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教育管理论文 > 正文

浅论提升党校教师信息素养要念好“四字经”

来源:UC论文网2015-12-04 21:03

摘要:

关键词:信息素养,党校教师,提升 1开展信息技术培训,下足学的功夫。 由于党校许多教师没有系统接受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普遍存在一种信息恐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科

关键词:信息素养,党校教师,提升
  1开展信息技术培训,下足“学”的功夫。
  由于党校许多教师没有系统接受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普遍存在一种“信息恐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科研的能力极其有限。对此,党校要结合实际,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学科,科学制定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规划,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在实际操作中,应把握好以下两点:
  1.1培训形式力求多样化
  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是一个综合性工程,需要加强组织、统筹安排,面向全体、因地制宜地进行校本培训是最具活力的培训方式。党校应建立信息技术校本培训制度,有针对性的编写培训教案,包括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3、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 2003、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等常用软件的操作技术,采取组织理论学习、专家讲座、技术操练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手段,使教师的信息素养在观念和技术上得到总体提高。同时,必须把教师的信息素养培养与他们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进行自我培训,以推动教育信息化向纵深发展。另外,有条件的党校还可以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即派送教师到高等院校等专门的信息技术教育培训中心进行集中培训,培养一批信息素质较高的骨干教师群体,以起到示范带动作用,进而大面积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
  1.2加强对培训的管理
  为使培训收到成效,还要加强对培训的管理,全面测评培训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情况,使教师的信息素养在培训中得到真正提升。为了及时检测培训效果,在培训过程中应将测评贯穿始终,把培训任务适当分解,完成一项就进行考试,及时检测培训的即时效果,避免培训走过场、流于形式。为此,党校应为每位教师建立信息素养培训档案,将信息素养考试成绩作为重要一环列入其中,作为衡量教师培训效果的科学依据和完善培训措施的一个参考。“测”只是一个手段,“用”才是最终目的,因此,对培训的管理不能只停留在培训过程之中,还应延伸到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具体实践应用上,通过追踪调查的方式及时反馈教师信息素养情况,进行补充性或补救性的指导培训,使信息素养的提高与教育教学同步发展。
  2丰富教学软件资源,做实“用”的文章
  党校应重视教学软件资源建设,充分利用中央党校远程教育C级网站的教学资源,并加强与兄弟党校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的合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信息孤岛”[2]现象。在丰富教学软件资源的同时,还应鼓励教师将信息技术与学科实践有效结合,鼓励他们应用信息技术去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使信息素养的最终价值体现在应用上,具体应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2.1营造积极的信息技术应用氛围
  “板书加讲授”是党校传统的教学手段,很多教师没有养成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习惯,因此,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氛围十分必要,它往往能起到感染和引导作用。事实上,通过课程信息化技术比赛、课件制作比赛等活动载体,掀起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的高潮,提高教师的学习热情,从而使他们产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增强教师的自觉参与意识,锻炼教师的信息能力。
  2.2鼓励教师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效结合
  丰富的教学软件资源是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前提,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有效结合则是防止教师“只学不用”的关键。党校应注重引导教师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本学科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过程当中,并鼓励他们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有效整合,在实践中应用、研究信息技术,提高信息素质,同时把自身的信息素质整合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从而促进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体耦合,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2.3建立动态教学资源库
  利用中央党校远程教育C级网站的教学资源,将其整合及研发为适合党校教师成长的本土化资源,以提高资源库建设效率[3]。继续完善校园网建设,运用播客RSS技术,针对不同课题建立不同的知识频道,并鼓励教师向校园网动态资源库贡献各种多媒体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将其作为评价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依据。
  3提供良好硬件环境,加大“保”的力度
  信息技术硬件建设是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前提和保障。在推进信息化进程中,加强对信息技术教育基本设备的投入,确保硬件、软件建设同步进行,是锤炼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物质基础。信息化建设特别是信息技术设施前期建设需要很大投资,而资金不足往往是困扰很多党校的一个难题,因此,党校应从长远目标出发,充分认识到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教师提供良好硬件环境做好保障工作:
  3.1积极争取财政资金的支持
  党校办学经费的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由于信息技术硬件建设投资巨大,积极争取财政资金的支持尤其重要。党校应主动向党委政府报告党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引起领导的关注,妥善解决财政对信息技术硬件建设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问题。
  3.2采取开源、节流并重的办法
  在依靠上级拨款仅是解决信息技术硬件建设的前提下,党校还应统筹规划,可采取开源、节流并重的办法,全方位开辟筹资渠道,比如党校与电信部门合作解决建网和网络使用费用问题,党校和个人各出一部分钱解决教师使用计算机问题,用“笔记本电脑﹢便携式投影仪”构建可移动多媒体教室,等等,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效益,为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
  3.3提高现有硬件资源的利用率
  硬件设施投资大、更新换代快,如果束之高阁或利用率不高,就是巨大浪费。党校要建立硬件资源管理数据库,正确认识各类硬件资源的功能和特点,如CPU、内存、显卡、硬盘等,对各种硬件资源进行选择和整合,拓宽校内硬件资源的分享渠道,提高使用效率。同时,教师还可利用闲置时间不停充电,做到“人歇机不歇”,最大限度地提高硬件资源的利用率,以教师这一重要课题资源带动硬件资源的建设。
  4强化考核激励机制,落实“管”的措施
  如何全面评价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调动他们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党校应从信息素养的含义出发,在培训的基础上,通过合理机制,将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教师业务素质考核结合起来,从而锻炼教师的信息能力。
  4.1制定合理的考核指标
  从管理的角度来讲,党校应适当调整评价教师的考核机制,在考核机制中加入评价信息素养的内容。鉴于党校教师信息素养水平参差不齐,制定符合不同层次教师的信息素养标准,使教师在信息素养方面有自我提高和自我评价的参照。对晋级和新调入的教师,要求必须完成规定信息技术学习内容,并进行严格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建议党校在电教科的牵头下,成立专门的信息素养考核委员会,定期对教师的信息素养进行考核,并与评先树优、职称评定相挂钩,考核指标要突出实践性,可操作性要强,避免教师信息素养与平时的教学、教研实践“两张皮”现象,使教师自觉树立信息观,将信息技术能力自然地应用到日常的工作中。
  4.2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科学的激励机制是调动教师提升信息素养的重要因素,党校应从信息化建设的大背景出发,使考核与激励同步进行,将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形成使用信息技术的良好氛围。为调动教师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党校可以对那些平时教学科研中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从而在教师队伍中,形成一种尽快掌握和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紧迫感和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的使命感。另外,激励机制要常态化,结合信息技术的特点,使教师与时俱进地增强自己的信息素养,引导教师将加强信息素质的培养作为自已终身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张倩苇.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1(2):9.
[2]胥茜.让学校不再是“信息孤岛”—绵阳构建教育城域网侧记[N].中国教育报,2004-3-1(5)
[3]李桂云.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网建设求实效[J].中国远程教育,2005(4):15.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