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家庭教育论文 > 正文

分析中越边境通婚家庭中子女民族认同的障碍

来源:UC论文网2015-12-14 20:47

摘要:

桂越边境两国通婚是我国诸多与其他国家接壤边境地区的常见现象之一, 尤其是在国家关系正常化之后,国家层面上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日益频繁,边境通婚人群数量不断

  桂越边境两国通婚是我国诸多与其他国家接壤边境地区的常见现象之一, 尤其是在国家关系正常化之后,国家层面上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日益频繁,边境通婚人群数量不断增长。 对于跨国婚姻而言, 家庭子女民族认同上遇到的不少问题,包括国家身份认同、民族身份认同、文化认同、社会认同、职业认同等多个方面的认知差异带来的不少问题, 探究桂越边境跨国婚姻家庭子女的身份认同问题对于改善目前困境、 消除社会文化差异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有积极意义, 有利于解决跨国婚姻家庭环境下子女身份认知障碍,进一步调和桂越边境民族、婚姻、家庭关系。

  一、 桂越边境跨国婚姻家庭子女民族认同问题

  1.国家政治层面民族认同感缺乏

  对一个人而言, 对国家的认同关系到个人的心灵归宿与肉体归宿, 个人在认同国家的同时也享受着这个身份带来的归属感与安全感, 因此无论对于任何人而言, 国家层面的身份认同与心理认同对于个人生存、成长都是十分重要的,也是个体社会政治化的重要内容。

  以我国西南边境的跨国婚姻为例, 当地多数跨国婚姻以异国女性嫁入本地为主。 笔者走访发现, 这类家庭子女在民族认同方面普遍倾向于中国,对于自己母亲的异国身份、家庭并非完全属于中国有一定认知隐痛。 这种未经过登记、缺乏法律认可的跨国婚姻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一方面无法保障异国女性的公民权益, 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歧视, 另一方面则因为缺乏合法身份则在生活生产方面限制颇多, 不利于维持婚姻家庭生活的和谐与稳定, 同时由于大量黑户身份的外来者进入当地,不利于边境社会的稳定管理。[1]

  与中国男性通婚的异国女性因缺乏合法的身份与户籍, 流动性较大,无法在婚姻管理、治安管理、计划生育管理方面获得相应帮助。 近年来许多异国女性嫁入当地后又出走的情况比比皆是, 许多孩子都被迫留下,不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国家层面的身份认同与心理认同对于多数本国婚姻家庭而言是不可想象的问题, 但是边境有很多家庭及子女都深受困扰,这十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他们的民族身份认同与心理认同。

  政治认同上主要是对国家政治制度、 政治文化的社会认同, 中国跨边境婚姻的政治认同是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同社会主义制度。 造成政治认同不力的尴尬局面有多种原因: 家庭环境方面,家庭中父母的政治态度、意识、价值观、个人社会地位等都直接对家庭子女政治认同产生影响,跨边境婚姻中因母亲不具有合法的中国身份与国籍,缺乏社会援助与保障,因此造成了家庭内部政治环境不良, 这会对子女们的政治认同产生负面影响。 学校教育方面,跨国婚姻家庭子女要么许多人因贫困落后无法满足子女受教育需求, 要么在选择教育上父母双方存在分歧, 一定程度上都影响了子女的政治认同。 实践教育方面,现代社会中的新闻、网络信息、电视电影、广播、杂志等通过多种途径与方式提供给公民各类政治信息, 潜移默化地给予其影响, 边境跨国婚姻家庭在接受信息方面父母双方存在差异, 且接触社会民族政治实践活动机会少,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子女的政治认同。[2]

  文化方面,边境地区少数民族众多,在跨国婚姻中子女们还要受到当地少数民族文化、 政治亚文化的影响, 从而削弱了国家主体政治文化的认同。 生活在边境地区的跨国婚姻家庭,因父母中有一方来源于异国, 因此个人成长的政治文化背景较为复杂,很容易受到来自邻国的政治文化影响,容易形成政治攀比等问题,影响个人政治认同。 另外, 政治冷漠也是影响异国婚姻家庭环境下子女政治认同的一大问题, 国家主体政治文化容易遭受来自外来政治文化的影响与侵袭, 成长于复杂家庭背景下的孩子容易产生政治冷漠, 缺乏对国家主体政治文化的认同感,不利于国家认同、政治认同的形成。

  2.语言社会化定位影响民族认同

  语言作为沟通的关键工具, 关系到一个人成长各个阶段所接收到的社会信息, 无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语言。 我国儿童的语言社会化定位目前主要强调普通话和英语,尤其是英语,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 英语受到了格外重视,虽然目前热度稍减,但是不可否认其仍旧作为重要语言教育方向与内容。 边境地区受当地资源、经济条件等因素影响, 在开设英语课程方面存在较大压力, 地方经济条件过差在开设英语课程方面先天不足,不利于孩子们语言的社会化定位,也不利于孩子们综合素质的培养。 以桂越边境跨国婚姻为例, 孩子们在学校教育中所接收到的英语课程教育与内陆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一方面与当地教育资源、社会环境、经济条件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学习英语后缺乏相应的应用操作空间,制约了英语语言的学习。 随着我国加强对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关注及一带一路建设,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交流越来越频繁,除了重视英语学习之外,像越南语、老挝语、泰语等也备受关注,在孩子们的语言学习中逐渐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3]

  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生活环境、经济条件、文化差异较大, 在语言学习尤其是外语学习方面不应该过于强调统一, 我国以往强调全民学英语虽然有一定好处,但是同时也带来了不少弊端,边境跨国婚姻家庭中的孩子们要更多地围绕自身发展需求、当地情况选择更为合适的语言定位。

