离不开物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挖掘题目的潜在功能,恰当地对题目进行延伸、演变、拓广。例在讲解浮力习题时,举出一例题:池中水面上有一装着石头的小船,若把船中石头抛道池中,问:池中水面高度如何变化?引导学生分析石头被抛前后状态中船和石头受的总浮力变化后,再运用阿基米德定律由学生得出V排情况说明池中水面略有下降后再将此题进行多种变化:①若盆中漂浮一只铁碗,把其投入水底,则盆中水面将怎样变化?②若盆中漂浮一冰块,则冰块融化后水面如何变化?③若冰块中原来已有木块漂浮在水中呢?若漂有铁块呢?这样一题多变,突出知识间联系和迁移,使学生能理解问题的本质。
  当然,以上只是我教学过程中的一点体会,真正要搞好素质教育,把中学生的物理教学与培养学生的素质有机的结合起来,还需要我们教师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这是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