  3.行为规范社会化影响民族认同

  行为规范方面,跨国边境历来是走私、贩毒、非法居留、拐卖等犯罪行为的高发地区,尤其是族群文化与国家主体政治文化、 法律文化存在较大冲突的情况下,犯罪现象十分普遍,跨国婚姻背景下的孩子无论是行为规范民族化还是国家法律化方面都存在着许多迷茫与误区, 影响他们民族认同的形成。[4]

  通过走访西南边境跨国婚姻家庭子女的情况发现,他们对走私、贩毒、非法居留、拐卖等犯罪行为的认可程度很高, 对于这些行为的违法性质、社会危害性质认知不足,尤其是跨国婚姻连接了两个家庭, 因此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一套姻亲认同文化,并排斥国家政治文化与法律文化,孩子们无论是道德观还是价值观养成方面都备受影响, 长期下来在边境形成了各自独具一格的行为规范文化认同,不利于提升对我国的民族认同感。

  二、 桂越边境跨国婚姻家庭子女民族认同对策

  桂越边境跨国婚姻家庭中的子女是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处于两国边境交界处,在个人成长、教育与发展过程中受到两国文化的双重影响,在民族认同、政治认同、国家认同、社会认同等方面备受困扰,为解决他们面临的生存发展困境,就需要积极探索跨国婚姻家庭子女的身份认同困境解决策略,积极利用国家力量、社会力量、文化力量,从多个层面入手解决民族认同问题, 通过加强两国文化沟通、改善边境环境、解决国籍问题、开展跨国教育合作与民族政治活动等举措解决这些孩子的民族认同困境,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更好地实现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1.积极解决国籍问题

  提升桂越边境跨国婚姻家庭背景下子女的民族认同问题首先要解决好父母的国籍问题。 对于孩子们而言,家庭是他们最主要的生活环境,他们的认知、思想观念受家庭环境影响较大,因此作为重要的教化场所,要解决好父母双方的国际问题,解决子女们在国家认同、政治认同等方面的隐痛。[5]

  比如西南边境跨国婚姻家庭中的关键问题就是解决父母其中一方的国籍问题, 要逐步简化中国国籍的入籍程序,为孩子们提供完整的家庭环境,解决婚姻登记问题,给予他们合法的中国身份,以保护其合法公民权益,改善生存现状,为孩子们构建一个良好且稳定的家庭环境。 就目前来看,越南女性嫁入中国家庭之后身份上已经多了妻子、 母亲两个标签,他们长期生活在中国的土地上,实质上已经是中国公民,但是因为婚姻登记不力、国籍入籍困难使得他们无法具有合法的被国家、 社会所认同的身份, 无论是个人合法权益还是生老病死都不享有相应的保护与权利, 这种尴尬的现状极大地影响了孩子们对国家与社会的认同, 不利于他们民族认同的形成。[6]因此,从解决这些问题、改善尴尬现状入手,更好地支持跨国婚姻、改善异国婚姻家庭现状,要积极解决他们在婚姻登记、身份入籍等方面的问题。 对于偏远落后地区要加强宣传与教育,做好政策、法律等方面的支持,以更好地稳固异国婚姻, 为孩子们的成长打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与社会环境,提升他们的民族认同感。

  2.积极开展跨国教育合作

  针对边境地区跨国婚姻情况要积极开展两国之间的跨国教育合作, 这不仅是为了更好地培育人才, 也是为了解决边境犯罪率过高影响社会稳定等问题。 跨国婚姻家庭中的子女天生具有了解邻国文化与语言的优势, 通过积极发展两国之前的合作教育、出国教育等有利于培养更多的人才。

  在边境地区要加强交通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要利用边境地区多跨国婚姻的情况积极组织开展民间文化交流与合作活动,积极推动相应国际合作机制的建设,促进教育合作变得更加顺利, 寻找合作的基础与桥梁,促使合作机制不断成熟。[7]

  在边境地区要积极进行教育创新改革, 改善目前不适应现状的教育制度与模式,切实提供多类型、多途径的教育信息服务,帮助跨国婚姻家庭子女进行出国求学,积极开展两国学历互认等,实现优质跨国教育合作,要根据不同边境地区情况在基础教育阶段设置相应的相邻国家外语课程, 并将其放在较为重要的位置,积极开展学习活动,以培养更多的跨国沟通交流人才,服务两国经济文化的沟通与发展,在边境地区营造良好的群众基础, 改善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

  综上所述, 桂越边境跨国婚姻家庭子女多数存在较为严重的民族认同问题,因个人成长、教育与发展过程中受到两国文化的双重影响, 在民族认同、政治认同、国家认同、社会认同等方面备受困扰,要积极利用国家力量、社会力量、文化力量,解决跨国婚姻家庭环境下子女身份认知障碍,构建和谐、稳定的边境关系与婚姻家庭关系。

  参考文献:

  [1] 罗 柳宁 , 吴 俊杰 . 中越边境跨国婚姻研究现状 及研究设想[J].东南亚纵横,2009(1):25-28.
  [2] 张 峰峰 . 中越边境跨国民族社会中的 跨国婚姻问题分析[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2(1):80-86.
  [3]满 丽萍。移民社会学视野 下的滇桂越边境非法跨国婚姻移民问题[J].红河学院学报,2012(1):19-23.
  [4] 龙 耀 . 中 越边境跨国婚姻问题的法制新思考 [J]. 广 西社会科学,2013(9):28-33.
  [5]龙 耀。跨国婚姻子女社会化问题思考[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B06):1-7.
  [6]孙 小莉。新疆维吾尔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研究 ---以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 133 团 9 连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8):86-88.
  [7]王 纪芒。女性的角色变迁及其对婚姻家庭的影响[J].山 东女子学院学报,2011(3):14-17.

核心期刊推荐